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提升卷
-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基础卷
-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提升卷
-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基础卷
- 2025年秋-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质量与密度》提升卷
- 2025年秋-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质量与密度》基础卷
- 2025年秋-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神奇的透镜》提升卷
- 2025年秋-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神奇的透镜》基础卷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
-
1、如图所示,一辆轿车从某地以大小不变的速度往北京方向行驶,9时10分到达A地,9时40分到达B地。
(1)从A地到B地,轿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km/h?
(2)轿车若仍以此速度行驶,还需要多少h到达北京?

-
2、实验课上,同学们将碎盐冰放入易拉罐中,研究盐冰的熔化过程。同学们每间隔1min记录一次盐冰的温度,并依据熔化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出了熔化图像,如图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冰熔化过程持续了约min。
(2)盐冰的熔点为℃。
(3)在温度为0℃时,该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或“液”)
(4)在盐冰熔化的过程中,易拉罐的底部出现白色的霜,如图所示。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
3、小燕利用实验“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他用一根长玻璃管充满水,其中留有一个气泡,顶端用橡皮塞塞紧,如图所示.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和时间.若玻璃管的底端到顶端的长为 , 气泡从竖直放置的玻璃管底端运动到顶端所用的时间为 , 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

-
4、如图所示,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实验中通过现象判断水已经沸腾了;(3)、在探究过程中,小组同学观察到水中气泡有两种情况,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图(选填“甲”或“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4)、如表是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时间
…
0
1
2
3
4
5
6
7
8
9
…
温度
…
95
96
97
98
98
98
98
98
98
98
…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 原因可能是该处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继续对水加热,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5)、同时,小华也做了该实验。他们根据各自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线,其中实线表示小明的图线,虚线表示小华的图线,水平部分图线重合。若加热条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中两人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线分析:你认为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小华在实验时:; -
5、在测量木块沿斜面下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华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测量:

①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B、AC间距离、。
②将木块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并同时开始计时,木块经过B点时计时器的示数为 , 到达C点时计时器的示数为。
(1)木块从A下滑至C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1=。(用题中所给符号表示)
(2)木块经过BC段的平均速度v2=。(用题中所给符号表示)
(3)若木块沿斜面做加速运动,v2 v1。(选填“>”、“=”或“<”)
(4)若在测量过程中,木块在到达斜面底端前就停止计时,会导致测量的平均速度。(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6、密闭的碘锤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将碘锤全部浸入水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碘锤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小明的猜想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的依据是。(常压下,碘的熔点是113.60℃,碘的沸点是184.25℃)

-
7、两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
甲的温度/℃
35
40
45
49
54
58
63
67
…
乙的温度/℃
44
46
48
48
48
48
49
50
…
(1)、根据记录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甲是(选填“海波”或“蜡”);(2)、属于晶体的是(选填“甲”或“乙”),该物质的熔点是℃;(3)、在t=6min时,乙物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
8、如图所示,小组同学完成以下四个声现象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实验现象放大,这种实验方法是法;
(2)如图乙所示,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由此可得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有关;
(3)如图丙所示,为证明桌子能够传声,小明和小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小明用手轻划桌面,使坐在桌子左侧耳朵靠近桌面但不接触桌面的小华在空气中不能听到划桌子声;
②控制声音的大小和声音传播的距离不变,小华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够听到划桌子声。
以上证明了桌子能够传声。其中进行实验操作步骤①的目是:;
(4)如图丁所示,在无风的情况下,发现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旁边的烛焰不断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
-
9、图甲是同学自制的水瓶琴。在7个相同的玻璃瓶子里装上高低不同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do、re、mi、fa、sol、la、si”的声音,这些声音是由(选填“空气”或“瓶子和水”)振动产生的。如图乙所示,当他敲击瓶子发出“si”时,此瓶内的水量(选填“最多”或“最少”),振动频率(选填“最大”或“最小”)。

-
10、(1)、图中,用刻度尺测量一个长方体的长度 , 刻度尺测出的长度为;如果误用受潮膨胀的木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将(选填“偏大”或“偏小”);
(2)、1m/s1km/h;(填>,=,<)(3)、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11、根据图所示的四种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无风的情况下,发现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旁边的烛焰不断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B、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听到其中的闹钟铃声减小,通过推理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八个相同玻璃瓶装有不同高度的水,对着瓶口吹气,水装得越多,音调越低 D、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悬挂着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弹起,这个实验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
12、如图所示,观看田径比赛时,关于运动的快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B、终点裁判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C、速度的定义是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D、运动快的运动员,其运动的速度一定大 -
1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网球同时同位置出发,从左(a)向右(b)沿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乙球为参照物,甲球向右运动 B、从a到b,甲、乙两球运动的时间比是3∶2 C、从a到b,甲、乙两球平均速度之比为3∶5 D、乙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
14、如图所示,从温度与室温(20℃左右)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温度计,温度计的示数会( )
A、减小 B、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
15、小海每天步行上学,从家中到学校约需30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最接近于( )A、500m B、2000m C、8000m D、10km
-
16、图所示的图像中,属于晶体凝固图像的是( )A、
B、
C、
D、
-
17、下列事例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学校、医院附近禁止鸣笛 B、靠近公路的居民楼一侧装有隔音墙 C、汽车排气口处安装消音装置 D、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戴上耳罩
-
18、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气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二胡演奏者在演奏前一般通过调整弦的松紧来调节音色 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
19、中国空间站的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形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梦天实验舱靠近天和核心舱的过程中,以“梦天实验舱”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B、在梦天实验舱靠近天和核心舱的过程中,以“梦天实验舱”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 C、对接完成后,以“梦天实验舱”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 D、对接完成后,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的过程中,相对于“梦天实验舱”是静止的 -
20、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水不在沸腾,说明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2)、某小组实验中发现给水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原因可能是;(3)、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图(选填“甲”或“乙”)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