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夏天是青少年儿童溺亡事故多发期,为防止悲剧重演,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贸然下水。下列光路图中,能解释人在岸上看到“池水变浅”现象的是( )A、
B、
C、
D、
-
2、小林的爸爸最近购买了一辆新型混合动力汽车,小林向爸爸询问了一些汽车实测时的数据:汽车启动或低速行驶时,汽油机不工作,蓄电池向车轮输送能量,当需要高速行驶或蓄电池电能过低时,汽油机启动,既可以向车轮输送能量,又可以给蓄电池充电,汽油机为四缸四冲程发动机,如图1所示;车速与阻力的关系如图2所示。(1)、图3为汽油机的其中一个汽缸一个工作循环示意图,A、B、C、D四个冲程正确的工作顺序是 , 其中A冲程将能转化为能:(2)、当这台四缸四冲程汽油机的飞轮转速为6000r/min,则1s内该汽油机完成个冲程:(3)、汽车以恒定功率行驶,在上坡时,将挡位换成低速挡,以减小行驶的速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A、安全 B、省油 C、减小摩擦 D、增大爬坡的牵引力(4)、汽油机实际工作时,既可以向车轮输送能量,又可以给蓄电池充电,增加汽车的综合里程,这样做可以(选填“提高”或“降低”)燃料的利用率。
-
3、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吸收相同热量后,温度的变化情况与物质种类和质量的关系”时,使用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装置,其中加热装置和烧杯内液体的初温完全相同,各液体温度分别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丁所示。(1)、比较图丁中甲、乙两图线,可得出的结论是;(2)、为探究物质种类对温度变化的影响,应选择(选填“甲”、“乙”、“丙”)两装置进行实验;(3)、由实验可知,(填“水”或“煤油”)更适合做电热暖气片内进行热循环的介质。(4)、图丁中,与a点吸收热量相同的是点(选填“b”、“c”或“d”),理由是。
-
4、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其中 , 。(1)、实验中研究的是(选填“小球”或“木块”)的动能;(2)、木实验通过观察来判断小球的动能大小,这种研究问题的物理方法叫法;(3)、由甲、乙两图可知,使质量相同的小球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自由滚下,是为了研究动能大小与的关系;(4)、甲、乙两次实验过程中木块克服摩擦力做功分别为W1和W2 , 则W1W2(选填“>”“=”或“<”);(5)、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交通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进一步想知道,在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中,哪个对动能影响更大,于是利用实验器材进行了测定,得到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钢球的质量m/g
钢球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v(cm/s)
木块被撞后运动的距离s/cm
1
30
2
4
2
30
4
16
3
60
2
8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即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
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中设计的没有完整的电路图,请补充完整:(①在两圆圈中填入合适的电表符号;②在虚线框内画出所缺少的部分电路)
-
6、如图所示,有灯泡、 , 开关S,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和导线若干,要求:、并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电流表测总电流,电压表测的电压。请在框内设计电路图,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图。
-
7、请根据图中所示的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
8、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 , 电压表的示数。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之比(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9、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软木塞冲出试管口,此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选填“增大”或“减小”),这与热机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某四冲程汽油机飞轮的转速是2400r/min,则该汽油机每秒做功次。
-
10、2024年4月25日晚,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火箭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因为它具有较大的;燃烧一半液态氢后,其热值(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火箭升空过程中与空气摩擦,火箭整流罩外壳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
-
11、利用如图所示的履带式起重机将215t的建筑构件从地面吊到10m高处,起重机做的有用功为J。此过程中,起重机消耗柴油的质量为2kg,则2kg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J,起重机的效率为。( , g取)
-
12、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给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的熔点是60oC B、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小 C、乙在6﹣10min内温度不变,没有吸热 D、时间为3min时,甲吸收的热量比乙的多
-
13、静电处处与人们的生活为伴。早晨梳头时越梳越乱,甚至“怒发冲冠”;晚上脱衣服时,会伴有蓝色闪光和“啪啪”响声,这些都是静电现象。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考异》中就有“玳瑁吸衣若”之说,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 )A、摩擦过的塑料笔杆吸引小纸屑 B、每天都工作的电视机屏表面经常有灰尘 C、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两张纸会靠拢 D、初春晴朗的天气,手碰到金属物体时有被电击的感觉
-
14、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是表示物体运动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1)和(4) B、(2)和(3) C、(2)和(4) D、(1)和(3)
-
15、吃早餐时小聪用热水加热牛奶,如图所示,1kg热水从60℃降低至40℃,牛奶的温度由20℃升高到40℃,假设水放出的热量有30%被牛奶吸收了。[]
求:
(1)、水放出的热量;(2)、牛奶吸收的热量;(3)、牛奶的质量。 -
16、如图所示,为比较1、2两种液体的比热容及A、B两种燃料的热值,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相同,燃料的质量均为10g,烧杯内的液体初温相同,t0=22℃,三组实验均至燃料燃尽时的液体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三个烧杯中液体1和液体2的质量必须相同;
(2)本次实验中用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液体1的比热容c1与液体2的比热容c2相比,c1c2;(选填“>”、“=”、“<”);
(3)比较A、B两种燃料的热值,应选择乙丙两图进行实验,不计热量损失,燃料A和B的热值之比为;
(4)在甲装置中,若燃料为酒精,烧杯内的液体为水,测出水的质量和燃料烧尽时水升高的温度,再结合燃料的质量这一数据,计算出燃料的热值,通过实验算出的热值与实际相比(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
17、如图所示,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导线不能交叉)
-
18、小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为的水和的另一种液体进行加热,给水加热是通过的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则水在内吸收的热量为J,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J/(kg·℃)。[c水=4.2×103J/(kg·℃)]
-
19、A、B两个小球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0℃;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0℃。现将A放入甲杯,B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8℃,乙杯水温降低了12℃,不考虑热量损耗,则A、B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A、8∶7 B、7∶12 C、2∶3 D、7∶8
-
20、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极具丰富的内涵。下列诗词说法正确的是( )A、“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的温度虽然很低,但仍然含有热量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磨铁杵的过程中靠热传递改变铁杵的内能 C、“沙暖睡鸳鸯,水寒沙暖”,说明沙的比热容大,所具有的内能多,所以温度高 D、“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