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明经常与同学进行爬杆比赛,如图甲所示,在某次比赛中,小明向上爬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但他将所受“摩擦力一时间”图象漏画了一部分,如图丙所示,若将之补充完整,应是图中的( ).A、
B、
C、
D、
-
2、如图所示,物块放在上表面粗糙的平板小车上,物块随平板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受到阻力突然停止时,物块在平板上滑动一段距离后仍然停止在平板上,对上述物理过程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物块随平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物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物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物块在平板上滑动的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物块在平板上滑动的过程中,相对于地面向左运动
-
3、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水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当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回答下列小题请选填以下合适的字母标号).
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 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 C.不受力
(1)、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2)、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3)、当将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
4、通过探究发现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如图甲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 A 和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6N的水平拉力 F1 的作用下,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 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 F2 推A 使它们一起也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F2是N;若要让图乙中的A、B在水平桌面上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撤除 F2的情况下,应该在B 的右端施加大小为N的水平向左的推力.
-
5、物理兴趣小组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小桶内装入适量的沙子,滑块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轻绳与滑轮的摩擦不计)(1)、为了测量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选填“A”或“B”).A、滑块的质量m1 B、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m2(2)、根据可知,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用物理量符号表示).(3)、小桶落地后,滑块继续向前运动,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f2f1.(选填“<”“=”或“>”)(4)、实验中难以判断滑块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你对上述实验方法提出改进意见:。
-
6、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某同学将图a实验装置改进为如图b所示的装置: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1)、写出装置改进以后的好处(写出一条即可): 。(2)、水平向右拉动长木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b所示.根据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N.(3)、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得出这一结论正确吗?为什么?
-
7、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为了测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运动,根据滑动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力的大小相等.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应比较两图;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比较两图.
-
8、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红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同一木块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进行甲、乙、丙三次实验(木块各面粗糙程度相同):(1)、实验中匀速拉动木块的目的是利用的知识,可以间接测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2)、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过程
木块对木板压力/N
弹簧测力计示数/N
滑动摩擦力/N
甲
5
2
2
乙
5
2
2
丙
7
2.8
2.8
①比较甲和乙实验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无关.
②比较实验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
-
9、在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1kg的长方体.用4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长方体静止不动,此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为N;拉力增大至 6N时长方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拉力增大至8N时长方体所受的摩擦力为N.
-
10、如图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 做运动,这样做才能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分析图甲、乙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分析图甲和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压力一定时, , 滑动摩擦力越大.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人们通过大量实验进一步证明: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4)、如图丁所示,在图丙中物块 A 上叠放一块与之相同的物块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 A,使物块 B 随A 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F4 , 则1 此运动过程中,物块 B 受到的摩擦力fB=N.,
-
11、小明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实验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弹簧测力计沿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序号
木块放置情况
木板表面情况
压力/N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平放
木板
6
1.2
2
平放
木板
8
1.6
3
平放
木板
10
2.0
4
平放
木板上铺棉布
6
1.8
5
平放
木板上铺毛巾
6
3.0
(2)、a.分析序号三组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 F 大小的关系式是.b.如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选序号为三组数据进行分析.
(3)、小明在实验时还发现: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且示数会变化.他请教老师,知道可用F-t图象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某次实验开始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 F-t图象如图b所示,其中0s~4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象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如果实验时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N,则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A.静止 B.匀速直线运动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
12、物块A 静止在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物块A 受到水平拉力 F 的作用,拉力 F 随时间t 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小萍从t=0开始,每隔2s记录一次物块A 的位置(用“·”表示物块A),如图丙所示.6s~12s内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N,10s~14s内物块的平均速度为 cm/s.
-
13、小娜同学在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长木板不同表面
木块的放置方式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一个木块
两个木块叠放
表面较光滑
平放
1.8
3.6
侧放
2.6
3.6
表面粗糙
平放
2.4
4.8
(1)、你认为表中哪个数据是不合理的,这个数据是:.(2)、请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3)、小薇同学又利用现有的器材将实验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乙所示,该装置的优点是. -
14、演绎式探究——探究宇宙中的双星问题:(1)、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的大小. 其中k 为常量,m1、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它与圆心连线扫过角度的快慢来描述,用角速度ω来表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用T 表示. T与ω的关系为: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受到指向圆心的力叫做向心力.质量为 m 的物体以角速度ω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大小 则在m与ω一定时,Fₒ与r的关系可用图甲中的图线表示.
(2)、被相互引力系在一起、互相绕转的两颗星叫物理双星,双星是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一对恒星,各自需要的向心力由彼此的万有引力相互提供,转动的周期和角速度都相同.如图乙所示,质量为m1、m2的双星,运动半径分别为r1、r2 , 它们之间的距离请推理证明:周期 。
-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大力士”——形状记忆合金起重机
形状记忆合金起重机具有动力大、噪声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和日常生活等领域.
形状记忆合金起重机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形状记忆合金,如图甲所示,常温下发生形变的记忆合金,在受热超过某一温度时,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此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力,将重物提起.
依据不同记忆合金材料特性,可制成记忆压缩弹簧和记忆拉伸弹簧.如图乙所示为记忆压缩弹簧,在常温时较小的外力即可使其处于压缩状态,在高温时会自动恢复到原来的伸长状态.记忆拉伸弹簧则与其不同,在常温时较小的外力可使其处于伸长状态,在高温时会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压缩状态.记忆弹簧恢复原状时所产生的弹力远比普通弹簧大.
给记忆合金材料通上交替变化的脉冲电流,可使其温度升高.为控制加热快慢,通常采用改变一个周期内通有电流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值的方法来实现.
(1)、由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的眼镜框被踩扁后,应(升温/降温),使其恢复原状.(2)、对记忆拉伸弹簧来说,高温状态长度比低温状态(长/短).(3)、右图是小明设计的形状记忆合金起重机的动力结构示意图,记忆弹簧通电后恢复原状,提起重物,为让记忆弹簧能回到初始位置,装置中需要搭配普通弹簧,下列四种组合中,提升力最大的是____.A、普通弹簧、记忆拉伸弹簧、普通弹簧 B、普通弹簧、记忆压缩弹簧、普通弹簧 C、记忆压缩弹簧、普通弹簧、记忆压缩弹簧 D、记忆拉伸弹簧、普通弹簧、记忆拉伸弹簧 -
16、分别用铁和铝做成两个外部直径和高度相等,但内径不等的圆柱形容器,铁杯装满质量为m1的水后总重为G1;铝杯装满质量为m2的水后总重为G2.下列关系不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
17、由于对流,热空气上升,日常我们所见的烛焰如图所示.但假如在完全失重充满空气的太空船里,你认为烛焰的形状是( ).A、
B、
C、
D、
-
18、小明和小亮同学利用橡皮筋、硬纸板、带指针的挂钩、弹簧测力计等器材,制作一个简易测力计.标注刻度方案一:让橡皮筋在竖直方向自由下垂,当指针稳定时,在指针所指位置标注“0”刻度.再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挂钩,拉力分别显示为1N、2N、3N、4N时,在指针所指位置分别标注对应的刻度.实验相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拉力F/N
0
1
2
3
4
橡皮筋伸长△L/ cm
0
1.2
3.4
6.1
9.9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绘制出△L-F图象.(2)、完成上述实验后,小亮提出了标注刻度的方案二:标注“0”刻度的方法与方案一相同,然后再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挂钩,使拉力示数为4N,在指针所指位置标注4N的刻度,在“0”刻度线与4N刻度线之间分成4 等分,标出各刻度线和对应的刻度.如果让你利用橡皮筋制作简易测力计,标注刻度时,你会选择方案一还是方案二,并说明理由:. -
19、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如图所示).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2)、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1
拉力(钩码总重)F/N
0
0.5
1.0
1.5
2.0
2.5
2
橡皮筋的总长度 L/cm
4.5
5.1
5.7
6.3
6.9
7.5
3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L/cm
0
0.6
1.2
2.4
3.0
①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0= cm.
②请将表格中第3行的数据补充完整.
③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应对(选填序号)两行数据进行比较.
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答:.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作出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
20、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做自由落体运动.(1)、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物理学习研究小组(一)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小组同学用6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材 料
质量(g)
下落高度(m)
下落时间(s)
1
铁 球
50
10
1.43
2
铝 球
50
10
1.43
3
铜 球
50
10
1.43
4
铝 球
50
15
1.75
5
铜 球
80
20
2.02
6
铁 球
80
10
1.43
①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为和、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为了验证猜想二,应比较实验序号为和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选填“有关”或“无关”).
③为了验证猜想三,应比较实验序号为和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选填“有关”或“无关”).
(2)、物理学习研究小组(二)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让质量相等的铁球和纸团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他们发现两者下落时间不相等,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