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汽车以速度v0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在t1时刻将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调大为另一个恒定值,设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定不变。汽车运动的路程s,发动机做功W,汽车的运动速度v,汽车的牵引力F,从t=0时刻开始,下列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 2、甲、乙两人质量之比为5:4 , 他们沿静止的自动扶梯匀速跑上楼的功率之比为3:2 , 甲跑上楼所用的时间是t1。当甲站在自动扶梯上不动,开动自动扶梯把甲送上楼所用的时间是t2。那么,当乙用原来的速度沿向上开动的扶梯跑上楼时,所用的时间为(  )
    A、6t1t26t1+5t2 B、t1t2t1+t2 C、5t1t23t1+4t2 D、2t23
  • 3、如图所示木块从光滑斜面的顶端由静止下滑,途经A、B、C三点。已知AB和BC的长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A点到C点木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B、木块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都对木块做功 C、AB和BC段重力对木块做功的多少相同 D、AB和BC段重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相同
  • 4、如图甲,体积为1000cm3的实心均匀正方体A,自由放置在底面积为200cm2、高为16cm的薄壁柱形容器中,容器重力为10N;底面积50cm2、高为10cm的长方体B通过一轻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细线拉力为12N,A与B相距7cm,现往容器中注入某种液体,当液体深度为15cm时,细线拉力变为10N,如图乙,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1500P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密度为0.8g/cm3 B、从甲图到乙图,A物体克服重力做功42J C、从甲图到乙图,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增加了34N D、若轻轻剪断乙图中细线,待AB物体静止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2350Pa
  • 5、用杠杆、斜面和滑轮组分别将物重相同的物体提升到相同高度的过程中,所做的有用功(  )
    A、使用杠杆时最多 B、使用斜面时最多 C、使用滑轮组时最多 D、一样多
  • 6、如图甲是小何设计的力学装置,他将不吸水的实心正方体A固定在竖直细杆B的上端,竖直细杆B的下端通过力传感器固定器在柱形容器底部,力传感器可以显示出细杆B的下端受到作用力的大小,不计细杆B及连接处的质量和体积。现缓慢向容器中加水,当水深为14 cm时正方体A刚好浸没。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F随水深h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求:

    (1)、正方体A受到的重力。
    (2)、正方体A刚好浸没时,A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
    (3)、当力传感器显示为2 N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 7、如图所示,质量为500g的薄壁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底面积为80cm2 , 内装1.5L的水,已知g取10N/kg,ρ=1.0×103kg/m3 , 求:

    (1)、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
  • 8、静静想通过实验测量矿石的密度,进行了如下操作:

      

    (1)、把天平放在上,并将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如图乙所示,矿石的质量是g;
    (3)、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为cm3 , 密度为kg/m3
    (4)、若该矿石吸水,按以上步骤测量出矿石的密度将偏(填“大”或“小”);
    (5)、静静利用干燥、不吸水的矿石还可测出未知液体的密度,操作如下:

      

    ①在圆柱形容器中装入待测液体,如图甲所示,将平底烧杯放入待测液体中,烧杯静止时容器中液体的深度为H1

    ②将矿石放入烧杯中,如图乙所示,烧杯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1 , 容器中液体的深度为H2

    ③将矿石拴在烧杯底部,如图丙所示,烧杯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2

    已知矿石的密度为ρ , 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是烧杯底面积的3倍,则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用已知物理量字母表示,烧杯视为粗细上下均匀的容器)

  • 9、如图是某同学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形。

    (1)、如图所示,当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N;
    (2)、该同学将物块从图甲下降至图乙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减小的同时,还观察到。由此初步分析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该物体的密度为kg/m3
    (4)、为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他又把物块浸没到事先配制好的盐水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控制相同。
  • 10、    
    (1)、请根据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图所示的光路图.

    (2)、如图所示,A、B是由发光点S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作出发光点S和它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S'

  • 1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开始时通过小球压缩弹簧到A位置,释放小球(AO=BO),小球从0运动到B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速度(选填“不断减小”或“不断增大”).

  • 12、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将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小球A、B分别放入容器中静止,A球沉底,B球漂浮,h1<h2 , 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则(  )

    ①两个小球受到的重力:GA>GB        ②两个小球受到的浮力FA<FB

    ③两种液体的密度:ρ>ρ            ④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p

    ⑤各自取出A、B球后,两种液体对底部的压强:p<p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 13、如图所示,薄壁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桌面,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将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分别浸没在甲、乙容器中(液体不溢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加量分别为ΔFΔF , 压强为pp , 则(  )

    A、ΔF<ΔF B、ΔF=ΔF C、p<p D、p=p
  • 1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三层楼的高度约为50m B、一只N95口罩的质量约为1kg C、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3℃ D、人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1min
  • 15、一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用细线置于底面积为 250cm2的圆柱体容器中。向容器中逐渐加水,当向容器中加水: 3000cm3时,木块恰漂浮在水面上,木块有6cm的高度露出水面,且细线刚好拉直,如图所示。

    (1)、求木块的密度。
    (2)、继续向容器中逐渐加水,让木块的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则此时细线的拉力大小为多少?容器底所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
    (3)、在第(2)问的状态下,剪断细线,待木块静止时,水对容器底部减少的压强?
  • 16、如图甲是西南大学校内的一座塑像,其基座结构类似于图乙和丙的模型。若A、B是质量分布均匀地正方体物块,其边长分别是20cm、30cm,密度之比 ρA:ρB=3:1.将A 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 A 的上面,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100Pa (如图乙)。求:

    (1)、图乙中,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
    (2)、物块A的密度;
    (3)、若将物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 B 的上面 (如图丙),要使B对地面的压强为2800Pa,应将物块 B 沿竖直方向切去几分之几。
  • 17、如图是工人将重160N的物体匀速放下的过程,已知物体下降的距离为3m,用时3s,工人的拉力为50N,工人质量为50kg。(物体未浸入水中,且不计绳重及摩擦)

    (1)、求工人放绳的速度。
    (2)、求滑轮组的效率η1
    (3)、如果物体完全浸没水中后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2 , 已知 η1:η2=4:3(物体在水中仍匀速下降,动滑轮不会浸入水中且不计绳重及摩擦,g=10N/kg)。求当物体完全浸没水中后,工人对地面的压力。
  • 18、图甲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三千多年前在井上汲水的桔棒,其示意图如图乙。轻质杠杆的支点O 距左端 l1=0.5m,距右端 l2=0.2m。在杠杆左端悬挂质量为2kg的物体A,右端挂边长为0.1m的正方体B,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正方体B对地面的压力为20N。求:

    (1)、此时杠杆左端所受拉力大小为多少牛顿?
    (2)、正方体 B 的密度为多少千克每立方米?
    (3)、若该处为松软的泥地,能承受最大压强为 4×103Pa,为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物体 A 的重力至少为多少牛顿?
  • 19、 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其中桶A为圆柱形。

    (1)、正确的操作顺序最佳是____。
    A、乙丙甲丁 B、乙甲丙丁 C、甲丁乙丙 D、乙丙丁甲
    (2)、将空桶A 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用桶B 接住溢出的水,如图丙所示。则空桶A 受到的浮力N。
    (3)、测出桶B和溢出水的总重力,如图丁所示,则桶A排开水的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桶A 受到的浮力。
    (4)、在实验中,排除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小芳若发现桶A 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的浮力,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5)、接着小芳同学往桶A 中加入沙子进行实验,得到4组数据,表格如下,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次,实验中,随着加入沙子越多,桶A没入水中就越(选填“深”或“浅”)。

    次数

    1

    2

    3

    4

    桶 A 与沙子的总重力/N

    2.4

    2.8

    3.2

    3.4

    桶B与水的总重力/N

    4.0

    4.4

    4.6

    5.0

    (6)、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该物体
    (7)、小芳同学进一步探究,她将装有适量沙子的桶A分别放入水中和另一未知液体中,桶A 没入水中的深度为 h1, , 没入另一液体中的深度为h2 , 设水的密度为ρ , 则另一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 (用题中所给和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 20、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g,烧杯质量为100g,活塞面积为 7×105m2,g=10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上一页 175 176 177 178 17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