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第三艘国产航空母舰“福建号”满载时排水量为88000t,当一架质量为3×104kg的歼十五舰载机飞离航母后,“福建号”因舰载机飞离而少排开水的质量(       )
    A、等于3×104kg B、大于3×104kg C、小于3×104kg D、等于87970t
  • 2、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能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的是(  )

    A、图甲,刮大风时,伞面会被向上“吸”起 B、图乙,向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会相互“吸”起来 C、图丙,等候列车的乘客应站在安全线以外,否则可能会被“吸”向列车 D、图丁,将吸管插入饮料瓶中用力吸,饮料就“吸”到口中
  • 3、小明家住在青岛火车北站附近。他常有这样的经验:高速驶来的火车“呼啸而来,扬长而去”,感觉火车汽笛的声调由低变高。小明想知道当火车靠近我们时,我们听到的鸣笛声与火车发出的声音频率相比有何不同?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去查阅了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声源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频率即为每秒钟发出声波的数目,声源每秒钟发出的波数不同,发出声音的频率就不同。对观察者而言,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即为每秒钟接收到的声波数目,例如我们听到频率为50Hz的声音,每秒钟接收到的声波数即为50。当声源靠近或远离观察者时,声源发出的声音频率是不变的,而人耳听到的频率不再等于声源发出的频率,这种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观察者静止在路旁,一列动车以速度v向观察者驶来,动车发出的鸣笛声频率为f0 , 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为f,声音的速度为u。笛声声波的周期为T(即为声波每震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与频率互为倒数。求:

    (1)、推导f与f0的关系;
    (2)、当声源与观察者相对运动时,观测到的声音频率也会发生变化,这也是多普勒效应。声源发出的声音频率是不变的,而观察者接收的频率由下述公式决定f=u±vuvf0 , 其中u是声速,v是观察者的速度,v是声源的速度,以上速度均是沿声源与观察者连线方向的速度大小。当两者靠近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变高,反之变低。

    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计算下列动车的速度,若观察者坐在速度为80km/h的动车上,从对面开来一列动车,迎面时听到动车鸣笛声的频率为f1 , 动车向后奔驰而去时听到的频率为f2 , 若f1:f2=2:1 , 声音的速度为1200km/h,求动车的速度大小。

  • 4、如图所示,高速公路上一辆速度为25m/s的汽车紧贴超车道的路基行驶。驾驶员在A点处发现刹车失灵,短暂反应后,控制汽车通过图中两段半径和弧长都相同且相切的圆弧从B点紧贴避险车道左侧驶入。已知汽车速度大小不变,A、B两点沿道路方向距离为105m,超车道和行车道宽度均为3.75m,应急车道宽度为2.5m,路面提供的最大静摩擦力是车重力的0.5倍,汽车转弯时恰好不与路面发生相对滑动。小明同学为解决此情境下的几个问题去查阅了资料,得到如下信息:

    ①圆周运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形式,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有线速度v(单位m/s),周期T(单位s),向心加速度an(单位m/s2)等物理量,线速度的大小描述了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沿着圆弧运动的快慢,向心加速度描述了圆周运动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当物体始终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力,物体就会做圆周运动,我们把它叫做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满足以下关系式:F=man , 其中an=v2R。式中R为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

    ②汽车拐弯时,可以近似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的一部分。已知当车匀速转弯时,车与路面的最大静摩擦力f提供向心力,它们大小相等。[g=10N/kg(或m/s2)]

    求:

    (1)、汽车转弯时的向心加速度;
    (2)、汽车转弯时圆弧轨迹半径;
    (3)、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 5、材料一:热力学是从宏观角度研究物质的热运动性质及其规律的学科,属于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在热力学中,活塞缓慢移动的过程,认为活塞所受合外力为零,处于平衡状态;

    材料二:为了便于研究气体的性质,把实际气体性质加以简化而建立的一种理想的气体模型就叫理想气体。描述理想气体的最重要的物理量是压强、体积和温度,且它们满足以下关系PVT=C , 其中C为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初态的热力学物理量分别为(P1V1T1),末态的热力学物理量为(P2V2T2),有P1V1T1=P2V2T2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材料,解决以下问题:

    如图所示,高为h、导热性能良好的汽缸开口向上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汽缸中间和缸口均有卡环,质量为m的活塞在缸内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活塞与汽缸内壁无摩擦且汽缸不漏气。开始时,活塞对中间卡环的压力大小为15mg , 活塞离缸底的高度为12h , 外界大气压强恒为4mgS , 环境的热力学温度为T0 , 不计卡环、活塞及汽缸的厚度。现缓慢升高环境温度至2.5T0 , 求:此时活塞与上卡环间的弹力大小F。

  • 6、某科研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对由多种半导体材料混合制成的一种新材料电阻R2进行了测试。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R1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2铭牌上标有“120Ω   0.8A”的字样,电流表量程0~0.6A,电压表量程0~15V。在保证电路安全的前提下,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经测量分析,得出R2的电功率P与其两端电压U的关系如图乙。求:

    (1)、电源电压和R1的阻值;
    (2)、在保证电路安全的前提下,滑动变阻器R2允许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
  • 7、某科创小组设计了水库自动泄洪控制装置,将其制成顶部开有小孔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A为压力传感器,B是密度小于水且不吸水的圆柱体,能沿固定的光滑细杆在竖直方向自由移动。当模型内水深h0=15cm时,B与模型底面刚好接触且压力为零。水面上涨到设计的警戒水位时,圆柱体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为2N,触发报警装置,开启泄洪阀门。已知圆柱体B的底面积SB=50cm2 , 高hB=25cm。(g=10N/kgρ=1.0×103kg/m3

    (1)、圆柱体B的密度是多少?
    (2)、当B对模型底面压力F1=2.5N时,模型内水深h1为多少cm?
    (3)、刚触发报警装置时,B浸入水中的深度h2为多少cm?
  • 8、2024年春节前夕,青岛连降大雪,为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环卫工人常通过在路面撒盐的方式来融冰,从而保障路面不打滑。小明猜想,这是因为水中加入盐后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小明就观察盐水的物态和记录盐水温度,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Tt图像如甲所示:

    (1)、在图甲中的第5min时,物质的状态是态,凝固过程用了min;
    (2)、从图甲中可知此盐水凝固点为℃,由此证明了在雪上撒盐可以(选填“提高”或“降低”)雪的熔点;
    (3)、如果将一个装有纯净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假设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烧杯中含盐的冰未完全熔化前,试管中纯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 9、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球由斜面某位置滚下,撞击水平面上的小木块;

    (1)、实验中通过观察的大小,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2)、甲、乙两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A和B(mA<mB)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3)、甲、乙探究的是动能与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4)、为了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选择两个图进行比较。
  • 10、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1所示,一束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cm;
    (2)、如果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小明同学应该将蜡烛向移动或将光屏向移动才能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2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4)、在图2所示实验场景下,当该同学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光屏上烛焰的像依然不清晰,于是他将光屏靠近透镜,烛焰的像逐渐变得清晰(如图3所示),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 11、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两项实验:

    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②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连接好实验电路后,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选填“A”或“B”)端;
    (2)、通过灯泡的电流随灯泡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升高,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示数为A,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W。
  • 12、手机无线充电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无线充电是不用电线连接,通过磁场实现电能传输的技术。这项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手机充电上,如图乙是某款车载无线充电器,驾驶时无需连线,轻轻一放,手机即可快速充电。

    (1)、如图甲所示,电流通过送电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应用到了电磁学中的(选填“电流的磁效应”或“电磁感应”)原理,当受电线圈靠近该变化磁场时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来供电。下列实验中,与无线充电时受电线圈技术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        B.     C.        D.

    (2)、给手机快速充电的过程中,充电器发烫,这是电流通过的方式,增大了内能。充电过程中,手机的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选填“电源”或“用电器”);
    (3)、如图丙磁悬浮列车及其原理简图:在车体底部、两侧和T形轨道分别安装电磁铁,使磁场力与车辆的重力平衡,从而使车体悬浮于导轨面上运行。悬浮电磁铁与轨道电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属于:______。
    A、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B、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 13、《天工开物》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全书,其中蕴含着古代工匠的智慧结晶,书中有记载“铁化如水,以泥固钝铁柄勺从嘴受注”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 此过程铁要(选填“吸热”或“放热”),将铁水注入模具后,冷却成铁锅,铁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书中记载的桔槔是我国古代汲水的一种器具,如图甲所示,可看作杠杆,图乙是其简化示意图。请在图乙的A点画出水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力F1的力臂l1

  • 14、一装有适量水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底面积为S。一木球和一合金球的体积分别为5V0和2V0。将它们用细线相连放入水中静止时,木球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0;当把细线剪断后,合金球沉底,木球静止时露出水面的体积为2V0 , 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球的重力为3ρ0gV0 B、合金球的密度为3ρ0 C、木球的密度为0.6ρ0 D、剪断细线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减少了0.2ρ0gV0
  • 15、如图所示,A、B两个粗糙程度相同的物体以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叠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分别用水平方向的拉力FF使A、B一起向右运动,甲运动的st图像和乙运动的vt图像分别如图丙、丁所示,已知F=10N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F B、甲、乙两图中AB之间的摩擦力均为10N C、拉力F与拉力F的功率相等 D、甲、乙两图中地面受到的摩擦力相等
  • 16、在古代民间,我国劳动人民发明了一种“省油灯”如图所示。使用时往上方容器中注油,往下方夹层里注水。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说:“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唇窍中,可省油之半。”比热容c>c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陶瓷的比热容比铜大,从火焰吸收相同的热量,陶瓷升温比铜小 B、夹层中冷水吸收热量,进一步降低了油的蒸发速度 C、瓷质省油灯中油的温度比铜质普通油灯中油的温度低,油蒸发慢,因此省油 D、在燃烧过程中,油的密度和比热容都变小
  • 17、近几年来,青岛地铁建设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下列关于地铁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铁减速进站,地铁自身具有的惯性减小 B、地铁进站时,乘客要站在安全线以外,是防止空气流速过大,压强小,人被推向车厢 C、地铁匀速转弯的过程中,地铁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D、当地铁紧急刹车时,乘客身体向后倾
  • 18、骑马人甲、乙分别同时从相距L的A、B两处相向运动,骑马人甲与骑马人乙相遇后,甲立即调转方向以同样的速度原路返回A处,并停留在A处,从出发到再次返回A处用时为t0 , 过一段时间后,骑马人乙也到达A处,骑马人乙从B处到A处用时为t,其中t=2t0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骑马人甲和骑马人乙速度大小之比为1∶3 B、从出发到第一次中途相遇,骑马人甲和骑马人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 C、骑马人甲再次返回A处时,骑马人乙到达AB的中点 D、骑马人甲和骑马人乙通过的总路程之比为3∶1
  • 19、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指导下,我国的风力发电技术得到了大力的推广。风力发电机发电时,风机叶片在风力的推动下转动,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输入风机的风能的功率为3×106W , 发电机1h输出电能约为960kWh。若传动装置和齿轮箱的能量损失不计,发电机的效率为80%,则风机的效率约为(       )
    A、30% B、40% C、50% D、60%
  • 20、一只小鸟落在110kV的高压输电线上,虽然通电的高压线是裸露的电线,但小鸟仍安然无恙,这是因为(       )
    A、鸟有耐高压的天性 B、鸟两脚间导线的电阻很小,电压几乎为零 C、鸟是绝缘体不导电 D、鸟体电阻极大,所以无电流通过小鸟
上一页 743 744 745 746 74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