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手托起2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则托起下列水果所需要的力最接近1N的是(  )
    A、一粒樱桃 B、一个柠檬 C、一个菠萝 D、一个西瓜
  • 2、如图甲所示为怀丙打捞铁牛的场景,他让人们用两艘大船装满泥沙,用铁索将铁牛拴到大船上,然后卸掉船里的泥沙,随着船逐渐上浮,铁牛从河底淤泥中被拉了出来,其模型如图乙所示,已知容器的底面积015m2 , 物体A是棱长为01m的正方体,物体B是底面积为005m2、高为0.6m、质量为15kg的长方体,A、B用细线连接,细线刚好被拉直且无拉力,水深0.8m , 然后沿水平方向切割物体B,物体B静止时拉力F与切去高度Δh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已知细线不伸长,A与容器底部未完全接触,g取10N/kgρ=1.0×103kg/m3

    求:

    (1)、图乙中,物体A受到的浮力N;
    (2)、物体A的密度是多少?
    (3)、当切去高度Δh=036m时,容器底受到的水的压强与切割前相比,变化了多少?
  • 3、出于安全考虑,电梯都装有超载自动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已知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6V , 保护电阻R1=200Ω , 电阻式压力传感器R2的阻值随压力F大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出厂预设电梯载重达到1000kg时报警,此时触点K与触点B接触,电铃响。(电梯底架自重和电磁铁线圈的阻值都忽略不计,g取10N/kg)。

    (1)、开关S1闭合,电磁铁的上端是极;
    (2)、电铃报警时,控制电路电流是多少?
    (3)、当电梯刚好超载时,整个控制电路20s内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 4、小南利用凸透镜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他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如图甲所示,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离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实验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由图像可知,该透镜的焦距f为cm
    (2)、当蜡烛、凸透镜与光屏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生活中的
    (3)、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 5、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 6、如图所示,某同学在通风环境中正确操作下用燃气灶烧水给餐具消毒。已知密闭锅内水的质量为5kg , 水的初温为20°C , 当水刚好烧开时的温度为100°C , 共消耗了006m3的天然气。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4.2×103J/kg°C , 天然气的热值为q=4.0×107J/m3

    求:

    (1)、燃气灶烧水的过程中,改变水的内能的方式是
    (2)、以上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Q1=
    (3)、该燃气灶烧水的效率η=
  • 7、家用轿车常用汽油机驱动,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在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飞轮每秒钟转50转,则每秒对外做功次。
  • 8、物理来源于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水烧开时壶嘴周围冒“白气”,这是现象。冬天室内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发生了现象。
  • 9、不少乡村道路旁边安装了太阳能LED照明路灯。这种路灯的灯杆顶端是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的装置,太阳能属于能源。
  • 10、小南将塑料圆珠笔的一端在毛衣上摩擦后靠近细小水流,发生的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珠笔和毛衣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B、圆珠笔和毛衣摩擦后,圆珠笔带电而毛衣不带电 C、圆珠笔和毛衣摩擦的过程中,机械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D、毛衣摩擦过的圆珠笔能吸引细小水流是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 11、下列现象与其对应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钓鱼者使用的鱼竿是省力杠杆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的 D、航天员在空间站向大家问好的声音是通过超声波传回地球的
  • 12、如图所示是端午节划龙舟比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鼓为参照物,龙舟是运动的 B、向后划桨使龙舟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某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运动员对龙舟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停止划桨后,龙舟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 13、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端午节——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元宵节——刚出锅的元宵很烫。因为它含有很多热量 C、春节——点燃的烟花加速冲出烟花筒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中秋节——吃月饼时,掰开月饼需要克服分子间的斥力
  • 14、如图大门的智能锁,它可以通过按指纹(S1)或按密码(S2)来开门,下列选项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设计是(     )

    A、 B、 C、 D、
  • 15、智能扫地机器人在工作时是通过红外线传感器避障,红外线实质是(     )
    A、水波 B、电磁波 C、次声波 D、超声波
  • 16、下列关于科学家与其贡献对应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现象 B、安培——发现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C、奥斯特——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D、焦耳——电流的磁效应
  • 17、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R2为定值电阻且R2=30Ω , 最大阻值为R3的滑动变阻器。当开关S2S3闭合,S1断开,R3滑片位于a端时,电流表示数为I1 , 通过R2的电流为0.6A,则电源电压为V。当开关S1S3闭合,S2断开,R3滑片位于b端时,电流表示数为I2 , 电压表示数为U2=12V;当开关都闭合,R3滑片位于a端时,电流表示数为I3。已知I1I2=41 , 则R1R3=I3=A。

  • 18、某款自动除湿机(图甲)内部主要由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简化后的电路图如图乙所示。 控制电路中的电源电压U1=12 V,调控电阻Rs的阻值调节范围是0~1000 Ω,湿敏电阻R的阻值随湿度RH变化(对应图丙)。L为磁控开关,当控制电路电流≥20 mA时,L的簧片因磁性相互吸合,工作电路的压缩机启动进行除湿。工作电路两端电压U2=220 V,R0为保护电阻,L线圈电阻忽略不计。

    (1)、若除湿过程中工作电路总功率为880 W,求工作电路中的电流;
    (2)、为使人体感觉舒适(湿度范围通常为40~60%),求调控电阻Rs的取值范围;
    (3)、相关资料显示在27 ℃时:湿度60%的室内空气含水量为15.4 g/m3;湿度40%的室内空气含水量为10.4 g/m3。该除湿机铭牌标注“除湿量1.25 kg/h(27 ℃  RH60%)”,表示在标准测试环境(27 ℃  RH60%)下每小时可去除1.25 kg水。小龙所在的实验室环境温度为27 ℃、湿度为60%,体积为100 m3 , 想使用这台总功率为880 W的除湿机将实验室的湿度从60%降到40%(假设在40%~60%湿度范围内除湿速率保持恒定),求除湿一次需要去除的水量(单位:kg),以及消耗的电能(单位:kW·h)。
  • 19、如图所示,为《墨经·经下》里记载的一种斜面引重车,该车前轮矮小,后轮高大,前后轮之间装上木板,在后轮轴上系紧绳索,通过斜板高端的滑轮将绳索的另一端系在斜面重物上,只要轻推车子前进,就可以将重物拉举至一定高度。若用该引重车将质量为200kg的木箱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已知斜面长2m,高0.8m,此过程中后轮轴施加在绳子上的力恒为1000N,不计绳重、滑轮与绳间的摩擦,g取10N/kg。求:

    (1)、该过程中绳子对木箱所做的有用功;
    (2)、斜面的机械效率;
    (3)、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 20、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电路如图甲所示。

    (1)、请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实物电路图连接完整。(要求: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电流表示数变小);
    (2)、闭合开关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始终没有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定值电阻(选填“短路”或“断路”);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S,调节滑片P至某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的电压值为V。接着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了多组实验数据,并作出了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关系图像,如图丁所示,则Rx阻值为Ω;

    (4)、另一小组在测定待测电阻Rx'的阻值时,用实验室所提供的器材设计了如图戊所示电路图。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调到(选填“a”或“b”)端。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记录下此时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是I1和I2 , 则Rx'的表达式为Rx'=。(结果用I1、I2和R0已知量表示)

上一页 473 474 475 476 47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