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质量检测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B)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A)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B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A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章 浮力 质量检测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卷(B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卷(A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九章 压强 质量检测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卷(B卷)
-
1、礼花喷射器结构如图所示,气罐内有高压气体,气罐通过气阀与纸筒相连。使用时转动纸筒打开气阀,高压气体将纸筒内的礼花快速喷向远处。对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罐内气体的内能减少 B、罐内气体分子热运动加剧 C、罐内气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了其内能 D、该过程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
2、如图所示情境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如图A所示,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来,屁股发烫 B、如图B所示,火箭外壳上须涂上耐烧蚀隔热涂料以防止高速穿越大气层时被烧毁 C、如图C所示,飞机降落时轮子与地面刚接触瞬间冒黑烟 D、如图D所示,刚出锅的刀削面“热”得烫嘴,过一会“凉”下来 -
3、小明用图1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C
91
93
95
97
99
101
101
101
101
101
气泡情况
无
少量,吸附在杯壁
较多,上升时变小消失
大量,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①图1中温度计示数为 ,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
②在图2中绘制水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
⑧在第9min时移开酒精灯,一会儿后烧杯内的水不翻腾,没有气泡产生,但温度计示数仍为101℃,此时烧杯内的水是否在沸腾?判断为 (选填“是”、“否”),判断的依据是 。
-
4、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至C点。

(1)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距离是cm;
(2)如果测出了小车从A点到达B点的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4)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时,为了减少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该(填“大”或“小”)些。
-
5、今年国庆期间,小明一家自驾去海丰莲花山度假村游玩,在一段平直的路面上,爸爸开车正匀速靠近一座高山,鸣笛4s后听到回声,若当时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15m/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求:
(1)从鸣笛到4s后听到回声,车行驶了多少米?
(2)从鸣笛到4s后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多少米?
(3)车鸣笛的位置到高山的距离为多少米?
-
6、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
7、(1)、夏天,打开冰箱门时会看到“白气”,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发生此物态变化的物质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没有保鲜袋包裹的冻肉(肉中水分已结冰)在冰箱冷冻室储存时间过长会变干,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2)、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不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碗外壁出现白霜,则白霜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
8、如图,体温计的示数为℃,被测体温者是否发烧?

-
9、下面是关于声音信息的判断和应用:
猫头鹰和其他鸟类飞行时会发出噪声,噪声响度和频率的关系如图所示,猫头鹰的主要猎物是田鼠,田鼠的听力范围是2kHz~10kHz。

下表为某同学根据如图得到的3个结论,请你判断这些结论的正确的有(填序号)。
序号
结论
①
田鼠更容易听到大多数鸟类的飞行噪声
②
猫头鹰的飞行噪声在不同频率范围,响度都很小
③
在田鼠的听力范围内,猫头鹰的飞行噪声的响度很小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仪仗方队
2019年10月1 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10 时 43 分,空中护旗梯队拉开了阅兵分列式的序幕,随后,20架直升飞机组成巨大的“70”字样,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70年光辉历程。紧接着,仪仗方队高擎党旗、国旗、军旗,迈着雄健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如图)。气势如虹的各种方队,高喊着“能打胜仗”的誓言,展示了忠诚卫士的使命担当。
(1)仪仗方队从天安门前走过,队伍看上去整齐划一,现场的观众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一场景,是由于光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的缘故。
(2)在天安门广场,现场观众听到的飞机轰鸣声是通过传到观众的耳中的,观众听到飞机轰鸣声,立刻抬头观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
(3)在阅兵式上,军乐团中吹长号的号手通过拉动滑管改变吹出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看着威武的人民军队,听着雄健的脚步声,观众心中充满了对祖国强盛的自豪感,对于观众,这脚步声是(选填“乐音”或“噪声”)。

-
11、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朝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图象如图1所示:

(1)对于甲物体,以下判断正确的有:(选填以下对应的字母);
A.在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内静止
C.在内做加速直线运动
(2)请在图2中画出乙物体内的图像。
-
12、206班谢翁同学在我校运动会60米决赛中打破八年级校纪录。测得他在30m处的速度是8m/s,8s末冲过终点时的速度为10m/s,则他全程内的平均速度约为m/s。

-
1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与声一样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长度的单位 C、月亮是常见的天然光源 D、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
-
14、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频率为256Hz、512Hz的两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等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其发出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一个物体振动发声,其回声在空气中传播得比原声慢
-
15、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30m/s C、乙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
16、公路部门往往通过地磅检测汽车载重情况。图甲是跨学科学习团队设计的可视化地磅的电路原理图,主要由踏板(重力不计)、压力传感器R、显示承重的仪表(实质为电流表,量程)等组成,R的阻值与所受压力F大小关系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为 , 定值电阻的阻值为。(提示: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求:
(1)、当R的阻值为时,电路的电流。(2)、当通过电路的电流为时,地磅所受压力;(3)、地磅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 -
17、小爽学习热机知识后,研究了自家汽车的汽油机的情况,查阅资料得知:自家汽车使用的是92号汽油,油箱的容量为。[ , , ]
(1)、满箱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2)、发动机正常工作时,需要用冷却水在汽缸周围循环的流动给汽油机降温,若满箱汽油使用完冷却水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给水加热,则可以使多少的水从升高到;(3)、满箱汽油完全燃烧,可使小汽车输出多少有用功。 -
18、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实验中,应选用规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灯泡;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若灯断路,则两端(选填“有”或“无”)电压。(2)、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电压和。其中测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示数为V。接着更换不同规格的灯泡并多次实验,数据记录见表。实验次数
电压
电压
电压
1
1.7
2.9
2
1.3
1.6
2.9
3
1.1
1.8
2.9
分析表中数据,得到初步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
-
19、小吴在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实验中,想先来测量A处电流,如图甲是实验的电路图。
(1)、若在连接实物电路时,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电流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如图乙所示偏转,小吴在连接电路时存在的错误有:①;②;(2)、若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小吴发现小灯泡不亮,亮,电流表无数,则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灯泡(选填“短路”或“断路”);(3)、排除故障后,第三次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4)、在实验中,小吴同学采用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袍的方法改变A、B、C处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多次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5)、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比较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结论(用表达式表示)。实验次数
A处电流
B处电流
C处电流
1
0.10
0.12
0.22
2
0.22
0.24
0.46
3
0.30
0.54
-
20、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通过比较来判断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2)、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末温为42℃时,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10
18
26
34
42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液体(选填“甲”或“乙”)的吸热能力强:(4)、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丙、丁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如果要你从丙、丁两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冷却液,应选择液体(选填“丙”或“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