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美术课上,典典画了一幅画,按要求完成练习。
    (1)、在图中找出“小鱼”。
    (2)、选择量词填空。(填序号)

    ①座    ②朵    ③只

    小鸟天上飞,三白云天上飘。

    红花草地开,一大山高高站。

  • 2、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蓝蓝分别干了什么?看图连一连。

    zhé zhǐ

    tuō dì

    xià qí

    xiě zì
  • 3、音乐课上,典典学了几个手势舞。看图猜声母,写一写。
  • 4、语文课上,大家正在进行知识竞赛活动,快来参加吧!
    (1)、【声母分辨赛】看图,选合适的声母补全音节词。

    z——zh

    c——ch

    s——sh

    ī ū

    ǔ mǔ

    ā bō li

    hē á

    ù è

    ū jià

    (2)、【成语积累赛】补全成语再选词填空(填序号)。

    意    ②独

    ③五颜色             ④

        

  • 5、观察典典的课程表,完成练习。

    星期一

    上午

    下午

    ____文

    ____学

    音乐

    ____字

    美术

    班____

    (1)、将合适的字填入课程表中。(填序号)
    A.数    B.写    C.会    D.语
    (2)、典典今天一共有节课,其中语文课在(什么时间)。
    (3)、下面的图片表示典典在上哪节课?从课表中选一选。(填序号)
  • 6、一张桌子两杯茶,三(    )柳树四(    )花。

    五条鱼儿水中游,六(    )鸭子岸上耍。

    七本书八(    )画,九面彩旗呼啦啦。

    十(    )娃娃排排坐,嘀嘀嗒嗒吹喇叭。

    (1)、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到儿歌中的括号里。
    duǒ    gè    zhī    fú    kē
    (2)、鱼儿在做什么?娃娃在做什么?
  • 7、阅读儿歌,完成练习。

    山坡上,真热闹,大家在做广播操:

    一二三四伸伸腰,二二三四踢踢脚。

    天天早上来锻炼,精神饱满身体好。

    (1)、从儿歌中找出一个三拼音节:
    (2)、从儿歌中找出一个整体认读音节:
    (3)、大家在

    A.广播操    B.山坡上    C.草地上

    (4)、下列动作不属于做广播操的一项是(    )。
    A、爬爬山 B、踢踢脚 C、伸伸腰
  • 8、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材料二】

    2024年2月,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确定,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新飞行器的名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文化特色。“梦舟”寓意载人月球探测承载中国人的航天梦,开启探索太空的新征程,也体现了与神舟、天舟飞船家族的体系传承;新一代载人飞船包括登月版和后续执行空间站任务的近地版两个型号,其中,登月版采用“梦舟Y”(飞船名称+“月”字音节的大写首字母)。“揽月”取自毛泽东同忠诗词“可上九天揽月”,彰显中国人探索宇宙、登陆月球的豪迈与自信。此前,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已被命名为“长征十号”。

    (1)、中国航天项目的命名体现了中国式浪漫,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月面着陆器命名为“”。
    (2)、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上九天“嫦娥”揽月,踏星河“长征”相伴,2024年是中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20周年。

    ②“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面软着陆。

    ③“梦舟”的命名不仅体现了与神舟、天舟飞船家族的体系传承,还寓意着载人月球探测承载中国人的航天梦,开启探索太空的新征程。

    (3)、请在材料一中找出一种说明方法,把句子抄写下来,并说说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说明方法:

    句子:

    好处:

  • 9、阅读综合练习。

    卧看牵牛织女星

    ①秋天的晚上,我们所看到的最亮的星是织女星。在这颗星的东方,白蒙蒙的一片,断断续续从北到南横过天空,这就是“银河”。西方把织女星和附近的几颗星连成一架七弦琴的样子,把它叫作“天琴座”。传说古希腊音乐家奥佛士曾用这把七弦琴,弹奏出神妙的曲子,使森林里的野兽都陶醉了。

    ②关于织女星,我们中国也有美丽的传说。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一次,织女私自下凡,和牛郎结为夫妻,他们夫妇俩恩恩爱爱,男耕女织,日子过得很幸福。后来,天帝和王母娘娘发现了这事,十分生气,派天神强行拆散了牛郎织女,命令他们一个住在天河的东岸,一个住在天河的西岸,只有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才能在天河相会一次。

    ③那么牛郎星在哪里呢?我们且把那白茫茫的银河当作一条真的河流,我们的眼光渐渐地向东南移,越过这条河流最宽阔的渡口,就遇到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中间的一颗星很亮,两旁的星光线较弱,看上去与中间的那颗距离相等。用直线把这三颗星连接起来,正像一条两臂相等的杠杆。因此,阿拉伯人把这三颗星叫作“天平星”,我们把它们叫作“挑担星”。而中间最大最亮的一颗就是牛郎星,叫作“牵牛星”。在秋天的晚上,确实只有这一颗星能够和织女星相配,它的光辉稍微带一点黄,虽不及织女星亮,可是其余的星全比不上它。

    ④若是我们一连几个晚上,每晚都观察牵牛星和织女星,就可以知道它们的相对位置大致是不变的。我们千万不要在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为了看两星相会而白白地熬个通宵。因为,天文学家告诉我们,这两颗星永远没有相遇的机会。它们和太阳一样,都是恒星。织女星的亮度是太阳的50多倍,牵牛星的亮度是太阳的9倍多,只圆距离我们太遥远,所以看上去只不过是两颗比较大的恒星。天文学家又告诉我们,织女星距离地球约26光年,牵牛星距离地球约16光年。

    太阳光从太阳射到地球上才需要8分18秒,而织女星的光射到地球上要26年。这样一比较,就会使我们惊异地叫起来:“真了不得,有这么远!”这话若被天文学家听见了,一定会笑话我们少见多怪。他们会告诉我们,距离太阳几万光年的星不计其数,而10光年以内的星却只有十多颗。

    (有删改)

    (1)、第③自然段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了牛郎星。
    (2)、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举例子    
    B.举例子、作比较    
    C.列数字、作比较

    ②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两种说明方法,突出了织女星(    )的特点。

    A.比牵牛星亮    
    B.距离地球远    
    C.比地球小

    ③有关牵牛星和织女星,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是(    )。

    A.牵牛星又被称为“天平星”“挑担星”。

    B.牵牛星、织女星与太阳一样,都是恒星。

    C.像牵牛星和织女星这样距离太阳几万光年的星不计其数。

  • 10、【选做】在活动中,同学们还发现了一些可以代表人物品质的事物,选一选,写一写。

    牛    蚂蚁

    竹子    荷花

    我选择的事物:

    我想写哪类人:

    人物事迹:

  • 11、走近平凡的“绿叶”,读一读绿叶告诉我们的道理。

    在万紫千红的花海中,有人喜爱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有人钦佩兰花的幽香沁人心脾;更有人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品质。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都曾以此为话题,写出了溢彩流光的千古佳作。

    可是,谁又曾注意过那微不足道的绿叶呢?

    俗话说:“红花还得绿叶配。”的确,如果世界上没有了绿色,哪能谈得上“美丽”二字呢?

    我喜爱绿叶的色泽青翠,更爱它不争名夺利的高贵品质,因此,我制作、收集了许多树叶标本和叶脉书签。

    有一次,我去小莉家玩。她给我看了许多花瓣标本。我拿我制作的树叶标本和她“较量”,小莉很不服气。我对小莉说:“绿叶,没有鲜花的色彩,没有幽幽沁人的清香,可它也有它的可贵之处。它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造福于人类。有些人,只愿做红花,不愿做绿叶,没有绿叶的陪衬,怎能显出红花的美?也有的人,不追求吃穿打扮、不争名、不求利,努力学习、工作,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做个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人。”

    (1)、文章写了哪些内容?补全下面思维导图。
    各种各样的花受人喜爱→绿叶及其象征的高贵品质→
    (2)、选文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将绿叶与等进行对比,这样写的好处是:
    (3)、阅读文章,给绿叶制作一张名片。

    样子:

    可贵之处:

    精神品质:

    (4)、下面是一位同学做的笔记,请你读一读并把笔记补充完整。

    也有的人,不追求吃穿打扮、不争名、不求利,努力学习、工作,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做个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人。

    我的批注:这是全文的句,写“我”领悟做人的道理。

    我的感悟:我想到了像绿叶一样的人——

  • 12、回忆《落花生》,深入了解花生,根据课文完成思维导图。
  • 13、品读相关语句,品味花生精神。阅读句子,完成练习。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阅读父亲说的话,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认为花生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样不好。 B、父亲告诉“我们”,要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讲究外表的好看。 C、父亲告诉“我们”,人不能只讲外在的体面,要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 D、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认为它们的果实没有花生的果实好吃。
  • 14、观看制作花生制品的过程,完成练习。

    第一步,把买来的种子①bō撒在刚开垦出的土地上,②jiāo shuǐ施肥,果实日渐成熟,最终种出花生。

    第二步,挖出花生,坐在③ǎi凳上剥果实。

    第三步,将处理好的花生送至④zhà yóu工坊。在技术熟练的专业人员的帮助下用木桶等工具进行提取,最后收获一瓶花生油。

    (1)、根据拼音写词语,补全语段。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ǒng zhòng)子    (zhǒng zhòng)

    (bāo bō)果实    成(shóu shú)    (shóu shú)

    (3)、研究制作过程中的画线词,完成识词任务。

    下列句子中的“收获”与上文中的“收获”意思相同的是(    )。

    A、春天种下的果树,秋天终于收获了。 B、经过几个月的刻苦学习,这次考试他收获了优异的成绩。 C、果园终于收获了,果农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 15、把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

    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其二)

    ____,蒙冲巨舰一毛轻。

    ____,此日中流自在行。

    (1)、补充诗句。诗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的修辞。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相同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观书”的感受。 B、这两首诗都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了道理。 C、这两首诗虽然题目都是“观书有感”,但实际上都只是描写景物的诗。
  • 16、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欣赏同一幅书法作品时的对话,他们欣赏的是(    )。

    文轩:用笔方整,笔力刚劲。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

    兰心: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平正端庄。

    A、 B、 C、
  • 17、按要求完成练习。
    (1)、比喻修辞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喻体填入横线上。(填序号)

    ①写作的营养库    ②人生的向导

    ③不开口的老师    ④致富的信息

    教育学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史学家说,书是进步的阶梯;经济学家说,书是;作家说,书是;奋斗者说,书是;学生们说,书是

    (2)、句子排序【浙江嘉兴】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

    ①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

    ②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

    ③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④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

    ⑤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⑥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

  • 18、关于读课外书,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能只读一种类型的书,要广泛涉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视野。 B、我是从课文入手的。例如学了《白鹭》,我就去看了郭沫若的其他作品。 C、我是从读一本书到读同一类书,例如读了《伊索寓言》,我又看了同是寓言的《克雷洛夫寓言》。 D、我家里有许多课外读物,对一本书没兴致就再换一本,找不到感兴趣的就不读了。
  • 19、【选做】“明月松间照”“月落乌啼霜满天”,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诗人笔下的常用意象,诗人常常借月亮抒情。你知道下列诗句中的“明月”象征着什么吗?选一选。

    A.时空的永恒    B.戍边之人的悲愁    C.对家乡的思念    D.童真、童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20、阅读关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①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②人闲:没有人事活动来打扰,内心闲静。③空:空寂,形容山中寂静无声。④时鸣:时而鸣叫。时,时而,偶尔。

    (1)、这两首古诗既写了动景,也写了静景,请你补充下面的表格。

    文本

    动景

    静景

    《乌鸣涧》

    《山居秋暝》

    泉、竹、莲、渔舟

     

    (2)、在表现手法上,你发现这两首古诗都运用了(    )。
    A、以静衬动 B、以动衬静 C、动静结合
    (3)、关于描写手法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静态描写可以体现出景物的宁静之美。 B、静态描写有更强烈的感染力。 C、动态描写凸显了热闹的氛围。 D、动态描写可以为景色增添生机。
    (4)、阅读两首古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桂花落”表明春天将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 B、“时鸣春涧中”,写山鸟误以为天色将晓,不时发出鸣叫,画面生动有趣。 C、《山居秋暝》尾联表达出作者的心志: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尽,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5)、人们常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更是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你能将此“画”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吗?
上一页 98 99 100 101 10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