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碎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儿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 2、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需要紧急刹车而停止,这需要司机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如图1)在司机的反应过程AB中汽车做匀速运动,在制动过程BC中汽车做减速运动。如图2所示是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制动距离随不同速度行驶时变化的曲线。请完成以下问题:

    (1)、有一辆装有倒车雷达及影像系统的汽车正在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

    ①此车正常行驶10min通过的路程是m;

    ②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叫反应时间。若该车突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刹车,在司机的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了14m,则司机的反应时间是s;

    ③若制动过程用了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共前进了30m,则从司机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时,汽车的平均速度是m/s;

    (2)、一起发生在限速50km/h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25m,根据图2图像可判断司机(选填“超速”或“未超速”)。(注:该车的制动性能与如题图2数据一致)
  • 3、如图1的导盲杖说明书如表所示,导盲杖发出的声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手柄接收回波后通过振动提醒盲人前方有障碍物。人、蝙蝠发声和听觉频率范围如图2所示。(15℃时声速为340m/s)

    说明书(节选)

    声频率

    40000Hz

    与障碍物距离/m

    1~1.5

    0.5~1

    0~0.5

    手柄每秒振动次数

    1

    2

    3

    (1)导盲杖发出的是(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导盲杖主要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或“能量”);

    (3)若气温15℃时导盲杖发出声后0.005s接收到回波,则它与障碍物的距离是m,根据表中信息推断此时导盲杖手柄每秒振动次;

    (4)蝙蝠(选填“能”或“不能”)发出与导盲杖相同频率的声波;

    (5)导盲杖、蝙蝠都利用了回声定位技术测距离,该技术是否能用于测量宇宙飞船与其他星球之间的距离? , 理由是

  • 4、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实验小组同学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如题图所示:

    (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振幅)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
    (2)、保持钢尺伸出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
    (3)、把(2)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不同。
  • 5、如题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A点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测量原理是
    (2)、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3)、实验测得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m/s;
    (4)、实验时,发现小车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
  • 6、2023年7月,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暨长春航空展活动中,歼-20、运-20、歼-16等新型战机长空劲舞。游客听到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是通过传到人耳的;航展在离市区很远的郊区举办,原因之一战斗机巨大的轰鸣声能够传递 , 可能会把居民住宅的玻璃震碎。运-20在给歼-20实现空中加油时,以运-20为参照物,则歼-20是
  • 7、2022年9月19日在台湾发生地震。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属于 , 医护人员在救治伤员时,使用的“B超”是利用(前两空均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两种声波(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8、“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描写的是琵琶的声音,从诗文中可以看出琵琶声是由琴弦产生,转轴可以改变琴弦的 , 进而改变声音的(“音调”、“响度”或“音色”)。
  • 9、小华同学在研究玩具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变化关系时,画出的图像如图所示。小车在 0~4s 内处于状态;在4~11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是m;在 0~11s 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10、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是20m/s,是km/h。
  • 1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B、图2,吹笛子时,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色 C、图3,街头噪声监测仪的使用,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图4,航天员在空间站外要用无线电通信设备交流,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 12、甲、乙两小车在笔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位置s与时间t的关系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由静止开始运动,乙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车相对静止 C、甲、乙两车运动5s所通过的路程不同 D、甲车的速度越来越快,乙车的速度不变
  • 13、忙碌的生活使许多人已经离不开外卖了,如图所示,外卖小哥正骑着电动车穿行于大街小巷,相对于什么参照物而言,可以认为他是静止的(  )

    A、他所骑的电动车 B、迎面而来的车辆 C、来来往往的行人 D、街道两边的房屋
  • 14、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长度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dm B、一本物理书的宽度约是1m C、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m/s D、一节初中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5h
  •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就是创造了电荷 B、电流是由电荷做无规则运动形成的 C、电路中有电压就一定有电流 D、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
  • 16、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某同学想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线圈总长度L;

    B.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C.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错误的步骤是 , 应将此步骤改正为:
    (2)、改正后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3)、如图所示是测量细铜丝直径的图示,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几圈,计算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是mm。

  • 17、地震时会产生波,它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40m/s15)。
  • 18、使用受潮膨胀的木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值将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这是一种(选填“误差”或“错误”)。
  • 19、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南运动,它们的s-t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南运动 B、甲、乙都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C、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经过4s,甲乙相距8m
  • 20、如图所示的贾湖骨笛被认定是华夏祖先9000年前的造物。吹奏时按压骨笛不同位置的气孔,可以改变笛声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速度
上一页 1726 1727 1728 1729 173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