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同学计划将自己练琴的房间改造成隔音房间,以免练琴时打扰邻居。方案实施前,她设计实验来测评材料的隔音性能。器材有:一个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毛毡布、泡沫板、闹钟和两个相同的盒子。实验如下:

    (1)用相同的方式把毛毡布、泡沫板分别布置在两个盒子内;

    (2)接下来的操作是: , 读出声级计的示数;

    (3)比较两次声级计的示数,如果 , 则说明泡沫板的隔音性能好。

  •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目的是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cm,tBC=s,vAC=m/s;
    (4)、实验中小车做(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5)、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填“大、小”)。
  • 3、如图所示,完成下列实验;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铅笔的长度为cm;

    (2)、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路段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则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时间为s,平均速度为cm/s。

  • 4、如图所示,是在学习“声现象”一章中常见的几个探究实验:

    (1)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乒乓球的作用是 , 便于观察;用相同的力敲击音叉,距音叉远近不同的人听到声音大小不同,说明声音的响度不仅与有关,也与距离有关;

    (2)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小。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

    (3)如图丙小明把伸出桌边一端钢尺的长度逐渐变长一些,用相同的力再拨动钢尺,声音的音调变 (填“高”或“低”),如果钢尺伸出桌面很长时,拨动钢尺时,可能听不到,此时钢尺发出的是(填“超声波”、“次声波”或“正常声波”);

    (4)如图丁,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慢,一次快,发现塑料片划得越快,塑料片振动频率越(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填“高”或“低”)。

  • 5、
    (1)、某同学以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作出运动轨迹图像。

    (2)、如图所示,在某课外活动中,小明从左至右用同样的力吹3个瓶子,发现发出的声音音调逐渐变高,请分别用直线画出图中另外两个瓶子中水位线的大致位置。

  • 6、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超声波的空化效应说明声音能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
    (2)、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因为
    (3)、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m。
  • 7、一架飞机在10min内飞行了180km,它的速度是m/s,合km/h。
  • 8、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 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 9、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完成多个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应观察橡皮筋是否在振动 B、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应改变两支铅笔之间的距离 C、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应将橡皮筋快速拨动 D、探究音色与材料的关系,应改变振动橡皮筋的力度
  • 10、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甲图中,通过改变敲打鼓面的力度来探究音调高低与频率的关系 B、在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在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在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直尺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 11、小明爸爸开车在某段公路上行驶的过程中,听到导航提示“前方区间测速,全长20km,限速80km/h”,为了不违反交通规则,小明爸爸开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        )
    A、不应超过15min B、不应超过20min C、不应少于15min D、不应少于20min
  • 12、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mm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 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D、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13、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陈平说:“掷出点越高,掷得越远”。王力说:“掷出速度越大,掷得越远”。李明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

    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点的高度有关;

    猜想2: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有关;

    猜想3: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的角度(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它能使小球以不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对水平方向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7次实验得到如表中的实验数据(“射出距离”指水平距离)。

    实验序号

    射出点高度h(m)

    射出速度v(m/s)

    射出仰角

    射出距离(m)

    1

    0.5

    5

    30°

    2.9

    2

    0.5

    10

    30°

    9.6

    3

    0.5

    10

    45°

    10.7

    4

    1.0

    10

    45°

    11.1

    5

    1.5

    10

    45°

    11.5

    6

    0.5

    10

    60°

    9.1

    7

    0.5

    15

    30°

    20.7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的实验数据,因为
    (2)、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的实验数据,因为
    (3)、选用2、3、6组数据进行比较,是为了验证铅球掷的远近与有关;
    (4)、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的更远?
  • 14、自古以来,各个国家采用过许多质量单位,比如我国曾采用过“市斤、两、钱”等。为了方便世界各国的交流与沟通,普遍采用了国际通用质量单位“千克”。最初的质量单位“千克”是由法国采用的长度单位“米”推导出来的,1分米3纯水在温度约为4℃时的质量就定为1千克。在1875年,人们用铂-铱合金制成千克原器作为1千克的基准。在2007年一次检查中,相关人员发现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增大了,表面附着了数十微克污染物。虽然感觉很小,但会影响一些精密科学实验和国际贸易。于是,2016年通过科学家们投票,国际千克原器正式退役,改以普朗克常数作为新标准来重新定义“千克",一直延用至今。
    (1)、请补全千克单位的演变路径:

    (2)、如果今天我们仍使用2007年的国际千克原器作为基准实际称量质量,那么测量值比真实值哪个大呢?试分析产生的原因:
  • 15、完成以下问题:
    (1)、如图所示秒表,在计时模式下,按下“”按钮,电子秒表开始计时。按下“”按钮,电子秒表停止计时,屏幕上会显示记录的时间。按下“”按钮后电子秒表显示的时间会重置为零。(选填“A”、“B”、“C”)

    (2)、某小组同学为了测量如图所示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他将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摆球还会经过B、C、D三点,其中B为最低点,D为另一侧的最高点,随后摆球在AD间往复摆动。

    Ⅰ.若要用秒表测量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记录小球经过路径的时间(选填“1”、“2”、“3”、“4”)

    路径1:A-B-D                 路径2:A-B-D-B-A

    路径3:B-D-B                 路径4:B-D-B-A-B

    Ⅱ.某同学上述测量时间的方法是否准确?请简要说明。

  • 16、某小组同学想了解原子钟,他们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从太阳升落、日晷、沙漏、水钟、机械钟、石英钟到目前最准确的计时工具原子钟,这些计时方法与工具的发展体现了不同时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计时工具大多是以某种规则运动的周期(完成一次规则运动所用的时间)为基准计时的。原子钟是以原子释放能量时发出电磁波的振荡周期为基准,该周期很稳定,使得原子钟的计时精准度可达每百万年才差1秒。由于各地时间不能同步,会给人们带来麻烦,这就需要有一个时间‘标准’。”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原子钟可以作为时间同步的基准钟?
    (2)、下列物体相比较,最适合提供计时基准的是          
    A、沿直线运动的汽车 B、静止的书本 C、正常人的脉搏跳动
  • 17、观察图,回答问题:

    (1)、A器材用于测量(填物理量名称);
    (2)、B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厘米,该刻度尺最小分度值为
    (3)、实验室用测物体的质量,使用前要先进行 , 图C中被测物体的质量是克。
  • 18、请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体育课上小明跑50m用时10s,求小明跑步的速度。
    (2)、玩具车以0.5m/s的速度在房间里行驶了5s,求玩具车通过的路程。
  • 19、某同学将一个小球从斜面的高处释放,小球达到如图(a)所示这些位置点时,用秒表测量了对应的时间,最后用刻度尺测量各位置间的距离。请将小球各位置运动时间信息记录在如图(b)所示的时间数轴上(图中已标记A位置的时间信息)

  • 20、如图(a)所示,一个圆柱形玻璃杯,其后面画有“”的白纸板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某同学将盛有水的玻璃杯放在该纸板前,现象如图(b)所示,随后将玻璃杯向远离白纸板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观察到的现象如图(c)所示。

    (1)、请描述你通过图(b)玻璃杯看到的箭头与图(a)有何不同;
    (2)、请描述你通过图(c)玻璃杯看到的箭头与图(a)、图(b)有何不同;
    (3)、根据上述描述进行合理的猜想:你通过玻璃杯看到的箭头的大小或方向,可能与有关。
上一页 1706 1707 1708 1709 17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