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明同学利用天平、烧杯、水(水的密度ρ已知)测量牛奶的密度,步骤如下:

    (1)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将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3)把烧杯中的水全部倒掉再装满牛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3

    则牛奶密度的表达式ρ=(用m1m2m3ρ表示)。

  • 2、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天平调平后开始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小明操作如图甲所示,你认为两处错误操作是
    (2)、正确操作后,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g。
    (3)、将水倒入量筒,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再把金属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水面升高后位置如图丁所示,则金属块的密度是g/cm3
  •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观察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1)、为了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他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大致在
    (2)、当蜡烛(20cm处)、凸透镜(50cm刻度处)和光屏(65cm处)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像,生活中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3)、保持蜡烛(20cm刻度处)和光屏(65cm刻度处)的位置不变,根据光路知识可知,当把凸透镜移动到光具座cm刻度位置时,光屏上会呈现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
    (4)、有人说,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f必定满足:7.5cm<f<15cm。你认为这个判断是(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5)、该同学继续实验,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0cm时,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等大清晰的像,则可确定装置中凸透镜的焦距为cm。
  • 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他不断改变入射角,使光从空气中斜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发现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于是,他得出结论: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

    (1)、你认为小明的结论(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结论中没有说明的,且没有换用其它不同介质和色光进行多次实验。
    (2)、如果利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来验证你的观点,应让激光笔从斜射入中,改变入射角,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 5、某同学通过实验来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可知,第min的数据记录错误,判断的依据是;该同学测出水的沸点为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5

    96

    97

    98

    98

    98

    96

    98

    98

    98

  • 6、按要求完成光路图;

    (1)、如图所示,A'O'AO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你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2)、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砖和离开玻璃砖后的光线(注意标出法线);
    (3)、某同学站在湖边看日出,同时也看到了水中的太阳,请你在图中画出他看到水中太阳的光路图。
  • 7、北方冬天裸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很容易冻裂,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 8、冬天停在室外的汽车,清晨挡风玻璃上有时会出现冰花,请解释冰花形成的原因。
  • 9、物理课本封面的纸比较光滑,而内页的纸张却比较粗糙。请从光学的角度,解释内页为什么要选用比较粗糙的纸张。
  • 10、有一个表面光滑、浑然一体的铜制工艺品,它的质量为89g , 体积为20cm。请你通过计算判断这个工艺品是不是中空的。(ρ =8.9×103kg/m3
  • 11、一玩具电动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行驶了20m。求:
    (1)、玩具电动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2)、玩具电动车行驶30m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秒?
  • 12、一个烧杯里装满容积为200mL的牛奶,已知牛奶的密度为1.05g/cm3 , 则烧杯中牛奶的质量是kg:将一质量为80g的实心金属球浸没在这个装满牛奶的烧杯中,金属球沉底后,溢出21g的牛奶,则金属球的密度为kg/m3
  • 13、用体温计测体温,当玻璃泡内的水银受热膨胀上升时,玻璃泡内水银的密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体温计某一截面如图所示,沿箭头方向能看到正立、放大的液柱,这一现象可以用(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原理来解释。

  • 14、如图甲所示,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凸透镜与白纸的距离,当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 , 之后用该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情景如图乙所示,则书本到透镜的距离大约在cm范围内,生活中的就是利用图乙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 15、将筷子斜放入水中,筷子水下部分发出(反射)的光通过水面折射时折射光线(填“靠近”或“远离”)法线,逆着折射光看去,就会感觉水中的筷子向(填“上”或“下”)弯折。
  • 16、小明身高1.8m,他站在平面镜前0.8m处,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m,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m。
  • 17、夜晚一场冬雨使停在马路旁的汽车覆盖一层冻冰,冻冰是雨水形成的;向汽车挡风玻璃上泼洒冬季玻璃水,可以快速除冰,这是由于向冰上泼洒冬季玻璃水,可以降低冰的 , 使冻冰在寒冷低温下快速熔化。
  • 18、清晨的校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绿叶上有晶莹的露珠,而课间活动时露珠又不见了。在上述现象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19、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来的;同时看到橡皮筋变“胖”变“虚”了,这是橡皮筋在发声。
  • 20、当你乘坐观光电梯观察电梯外的建筑物时,你是以为参照物判断观光电梯是在上行还是在下行的;如果以观光电梯为参照物你是的。
上一页 734 735 736 737 73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