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为了测定某金属的比热容,把质量为400g的金属块加热到100℃,迅速放入温度为10℃质量为0.08kg的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混合稳定后水的温度为30℃,若不计热损失,c为4.2×103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此金属的比热容。
  • 2、如图所示,小覃同学所在的兴趣小组正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实验时需要测量A、B、C三处的电流。图乙是他们某次测量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 (选“A”“B”或“C”)处的电流。
    (2)、小覃同学要测量通过L2的电流,只需将图乙中导线 (选填“a”或“b”)的一端移动到电流表的负接线柱上;重新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
    (3)、该小组另一位同学测出一组A、B、C三处的电流,数据如下表所示,由此他得出结论:

    IA/A

    IB/A

    IC/A

    0.2

    0.2

    0.4

    ①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各支路电流相等。

    小组内交流讨论后,一致认为该同学的结论不具普遍性,要得到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还应该选用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灯泡进行实验。

  • 3、在“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乙:

    (1)、实验中必须要选取(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2)、实验通过比较(选填“加热的时间”或“升高的温度”)来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3)、图丙是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和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吸收相同的热量(选填“甲”或“乙”)液体的吸热能力更强;
    (4)、若甲液体的比热容为 2.1×103J/kg°C,则乙液体的比热容为J/( kg·℃)。
  • 4、 
    (1)、请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图连接起来。
    (2)、如图所示的电路图是学习小组为某汽车厂家设计一款提醒驾驶员系好安全带的电路。要求:驾驶员坐上驾驶座位开关S1闭合,未系安全带时,提示灯亮;系上安全带后,开关S2也闭合,提示灯灭。请你根据设计要求将电路图补画完整。
  • 5、某同学利用塑料瓶制作的“水火箭”如图甲所示,其原理是压缩空气使水从“火箭”尾部向下喷出,推动“火箭”飞向空中。往“水火箭”里打气相当于图乙中(选填“A”或“B”)所示的内燃机冲程;若该热机1s内对外做功15次,则飞轮转速是r/min

          

    甲                                 乙

  • 6、喷洒农药时用静电喷嘴给农药水珠加上大量的正电荷,而农作物与大地相连一般带有负电荷,利用异种电荷相互 , 使带电的农药水珠会更快速均匀地喷洒在农作物上,从而可以减少药液损失,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农药水珠与农作物刚接触的瞬间,电流的方向是从(选填“农药水珠流向农作物”或“农作物流向农药水珠”)。
  • 7、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该过程中通过方式使筒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选填“升高”或“降低”),从而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了。

  •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L1L2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闭合开关S,小灯泡L1L2都能发光 B、闭合开关S,只有L1发光 C、要使小灯泡L1L2串联,可去掉AC之间的导线1 D、要使小灯泡L1L2并联,可将导线3与接线柱B连接的一端改接到接线柱A
  •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导线把开关、电灯等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B、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电风扇都是电源 C、电源是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D、玻璃、塑料笔杆、陶瓷碗、不锈钢勺都是绝缘体
  • 10、 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已知c<c , 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铜和铝吸收的热量相同,铜和铝吸热时间一定相同 B、铝上升的温度较高 C、铜上升的温度较高 D、铜的末温高
  • 11、 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活塞压缩空气做功,棉花燃烧,此过程与热机的压缩冲程原理相同 B、乙图:瓶内空气推开瓶塞,内能减少,瓶内出现的白雾是小水珠液化成的水蒸气 C、丙图: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抽出玻璃板,下瓶中出现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表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D、丁图:钻木取火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木头的内能
  • 12、小闵一家准备长假期间去青海旅游,一家人积极做攻略。下图是他们搜集的一张图片资料。

    (1)、小闵想起物理课上学习过海拔越高,大气压越的知识,同时了解了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在学校利用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测出了上海的大气压,恰好为1个标准大气压即帕,等于毫米汞柱产生的压强。
    (2)、小闵和奶奶在超市采购的时候,告诉奶奶大气压的相关知识: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物理学家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3)、奶奶准备了几包鼓鼓囊囊的膨化食品,小闵认为这些不能带去青海,包装袋可能会胀破。请用物理知识解释小闵这样认为的原因:
    (4)、到了青海后,一家人开始了愉快的旅行。小闵为了防晒撑起了遮阳伞(如图)。一阵风来,伞差点被向上吹翻。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雨伞上方空气流速等于下方,雨伞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B、雨伞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上方向下的压力较小 C、雨伞上方空气流速大于下方,上方向下的压力较小 D、雨伞下方空气流速小于上方,雨伞受到向上的合力
  • 13、“飞机迷”小王学习了流体压强知识后,他想探究飞机升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 升力大小与机翼形状、飞机飞行速度和飞机的迎角(机翼轴线与水平气流方向的夹角)有关。

    (1)小王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飞机机翼模型,机翼做成该形状的原因是流体流速大处压强 , 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2)他利用如图乙和丙的电风扇、升力测力计、飞机模型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升力与迎角的关系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调节使风扇风速最大,并使飞机模型的迎角为0°,记录测力计的示数,多次实验求平均值;

    ②改变迎角大小,重复步骤①并计算升力平均值;

    ③得到“升力与迎角的关系”的图像如图丁。由图像可知:飞机速度一定时,迎角增大,升力会(填序号);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3)小王若要进一步研究“飞机的升力与其飞行速度的关系”,只需要控制该模型的不变,通过调节风扇吹出风的来改变飞机模型的飞行速度,实验数据如下表。此时若以风为参照物,飞机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档位

    弱风

    中风

    强风

    升力/N

    2

    5

    9

    (4)资料显示:本实验结论与实际相符,若某飞机以80km/h做水平匀速直线飞行,迎角为θ1 , 后来以500km/h做水平匀速直线飞行时的迎角为θ2(θ1、θ2在15°和20°之间),则θ1 θ2(选填“>”“ <”或“=”)。

  • 14、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做出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设计实验】

    (1)如图甲所示,实验是为验证猜想 , 得出的结论是

    (2)如图乙所示,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N;图乙设计的实验(选填“能”或“不能”)用来验证猜想一,理由是

    (3)为验证猜想三,应该用图设计的实验,结论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选填“有”或“无”)关;

    (4)如图丁所示,将装置放在电子秤上,把浸没的物体缓慢下沉(物体未碰到烧杯底部),电子秤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5、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小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小黄同学进行了如下图的甲、乙、丙三个实验探究过程:

    (1)在实验中,小黄应该沿水平方向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做运动。根据的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对比图中 两个探究过程,可以验证猜想C;

    (3)在甲探究过程中,小黄正确操作,拉动物体时,测力计示数是2N,此时摩擦力为N,若拉力增大到3N时,摩擦力为N;

    (4)实验探究中,小黄采用的实验探究方法是

    A、类比法          B、科学推理法       C、控制变量法

  • 16、实验小组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准备了以下器材:刻度均匀的杠杆、铁架台、若干钩码、网盘等。

    (1)、如图甲,小明将杠杆安装到铁架台上,静止放置,此时杠杆处于(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侧适当调节;
    (2)、如图乙所示,杠杆调节平衡后,在A点挂3个钩码,B点挂2个钩码,此时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完成此操作后,下一步小明不能做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读取此时杠杆上力和力臂的数据,找到其中的规律,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B、保持右侧钩码不动,改变左侧钩码数量并适当移动,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 C、同时改变左右两侧钩码数量及位置,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
    (3)、同组的小华认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会影响杠杆的平衡。为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他们制作了一个密度均匀的圆盘,圆盘可以绕着圆心O转动。如图丙所示,在C点和D点分别悬挂钩码,使圆盘平衡。接下来她应将挂在D点的钩码先后挂在圆盘上的 , 两个点上,观察圆盘是否平衡;
    (4)、实验小组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后,利用身边的材料模仿中药房的戥(dēnɡ)秤制作了杆秤,如图丁所示,若要增加称量的范围,应选用提纽
  • 17、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越 ;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的这个特性制成的。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右手对弹簧测力计挂钩的拉力大小为 N。

  • 18、如图船闸中,仅阀门(选填“A”或“B”)打开时,上游和闸室组成;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选填“增大”或“减少”)。

  • 19、2020年12月我国自主研制的嫦娥5号成功在月球采集土壤样本,并带回地球,相比取样前,取样后的嫦娥5号对月球表面的压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嫦娥五号用来钻探取样的钻头需要具备较大的(填物理属性),当嫦娥5号飞行器从月球上发射升空时,它相对月球表面是(选填“运动”或“静止”)。
  • 20、实验室里有三个密度相同的实心物体,小明正确测出它们的质量、体积和重力,并在m﹣V、G﹣m坐标系中描点,以下可能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上一页 105 106 107 108 10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