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质量检测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B)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A)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B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A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章 浮力 质量检测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卷(B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卷(A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九章 压强 质量检测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卷(B卷)
-
1、一天小明他上学去时,以3.6km/h的速度走了6min,后来感觉时间不够为了不迟到,他又以5.4km/h的速度走了360m,求(1)、前6min 通过的路程是多少米?(2)、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
-
2、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步骤如下:
(1)、如图所示,将光具座上点燃蜡烛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 ,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当蜡烛放在透镜左侧1倍焦距以内时,此时眼睛应该在透镜的(选填“左侧”“右侧”)观察,才能看到正立放大的像;(3)、小明在实验中,用铁皮把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了,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蜡烛火焰的像; -
3、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用字母表示)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 -
4、在体检时晶晶发现检查视力时用到了平面镜成像的知识,于是她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图中A、B是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
(1)、在实验时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室内光线应(选填“较暗”或“较亮”)(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科学推理法”);(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并移动蜡烛B,进行观察(4)、如图乙所示,晶晶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45°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A沿着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的像运动(选填“水平向右”、“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 -
5、如图,请在图中画出光路反射现象的平面镜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
6、画出图中入射光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
7、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队获得男子4×100m接力混合泳冠军,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深受鼓舞,四人约定在长为50米的泳池内,沿直线进行四种泳姿的训练。甲的游泳速度大小始终为1.5m/s,乙的游泳速度大小始终为1.2m/s,当甲第一次到达泳池对岸时,乙与甲相距的距离为m;四人同时从泳池的同一端出发,共游了40分钟,不考虑在泳池内的转向时间,甲从身后追上乙的次数为次。
-
8、夏天,小明到小丽家去玩,小丽从冰箱里拿出饮料倒入玻璃杯里请小明喝,不一会,小明发现杯壁的(选填“内”或“外”)侧有一些小水珠,这个过程中物质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9、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 )
A、小球从A点运动到 B 点用时0.4s B、小球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cm C、小球由A 点滚到C点,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cm/s D、小球从B点运动到C点的平均速度大于从A 点运动到C点的平均速度 -
10、ENF 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一个平面且与平面镜垂直放置。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改变光线 AO与法线ON的夹角 B、沿 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OB 与法线ON 的夹角 D、沿 ON 前后转动板E -
1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对下列物态变化现象进行了总结,其中正确的( )
A、甲图中寒冷天气里,你呼出的每一口气都是一朵“小白云”是液化形成的 B、乙图中太阳能净水器利用了水先液化后汽化 C、丙图中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成细小的水滴,形成“云雾缭绕”黄山云海 D、丁图中屋檐下冰锥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
1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B、乙图: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丙图中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D、图丁中两个声波的波形图反映的声音的音色相同,但音调不同 -
13、将如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滑片P由左向右移动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接C,N接B,电动机转速将变慢 B、M接A,N接B,电动机转速将变快 C、M接C,N接D,电动机转速将变快 D、M接A,N接D,电动机转速将变慢 -
14、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用电压表的变化来反映环境温度变化的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定值电阻R0=10Ω,R1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后,求:
(1)、当环境温度为30℃时,电压表示数为2V,(如图甲)此时经过定值电阻R0的电流I0是多少?(2)、当环境温度为30℃时,电压表示数为2V,(如图甲)电源电压是多大?(3)、如果将R0、R1并联接在该电源两端,(如图丙),当干路中的电流为1A时,环境温度是多少? -
15、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等器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为6V,所用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30Ω。(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电路连接完整(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2)、先将30Ω的电阻接入图甲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选填“左”或“右”)端;(3)、改正错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可能是定值电阻路;(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0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断开开关,将30Ω的电阻换成25Ω的后再闭合开关,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选填“左”或“右”)移动,直至电压表示数为3.0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A;
(5)、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丙中描绘出I-R的关系图像;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阻R/Ω
30
25
20
15
10
5
电流I/A
0.1
0.15
0.2
0.3
0.6
(6)、为顺利完成该实验,所用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应大于Ω。 -
16、已知一个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会正常发光,现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该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阻,电源电压为3V。
(1)、图甲中有一条导线连接错误,请在错误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画一条线将电路连接正确;(2)、改正错误并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小灯泡不亮,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有示数,可能是________(选填序号);A、小灯泡短路 B、小灯泡开路 C、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太大,电路电流太小(3)、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第4次实验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V,接下来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选填“左”或“右”)端移动;实验次数
1
2
3
4
5
电压U/V
0.6
1.0
1.5
2.5
电流I/A
0.16
0.2
0.24
0.26
0.3
电阻R/Ω
(4)、由实验数据可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Ω(保留1位小数);(5)、仅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选填“能”或“不能”)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
17、用甲图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组装甲实验装置,在固定铁圈A的位置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在固定铁夹B的位置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需要计时,记录温度并观察现象。加热时当观察到水中的气泡情况如图乙所示,则温度计的示数将会;(选填“保持不变”或“继续升高”)(3)、图丙中是两名同学根据各自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他们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则图象不同的原因是;(4)、实验时,得出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这个结论,所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选填字母);A、加热至水沸腾,并持续加热几分钟,同时记录数据 B、停止加热,观察水能否继续沸腾(5)、a、b两组所测水的沸点均不是100℃,这是由于(选填“实验误差”或“当地气压”)引起的。 -
18、甲、乙两个定值电阻,甲标有“10Ω 2A”、乙标有“20Ω 0.5A”。现把它们串联起来,为保证电阻工作安全,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V。
-
19、如图所示,如果要使灯L1和L2并联,应闭合开关;当同时闭合开关S1和电路将发生。

-
20、琅琊古城展演的《国秀·琅琊》剧目,让观众在美轮美奂的意境中触摸琅琊璀璨的历史画卷,在重现诸葛亮借东风的场景时,舞台的烟雾效果是因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使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