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列火车朝着山崖以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在某位置鸣笛,经后听到了经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求:(1)、内火车通过的路程;(2)、鸣笛时火车离山崖有多远;(3)、火车长 , 隧道的长度为 , 求该火车完全穿过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
2、跳伞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运动,在某次跳伞表演中,运动员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下落,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前下落了 , 再匀速直线运动下落至地面,求:(1)、直升机悬停位置距地面的高度;(2)、该运动员在内下落的平均速度。
-
3、如图所示,甲是小孔成像的实验、乙是平面镜成像的实验。(1)、如图甲,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2)、如图乙,实验中,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
4、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3)、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球运动的图像是_______。(填字母)A、B、
C、
D、
-
5、下列现象与雨后彩虹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
图中镜中的“我” B、
图中树荫下的光斑 C、
图中汽车后视镜中的“汽车” D、
图中水中“断”笔
-
6、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B、一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由于 , 所以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7、下列有关声的理解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很高 B、“请勿高声喧哗”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C、“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D、防噪声耳罩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
8、下列对于科学研究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A、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用一根完全一样的蜡烛与像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等效替代法 B、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铃声变小,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推理”的方法 C、探究琴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材料、长度、粗细、松紧的关系——控制变量法 D、在研究光现象时,引入“光线”的概念——类比法
-
9、在实验室里,需要对一个物体进行精确测量长度,有五位同学分别用同一刻度尺进行了测量,读数分别为: , 则此同学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及物体的长度分别是( )A、 B、 C、 D、
-
10、小红站在衣冠镜前的地方,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到镜子的距离为m;她在镜中看到从远处走来的小明,小明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11、如图是光在空气和水的界面EF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折射光线在(选填“水”或“空气”)中。
-
12、如图所示是葫芦丝,吹葫芦丝时,由于管内产生优美的乐声。用手指按住不同的孔,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是改变了声音的。
-
13、某民航客机巡航的速度为 , 它的物理意义是。
-
14、如图甲被测物体的长度是cm。如图乙是用停表记录的某同学跑400m的成绩,表盘读数是s。
-
15、小利和小明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1)、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电流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由此可知在连接电路时,他忘了;(2)、闭合开关S,若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太大,如图乙所示,为使测量正常进行,接下来应该断开开关,;(3)、如图丙所示,测量完B点的电流之后,他们想测量C点的电流,请你在图丙中移动一根导线,使其能测量C点的电流。在移动的导线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4)、小明实验数据如下表,通过表中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
实验次数
A处的电流
B处的电流
C处的电流
①
0.10
0.12
0.22
②
0.15
0.18
0.33
③
0.20
0.24
0.44
(5)、小利通过实验,得到了如下数据,他由此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为了纠正他的结论,下一步的操作是:;A处的电流
B处的电流
C处的电流I/A
0.4
0.4
0.8
-
16、为了探究某物质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吸热能力,小明用酒精灯均匀加热0.4kg该种固体,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图线如图所示。通过查阅资料已知该物质液态(BC阶段)时的比热容为。(1)、该物质在B点时的内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A点时的内能。(2)、该物质从第6min到第10min共吸收J的热量,它在固态(OA阶段)时的比热容为;它在AB阶段吸收的热量为J。
-
17、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A、B两种液体,并且用相同的装置加热,如图甲所示。(1)、实验中,可以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这里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2)、加热到4min时,液体B的温度如图乙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温较快。(4)、冬天,如果你想自制暖手袋,应选液体(选填“A”或“B”)作为供暖物质,其效果更佳。
-
18、中秋节到了,空气中弥漫着月饼的香味,“月饼飘香”是现象;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
-
19、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硝化棉燃烧起来。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化棉被点燃,表明筒内气体的温度升高 B、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内能减小 C、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筒内气体对活塞做了功 D、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
20、下列美景的形成,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是( )A、水府庙景区,湖水清澈见底 B、双胜寺,寺内暮鼓晨钟 C、锁石花之源景区,花朵飘香 D、湄水风光带,处处花团锦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