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B、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 C、倾倒液体 D、点燃酒精灯
  • 2、能够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则下列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 B、二氧化硫 C、氦气 D、氧气
  • 3、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1)、C6H8O6种元素组成。
    (2)、C6H8O6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C6H8O6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4)、C6H8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精确至0.1%)。
    (5)、352g C6H8O6中含有g的氧元素。
  • 4、化学是能源、材料、环境、生命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
    (1)、目前,氢气的来源如图1所示。水煤气变换反应:CO+H2O__ΔCO2+H2 , 是化石资源制氢过程中的重要反应之一。北京大学团队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多种催化剂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中C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①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

    ②在光催化剂作用下,可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取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

    ③图2中,催化剂为2%Au/α-Mo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

    (2)、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分为无定形碳、过液态碳和晶形碳三大类,如图3。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固有本质特性,又有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综合性能优异。目前,我国已形成碳纤维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应用等产业链,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分布如图4。科学界不断研发出新型碳材料,碳气凝胶就是其中一种。我国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三种碳气凝胶样品,比较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他们在不同压强下测定了上述样品对混合气体中CO2吸附的选择性值,实验结果如图5,图中选择性值越高,表明碳气凝胶对CO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①金刚石属于(填序号)。

    A.无定形碳       B.过渡态碳       C.晶形碳

    ②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组成,但由于排列方式不同,因此两者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③由图4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

    ④对比图5中三条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5、请根据下面化学实验装置和资料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作用是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O2 , 选择装置A为发生装置,还需要的材料是 , 其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3)、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往锥形瓶中加水至没过下端管口形成液封,再将装置C中的橡皮管与装置B中n导管连接,然后(写实验操作),若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出现气泡,则装置B气密性良好。
    (4)、利用装置D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由导管a进气,将如图多功能瓶中的玻璃导管补画完整。

  • 6、结构决定性质。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填数字)周期。上述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不同,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结构中的
    (2)、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或失)电子,形成镁离子(填符号)。镁元素和氦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它们的化学性质(填“相似”或“不相似”)
    (3)、由①和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写出物质化学式)。
  • 7、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学科的特色。

    (1)、镓是第一种根据化学元素周期律预言并证实的元素。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一般采用GaCl3与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GaN和氯化氢。制备氮化镓发生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3)、全球的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通过光催化剂可将H2O、CO2转化为CH4和一种气体单质(如图2)从而实现利用太阳能人工合成燃料。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
    (4)、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杀菌消毒剂,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过氧基”的结构(─O─O─),据此推测下列物质中可作杀菌消毒剂的是(填序号)。

         ②H─O─H       ③O=C=O       ④

  • 8、非遗“熏画”是一种用煤油灯烟火熏制而成的作画技艺,制作需经过剪样、熏烤、揭样等10道工序。

    (1)、利用沸点不同的原理从石油中分馏而获得的煤油是一种含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①石油的分馏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煤油燃烧时会产生烟炱(即炭黑),原因是。欲检验烟炱的成分,可将其点燃生成的气体通入中。写出炭黑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式表达式

    (2)、制作熏画时,会闻到强烈的煤油味,用微观角度解释这一现象:
    (3)、从燃烧条件分析,烟熏前用水雾喷湿剪样和白纸的原因是
  • 9、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表示:
    (1)、3个亚铁离子
    (2)、碳酸钠的化学式为
    (3)、某气体在空气中占78%(体积百分含量),保持它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
    (5)、已知氮化钙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请你写出氮化钙的化学式
    (6)、标出物质K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10、水是生命之源,在生产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

    (1)、电解水制氢气。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从图中的现象可以判断:电源电极Y是(填“正极”或“负极”);气体a具有(填“助燃”或“可燃”)性。电解水属于(填“化合”或“分解”)反应;水电解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是

    (2)、天然水的净化,净化流程如图2所示。

    净水过程中加入明矾的目的是;过滤是除去天然水中的;吸附池利用活性炭吸附异味,因活性炭具有结构。生活中常用的净水方法有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 11、在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温度、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c点打开了止水夹。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由温度变化曲线可知,红磷燃烧放出热量 B、b点压强最大,说明红磷燃烧结束 C、c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 D、c点后压强增大是因为水倒吸入集气瓶中
  • 12、如图所示为四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①③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C、③是一种阴离子 D、④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 13、化学物质使世界异彩纷呈。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无色的空气 B、红色的葡萄酒 C、淡黄色的硫 D、白色的氯化钠
  •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滴加液体 D、   倾倒液体
  • 15、现有3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求
    (1)、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g。
    (2)、若蒸发掉100g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3)、若要使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成20%,需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16、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图一是某项目小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

    (2)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3)根据表中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表格: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50mL

    30mL

    18mL

    ________

    (4)实验测得的结果小于20%,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铜粉的量不足
    B. 未反复缓慢推拉注射器活塞
    C. 铜粉平铺在硬质玻璃管中
    D. 实验完毕,未恢复至室温就读数

    【创新实践】

    项目小组又用图二所示装置分别进行了足量的红磷和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测得的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如图三所示。

    查阅资料:

    ①红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

    ②木炭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5)曲线①表明,红磷燃烧后集气瓶内的压强小于起始压强,原因是________。

    (6)根据曲线②推断:不能用木炭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原因是________。

  • 17、如图,借助气体浓度传感器探究微粒的某些性质,测得U 形管a、b中 氨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已知碱性溶液能够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氨水溶 液显碱性。)

    (1)、向装有浓氨水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2)、图甲中浓氨水能够挥发出氨气(NH3),湿棉花的作用是防止氨气污染空气,由此推测氨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3)、由图乙可知,0~1min,氨气浓度为零,说明氨分子静止不动。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填“正确”或“错误”);其中U形管a对应的曲线是。(填“X”或“Y”)。
    (4)、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微观结论是分子
  • 18、下图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仪器的名称
    (2)、写出图中的一处错误操作
    (3)、步骤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对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时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填字 母序号)。
    A、烧杯中原来有水 B、砝码生锈(未脱落)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落 D、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E、称量时,物体和砝码位置颠倒,并使用了游码
  • 19、硝酸钾在50g 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最大质量m 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60

    80

    m/g

    6.7

    15.8

    32

    55

    84.5

    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步骤进行实验。

    (1)、烧杯B中溶液的质量是g。
    (2)、以上烧杯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
    (3)、烧杯E 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通过上图,可以得出在一定量的溶剂中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最大质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0、在20℃时,向质量为50g的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A点时对应的溶液是氯化钠的溶液(填“饱和”“不饱和”或“无法确定”)。
    (3)、A点所得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4)、求B点所对应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