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近两年政府推出了“汽车下乡”、“小排气量购置税减半”等政策,极大的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走进我们的家庭,小明的爸爸最近也购买了一辆轿车。小明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汽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研究:

    (1)、小汽车发动机一般汽油机,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 , 它的物理意义
    (2)、汽车发动机常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帮助它散热,主要是利用了水的
    (3)、小明同学阅读了汽车发动机的说明书后,将内燃机的能量流向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表,请根据给出的信息,计算该内燃机的效率为
    (4)、若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转速为2400r/min,那么该汽油机每秒钟有个冲程。曲轴转动周,燃气对活塞做功次。
  • 2、“宇宙级快递小哥”出发了

    2022年4月20日19时41分35秒,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图1),在我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飞船按计划抵达预定轨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天舟一号”是我国首个货运飞船,4月22日12时23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和“天舟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完成首次交会对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上还安装了“箭载摄像机”,火箭上升时可拍到摄像机镜头下方箭体周围的实况。

    (1)、火箭用氢作燃料是因为氢 , 氢燃烧是能转化为内能。
    (2)、发射台旁有个大水池,燃气喷到水池使水(填物态变化)变成水蒸气,该过程要热量。
    (3)、“长征七号”火箭加速上升时受到的力是(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如图2所示是“箭载摄像机”在火箭上升时拍得的一幅图片,这是光线通过镜头时发生了光的(选填“反射”或“折射”)
  • 3、一辆汽车以恒定的功率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在第10s时速度达到20m/s,通过的路程为120m。求:

    (1)在0到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2)设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不变,大小为f=4000N , 那么在10到20s内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所做的功是多少焦耳;

    (3)若发动机的转化效率为40%,则10到20s内燃烧了多少千克汽油。

    (已知汽油的热值大约为5×107J/kg

  • 4、张军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得到如下表数据:

    烧杯号

    物质

    质量m/g

    初温t1/℃

    末温t2/℃

    加热时间t/min

    1

    300

    20

    30

    12.3

    2

    150

    20

    30

    6.2

    3

    煤油

    300

    20

    30

    6.1

    4

    煤油

    300

    20

    25

    3.1

    (1)、本实验中,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比较来反映.吸热能力强的是
    (2)、分析1、3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3)、分析1、2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有关。
    (4)、小明同学在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使用了相同的酒精灯、相同的设备,首先分别对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填“相同”或“不相同”)的时间,然后分析温度的变化量得出结论,这种实验探究方法叫做 , 该实验是利用(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法来改变水的内能。
  • 5、小光同学学习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他猜想①油的沸点比水高;②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1)能够支持他的猜想①的事实是

    A.同样情况下,油升温比水快

    B.油能把食物炸黄,而水不能

    C.油能漂在水面上

    D.油比水难蒸发

    (2)为了验证猜想②,小光向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分别倒入相同的水和油,并测量它们的初始温度,两温度计的示数相同,如图所示,它们的初始温度为℃.

    (3)在同样条件下加热相同时间后,水的温度达到25℃,油的温度达到30℃,由此可得油的比热容为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6、请在如图坐标系中画出煤油的热值与其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Q的关系图象。

  • 7、汽车发动机散热降温,常用水作为冷却液是因为水的较大。完全燃烧0.1m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是J;若这些热量的20%被4kg的液体吸收,使其温度升高50℃,则该液体的比热容是J/kgq=3.0×107J/m3
  • 8、某同学家使用煤气灶烧水时,煤气的能转化为水的内能,这是通过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水烧开时吸收6.72×105J的热量,若不计热量损失,此过程需要完全燃烧kg的煤气。(煤气的热值(q煤气=4.2×107J/kg)
  • 9、在物理学中,“热”有热量、内能、温度等含义,写出下面几种情形中“热”字的含义。
    (1)、这杯水热得烫手:
    (2)、物体吸热升温:
    (3)、摩擦生热:
  • 10、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甲、乙是两个演示实验示意图;丙、丁是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两个冲程示意图。与做功冲程原理相同的是图所示的演示实验,其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 , 做功冲程是图。

  • 11、常见的物质由分子、组成;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现象;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力。
  •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0℃的冰块,其内能为零 C、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不一定升高 D、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它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 13、下列图示所列举的事例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是( )

    A、双手摩擦生热 B、用火加热壶水 C、锯木锯条发热 D、古人钻木取火
  • 14、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充电宝对外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手摇发电机工作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电饭锅在煮饭时,电能转化为内能 D、植物光合作用,光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 15、假期小轩一家去旅游,乘坐出租车去机场的路上,看到公路上方悬挂着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其中标志牌甲的含义是经过该路段的车速不允许超过;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他们从此处出发至少行驶h才能到达机场。如果从此处到达机场用了24 min,则出租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km/h。

  • 16、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驶近一座高山,汽车的速度为15m/s,声音的速度为340m/s,途中司机按一下喇叭,2s后司机听到回声。
    (1)、2s内汽车运动的距离是多少?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2)、司机按喇叭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多少?
    (3)、若车是驶离高山,司机在同一位置按下喇叭,相隔多久司机会听到回声?(保留两位小数)
  • 17、图甲为某地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受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

    (1)、已知超声波速度为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受超声波信号用了0.4s,求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距离(s)-时间(t)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在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像,需要有计算过程。
  • 18、学习小组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

    (1)、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图乙中a、b、c三种读温度计中读数结果偏大的方式是(选填“a”、“b”或“c”)。
    (3)、图丙表示水在沸腾前后的现象,其中属于沸腾前阶段的是(选填“A”或“B”)图;
    (4)、下表是加热过程中不同时刻水的温度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99

    根据面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是(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5)、实验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管壁变得模糊不清,这是(物态变化名称)造成的。
  • 19、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实验的原理是 , 除钟表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
    (2)、图中秒表的1格表示1秒,甲、乙、丙分别对应了小车在起点、中点、终点位置的时间,其中s1=90cm,小车长10cm,则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m/s。
  • 2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起,说明了声音是由产生的。用到的实验方法(选填“控制变量”、“转换法”或“归纳推理”);
    (2)、如图甲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在月球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弹起;
    (3)、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选填“减弱”或“增强”),并由此推理可知
上一页 211 212 213 214 2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