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dm B、播放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0.5h C、一本物理书的长度约为26mm D、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 2、小敏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她选择的实验器材有:学生电源(电压可调)、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R05Ω10Ω20Ω30Ω)、滑动变阻器R50Ω1A)、开关及若干导线。

    (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选择了某一定值电阻R0

    请根据图甲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将学生电源调至6V , 多次改变滑片位置,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序号5中的电流如图丙所示,为A;分析表格中数据,得出结论:电阻一定时,。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电路中接入的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Ω

    序号

    1

    2

    3

    4

    5

    电压/V

    1.2

    1.6

    2

    2.4

    2.8

    电流/A

    0.12

    0.16

    0.20

    0.24

    (图丙中读数)

    (2)、“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当小敏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 使电压表示数为2V后,断开开关,仅将定值电阻R0更换成20Ω , 再闭合开关时,电压表的示数会2V ,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她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选填“A”或“B”)端移动,才能使电压表示数保持2V不变;

    当小敏将定值电阻R0更换成30Ω进行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通过思考,她得出:可以(选填“增大”或“减小”)电源电压来完成探究实验。

  • 3、小明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分钟。

    (2)从图象中得到盐水在凝固时的温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盐水的凝固点为℃,它属于(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15min时物质处于状态。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选填“高”或“低”)了。

    (4)实验中小明同学发现盐水凝固时间较长,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他一种缩短盐水凝固时间的方法:

    (5)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 4、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不会发生汽化现象 B、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若撤去酒精灯,水会停止沸腾 C、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热 D、纸锅里的水烧干后,继续加热会使纸锅燃烧
  • 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关于蝉叫声和鸟鸣声,下则说法错误的是(     )
    A、蝉叫声和鸟鸣声能在液体中传播 B、人们根据音色可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C、鸟鸣声响度大,所以鸟鸣声传播得更快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变
  • 6、《尚书纬·考灵曜》记载:“地恒动不止,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窗户)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前两空均选填“河岸”或“舟”)为参照物,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 7、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是 PM2.5,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悬浮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造成危害。某大学的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PM2.5净化器,其原理如图所示。

    (1)、风扇旋转吸入空气,气流外侧A处的颗粒物也被吸入净化器。颗粒物很快会被金属网C吸引,这是因为。颗粒物接触金属网C后会带上(选填“正”或“负”)电荷。
    (2)、带电颗粒物很快又会离开金属网C,这是因为。离开金属网C后,颗粒物很快又被带有正电荷的棉芯D牢牢粘住,这是因为
    (3)、室外空气中的 PM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PM2.5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提出一个能有效减小空气中PM2.5浓度的做法:
  • 8、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从火车到火箭

    生产的发展需要强大的动力。17世纪,人类发明了热机,最早的热机是蒸汽机。在锅炉里把水烧成水蒸气,水蒸气在汽缸里推动活塞做功,原始的蒸汽机过于笨重,不便使用。

    交通运输的发展迫切需要比较轻便的热机。于是,内燃机应运而生。 内燃机分为汽油机、柴油机两大类。汽油机是1883年发明的,柴油机是 1892 年发明的,内燃机运行时不需要携带很多的水和煤,不但轻便,效率也提高了很多。早期的飞机是由内燃机提供动力的。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飞机上越来越多地使用喷气发动机,它向后高速喷出气体,从而获得前进的动力。在功率相同时,喷气式发动机比内燃机更轻便。喷气式发动机中自带燃料和氧化剂的叫火箭喷气发动机,它工作时不需要空气,可以在大气层外工作,能够用来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

    (1)、在功率相同时,蒸汽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所受的重力依次(选填“增大”或“减小”);
    (2)、在挑选汽车时,发动机效率的高低是区分汽车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经验的司机可以通过闻尾气的气味做出初步的判断,输出功率相同时,汽油味越浓,汽车发动机效率越(选填“高”或“低”);
    (3)、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正常工作时,飞轮转速是2400 r/ min,汽油机每秒完成个冲程,对外做功次;
    (4)、若汽油机每分钟消耗0.02kg汽油,已知该汽油机的效率是40%,则该汽油机每分钟浪费的能量是J;(汽油的热值为4.6×107J/ kg)
    (5)、下列措施能提高热机效率的是________。
    A、尽量减小热机部件间的摩擦 B、尽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 C、尽量使用一些热值大的燃料 D、尽量增加所用燃料的质量
  • 9、如图所示,这是人们制作糖炒栗子时的情景,炒栗子时要往锅里放一些沙子。栗子在翻炒一段时间后纷纷爆裂开来,露出果肉。

    (1)、炒栗子时在远处就能闻到一股香味,这是现象。
    (2)、锅中加入沙子,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 , 温度上升得较快,可以迅速加热栗子,同时也可以使栗子均匀受热。
    (3)、炒栗子时主要是通过的方式改变栗子的内能。
    (4)、栗子爆裂开来,主要是因为栗子果肉内的水分(填物态变化名称)为水蒸气,水蒸气对外壳 , 内能
  • 10、《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载了火井制盐(如图所示)的过程:“西川有火井……,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请回答下列问题:

    (1)、1.5m3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多少? q=4.2×107J/m3
    (2)、若1.5m3天然气通过卤井给卤水(含盐的水)加热,已知卤井的热效率为30%,则可使多少千克卤水从20升高到65?【卤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11、在“连接并联电路”的实验中,小红同学用两个不同的小灯泡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请你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如图乙所示的实物图。
    (2)、将所有开关闭合后,发现开关S1所在支路的灯泡L1不亮,开关S2所在支路的灯泡L2亮,说明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之间是(选填“相互影响”或“互不影响”)的;由此推测电路中存在的故障是(选填“短路”或“断路”);于是她断开所有开关,交换两灯位置,再闭合所有开关,发现仍然是开关S1所在支路的灯泡不亮,开关S2所在支路的灯泡亮,则故障原因可能是(合理即可)。
    (3)、排除故障后,继续进行实验,为了探究开关S1的作用,在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时,她应该(选填“同时观察两个”“只观察S1所在”或“只观察S2所在”)支路上的灯泡。
    (4)、实验结束后,应先断开开关,拆除(选填“电源”或“灯泡”)两端的导线后,再拆除其他导线并整理器材。
  • 12、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实验中应取(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使用规格(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加热。实验中通过(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可知,如果要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液体作为冷却剂,应选(选填“甲”或“乙”)液体;

    加热时间/ 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

    10

    18

    26

    34

    42

    (3)、图2中①是乙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果将初温相同的乙液体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2倍,不考虑热损失,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再绘制出一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则为图2中的(选填“①”“②”或“③”);
    (4)、换用多种物质进行实验,发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一般
  • 13、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如图甲所示,将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下称量并读数,然后将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向上用力拉弹簧测力计,其示数将(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此现象间接说明分子间存在(选填“引力”或“斥力”);
    (2)、如图乙所示,将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塞子被水蒸气推出。塞子被水蒸气推出的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与汽油机冲程中的能量转化相同;
    (3)、如图丙所示,将活塞迅速下压,硝化棉燃烧,这是由于活塞对(选填“硝化棉”或“筒内空气”)做功,使其内能 , 温度升高;
    (4)、如图丁所示,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能吸引碎纸屑,这种现象叫做 , 还能看到被吸引的部分纸屑又被弹开了,这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
  • 14、按要求回答
    (1)、如图所示,两灯泡并联,开关S是总开关,开关S1只控制灯泡L1 , 请将所缺的导线补上;

    (2)、为了严格控制外来车辆出入小区,很多小区安装了门禁系统,如图甲所示,系统可以通过电子眼自动识别车辆。若是小区内部车辆,则由自动开关S1控制电动机 M启动横杆;若是外部车辆,则需要工作人员按动按钮开关S2控制电动机M启动横杆。请依照上面的叙述,补全图乙中的模拟电路图;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L1L2并联,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如箭头所示。请根据电流方向在图中的虚线方框中填上电池或开关的符号,使电路连接符合要求。

  • 15、汽车是现代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某单缸汽油发动机汽缸活塞的横截面积为120cm2 , 做功冲程中活塞移动的距离为30cm,汽缸内气体的平均压强为5×105Pa,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 , 每次做功耗油0.2g,每次气体膨胀对活塞做的功为J;若每次做功过程中85%的汽油完全燃烧,则每次汽油燃烧放出的热量为J;汽油机的效率很低,主要原因之一是带走了大量的能量。
  • 16、如图所示,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取暖用具——黑漆描金手炉。在手炉中装满热水后抱在怀中,便可取暖,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人体的内能;手炉中装入热水,是利用了水的较大的特性。手炉中2k g的水温度降低5放出的热量为J。[c= 4.2×103J/kg]

  • 17、如图1所示,用绝缘线分别悬吊甲、乙两轻小物体,用与丝绸摩擦后因(选填“失去”或“得到”)电子而带正电的玻璃棒丙分别靠近甲、乙,现象如图2所示,则甲带电;甲和乙靠近时,(后两空均选填“一定”或“不一定”)会相互吸引。

  • 18、一台电脑上有多个USB接口,外接电脑设备(如打印机、键盘、鼠标、音箱)可通过任意一个 USB 接口与电脑连接工作,根据你的判断,USB接口之间是(选填“串联”或“并联”)的。电脑工作时也可以通过USB接口给手机充电,此时手机电池在电路中相当于(选填“电源”或“用电器”),并把电能转化为能储存起来。

  • 19、鱼腐是云浮罗定的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小东应用劳动课上学习的烹饪技能,用天然气灶为家人们制作美味的鲜炸鱼腐,炸好的鱼腐香醇诱人,满屋飘香,这是现象。炸鱼腐时,通过的方式增加了鱼腐的内能;烹饪结束后,剩余天然气的热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0、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等的物体甲和乙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甲物体的比热容是2.4×103J/kg , 据此判断乙物体的比热容为(       )

    A、2.25×103J/kg B、2.4×103J/kg C、3.2×103J/kg D、4.2×103J/kg
上一页 311 312 313 314 3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