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中,乐乐用鱼叉叉水中的鱼,这种光现象中,光由到(填介质名称)中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入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乐乐看到的鱼是(填“真实的鱼”或“鱼的实像”或“鱼的虚像”)。

-
2、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小红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在图中(填字母)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
-
3、课堂上老师使用的便携式扩音机,不仅要起到“扩音”的作用,而且应该有较高的“保真度”,从声学上讲,较高的“保真度”是要求较好地保持原声的;“扩音”是指增大声音的(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4、小明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把这段导线单层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缠绕2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则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cm。

-
5、为迎接中考体育技能测试,体育老师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如图,停表显示的是一位同学跑完所用的时间,则该同学跑完400m所用的时间为。

-
6、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驶向一座山崖,司机在一桥头鸣笛,4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1)、4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是多少?(2)、4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3)、汽车鸣笛处距山崖多远?
-
7、今年举行的武汉马拉松吸引了两万多名国内外选手参赛。如图为选手们通过建成通车60周年的武汉长江大桥时的情景。半程马拉松距离21km,半程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70min。
(1)、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2)、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1670米。以平均速度计算,这名选手通过长江大桥用了多长时间?(3)、设马拉松队伍通过大桥时长度不变,队伍匀速前进的速度为3m/s,整个队伍通过大桥共用时700s,马拉松队伍有多长? -
8、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填“大”或“小”)的原理。(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3)、如果在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隔声性能好一点。(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隔音”是在减弱噪声。小明同学还想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
(5)、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6)、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长
最长
短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
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tBC=s;。(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 , 是在做直线运动(“匀速”或“变速”)。(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C点后才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选填“大”或“小”)。 -
10、歌剧院的空间长度往往会超过17m,演唱时会产生回声,故此歌剧院的墙壁做的凹凸不平、疏松多孔,这是为了减小反射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减小对原声的干扰;古城路高架桥的两侧安装隔音板是减弱噪声的。
-
11、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出自唐代诗人李白客居洛阳时写下的诗作《春夜洛城闻笛》,其中笛声是由产生的,笛声是通过传播到人耳中的。
-
12、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上图所示。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s,小球整个运动过程做直线运动(“匀速”或“变速”)。

-
13、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1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小球每隔1s所处的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图2中的图象描述的是球的运动。

-
14、在物理学中,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所用时间之比为4:3,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为。
-
1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 C、人们能听见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 D、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1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下面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梦天实验舱是静止的 B、加油机对受油机进行空中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的运动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山作为参照物的
-
17、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B、甲、乙两车都以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D、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
18、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米.“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 B、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样本是运动的 C、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D、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
19、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B、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已磨损,则不能测出准确结果 C、只要方法正确,认真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误差就是操作不规范引起的,误差就是错误
-
20、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刀郎的歌声不可能是噪声 B、飞行员戴的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内环路在经过居民区时安装的“隔音蛟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