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学校附近有如图1所示的标志是为了在减弱噪声;如图2所示,高速公路两边的隔音板减弱噪声的措施是;如图3噪声监测装置显示:41.5dB,表示的是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 2、 如图所示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完成填空:甲和乙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相同,乙和丙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相同,丁图是的波形图。

  • 3、小蓉想要测量一枚纽扣的周长,她在纽扣边上做了个标记,然后让纽扣在刻度尺上滚动一周,如图1所示。她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测量得到纽扣的周长为mm。将某种钢丝在铅笔上紧密缠绕50圈,如图2所示,则铜丝的直径是mm。

  • 4、 如图1所示,刻度尺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物体的长度是cm。图2中秒表的示数为s。

  • 5、请你快速完成下列单位换算或填上合适的单位符号:
    (1)、0.016m=nm; 
    (2)、教室的门的高度为1980
    (3)、一瓶怡宝矿泉水的体积是350
  • 6、 如图,平面镜水平放置,下列选项中不可能使反射光射中墙壁上目标的是(  )

    A、只将平面镜右侧底部适当垫高 B、只将平面镜向左适当平移 C、只将激光笔水平向左适当平移 D、不改变平面镜和入射点,增大入射角
  • 7、 小明在湖边散步时,发现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圆形光斑,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形成原理与该现象相同的是(   )

    A、湖面上波光粼粼 B、湖岸边的树木与其在湖中的倒影对称 C、小明在地面上的影子显示出他的轮廓 D、透过清澈的湖水,看到湖底似乎变浅了
  • 8、 下列是教材中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应用的一些情景示意图。关于各图说明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大力击鼓时鼓声更响亮,物体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B、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C、图丙中,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蝙蝠依靠次声波发现昆虫
  • 9、 如图,一本书掉到了地上,小明和小红从不同的位置都能看到它,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书是光源,它发出的光射入了小明和小红的眼睛 B、小明和小红都看到书是由于光在书的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C、假设没有光,小明和小红也能够看到书 D、小明看到书是由于光在书的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小红看到书是由于光在书的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 10、 在晋江民俗“哮bō螺阵”活动中,如图3所示,表演者手持“螺蛳壳”,一边行进一边吹奏,美妙的螺声回荡在街头。人们能分辨出是“螺蛳壳”这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  )

    A、响度 B、音调 C、振幅 D、音色
  • 11、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 12、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 13、 如图是东莞的标志性雕塑——《纽带》,雕塑通过三条螺旋上升的飘带,象征党、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紧密联系,寓意愉快、乐观、向上和发展。东莞市政广场上的纽带雕塑高度达7层楼,那么它的高度可能是(     )

    A、21mm B、21cm C、21dm D、21m
  • 14、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实验装置图,下表是使用说明书,阅读并回答问题。

    使用说明书
    ①实验装置如题23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
    ②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收。
    ③液晶屏显示甲、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ms(1ms=10-3s)。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ms。
    (2)、一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上,当铜铃离甲变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同学想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这一结论,他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将 ____(选填序号)。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4)、已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若将整套装置置于水中,其它设置保持不变,则液晶屏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已知s1=60cm,s2=1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3.600,则此时声速约为 m/s。(保留一位小数)
  •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低温水

    你肯定知道水的凝固点是0摄氏度,但这并非水能达到的最低温。温度低于凝固点的水名叫“超低温水”,水有时会违背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规则:地球上的水可以在零下35摄氏度时保持液态。

    水会冻结成冰形成晶体的条件,除了温度,还需要先形成凝结核,随后逐渐吸引其他水分子。水的温度在低于凝固点时很容易形成晶体,科学家通过将微型液滴喷入真空中来制造超低温水,液滴越小,能够维持液态的最低温度就越低,结晶的可能性也就越低。通过减小液滴体积,更多液体可以暴露在真空中,产生特殊的真空降温现象。简单来说,降低气压可使液态表面粒子迅速变为气态,从而带走液滴热量,实现快速降温。

    测温结果显示,这些液滴的温度极低。而测定温度同样困难。科学家实验时采用了激光脉冲测定液滴在真空中移动和蒸发时的温度。通过分析水滴离开喷嘴前后的直径变化,研究人员可得到一个数值,再用数学公式转化为温度。

    (1)、通过阅读文章发现,水达到0摄氏度,并且继续放热,会凝固(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过冷水的状态是(选填“固”“液”“气”或“固液共存”)态。
    (2)、水在凝固时,除了满足温度条件,还需要形成
    (3)、在制造超低温水时应该加入(选填“雾状水滴”或“整杯的水”)。
    (4)、科学家在制造超低温水时,为了快速降温,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是____(选填序号)。
    A、汽化 B、凝固 C、液化 D、熔化
    (5)、将一滴“超低温水”滴入常见的冰水混合物中,结果____(选填序号)。
    A、无变化 B、部分水凝固成冰 C、部分冰熔化成水
  • 16、如图所示为一固体熔化、凝固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选填“吸热”放热”),温度不变,所以它是(选填“晶体”非晶体”)。
    (2)、此晶体熔化时间为min,熔点为℃。
    (3)、EF段为过程,BC段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液”“气”或“固液共存”)态。
  • 17、大沥镇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利用潜航器对南海某水域进行深度探测,潜航器从水面经过20s竖直下潜到水下100m深度。此水域平静无干扰,然后悬停在这个位置,竖直向下朝海底发射超声波信号,4s后收到回声。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求:
    (1)、潜航器下潜过程的平均速度。
    (2)、潜航器悬停的位置到海底的距离。
    (3)、潜航器以第(1)问的平均速度竖直向下潜到海底还需要多长时间。
  • 18、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9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8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2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踩下刹车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完全停下。求:
    (1)、汽车在司机反应时间0.8s内运动的距离?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5倍。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 19、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的装置和数据关系图像。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整图甲中(选填“A”或“B”)的高度。
    (2)、如图乙是小文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标准大气压。
    (3)、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如图丙所示,则图中(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由下表可知,实验中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5)、如图丁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烧杯和试管内都装有水,用酒精灯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若继续用猛火加热,试管中的水(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选填字母)。

    A.试管中的水达不到沸点                    B.酒精灯火焰温度足够高

    C.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无法继续吸热        D. 试管内外的水没有区别,都会沸腾

  • 20、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m/s。
    (4)、如果本实验中小车滑下的总路程为s , 总时间为t。小车到达路程中点时刻的速度记为vs/2 , 小车运动到全程时间一半瞬间的速度记为vt/2 , 则vs/2vt/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上一页 72 73 74 75 7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