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
    (1)、小琪将短玻璃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也称“母子火焰”,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探究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

    A、子火焰处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C、子火焰中被点燃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不充足
    (2)、小楠同学利用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等气体数字化传感器研究蜡烛燃烧。测得各气体体积变化趋势如图,表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填“X”或“Y”或“Z”),曲线Z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曲线Y在80s后略微下降的原因是

    (3)、小琴同学熄灭蜡烛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她猜想这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硫,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把燃着蜡烛放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至熄灭,加入振荡

    蜡烛燃烧和熄灭过程中均没有产生二氧化硫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其性质的探究。根据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 , 则气密性良好。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原理的符号表达式为: , 为获得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填字母),此装置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3)、图F所示进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果实验时集气瓶炸裂,原因可能
    (4)、小叶查阅资料得知∶除二氧化锰外,许多水果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为了探究苹果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进行以下实验∶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称取1 g苹果,切成小块放入烧瓶中,量取1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烧瓶中,迅速塞紧塞子,当液滴移至A点时开始计时。

    ③观察到液滴恰好移至B点时(AB间玻璃管容积为8 mL),记录所需时间。

    ④依次用不同质量的苹果重复步骤②和③,记录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乙。

    根据上述实验记录回答∶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若用20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12 g苹果重复上述实验,预测实验中步骤③记录的时间是秒。

  •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下列仪器中,将实验必用的所有仪器名称填在横线上。

    ①做镁条实验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②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需用到的仪器是

    ③量取6 ml水,并加热,需要用

    (2)、黄同学用托盘天平称取16.6 g食盐(1 g以下用游码),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这时应该直至天平平衡。
    (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如图1所示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开始,打开并调试好传感器和数据设备,用酒精灯将足量红磷点燃,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各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表示该段时间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对应的变化情况。

    ①写出红磷燃烧时的实验现象为

    ②根据图2中压强变化曲线,bc段压强升高的原因

    实验结束打开活塞的过程中,压强曲线对应的线段是(填字母)。

    A.bc       B.cd       C.de       D.ef

    ③图2中X曲线表示的是(填“温度”或“氧气浓度”)变化情况。

  • 4、学会使用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1)、写出元素符号或化学式镁氦气氧化汞
    (2)、按照要求书写符号表达式(要注明反应条件)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红磷燃烧

    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 5、下列实验探究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蜡烛燃烧的实验后吹灭蜡烛,观察到白烟,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

    白烟被点燃

    白烟具有助燃性

    B

    向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少量二氧化锰,并伸入带火星木条

    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C

    向收集有某种无色无味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D

    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用铁丝代替红磷,点燃后伸入集气瓶中

    铁丝燃烧;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

    铁丝燃烧同样能起到消耗氧气,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作用

    A、A B、B C、C D、D
  • 6、兴趣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完成加热高锰酸钾并收集一瓶氧气的任务,集气瓶内液面的高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其中P点时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点∶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表示可以开始收集 B、N点∶将试管内固体经溶解、过滤、蒸发,可得到二氧化锰 C、P点∶试管中可能含有两种固体 D、M→N点,收集到的氧气体积逐渐增加
  • 7、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NH3+H2O+CO2→NH4HCO3 B、Al+H2SO4→Al2(SO4)3+H2 C、Cu2(OH)2CO3→CuO+H2O+CO2 D、CuSO4+Ca(OH)2→CaSO4+Cu(OH)2
  • 8、关于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正确的是(  )
    A、加二氧化锰的量会影响氧气的产量 B、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唯一的催化剂 C、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性质均不改变 D、过氧化氢分解属于分解反应
  • 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烟
  •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图示

    操作

    检查装置气密性

    用胶头滴管吸取溶液

    取用固体

    在集气瓶中进行硫的燃烧实验

    A、A B、B C、C D、D
  • 11、小黄同学用量筒量取蒸馏水时,俯视读数为20 mL,倒掉一部分后,仰视读得剩余10 mL,小黄倒掉的水量(  )
    A、大于10 ml B、小于10 ml C、等于10 ml D、无法判断
  • 12、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实验中,集气瓶里放有少量水,用于吸收有毒气体 B、用托盘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如发现天平左偏,则需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C、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需将导管穿过橡胶塞约0.5 cm D、取用滴瓶内的试剂,为了防止污染,滴管用完后要及时清洗干净
  • 13、下列物质一定属于混合物的是(  )
    A、黑色固体 B、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后试管内的剩余物质 C、硫燃烧的产物 D、液氧与氧气的混合物
  • 14、下列诗词中,包含的变化与其他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 15、

    请你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如图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白磷40℃即燃烧,燃烧产物与红磷相同)

    (1)白磷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再打开止水夹,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2)若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水的总体积为69mL,则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3)该装置改进后的优点是

    实验二:

    学习了“过氧化氢制氧气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之后,在“寻找新的催化剂”的活动中,对“氧化铜(CuO)能否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

    (4)甲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①∶木条不复燃

    步骤②∶产生较多气泡

    步骤③∶木条

    氧化铜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评价改进】

    (5)大家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若要确定该实验结论正确,还需证明氧化铜的质量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

    【拓展延伸】

    (6)兴趣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取大小相同的新鲜土豆块和新鲜猪肝块作催化剂,分别加入10 ml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稀溶液后,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气压的变化,如图乙曲线a、b所示。

    ①结合实验和曲线a、b分析,两种催化剂中催化效率更高的是

    ②曲线a、b最终达到相同的压强,说明

    (7)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氧化铜和二氧化锰,然后将分液漏斗中的5%的双氧水注入3 mL到锥形瓶中,利用注射器收集氧气,收集到氧气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分析图丙氧化铜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图像,t1t2时间段反应速率变慢的原因是。‍

  • 16、

    Ⅰ.A~H八种物质,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E、F都是无色液体,G是一种淡黄色粉末状固体。

    (1)物质B在反应②中的作用是

    (2)请写出反应③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Ⅱ.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

    (3)在流程图中物质X的化学符号是

    (4)分离液态空气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根据下表数据判断,控制温度在℃范围内,可以将液态空气内的氮气分离出来。

    物质

    二氧化碳

    氮气

    氧气

    沸点/℃

    100

    -56.6

    -196

    -183

    (5)工业制得的液氧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6)据图,利用氨气(NH3)制备尿素的符号表达式为

  • 17、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能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时,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 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若用E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若用装置G收集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填“a”或“b”)处。
    (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4)、实验室常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气体。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则制备并收集较纯净的甲烷,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制取装置是(A~F中选)。
  • 18、化学科学十分重视实证和理性思维。在课堂学习中,通过选用典型物质进行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有关性质。如图所示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请回答:

    (1)、实验一:木炭在图(填“①”或“②”)中燃烧更剧烈,说明燃烧剧烈程度与有关。木炭由集气瓶瓶口缓慢伸入集气瓶瓶底的原因是
    (2)、实验二:图⑤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的作用是。若图⑤中的铁丝并未燃烧,可能的原因是(写一个即可)。图⑦中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的作用是
  • 19、

    化学基础知识应用。

    (1)现有如下几种物质:

    ①洁净空气,②液氧,③五氧化二磷,④二氧化碳,⑤自来水,⑥冰水混合物。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要准确量取7.5 mL的水,应选用仪器有(填序号)___________。

    A. 10 mL的量筒B. 50 mL的量筒C. 胶头滴管

    (3)下表为成都当天的空气质量数据,由此可知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________。

    污染项目

    PM2.5

    PM10

    SO2

    CO

    NO2

    污染指数

    69

    95

    9

    0.8

    42

    你认为降低这种首要污染物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写一种即可)。

    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

    (4)唐代化学家马和认为空气中存在“阴阳二气”,阳气比阴气多得多。则氧气属于马和认为的________(填“阳气”或“阴气”)。

    (5)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___。

    A. 深海潜水B. 食品防腐C. 航天火箭D. 气割气焊

    (6)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________关系。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纯净的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气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它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而且近年来臭氧的应用发展较快,很受人们的重视。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以下方法制得。

    臭氧处理饮用水。早在19世纪中期的欧洲,臭氧已被用于饮用水处理。由于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臭氧做漂白剂。许多有机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会被破坏,成为无色物质。因此,臭氧可作为漂白剂,用来漂白麻、棉、纸张等。实践证明,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臭氧用于医用消毒。与传统的消毒剂氯气相比,臭氧有许多优点,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芽孢等,而臭氧很快转化为氧气,无二次污染,高效环保。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7)臭氧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8)臭氧处理饮用水时,利用了臭氧的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9)臭氧与氯气相比,漂白效果更好的是________。

    (10)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 臭氧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做漂白剂
    B. 由氧气制得臭氧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 臭氧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对人类一定有益无害
    D. 臭氧稳定性差,易转化为氧气,高效环保
  • 20、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实验结果、实验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A、连接仪器时,先用水润湿玻璃管,后与胶皮管连接 B、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先放质量大的砝码,再放质量小的砝码 C、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实验结束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D、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先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并贴近内壁,后滴加液体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