• 1、在游览时你得知了乡村公告栏关于柳树园的通知,请你把下面这则消息转述给全班同学吧。(口语交际)

    关于春天柳树园新开园的通知

    各位村民: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我们的柳树园也迎来了崭新的景象,将于3月15日重新开园。柳树园新种植了多种花卉,增添了休闲长椅,还铺设了彩色的步道。现在的柳树园更加美丽宜人,欢迎各位村民前往游玩,共享这春日美景。

    村委会

    2025年3月10日

    我来转述:

  • 2、看到眼前美景,你联想到了学过的课文《三月桃花水》,请回答问题。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连用两个疑问句的作用)

  • 3、在游览时你拍摄了许多风景照,下面是用来配图的美文,请你选出其中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
    A、那片稻田,犹如一块金色的地毯,在阳光下闪耀着丰收的光芒。 B、春风轻抚着大地,唤醒了沉睡的花朵,它们伸了个懒腰,竟相绽放。 C、河里的小鱼,有的游向远方,有的在吐着泡泡,有的跃出水面,好不热闹。
  • 4、同学们看见美景沉浸其中,下面是大家的赞赏,请你完成对应问题。

    三月的桃花水,既像是春天的shù琴,又像是明jìng美得令人心醉。

    【明洁  明亮】____的溪水与葱郁的树林环绕,构成一幅绮(qí qǐ)丽的画卷。

    (hé hè)着宁静的夜色,星空下人们围坐一起,(hé hè)乐融融,tán笑声此起彼伏。

    (1)、请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正确的汉字,并圈出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横线处。
  • 5、老师给你们推荐了一首诗,请你阅读并完成下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注释】①竹溪:小溪旁长着翠竹。②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称为浴蚕。

    (1)、(内容理解)下列选项中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用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一幅宁静悠远的山村风景图,其中“鸡鸣一两家”更是衬托出山村的幽静。 B、“竹溪村路板桥斜”展现了山村中竹林、小溪环绕,村路和板桥倾斜的优美画面。 C、“妇姑相唤浴蚕去”通过描写山村妇女们忙于农事的情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和谐与忙碌。 D、“闲看中庭栀子花”中的“闲”字说明劳动过后人们在欣赏栀子花的状态,表现出人们的宁静与闲适。
    (2)、(思想情感)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 6、《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几句,其中“”字使用得最妙,它把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时的形象刻画得生动鲜明。
  • 7、杨万里的《》中“儿童急走追黄蝶,”生动地展现了的画面,尽显儿童的天真活泼。
  • 8、《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有一句诗的前半句“”从侧面写出了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的场景,后半句“”写了蜓飞蝶舞的场景。
  • 9、词汇释义卡片·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加点词正确解释的序号。

    疏疏:①稀疏。②服饰整齐鲜亮的样子。

    亡赖:①不务正业。②小孩顽皮。

    ◇篱落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最喜小儿亡赖 , 溪头卧剥莲蓬。

  • 10、多音字辨析卡片·根据释义,在括号中填入正确读音的序号。

    ①sù:夜里睡觉;过夜

    ③xiù: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体叫作宿

    ③xiǔ:用于计算夜

    ◇夜晚,人们伴着蛙声在宿处安然入睡,等待着新的一天。

    宿◇站在乡村的旷野中,仰望天空,璀璨的星宿美不胜收。

    ◇通宵割麦的村民在田边歇息,一宿的疲惫在风中渐渐消散。

  • 11、易错字积累卡片·下面词语中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xìng)   蜻蜒        瓮媪 B、(bō)      蛱蝶      菜花稀 C、(sū)      茅檐     鸡茏
  • 12、你找到了一篇关于乡村生活的文章,请阅读并完成下题。

    遥远的炊烟

    林新发

    ①偶然看到一张照片: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自山顶蜿蜒逶迤而下,一座老旧的青瓦屋伫立在山前,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瓦片上踱步,在屋后的电线杆上盘旋,凝聚成片片朦胧的温暖烟霞。

    ②炊烟,对于在乡村生活过的人来说绝不陌生,而今追寻起来却成了遥远的梦。那充满质朴踏实的烟火味道,每次忆起总能让人心头泛起无尽的遐思。

    ③“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炊烟,是乡村最美的花。只要炊烟升腾而起,哪怕是再庸常的日子都会让人气定神闲,从容镇静。酸甜苦辣咸,人生百般滋味都融汇在那缕缕炊烟里。所以,庄稼人常说:“炊烟是农家人灶台上开出的花,有花开,生活才有暖饱,才有希望。”

    ④“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炊烟,是孩童归家的信号。童年时,整日与小伙伴们混迹于后山、田野、溪边等村外任何可以玩耍的地方。但每当炊烟升起,我们总会不时回头,瞥一眼自己家的屋顶。一旦烟囱里升腾的炊烟渐渐散尽,说明母亲已做好可口的饭菜,就收起玩心,一溜烟跑回了家。当然,如果遇到正玩在兴头上,就顾不得那许多了。每逢这时,母亲准要到村口长呼短叫,催促忘记回家的自家娃儿。

    ⑤“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炊烟,是游子心中抹不去的乡愁,有炊烟升起的地方才是故乡。如果说游子是一枚风筝,那么炊烟就是那根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丝丝缕缕间牵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⑥我久久地凝望着这张照片,眼前再度浮现出遥远的记忆深处的那一幕:在老家逼仄的厨房里,灶火烧得旺旺的,灶台上热气蒸腾,年轻的母亲正在炊烟里忙碌着……那一刻,我忍不住潸然泪下。

    (选文有删改)

    圈点勾画读文章

    ——抒情散文

    文章写了什么

    1.圈出写作对象。

    2.圈出体现写作对象特点的语句。

    文章怎么写的

    3.从以下几个方面圈出描写炊烟的句子。

    (语文要素:抓住关键 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⑴圈出比喻句。

    ⑵圈出拟人句。

    ⑶圈出古诗句。

    (1)、(信息提取)文章围绕炊烟,描述了其在乡村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补全表格。

    炊烟的意义

    解读

    是乡村最美的花

    再庸常的日子都能让人从容镇静,①

    是孩童归家的信号

    有炊烟升起的地方才是故乡

    (2)、(主旨情感)阅读第⑥段的画线句,说说你从中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标题)阅读完本文,聪聪认为将文章标题改成“家乡的炊烟”更好,你是否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

    原因:

    (4)、读文章学写作;文章中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家乡的炊烟,请你也运用修辞手法,写一写你心目中的家乡。字数不少于120字。
  • 13、下面是笔记本上的练习题,请你完成下列各题。
    (1)、《绿》的第一节借助“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这一比喻,写出了的景象,起到了的作用。
    (2)、说说诗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读者怎样的感受?你从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4、你在读诗词时对词语意思犹豫不定,请选择最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嫩绿 墨绿]春天才开始,的枝丫在树干上探出头,等到夏季它就会长成色的枝叶。
    (2)、所有的绿(聚集 召集)起来,在(穿插 连接)处层层重叠。
  • 15、下面是你摘录的诗歌中的词语,其中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形近字

    ①指晖

    ②节排

    ③教练

    易写错字

    ④舞稻

    ⑤水瓶

    ⑥拥挤

    读音易错

    ⑦倒(dào)翻

    ⑧重叠(diě)

    ⑨墨绿(lù)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⑦ C、⑤⑥⑦⑧ D、②④⑧⑨
  • 16、你在阅读某位同学的诗歌时,发现“叉“字是多音字,于是制作了下列表格,请将它完成。

    叉,部首为① , 共②画,第二画是③

    读音

    chā

    一头有两个以上长齿便于扎取东西的器具。

    ④劈

    ⑤鱼

    chǎ

    分开,张开。

    chà

    两腿分开成一字形,臀部着地。

  • 17、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下题。

    尽管化石已经①证明了有些带羽毛的恐龙逐渐演化成了鸟类,科学家们仍然希望自己能够②揭示这一历史进程。

    你认为“全面“一词放在①②哪一处更合适?请说明你的理由。

  • 18、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的选段,完成下面各题。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1)、请用横线画出这段话中的关键句。
    (2)、这段话采用了的结构,从三个方面写出了恐龙家族的庞大。
  • 19、听完讲解之后,你对恐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找来了课文进行学习。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横线处选择合适的选项,完成恐龙逐渐演化成鸟类的示意图。

    A.长出羽毛     B.行动敏捷     C.前肢变长      D.骨骼中空

  • 20、博物馆内部的墙上写着《飞向蓝天的恐龙》里的一句话——“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你觉得其中“一支“和“漫长的“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答:我认为 , 因为“一支“是说恐龙的某一个 , 而不是;“漫长的“是说经历了的演化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上一页 114 115 116 117 1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