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暑假期间,小东从聊城乘火车去重庆旅游,他乘坐的火车长为500m。途中当火车以72km/h 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小东测出自己通过该隧道的时间为65s。 求:
    (1)、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米?
    (2)、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3×108m/s。为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在地球上用激光测距仪向月球发射激光,测出激光往返月球的时间约为2.56s,则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约是多少米?
  • 3、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关于“白气”的描述:它是(水蒸气/小水滴),(a/b)处较浓.

  • 4、小明利用空易拉罐做了一些物理小实验。如图所示,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在左侧固定一支点燃的蜡烛,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在半透明纸上能看到蜡烛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选填“改变”或“不变”)。

  • 5、古诗词“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人们是根据声音的来辨别黄莺啼声,此声音是通过传来的,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扇动的声音是由于蝴蝶翅膀振动的低。
  • 6、2024年9月24日,中国的捷龙三号火箭在山东海阳附近的海上,象一个神奇的魔法师一样,一次性把8颗卫星同时精准地送入预定轨道。小明查阅资料得知火箭速度达到7.9km/s时才可以脱离地球,由此可知火箭在升空过程中做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火星探测器发射的时候,火星探测器相对于火箭是的,相对于地球是的。
  • 7、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如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b车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a和b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0-6s内,a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0-2s内,a和b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4-6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南运动
  • 8、小华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从冷藏室拿出的汽水,过段时间后瓶外壁出现小水珠,这是熔化现象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感觉到粘手,这是水蒸气凝华的现象 C、发现冷冻室的内壁有一层霜,这是水凝固成冰的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能看见“白气”,这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放热液化的现象
  • 9、小昕看到妈妈为她炖汤时,先用大火加热,汤沸腾后调为小火,了解其中原因。

    (1)小昕观察到如图1中 (选填“丙”或“丁”)图所示的现象时,说明此时水尚未沸腾;

    (2)小昕同学点燃酒精灯,待水温升至90℃时,每隔1min在表格内记录温度计示数。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2中描点连线;

    t/min

    0

    1

    2

    3

    4

    5

    6

    7

    8

    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3)从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 ℃,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小洋发现他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比小昕长,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个合理原因即可)

    (4)妈妈在汤沸腾后调为小火,汤 (选填“会”或“不会”)继续沸腾;

    (5)小昕在家为妈妈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她锅里的水量少了,于是小昕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碗冷水(质量比锅里少),图3中能正确反映小昕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是

  • 10、小华和小兰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1)、如图甲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此时人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递的。
    (2)、如图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声;若将乙装置搬上月球实验,则乒乓球(选填“能”或“不能”)被弹起;
    (3)、如图丙所示,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 , 进一步推理得出:
    (4)、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在这个实验中应用了物理学中的法。
  • 11、在用斜面和木块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将带刻度的木板做成斜面,小明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木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频闪照相机每隔0.5s拍一张照片,照片记录木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所示:

    (1)、木块从A运动到F的平均速度是m/s;木块滑落的过程速度在逐渐(选填“变大”或“不变”或“变小”),你判断的依据是
    (2)、如果木块过了F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A到F的平均速度vAF会偏;(选填“大”或“小”)
    (3)、小明放学时发现交警在学校门前的街道设置了限速30km/h的标志牌。仔细的小明怀疑经常有车辆经过此地方时超速。在没有安装测速仪的情况下,小明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量校门前行驶车辆的平均速度是否超速;

    请按要求补充实验步骤:

    a.在校门口前的街道边标识A、B两点,然后用(填测量工具)测量出A、B两点之间的距离s;

    b.让一名同学站在A点,另一名同学站在B点,用(填测量工具)测量出汽车从A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t;

    c.利用公式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

  • 12、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如图甲所示,全长55km,汽车限速100km/h。求:

    (1)、按交通规则行驶,汽车通过大桥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15s行驶0.3k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①在15s到30s的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②在0s到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 13、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图乙是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用时min,持续(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14、小明在厨房中发现,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选填“水蒸气”、“小水珠”或“小冰晶”)。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逝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里的水沸腾吸热,产生了

    ②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遇冷(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现象(选填物态变化),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 15、当陆地上的资源被人类大量采集,变得越来越匮乏时,人们又把眼光投向了海洋。海洋勘探船在探测海底的深度时,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3.4s收到回波信号:

    (1)、勘探船向海底发射的是(选填“超声波”或者“次声波”),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上(选填“信息”或者“能量”);
    (2)、该处海底的深度(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m/s)。
  • 16、小明家楼下的广场中,在无其它声音干扰下,有人用扬声器持续发出很响的一个音“呜---”(声源的音量保持不变),给小明带来困扰。在开窗的状态,小明利用分贝仪测量噪声,如图1所示。不改变扬声器的音量及分贝仪、扬声器的位置,关上窗之后,分贝仪示数如图2所示:

    (1)、关窗前后,分贝仪接收到的声音的发生变化(选填“音调”或“响度”或“音色”);
    (2)、图中A图是开窗时分贝仪接收到的声音的波形图,则图中_________(选填“B”、“C”、“D”)图可能是关窗后分贝仪接收到的声音的波形图。
    A、 B、 C、 D、
  • 17、如图,图甲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物块长度为cm,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s。

  • 18、广州春季“回南天”到来时,课室的黑板、墙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如图是在“出水”玻璃上写的字。这些“水”是由于水蒸气(  )

    A、遇热汽化吸热形成的 B、遇热汽化放热形成的 C、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 D、遇冷液化吸热形成的
  • 19、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下表,则(  )

    声音

    鸟鸣

    猫叫

    声音的频率/Hz

    5000

    800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30

    60

    A、鸟鸣的响度大 B、猫叫是超声波 C、猫叫的音调高 D、鸟鸣的每秒振动次数多
  • 20、如图所示,小明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哨时(  )

    A、空气柱振动发声 B、上下推拉活塞,响度发生改变 C、改变吹哨的力度,音调发生改变 D、换不同的人吹哨,音色发生改变
上一页 1703 1704 1705 1706 170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