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均匀正方体金属块甲和乙,其密度为它们的边长之比为1:3,甲的边长为0.09m,则甲对地面的压强 , 若乙沿竖直方向切割一部分叠放在甲的正上方,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乙正方体切去的厚度为 (g取10N/kg)

-
2、 如图甲所示,两个重20N 的相同的物块 A、B叠放在一起,受到10N 的水平推力 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物体B受到摩擦力大小是N;若将B与A并列,并让它们一起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那么需要的水平推力 (填“>”“=”或“<”)。
-
3、 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某些合金,是不同种金属经过(填物态变化名称)再冷却后得到的。下面表格中的几种金属,难以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
金属
铁
铜
银
金
钨
铝
熔点t/℃
1525
1083
962
1064
3410
660
沸点t/℃
2750
2596
2212
2707
5627
2327
-
4、 如图1 所示,水平路面由三段长度相等的粗糙区域组成。在2N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块(体积忽略不计)从区域①的最左端由静止开始运动,在刚进入区域③时撤去拉力,物块最终停在区域③的最右端。图2为物块在区域①和②上运动的v-t图象,则( )
A、区域①路面的粗糙程度比②的大 B、拉力在区域①中做功的功率比②的小 C、物块在区域①上所受的摩擦力等于 2N D、物块在区域③上运动的时间可能为1s -
5、如图所示,重为800N的物体,它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103cm2。工人师傅用500N的力匀速提升物体,物体移动的速度为0.2m/s。(不计摩擦及绳重)求:
(1)、工人师傅拉绳的功率;(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动滑轮的重;(4)、体重为450N的小明用此滑轮组提升物体,但物体没有被拉动,物体对地面的最小压强为多大。 -
6、在青铜峡市“中华黄河坛”文化长廊中,有一尊高大的人物雕像栩栩如生,这引起了小华的兴趣,他想测算的雕像的质量以及它对莲花底座的压强有多大,为此,小华从黄河坛文化馆中获取了以下资料:①一枚用同样材质做成的按比例缩小的雕像样品;②雕像的实际高度H;③从数学知识的角度获知,雕像与样品的体积比等于它们高度比的立方;在此基础上,小华又找到了天平、刻度尺、一个能够放入雕像样品的大号量筒、细线、清水等器材进行测算。
(1)、要测算雕像的质量M,你认为小华至少需要进行哪些操作测量,并用字母表示这些测量的物理量;(2)、请你用已知量、测得量,推导出测算雕像质量M的表达式;(3)、若莲花底座的受力面积为S,请你写出雕像对莲花底座压强的表达式p=(用已知量、测得量表示)。 -
7、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的科学探究实验,如图所示:
a.将一个长方体物体(物体不吸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物体的下表面刚好与水面接触,如图甲所示;
b.移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向下移动4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c.继续移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再向下移动4cm,物体刚好浸没水中,如图丙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
(1)、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2)、分析测量结果可知,在图丙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比在图乙中受到的浮力大N,由此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选填“有关”或“无关”);(3)、图乙中液体对容器底压力为F乙 , 图丙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F丙 , 则F乙 F丙;(4)、该物体的密度为kg/m3。 -
8、(1)、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画出它受到的重力G和它对斜面的压力F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插座和电灯(带开关)是组成家庭电路的常用元件,请在图中按照安全用电的原则正确连接电路。
-
9、饮茶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如图所示是一把装有水的茶壶,壶嘴和壶身构成。若壶内装有0.6kg的水,茶壶内部底面积为40cm2 , 则茶壶内底部受到水的压力为N。(g取10N/kg)

-
10、如图所示,R1为定值电阻,R2为标有“20Ω 1A”的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片P在某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0.2A,此时在电路中接入一个电压表,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为2V。已知电流表的量程为 , 电压表的量程为 , 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向某一方向移动滑片,发现电压表示数最大变化量为1V,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若电压表接在R1两端且滑片向左滑动,则电源电压可能为6V且R1=10Ω
②若电压表接在R1两端且滑片向右滑动,则电源电压只能为3V且R1=10Ω
③若电压表接在R2两端且滑片向左滑动,则电源电压只能为2.5V且R1=2.5Ω
④若电压表接在R2两端且滑片向右滑动,则电源电压只能为6V且R1=20Ω
A、仅①③ B、仅②④ C、仅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11、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的场地分为助滑区、起跳台、着落区和终点区四个部分,运动员从高处利用重力滑行而下,通过跳台起跳,完成各种空翻、转体、抓板等技术动作后落地。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翊鸣第二跳挑战五周转体高难度动作,腾空高度达到8.49米,完美落地,夺得金牌。如图是苏翊鸣的大跳台多照轨迹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助滑区加速滑行,说明力能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 B、腾空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动能为零 C、着落区速度越来越大,惯性也越来越大 D、终点区水平滑行时,人体重力和滑板对人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
12、小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他将圆柱体合金块慢慢浸入水中时,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合金块下表面所处深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ρ水=1.0×103 kg/m3)。
(1)、实验过程中合金块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是;(2)、分析图乙、丙及图象可知,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有关,与无关;(3)、由图象可知,圆柱体合金块重力为N,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浮力为N;(4)、将合金块分别授没在水和某液体中,比较甲、丙、丁可知:合金块所受浮力还和有关;(5)、合金块的密度为ρ合金=g/cm3。 -
13、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g取10N/kg)
液体种类
实验序号
物体重力G物/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排开液体体积V排/mL
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N
水ρ水=1.0g/cm3
1
2
1.5
50
2
1.0
100
3
0.5
150
酒精ρ酒精=0.8g/cm3
4
2
1.6
50
5
1.2
100
6
0.8
150
(1)、分析表中数据,第1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 N,第1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G排= N;(2)、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 (选填字母序号);A、寻找普遍规律 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3)、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 。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1.5N的物体,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5N,他就在0.5N处对应标上1.0g/cm3的字样;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 N处对应标上0.8g/cm3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计; -
14、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云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1)、如图甲所示,用手把饮料罐按入水中,饮料罐浸入水中越深,手会感到越吃力,这个事实可以支持以上猜想(选填序号);(2)、为了探究猜想1和猜想2,运用了体积相同的A、B、C三个圆柱体,测得重力分别为4N、4.5N和5N,然后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①在序号a的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为N;
②比较序号、、e的三次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③进一步分析可知:在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
④比较序号a、b、c的三次实验,可得出结论:。
(3)、为了探究猜想3,小明用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捏成圆锥体和圆柱体进行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由此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你认为这结论(选填“可靠”或“不可靠”),主要原因是。 -
15、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的示数。
(1)、图甲中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在D中画出物体所受浮力的示意图;(2)、分析图甲中B、C、D可知,浮力大小跟有关;(3)、小明用一只如图乙所示的薄底圆柱状玻璃筒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圆筒水平截面内径为R1 , 外径为R2 , 在筒壁外侧从底端起沿竖直方向向上标有显示高度的刻度。(设玻璃密度为ρ玻 , 水的密度为ρ水 , 且ρ玻>ρ水)小明使圆筒直立漂浮于水面后,在圆筒内缓慢注入少量某种未知液体,记录下此时圆筒内液面和筒外水面在筒外壁上的刻度值h1、h2(如图丙所示),再分批添加该液体,记录多组h1、h2数据,通过描点作图的方法作出h1﹣h2图像(如图丁所示)。若筒底厚度可忽略不计,则该液体密度值为ρ液=(用给出的符号表示)。若筒底厚度不能忽略且为L,则上述液体密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16、课外兴趣小组在“测量某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甲所示,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发现天平水平平衡时游码未归零,将游码归零后,为使天平水平平衡,应向(选填“左”“右”)调节平衡螺母;(2)、调节水平平衡后,进行以下实验操作:①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33.4g;
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待测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 如图乙所示m1=g;
③将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体积V,如图丙所示V=cm3;
④待测液体的密度ρ=kg/m3;
(3)、实验结束后,爱思考的小敏指出,以上实验过程中,烧杯中会残留部分液体导致所测密度(选填“偏小”“偏大”“不变”),于是她提出另一种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案。实验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细线、金属块(不吸水、不沾水)、两个烧杯、足量的水和待测液体。简要步骤如下:①分别往两个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和待测液体;
②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时测力计示数记为F1;
③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未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静止时测力计示数记为F2;
④将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未接触烧杯底和烧杯壁),静止时测力计示数记为F3;
⑤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用ρ水及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
17、物理兴趣小组的小安同学想到,利用阿基米德原理也可以测量小矿石的密度,选用的实验器材有: 大量筒、小空桶、细线等,实验步骤如下:

A.将小空桶置于装有水的大量筒中,静止时小空桶漂浮在水面,此时大量筒中液面对应的刻度为V1 , 如图甲所示;
B.将小矿石用细线系住缓慢浸没在大量筒的水中,此时大量筒中液面对应的刻度为 V2 , 如图 乙所示;
C.从大量筒的水中取出小矿石,放入小空桶,小空桶仍漂浮在水面,此时大量筒中液面对应的刻度 为 V3 , 如图 丙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被测小矿石的质量是(请用题目中所给字母表示,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被测小矿石的密度是(请用题目中所给字母表示,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②在实验步骤 C 中,将沾有水的小矿石直接放入小空桶中,测出的小矿石密度将(偏大 、不变、偏小)。
-
18、悦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探头,探究液体压强与浮力的相关问题进行。实验过程中悦悦通过细线将探头缓慢放入溢水杯中且探头上表面始终与液面平行。
(1)、紧密蒙在探头下端的橡皮膜,形变程度越大,说明它所受的液体压强越;(2)、对比图丙、丁可知: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有关;(3)、对比图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4)、如图丙所示,探头受到的浮力为N;探头从图丙的位置不断缓慢往下放直至触底的过程中(细线足够长,实验过程中橡皮膜没有破裂),探头排开液体的重力将(选填“变小”、“保持不变”或“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选填字母)。A.一直变大 B.先不变后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5)、细心的悦悦同学发现,将探头从图丙的位置下放5cm到达图丁位置的过程中,溢水杯中的水位下降了0.2cm,已知柱形溢水杯的底面积为20cm2 , 探头的上表面积为10cm2 , 则图丁中水对橡皮膜产生的压力为N,图丁中手对探头的拉力图戊中手对探头的拉力(选填“大于”、“小于”、“等于”或“无法判断”)。 -
19、下列甲、乙、丙、丁四幅图是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圆柱形物块、小桶和水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过程情景,其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依次是、、、。
(1)、在实验操作前,细心的明天同学指出情景甲中存在错误该错误是;(2)、纠正错误后该探究实验的合理顺序为 (用甲、乙、丙、丁表示);(3)、在完成实验之后,陶子同学发现实验桌上有一瓶用于测量密度的盐溶液,她思考之后建议:利用浮力来测量该液体的密度,经过组内一番讨论,仅增加了戊图(注意:戊图中是盐水,乙图中是水)所示情景,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 则待测盐溶液的密度可表示为或 , 其中X=(用、表示)。 -
20、小西同学利用电子秤来测量矿石的密度,操作步骤如下图(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矿石体积不变)
(1)、①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电子秤示数;②然后将装有适量水的容器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所示;
③把被测矿石用细线栓好、缓慢放入装水的容器中,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矿石的质量g;
④用手提起细线,让被测矿石离开容器底部,继续浸没在水中,电子秤示数如图丙;
⑤取出被测矿石,将表面的水擦干,放在电子秤上示数如图丁;
(2)、图丙中细线的拉力为;若容器的底面积S为100 , 从丙中取出石块,水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Pa(不计石块沾水);(3)、被测矿石的密度;(4)、若将实验顺序变为乙丙甲(不考虑吸水),则所测矿石的密度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5)、同组的小附设计了如图戊所示的装置,利用拉力传感器和丁图中的矿石来测量待测液体的密度,其中悬挂矿石的轻质细线无弹性但承受的拉力有一定限度。矿石始终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拉力传感器示数F随液体密度变化的图像如图己所示,则该装置能显示的液体的最小密度为;(6)、小附在漏斗上套个橡皮膜,如图所示漏斗口内深度为5cm,他发现将其放入水中越 , 橡皮膜形变越明显,现在向下图的漏斗中加入上题中所能测出的最小密度的液体,直到橡皮膜恢复水平为止,所加液体的质量为g。(已知漏斗口的面积为16 , 漏斗上方圆柱体横截面积为1 , 漏斗口内的容积即不含圆柱部分,为35 , 漏斗浸入水中的深度为10cm,漏斗壁厚度不计,忽略容器内液面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