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是小明所做的有关声音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几乎看不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措施:
    (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该实验说明可以传声。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3)、如图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选填“减弱”或“增强”),并由此推理可知
    (4)、如图丁,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硬卡片产生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探究
  • 2、小明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B点是AC的中点。请帮他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填公式);

    【实验器材】小车、长木板、垫板小木块、电子表、、金属挡板。其中金属挡板的作用除了能让小车在一定位置停下来,还能便于

    【实验步骤】①按照实验设计的图示安装器材;

    ②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从A到C所用的时间t1和路程s1

    ③重复上述实验操作过程,分别测出小车从A到B所用的时间t2和路程s2、B到C所用的时间t3和路程s3

    【记录数据】如图乙是小车从A处开始计时,运动到B、C处的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小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表格中空白部分应填入的数据为

    s1/cm

    t1/s

    s2/cm

    t2/s

    s3/cm

    t3/s

    120

    5

    60

    3

    60

     

    v1

    v2

    v3

    【实验结论】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过程中速度v1、v2、v3的大小关系是(由大到小排列);

    【反思与讨论】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选填“偏大”或“偏小”)。

  • 3、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小明进行了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小明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记录了两个测量结果,其中一个为2.4cm,则该结果是用刻度尺(选填“A”或“B”,下同)测量得出的,刻度尺测量结果更精确;
    (2)、为了测出一条厚薄均匀的纸带的厚度,小明把纸带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的表达式是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影响变化很明显(热胀冷缩),那么在严冬季节的室外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4、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

  • 5、“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说的是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由竹管刮制排插而成,如图所示。吹奏时,竹管内的空气柱发声,声音在空气中以的形式传入人耳;相同条件下,吹奏短管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选填“高”或“低”)。

  • 6、如图甲所示为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汽车经15s行驶300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30s内汽车运动的总路程为m,汽车在30s内的平均速度是km/h。

  • 7、学校秋季运动会正在火热进行中。在百米赛跑中,以赛跑中的运动员为参照物,终点计时员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在接力赛比赛中,接棒的运动员和交棒的运动员在传接棒时,两位运动员要保持 , 这样交接棒就会既准确又不影响跑步的速度。
  • 8、小明用刻度尺和秒表练习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他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录的数据分别是5.79cm、5.97cm、5.77cm、5.78cm,去除错误数据后该物体的长度应记录为cm;如图所示是他测量时间时秒表的示数,为s。在测量长度、时间的过程中,误差是(选填“不可”或“可以”)避免的。

  • 9、“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
    A、声音响度太大 B、声音的频率太高 C、声音振幅太小 D、声音的频率太低
  • 10、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 C、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感觉喉头振动 D、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再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 11、“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物体此时的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从S点向E点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在这段过程中,由照片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 B、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C、甲球与乙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1 D、甲球与乙球的平均速度之比为2∶3
  • 12、利用地震产生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如图所示为某次地震发生时震源产生的纵波和横波传播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这两种波到达地震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纵波和横波均做加速运动 B、横波的传播速度为5km/s C、纵波比横波先到达监测站 D、震源距离监测站50km
  • 13、孟夏时节鼙鼓响,太平河上赛龙舟。6月1日、2日,2024年京津冀龙舟大赛暨河北省全民健身联赛龙舟比赛,在石家庄市太平河水上训练基地举行。如图所示,龙舟急速前进,若说运动员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河水 B、河岸 C、龙舟 D、岸边的观众
  • 14、下列实例中,与其他三项运动形式不同的是(       )
    A、行星转动 B、小树长高 C、车水马龙 D、骏马奔腾
  • 15、如图所示,人体中藏有很多“尺”可帮助我们估测物体的长度。身高170cm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单人课桌的长约3拃 B、黑板的长约6庹 C、教室的长约5步 D、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拳
  • 16、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质量分布均匀、底面积为200cm2、高为40 cm的长方体甲和一个质量未知的薄壁柱形容器乙,已知容器乙的高度为h,其内装有一定量的水,现将甲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定的厚度Δh , 并将甲切下的部分保持竖直轻放入乙容器的水中沉底,甲物体和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强随切去厚度Δh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g=10N/kgρ=1.0×103kg/m3)。求:

    (1)、甲物体密度是多少kg/m3
    (2)、乙容器的底面积是多少cm2
    (3)、图丙中a点对应的甲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 17、小爽学习热机知识后,研究了自家汽车的汽油机的情况,查阅资料得知:自家汽车使用的是92号汽油,油箱的可容纳最多42kg的汽油,q=4.5×107J/kgc=4.2×103J/kg

    (1)、满箱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2)、发动机正常工作时,需要用冷却水在汽缸周围循环的流动给汽油机降温。若满箱汽油使用完冷却水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给水加热,则可以使多少kg的水从20℃升高到80℃?
    (3)、满箱汽油完全燃烧,可使小汽车输出的有用功是多少?
  • 18、如图所示,小恺和小乐做了探究“并联电路的特点”的实验。

    (1)、小恺连接了如下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两个灯泡都未发光,且电池发热,这是因为电路中出现现象;此时小恺应立即
    (2)、小恺想将电路全部拆散,重新连接。小乐认为只需拆除(填“a”、“b”、“c”、“d”)导线,并连接在之间(填字母),就能成为两灯并联且开关在干路上的正确电路;
    (3)、排除故障后,小乐闭合开关发现L1L2都发光时,取下其中一个灯泡,可观察到另一灯泡仍然发光的现象,说明了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
  • 19、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必须要选取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这用到的实验探究方法是
    (2)、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为了通过来反映吸收的热量;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液体的吸热能力更强(选填“甲”或“乙”);
    (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 , 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J/kg
  • 20、为比较酒精和煤油这两种燃料的热值大小关系,小明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将一定质量的酒精和煤油分别加入两灯中点燃它们,分别将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的两个相同烧杯加热,直至酒精和煤油燃烧完。小明设计了一张记录数据的表格,并记录了数据:

    燃料

    加热前的水温/℃

    加热后的水温/℃

    10g酒精

    20

    43

    10g煤油

    20

    50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煤油和酒精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
    (2)、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通过比较;
    (3)、实验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Q与酒精的质量,得出酒精的热值,得出的酒精热值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上一页 1813 1814 1815 1816 18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