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我要的是葫芦(节选)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1)、邻居是怎样劝种葫芦的人的?在选文中摘出来。(2)、种葫芦的人错在他不懂葫芦和的密切关系,生长要靠叶子制造养料,被虫吃光了,葫芦也会落光。(3)、课文中,最后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心里可能会想什么?(4)、如果你发现绿绿的葫芦叶上长了蚜虫,你会怎么做? -
2、田家四季歌(节选)
夏季里,农事忙,
采桑养蚕又插秧。
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秋季里,稻上场(chǎng cháng),
谷像黄金粒粒香。
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采桑养蚕又插秧”这句话中,“”字写出农民十分忙碌。(3)、儿歌中哪句话可以用“早出晚归”来概括?找出来。(4)、为什么“心里喜洋洋”呢?( )(填序号)A、因为丰收了 B、因为谷子香 C、因为辛苦(5)、下面不属于秋季代表性作物的是( )。(填序号)A、麦苗儿 B、稻 C、谷(6)、判断下列对“谷像黄金粒粒香”的理解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①稻谷黄澄澄的,看上去像黄金似的,每一粒都非常香。
②将金灿灿的黄金比作了稻谷。
③这句话写出了稻谷的颜色和味道。
-
3、朱德的扁担(节选)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1)、“不料”一词在选文中的意思是。(2)、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朱德同志很辛苦?在文中找出来。(3)、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是朱德同志( )。(填序号)A、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B、挑粮多(4)、选文表现了朱德同志的哪些美好品质?( )(多选,填序号)A、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B、艰苦朴素 C、为了革命不辞辛劳(5)、大家为什么不再藏朱德同志的扁担了呢?( )(填序号)A、因为大家藏了朱德同志的扁担,他很生气。 B、因为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并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表达了他与大家同甘共苦的决心。 -
4、要求:家人与我们朝夕相处,是这个世界上我们最熟悉、最亲近、最信赖的人。你一定很 了解自己的家人,他们有什么特点呢?可以选择一个家人来写,也可以选择家中的几个人来写。 注意把家人的特点写清楚,内容具体,表达流畅,题目自拟。
-
5、课外阅读
文竹
我家书桌的一角摆着一盆文竹。它不像玫瑰那样绚丽多姿,也不像月季那样娇艳惹人,而是以它那绿色的美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
文竹四季常绿。
初春,它那油绿的枝条上抽出了几枝新芽,新芽上呈现出毛茸茸的绿叶。暮春时节,文 竹的新芽上又伸出了许多嫩绿、纤细的新叶片,显得郁郁葱葱。
盛夏,微风偶尔从纱窗吹来,文竹就悄悄地随风起舞,刚浇水后的文竹,更是好看。晶 莹的小水珠,含在茂密的绿叶中,阳光一照,像无数奇妙的珍珠在闪亮。
秋天,百花开始落叶了。可文竹还是那样绿茸茸的,那绿丝构成的叶子一片叠一片,形 成了一块绿荫。让人感到清雅,文静。
寒冬,许多花草都凋谢了,而文竹还像苍松,翠柏那样挺立着。它那每片苍郁伸展的绿 叶上,似乎都显示着生命的活力,让人觉得它是那么温柔,又是那么坚强。
每当我坐在书桌前温习功课的时候都要看看这盆文竹,它是我生活中的伙伴。
(1)、写近义词。绚丽——偶尔——茂密——
(2)、从文中找出描写文竹四季叶子特点的词语,抄下来(每个季节抄一个)。春: 夏: 秋: 冬:
(3)、文章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是围绕“”。这句话写的。(4)、用横线画出一个比喻句。 -
6、课内阅读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lài nài)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huàn huòng)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文段选自《》。(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上横线。(3)、写近义词:大概愿望(4)、写反义词:依赖黑暗(5)、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在现在的生活中分别指、。(6)、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那时”是指( )。A、近代社会 B、农耕社会 -
7、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 只缘身在此山中。(2)、 , 自用则小。(3)、 , 孰能无惑?(4)、一场秋雨一场寒,。
-
8、我会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1)、他在讨论会上首先第一个发言。(2)、经过努力,小明的学习成绩不断改善。(3)、星期天,我在家里写了一篇文章和一幅图画。
-
9、 我能按要求写句子。(1)、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改为把字句:
(2)、青青的麦苗在一个清凉的早晨悄悄地抽出了两片嫩绿的叶子。缩句:
(3)、在法律面前不是人人平等吗?改为陈述句:
(4)、科学家揭开了秘密。扩句:
-
10、 我会选词填空。
挺立 屹立
(1)、几棵白杨树在大路旁(2)、文昌塔、学友亭和观光台在江边。 -
11、 我能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
過安
漫卷
毫不
引注
人鼎
腾驾
-
12、 我会组词。
堤
顿
震
僵
提
吨
振
疆
-
13、 我会查字典填空。
“临”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 再查音节。“临”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A.来到:到达。B.面对着:靠近;C.照着字、画模仿。在“临街”中的意思是;在“光临”中的意思是。
-
14、 我能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号叫
(háo hào)扁担
(piān biǎn)曾经
(céng zēng)系绳子
(xì jì) -
15、 我能读拼音写汉字。
zhú渐
dùn时
yú快
庄jià
研jiū
shèn重
-
16、习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人脾气特别好;有的人勤劳肯干;有的人乐于助人;有的人聪明可爱······想一想,你的好朋友有什么样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出来。题目自拟,语言通顺,要把他(她)的特点写清楚。400字左右。
-
17、口语交际。
你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呢?为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100字左右)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种子的“旅行”
植物的繁衍主要靠种子。如果种子成熟后,完全落在植株的脚下,势必会使很多种子失去生存的机会。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神奇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那就是种子会“旅行”。
有的植物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旅行”。像大豆、绿豆、油菜、芝麻等植物的种子,练就了一种“弹射”的本领,果实成熟后包藏种子的果荚会突然扭曲、炸裂,将种子弹射到几十厘米甚至几米之外。
许多植物的种子借风的力量来“旅行”。这一类植物,最典型的当数有“伞兵”之称的蒲公英。蒲公英的种子顶端有细毛构成的“小伞”,种子成熟后,风儿吹来,“小伞”便带着种子随风飘荡,最后在远方安家落户。种子会乘风“旅行”的还有柳树、杨树、悬铃木、合欢树等。
生长在海边的椰子,是靠水路来传播种子的。椰子的果实虽然很大,但由于外面包裹着一层纤维组织,它们像毛发一般,中间充满了空气,落到海里,便随着海流漂动。它既不会腐烂,也不会破裂,有的竟“旅行”上千公里,才找到安身的地方。
(1)、种子有哪些“旅行”方式?从文中找出关键信息填一填。靠自身的力量“旅行”————
(2)、文中的“旅行”“弹射”“伞兵”“小伞”都加了双引号,表示( )A、强调 B、特殊含义 C、否定和讽刺 D、引用(3)、种子为什么要“旅行”?请波浪线在文中找出来。(4)、一个同学阅读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植物的种子会“旅行”呢?这个同学是从什么角度提问题的?( )A、针对文章内容 B、针对文章写法提问 C、联系生活经验提问(5)、读了短文,你还有什么疑问?提一个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写下来。(6)、展开想象,简单写一写蒲公英种子的一次“旅行”经历。蒲公英的种子随风吹到
-
1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波浪线画出来(2)、这段话采用了的修辞手法。(填序号)①排比 ②拟人 ③比喻
(3)、“四季”是指;“四极”是指。(填序号)①前后左右
②春夏秋冬
③远近高低
④东南西北(4)、盘古的气息变成 , 血液变成 , 双眼变成 , 汗水变成。
A.日月 B.雨露 C.江河 D.风云(5)、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文后的省略号还省略了什么。他的变成了;他的变成了。
-
20、根据你的积累填空。(1)、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的地方出现了 , 人群又起来。(2)、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表达意思类似的诗句是“ , ”。(3)、《雪梅》中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表达意思类似的诗句是“ , ”。(4)、阅读的时候我们要动脑筋思考,积极提出问题。如《尚书》中提到的:好问则裕,;汉朝王充说的:智能之士, , 不问不知:唐朝韩愈说的: , 孰能无惑?(5)、春季气温变化大,昨天还穿着羽绒服,今天就要穿短袖了,真是应了“二八月,”的老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