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是天门山国际自行车赛的比赛场景,现在运动员正7减速过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弯时运动员的惯性减小 B、过弯时运动员受到二力平衡的作用 C、过弯时自行车减速说明为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过弯时如果所有的力都同时消失了,运动员依然可以完成过弯动作
  • 2、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努力拼搏,争夺金牌,为因争光,扬我国威.关于乒乓球比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击球时,球拍对球的方只改变了的活动状态 B、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只改变了球的形状 C、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和对球拍的力是一对机作用力 D、击球时,球拍对球有力的作用,球对球拍没有力的作用
  • 3、如图所示实例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冰壶表面打磨的很光滑 B、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 C、行驶的磁悬浮列车; D、自行车的轴上加润滑油
  • 4、如图所示,图中事例与弹力无关的是
    A、 B、 C、 D、
  • 5、在建筑工地,小明看到工人在砌境时利用如图所示工具来检查所码的墙壁是否竖直,其原理是

    A、铅锤的质量大 B、铅锤的密度大 C、重力的方向直向下D.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 6、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A、 B、 C、千克 D、牛顿
  • 7、我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的建筑高度是632米,为了避免台风来临时大厦上部剧烈晃动,大厦上部第125层安装了总质量上千吨的阻尼器系统,如图甲所示。

    阻尼器系统的钢索悬挂在大厦顶端,阻尼器类似一个质量巨大的金属摆,其简化模型如图乙所示。台风来临迫使大厦晃动,触发阻尼器产生与大厦晃动方向相反的摆动。阻尼器不停的往复摆动,使大厦上部晃动逐渐减弱,这样就不断吸收大厦晃动的能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阻尼器所在楼层距大厦底层高580m,乘坐高速电梯从底层到125层用时58s,则这一过程电梯的平均速度是 m/s= km/h。
    (2)、之所以制作上千吨的阻尼器系统,是因为质量越大惯性越 。
    (3)、图乙中,大厦刚开始向左晃动时,内部的阻尼器会相对大厦向 摆动(选填“左”或“右”)
  • 8、疫情期间,大壮同学自制了如图所示的健身器材,坚持锻炼身体。用细绳系在轻杆的O点将轻杆悬挂起来,在杆的A 端悬挂重力为   m1=10kg的重物,在B端竖直向下缓慢拉动轻杆至水平位置。已知AO长1.5m, OB长0.5m, 大壮质量 m2=56kg ,  g 取 10N/ kg, 求此时:

    (1)、重物受到的重力G      
    (2)、大壮对杆的拉力大小
  • 9、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分别从斜面的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材料(毛巾、棉布、木板)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位置由开始滑下,这样做是为了让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相同。
    (2)、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选填“大”或“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这同时说明了物体的运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3)、若小华在实验中发现小车仅在木板上滑行时滑出了最右端,则是否需要重做本次实验以获取可靠的证据?答:(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 10、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若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位置,此时杠杆(平衡/不平衡),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向(左/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水平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靠近支点O的方向各移动一小格,则杠杆将(左端下沉/右端下沉/保持水平平衡);
    (3)、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原因是拉力力臂(均选填序号:①逐渐变大/②逐渐变小/③先变大后变小/④先变小后变大/⑤不变)
    (4)、如图丁所示,小红实验时在一平衡杠杆的左右两侧分别放上两枚、三枚相同的硬币,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她用刻度尺测出L1和L2 , 则2L13L2(大于/小于/等于);
    (5)、如图是某同学大课间跑操结束后手拿班旗时的情景。其中旗杆由质量均匀分布的铝合金管制成,此时旗杆水平放置保持静止状态。若这位同学的左手向旗子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右手对旗杆的力(变大/变小/不变)。
  • 11、图1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1)、如图1,甲、乙、丙三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选填“必须”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物块所受合力为N。
    (2)、乙实验中,物块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它的示数是N,若将拉力增大到3N,则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3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分析甲和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说明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分析图甲和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3,说明压力一定时, , 滑动摩擦力越大。
    (4)、八丽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改动如图2所示,重复图1实验操作,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丽同学(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且测力计示数  .  
    (5)、小龙同学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实验设计如右图所示,数据记录如下表。(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放置方式

    木块对木板

    的压力/N

    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N

    滑动摩擦力/N

    ①平放

    10

    4.0

    4.0

    ②侧放

    10

    4.0

    4.0

    ③切去一半后平放

    5

    2.0

    2.0

    比较实验数据,可得出正确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 (填“有关”或“无关”)。

    (6)、如果要在拔河比赛中获胜,应该选用下图中的类型的鞋;

  • 12、   
    (1)、飞行的球重力为5N,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为轻质杠杆,O为支点,在C点处挂一个重物,请画出使杠杆在如图所示平衡时B点处的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及力臂L;

    (3)、按要求给滑轮组绕线。

  • 13、nbsp;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做直线运动,图甲是甲物体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乙物体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甲物体在0~4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8s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为  m;在0~8s内以乙为参照物,甲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向后运动。

  • 14、如图所示为“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要完成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 ;在实验中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为2s,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 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

  • 15、2022年3月23 日下午,“天宫课堂”再次开讲,“太空教师”带着冰墩墩在太空舱内给大家演示了牛顿第一定律。被抛出后的冰墩墩近似做 (选填“竖直下落”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一定律在地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验证。冰墩墩带回地球后惯性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 16、如图所示是收割机和运输车工作时的情境,收割粮食时需要使收割机和运输车保持同方向、同速度前进,以它们中的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则另一个是 的,收割粮食时运输车惯性(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小明在风速为2m/s、西风天气(西风:从西往东吹)的东湖公园匀速直线慢跑时,他感觉到无风,则当时他在向 (选填“东”或“西”)方跑。

  • 17、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A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如果动滑轮重为3N,不计摩擦则物体A的重为N,当物体升高1m时,绳子自由端移动m。

  • 18、建筑工人使用铅垂线能很快检测出墙壁是否竖直,其原理是重力的方向总是的;利用水平仪可以检测桌面是否水平,如图可判断桌面的(选填“左”或“右”)端更高。一块砖立放时很容易倒,但是平放时很稳定,这说明重心越(选填“高”或“低”),物体越稳定。

  • 19、撑竿跳高运动员将撑竿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撑竿弯曲时产生力将运动员向上推,说明力的作用是
  • 20、如图所示,竖直固定的测力计下端挂一个滑轮组,已知每个滑轮重均为 50N,滑轮组下端挂有物体B.滑轮组绳的末端通过定滑轮沿水平方向与物体A 相连,此时物体A 在绳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的示数为 550N,此时物体 B 下降的速度大小为 5cm/s。若不计绳重及滑轮的摩擦,A所受摩擦力大小为A 重力的十分之一,g取 10N/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A 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275N B、物体B的重力大小为 700N C、物体A 移动的速度为 1.5m/s D、物体A 的重力为 250N
上一页 673 674 675 676 67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