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身高约1.60m B、步行速度约1m/s C、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时间约为4s D、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6.8℃
  • 2、如图所示,电源由两节新干电池串联组成。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2V,电流表示数为0.2A。求:

    (1)、开关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
    (2)、R1的阻值;
    (3)、R2的阻值。
  • 3、小梦在实验室发现一枚钢针,请你设计一个可操作的实验方案,判断钢针是否具有磁性,若有磁性,它的N极在哪一端?
  • 4、在“测量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的实验中,待测小灯泡标有“2.5V”字样,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
    (1)、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电路并连接实物电路,在连接实物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必须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所示的电路连接完整。

    (3)、连接好电路后,将滑片P移至最大阻值处再进行试触,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太大,则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选项)。
    A、电流表断路 B、小灯泡短路 C、小灯泡断路 D、滑动变阻器断路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为了完成实验,应将图-1中的滑片P向(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5)、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如图-3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①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Ω;②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选填“增大”或“减小”)。
    (6)、受到上述实验的启发,为测量高温物体的温度,某同学将图-1电路改装成一个简易的温度传感器。思路如下:将图-1中的小灯泡换成与灯丝同种材料的电阻丝,选择图-1中的一个电表改装为温度显示仪。请你分析:应将图-1中的表改装为温度显示仪。
  • 5、如图甲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2)、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石蜡是;在4~10min加热过程中,海波的内能
  • 6、人类目前能够控制和利用的核能来源于释放的能。
  • 7、如图所示,“国产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以甲板为参照物,舰载机是的;两位甲板引导员配戴防噪声耳罩,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舰载机执行任务期间是通过波与航母间进行通讯的。

  • 8、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灯正常发光,用测电笔测试图中的a、b两点,能使氖管发光的点为;电灯工作一段时间后,进户线零线断路,用测电笔测试图中的a、b两点,能使氖管发光的点为

  • 9、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R1=20Ω,R2=10Ω,仅闭合S1 , 电流表A1的示数为0.6A,电源电压为V,再闭合S2 , 此时电流表A1示数为A,A2示数为A。

  • 10、如图,用两个金属夹子将一根铅笔芯接入电路时小灯泡发光,说明铅笔芯是(填“导体”或“绝缘体”)。夹子在铅笔芯上滑动的过程中,铅笔芯接入电路的影响了电阻的大小,导致小灯泡的亮度发生了变化。

  • 11、如图甲所示,给直导线(铝棒)通电,铝棒会运动。图乙四个现象的实验结论能解释铝棒运动原因的是(  )

    A、图①中,闭合开关,大头针被吸引 B、图②中,闭合开关,小磁针偏转 C、图③中,闭合开关,线圈转动 D、图④中,转动扇叶,二极管发光
  • 12、学习家庭电路相关知识后,小明对如图所示设计的家庭电路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控制白炽灯的开关和灯不可以互换位置 B、如图中AB之间发生断路,则用测电笔检查插座C的各个插孔,测电笔的氖管都不发光 C、闭合开关S2后发现灯L2不亮,用测电笔检查插座D两孔发现氖管都不发光,则故障可能是进户零线断路 D、当有人触电时保险丝会熔断
  • 1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3V,灯泡L1L2规格相同,额定电压均为3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断开S1、闭合S2时,灯泡L1短路 B、闭合S1、断开S2时,灯泡L1L2正常发光 C、同时闭合S1S2时,只有灯泡L1会发光 D、闭合S1、断开S2时,发现灯泡L1和灯泡L2都不发光,则故障可能是灯泡L2短路
  • 14、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S2 , 下列对电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小灯泡L1L2串联 B、电流表A2测通过小灯泡L2的电流 C、开关S1断开,S2闭合时,只有小灯泡L1会熄灭 D、当开关S2断开,S1闭合时,两电流表的示数都会变小
  • 15、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B、物体温度降低, 内能一定减小 C、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不是温度 D、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 16、新能源汽车

    近年来,汽车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压力,于是新能源汽车就顺势而生了,很多汽车生产厂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观念,生产了油电混动汽车。某款油电混动汽车不仅可以使用电力当作动力,也可以使用汽油当作动力。当车辆快速行驶或蓄电池储存电能过低时,只有内燃机工作,既向车轮输出能量,又给蓄电池充电,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能量利用率指有效利用能量占全部能量的百分比)。并且该油电混动汽车行驶时,“油门”踏板一旦被松开,汽车便启动动力回收系统,将减速运动时的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组中,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率。

    (1)、内燃机工作时,飞轮转速为3000r/min,则该发动机1秒完成个冲程,做功次,汽车是通过冲程获得动力的;
    (2)、汽车内燃机常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帮助它散热,主要是利用了水的较大的特点;
    (3)、启用动力回收系统后,刹车距离比不启用时要(选填写“长”或“短”)。
  • 17、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是实验的电路图。

    IA

    IB

    IC

    0.16A

    0.16A

    0.32A

    (1)、小明同学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开关闭合前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
    (2)、表格的数据是小亮同学在实验中用两盏规格(填“相同”或“不同”)的灯泡得出的,接下来的操作应更换(填“相同”或“不同”)规格灯泡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
    (3)、当连接完最后一根导线时,小灯泡立刻发光,电流表(已调零)指针如图丙所示,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
    (4)、根据表格内的实验数据初步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
  • 18、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天平和
    (2)、实验中必须要选取(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3)、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目的为了通过(选填“加热的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来反映吸收的热量;
    (4)、实验数据显示,加热5min后,当甲和乙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的温度升高较快,说明吸收热量的能力强,更适合做散热剂;(以上三空均选填“甲”或“乙”)
    (5)、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J/(kg·℃)。
  • 19、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不同金属球从斜面的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小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s后停下,完成甲、乙、丙所示的三次实验。

    (1)、金属球在滚下斜面的过程中,它的能转化为能。
    (2)、做了甲、乙、丙三次实验:让不同金属球从斜面的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碰到水平面上的小木块,将小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小木块被撞击得越远,说明金属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就越大,这种比较动能大小的研究方法叫法。
    (3)、如图丁所示是交通管理部门对不同车型设定的最高速度,由“十次车祸九次快,安全驾驶莫超载”可知事故的原因是超载或超速。用甲、丙两图的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可以解释汽车(“超载”“超速”)行驶时危险性大的原因。
  • 20、如图所示,请根据左侧的电路图连接右侧的实物图。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