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打开水龙头,放出细细的水流.小潭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后,将梳子靠近水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梳过的头发不带电荷,梳子带电荷 B、梳过的头发带电荷,梳子不带电荷 C、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摩擦后的梳子带有电荷,排斥水流 D、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摩擦后的梳子带电荷,吸引水流 -
2、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V B、手机电池的电压约为36V C、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1A D、人体的安全电压为220V
-
3、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的一些性质,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A、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推测: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B、现象: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推测:分子之间有空隙 C、现象:磁铁上吸住了很多小铁钉;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 D、现象:“破镜不能重圆”;推测:分子间存在斥力作用
-
4、小聪同学暑假期间和家人一起去海边游玩,他发现在白天的时候,沙子被晒得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感觉,到了晚上沙子凉凉的,而海水却是温温的,他就想应该是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可能是不相同的,于是他找来了一些实验器材,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了如下的实验:
(1)、用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取初温度和(选填“体积”或“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2)、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来加热水和沙子,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衡量水和沙子吸收热量的多少;(3)、在第4分钟时,温度计显示沙子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4)、小聪根据所测得的数据,绘制出了等质量的水和沙子在相同加热条件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的温度升高的多,所以水和沙子相比,的吸热能力更强;(5)、如果水的比热容是 , 则沙子的比热容是。(6)、经思考,同学们发现利用这个实验的实验装置还可以探究燃料热值大小。如图所示,丁、戊、己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相同,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可以选择丁、己两图 B、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可以选择戊、己两图 C、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可以选择戊、己两图 D、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可以选择丁、戊两图(7)、在第(6)小问的热值实验中,若采集到的数据如图,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这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选填“燃料1”或“燃料2”)燃料
加热前的液体温度/℃
燃料燃尽后的液体温度/℃
燃料1
20
35
燃料2
20
25
-
5、完成下列实验:
(1)、如图-2,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最恰当的实验装置应该选择(选填“A”或“B”)方式放置,然后根据空气瓶中出现红棕色的现象,说明了分子;(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密度)(2)、如图-3,将一根针插在底座上,把折成V字形的铝箔条水平架在针的顶端。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铝箔条的一端时,铝箔条会按照图示方向转动,说明铝箔条(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带电;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该铝箔条时两者相吸,说明图中塑料棒带(选填“正电”或“负电”)。 -
6、小明想要制作一个可以方便携带的电风扇。图甲是他设计的电风扇的电路图,请在图乙中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对应的实物图。

-
7、同一根导线的两端,可以用图示的测通器来测试,其操作过程如下:如图所示,在一根横跨河流两岸的硬塑料管内穿有三根完全相同的电线,为了辨别哪两个线头为同一根导线的两端,可以用图示的测通器来测试,其操作过程如下:

①连接A和B,将测通器接到DE两端,小灯泡发光;
②连接B和C,将测通器接到EF两端,小灯泡发光;
由此可以确定A与(填字母,下同)为同一导线的两端,B与为同一根导线。
-
8、火箭发动机热机(选填“是”或“不是”),火箭采用液态氢做燃料是因为液态氢大。(选填“密度”或者“比热容”或“热值”)
-
9、入住宾馆时,当客人进入房间后只有把房卡插入槽中,房间内的灯和插座才会有电。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房卡的作用相当于电路中的 , 插座(选填“是”或者“不是”)用电器。
-
10、用橡胶梳给猫咪梳理毛发时,发现猫的长毛“炸开了”,这是因为猫毛与梳子摩擦,猫毛之间带上了(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相互排斥。若二者摩擦后,猫毛带正电,是因为猫毛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导致的。(选填“强”或“弱”)
-
11、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当水沸腾一段时间以后,塞子被试管内水蒸气推出,图中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与这一实验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一致的。试管口出现白雾是的结果(填物态变化名称)

-
12、如图所示用同一个实验装置分别加热的甲、乙两种液体(其中一种是水),用测得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乙从加热至沸腾刚好消耗了酒精。若单位时间内甲吸收的热量与乙吸收的热量相等。已知 , , 下列说法中( )

①
②乙的吸热能力大于甲的吸热能力
③乙吸收的热量为
④该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17.5%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③④正确 D、只有①④正确 -
13、如图所示是质量为1kg的水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水的比热容是
A、10min时物体内能为零 B、10min和20min两个时刻物体内能相等 C、固态和液态比热容比值为1:2 D、5min到25min时间内,物体吸收的热量为2.68×104J -
14、四个悬挂着的轻质绝缘小球,静止时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球与C球可能带有异种电荷 B、B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C、B球与D球可能带有同种电荷 D、D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
15、下列关于燃料的热值和热机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B、理想柴油机的效率可达100% C、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提高热机效率 D、燃料的热值越小,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少
-
16、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 B、任意两个物体间都会发生热传递 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
-
17、Phypho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其中AcousticStopwatch的功能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
(1)、若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0.002s内声音的传播距离为多少?(2)、某人使用手机在空旷的平地上,测量到对面山崖的距离。他在手机边击掌一次,同时以1.5m/s的速度向靠近山崖的方向走,手机记录到掌声的回声时显示时间差是2秒。那么人击掌时山崖距离人的距离多远?(3)、现实中气压、温度对声音传播的速度都有影响,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某地上测量该处声音的传播速度。他们分别站于间距测量值为167m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一次。已知乙听到掌声和击掌的反应时间为0.4秒,甲手机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为1.4s。求本实验中测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为多少?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声音与温度
声音是发声体以声波的形式所进行的能量传播,一般来说,声音传播的距离大或是速度慢,能量消耗就大,倘若声波的能量全部消耗在传播途中或是声波改变方向,人的耳朵就听不到声音了。而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弹性介质的种类和状况关系极大,通常说的声速340m/s,其传播介质是15℃的标准空气。事实上,我们身边的空气是不可能“标准”的,它的状况与各种气象要素的组合(也就是天气的状况)密不可分。
研究表明,声音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均匀增加,在近地层中,当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时,声音的传播速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声音的射线就会向上弯曲(俗称“声音起飞了”);反之,当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声音的传播速度就会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声波射线呈向下弯曲状,给人的感觉就是“声音在下沉”。
在阴雨天气的白天,空气温度相对较低,越靠近地面,空气温度越高,声音的射线向空中弯曲,因而地面上的人就不容易听到远处的声音。在天气晴朗的傍晚,太阳落山以后,地面热量开始向空中辐射,使得在一定范围内,空气温度随着高度增高而上升,声音射线向下方弯曲,声音多半沿地面传播,能量损失小,人耳便容易听到声音,我国民间总结出的“火车叫得响,天气准是好”,便和这一规律不谋而合。基层气象工作者还把夏日傍晚的雷声大小作为天气预报的辅助指标。
(1)、声音在2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340m/s(大于/等于/小于)(2)、声音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声能选填“逐渐增强”“逐渐减弱”或“保持不变”),会导致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改变,人们常常将声波比作水波来研究声波的传播特点,这用到了法。(3)、声音在(选填“雨天”或“晴天”)更易传播。(4)、夏季的中午,水泥、柏油路面的温度很高,相比之下,空气温度就显得较低,此时声音的射线向(选填“地面”或“空中”)弯曲。(5)、图中能描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气温关系的是( )A、
B、
C、
D、
-
1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实验原理是;测量工具有:和;(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选填“较大”或“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选填“延长”或“缩短”)测量时间,减小测量误差;(3)、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A、B和C点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通过斜面BC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4)、时间中点速度v1和路程中点速度v2相比v1v2(填“<”“=”或“>”);(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将小车从斜面中部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
20、某同学用音叉和乒乓球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如图甲所示。实验时,该同学用不同的方式敲响音叉后,将音叉靠近乒乓球,听声音的同时观察乒乓球的情况。
(1)、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这种研究方法叫作。(2)、用不同方式敲响音叉具体是指( )A、敲音叉的不同部位 B、用轻重不同的力度敲响音叉 C、敲响规格不同的音叉 D、用不同材质的小锤敲响音叉(3)、小明和小华选用了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进行与声有关的实验,如图乙所示:小明敲击左边的音叉后,接触到音叉的乒乓球被弹起,说明由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小华尝试敲击右边的音叉,发现左边音叉也会发声,乒乓球也被弹起。小华突发奇想,如果在月球上重复以上实验,那么敲击左边的音叉(选填“能”或“不能”)弹起乒乓球;敲击右边的音叉(选填“能”或“不能”)弹起乒乓球,理由是。(4)、在如图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如图,把钢尺一端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其伸出桌边的一端,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选填“高低”或“大小”),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②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并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仿照步骤①进行多次实验。
③实验中钢尺振动快慢的改变是通过改变来实现的。(选填“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或“拨动钢尺的力度”)
④实验发现:钢尺振动得越快,。(选填“发出音调越高”或“发出响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