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用捆有棉花的筷子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制成了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发出悦耳的哨声,哨子的发声体是(  )

    A、塑料管 B、棉花 C、空气柱 D、筷子
  • 2、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因为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产生的声音属于(  )
    A、可听声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不是声波
  • 3、2月9日除夕夜,“诗仙”李白跨越历史长河“穿越”而来,携万千观众齐诵《将进酒》,现场欢声雷动,这里的“欢声雷动”用来形容声音的(     )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美 D、速度快
  • 4、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读数时,估读位数越多越好 B、误差就是错误 C、改进测量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D、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 5、下列数据最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cm B、人正常心跳一次时间约为1min C、《大地飞歌》这首歌的长度约为3s D、中学生课桌高约为80cm
  • 6、在网络直播课上同学们进行语音讨论,大家能仅凭声音分辨出是谁在说话,根据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 7、下列现象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心情激动 B、铁生锈了 C、五四运动 D、骑自行车回家
  • 8、暑假期间爸爸带小杜同学去山区游玩,汽车以25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公路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鸣笛3s后小杜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求:
    (1)、从汽车鸣笛到听到回声,汽车行驶了多远?
    (2)、回声经过的路程是多少?
    (3)、听到回声时,汽车离高山多远?
  • 9、小明一家暑假从河北保定市出发去旅游,汽车先行驶了4h到达济南,路程为350km;停留了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4h到达目的青岛。问:
    (1)、小明一家从河北保定到济南,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小明一家从济南到青岛,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3)、小明一家从河北保定到青岛,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10、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发出声音的音叉在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这种研究方法称之为
    (4)、通过丙实验的结论可知,若在月球上做图乙实验,泡沫塑料球(选填“能”或“不能”)被弹起。
  • 1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小组使用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搭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用公式表示);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
    (2)、实验中为了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在B点放置了一金属片,其好处是:
    (3)、如图所示,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cm,若AB段用时0.9s,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m/s;
    (4)、将金属片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到C用时1.6s,则小车在AC段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在AB段的速度,分析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选填“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
  • 12、在击鼓传花游戏中,鼓响花传,鼓停花止,鼓声越大说明声音的大,我们可以区分鼓和其他乐器,是因为它们的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 13、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的结果分别是5.37cm、5.36cm、5.35cm,则木块的长度应记作cm,这是通过的方法减小误差。
  • 14、小明同学在百米赛跑过程中,他前半程用时8s,后半程用时7s,他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m/s;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两空保留两位小数);在赛跑过程中他做的(选填是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 15、如图所示是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主要伴奏弦乐器——京胡。京胡发出的声音既慷慨激越,又酣畅圆润。关于京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可以在太空中传播 C、调节京胡琴弦的松紧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D、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 16、在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不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
    A、小车 B、秒表 C、游标卡尺 D、刻度尺
  • 17、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5s内运动了30m,在前2s的平均速度为(  )
    A、15m/s B、6m/s C、12m/s D、10m/s
  • 18、“和谐号”动车在笔直的铁路上以200km/h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v=st可知(  )
    A、“和谐号”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B、“和谐号”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和谐号”的速度与时间、路程无关 D、以上说法均错误
  • 19、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绝”,其原因是(  )
    A、发出声音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B、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是通过地面传递过来的 C、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D、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 20、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一根铁丝很难被拉长——分子间存在引力 B、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隙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上一页 1697 1698 1699 1700 170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