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25年秋-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六单元《质量与密度》基础卷
- 2025年秋-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物态变化》提升卷
- 2025年秋-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物态变化》基础卷
- 2025年秋-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光的世界》提升卷
- 2025年秋-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光的世界》基础卷
-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提升卷
-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基础卷
-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提升卷
- 2025年秋-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物态变化》基础卷
- 2025年秋-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质量与密度》提升卷
-
1、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时,应在较的环境中进行,如果将光线沿AO入射,反射角是度;(2)、将光线沿AO入射,在纸板上看到了反射光线OB,如果把半面纸板NOF以ON为轴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选填“存在”或“不存在”);(3)、实验中再用一光线从BO射入,是为了验证。 -
2、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热水中加热,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图甲的器材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2)、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看出:萘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加热到第15min时,萘的状态为(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由实验可得出,萘的凝固点为℃。 -
3、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秒表转动未超过一周)
(1)、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选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2)、若秒表每格为1s,则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3)、若小车释放瞬间立即按下秒表开始计时,但小车在金属片处撞停时,由于测量者不够专注,按下秒表停止计时略迟一些,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或“偏小”)。 -
4、(1)、晚上,室内明亮的灯光透过窗口,会在漆黑室外的地面上形成一块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用点光源S表示室内的光源,请画出点光源S通过窗口照亮地面的范围。
(2)、画出图乙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
5、在炎热的夏天,为了不使食物变质,有人常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来储放食物,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
-
6、在明亮的教室中,我们为什么可以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物理课本。
-
7、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视力表(要求检查距离为5m)悬挂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通过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进行检测。若图中被测者眼睛到视力表的距离为1.5m,为了按要求完成检测,她应该向视力表移动m。此过程中,视力表在镜中像的大小。

-
8、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的(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会起“雾”或结“冰花”,玻璃窗上的“冰花”是由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
9、南极是探寻地球演变和宇宙奥秘的天然实验室。研究发现南极鱼进化出一种糖蛋白,可防止血液冻结,使其抗冻能力极强。南极鱼体内的糖蛋白(选填“升高”或“降低”)了血液的凝固点。中国科考队在南极长城站建了温室大棚,以大棚为参照物,路过大棚的企鹅是的。
-
10、立竿测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观测天体位置、划分节气等重要的方法之一,立竿的影子是由光的形成的。真空中的光速为km/s。
-
11、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在常温下通过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填物态变化名称)后装到钢瓶里面的。使用时需要注意手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进行灭火。
-
12、夜晚,汽车灯光照到自行车尾灯,自行车尾灯看起来很亮,尾灯(选填“是”或“不是”)光源。汽车鸣笛时人捂住耳朵,这是在减弱噪声。
-
13、学校举行“我们的中国梦”演讲比赛,同学的演讲声是由振动产生的。比赛过程中演讲声以为介质传入现场师生们的耳中。
-
14、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南运动,它们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向南运动 B、甲的速度为 C、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第4s时,甲、乙相距8m -
15、小金帮妈妈晒酱肉,为使酱肉干得快一点,她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不合理的是( )A、把肉挂在阳光下晾晒 B、把肉放在通风处 C、把肉尽量地展开而不重叠 D、为确保卫生,用保鲜膜包裹着肉
-
16、下列关于八年级学生相关数据的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身高约为16cm B、正常体温约为42℃ C、步行速度约为1m/s D、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min
-
17、《旧唐书·魏徵传》中记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其中“以铜为镜”涉及的光现象原理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 C、光的镜面反射 D、光的漫反射
-
18、在班班有歌声活动中,同学们合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响亮’指声音的( )A、响度大 B、音调高 C、音色好 D、频率小
-
19、我国有些地方修筑了“音乐公路”。当汽车以一定速度匀速行驶时,就会奏出一段悦耳的乐曲。音乐公路的路面上分布着许多横向凹槽,如图所示。汽车每经过一个凹槽,就会上下振动一次。路面上凹槽的分布较密,汽车行进时振动很快,于是就发出了声音。凹槽的疏密可以根据乐曲的音调高低来设计,假设某音乐公路规定行驶速度是54km/h,设定乐曲为《歌唱祖国》,第一个音符“sol”(5)的频率为392Hz。通过阅读以上资料可知:
(1)、音符“sol”(5)的频率为392Hz,说明1s汽车振动次,音符“la”(6)的频率应392Hz;(2)、汽车行驶速度54km/h=m/s;(3)、当汽车发出音符“sol”时,所对应的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及最后结果。) -
2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小明利用玻璃板、蜡烛、白纸等器材进行了实验。(1)、平面镜成像比玻璃板清晰,可是实验时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这是由于玻璃板具有特点,使用它的目的是;(2)、为了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明在图中选出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A、
B、
C、
D、
(3)、小明为了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他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在白纸上做好相应记录,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丙所示是小花在检查视力,则小花在镜中的像与小花的距离为m;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丁中画出物体(视力表)AB所对应的像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