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分别以一个字概括了几部名著的精神实质:将《三国演义》归纳为“忠”字,将《水浒传》归纳为“义”字,将《红楼梦》归纳为“情”字。请你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归纳《西游记》的精神实质,并简述理由。
-
2、下列关于《西游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勇闯东海龙宫、勾销生死簿、大闹灵霄殿、搅乱蟠桃宴、娶亲高老庄,其反抗精神呼之欲出。 B、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音菩萨的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C、《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沙僧骗了回去。 D、孙悟空因不满玉皇大帝赐予他的“齐天大圣”官职而反下天界,他兼具人性、神性和猴性三重特点,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
3、阅读下面一篇文学作品,完成小题。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①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②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③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④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⑤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淌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⑥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而这一小片的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⑦这些简单的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⑧我活得太严肃 , 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⑨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内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⑩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只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的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⑪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我”在山坡上看到花儿的笑,“我”对它们笑;接着写“我”躺在麦地南边的绿草中睡觉,感到满足;最后写“我”从小草身上获得了做人道理的启示。 B、“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河滩上的草开花的情形,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C、文章标题“对一朵花微笑”,表层含义是指“我”对荒野中的一朵花微笑,深层含义是指“我”要像草木那样坚韧、执着、坦荡地生活。 D、文章结尾一段在全文中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旨的作用,表明了“我”从草木身上得到启迪,表达了对像草木一样的生命的赞美之情。(2)、结合文章,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请说说第⑧段中加点词“严肃”的含义。
(3)、文章结尾说:“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请分点概括作者在文中谈及了哪些“人的道理”。 -
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2021年3月31日,四川省宜宾市“宜宾燃面学院”正式揭牌。这条新闻立即引来无数调侃和质疑:一碗燃面能够支撑起一个学院?
②脑洞大开的网友纷纷跟帖:接下来可以开设李庄白肉学院、眉山泡菜学院、重庆火锅学院、成都夫妻肺片学院。
③面对调侃和质疑,宜宾燃面学院相关负责人解释称,宜宾燃面学院完整的名称应该是“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燃面学院”,系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下属五粮液技术与食品工程学院下的燃面学院。“是以宜宾燃面为主的宜宾面食系列地方名小吃的历史沿革、技艺传承、管理营销等系统学习课程,其中最主要的是职业技能培训。”
【材料二】:
①宜宾燃面原名叙府燃面。它选用当地优质水面条为主料,以宜宾碎米芽菜、小磨麻油、鲜板化油、八角、山柰等辅料,将面煮熟捞起甩干去除碱味,加上辅料即成松散红亮、香味扑鼻、辣麻相间、味美爽口的美食。因其油重无水,点火即燃,故名燃面。2011年,宜宾燃面被正式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②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口味需求的多样化,宜宾燃面逐渐从单一品种发展出荤燃面、燃汤面、口蘑面、牛肉面、炖鸡面、辣鸡面等数十个品种。未来力争形成百亿产业规模,将宜宾燃面打造成继宜宾酒、宜宾茶之后的第三张城市名片。
【材料三】
①70岁的曹祉清17岁进入原宜宾市饮食服务公司当学徒。1975年按照公司安排学习燃面传技艺,和燃面相伴了30多年。
②曹祉清说:“只要认真学,一般六天时间,就能掌握基本的技术。当然,如果要把宜宾燃面的所有技能全部掌握吃透,成为有级别的燃面工匠,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曹祉清希望在燃面学院讲授燃面工艺技能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好的苗子,为下一代燃面非遗传承培养接班人。
【材料四】:
①一个学院的专科学制至少三年,一门只需要几天最多几个月就能掌握的劳动技能如何设置课程?学生毕业后是否如网友调侃的将成为“科班燃面大师”?
②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董事长陈寰称,学院早期主要以短期培训为主,完整的专业课程设置目前尚在完善中。“除了燃面工艺、燃面历史文化、燃面营养成分分析等课程外,还要开设涉及燃面经营需要掌握的如营销管理、推广宣传,甚至包括门店选择、装修等一系列课程。说穿了,我们就是想以燃面为龙头,培养高级别的餐饮经营管理人才,而不是仅仅培养一个燃面师傅。”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宜宾燃面学院”正式揭牌,接下来宜宾将开设李庄白肉学院。 B、宜宾燃面选用当地优质水面条为主料,以宜宾碎米芽菜、八角等作为辅料,将面条煮熟后加上辅料即成美食。 C、2011年,宜宾燃面被正式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D、宜宾市政府已经将宜宾燃面打造成继宜宾酒、宜宾茶后的第三张城市名片。(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是学生就读燃面学院后的优势的一项是( )A、就读宜宾燃面学院,毕业后可以拿到“宜宾燃面学院”盖章的学历证书。 B、就读宜宾燃面学院,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燃面非遗传承接班人。 C、就读宜宾燃面学院,有可能被培养成高级别的餐饮经营管理人才。 D、就读宜宾燃面学院,还可以学习荤燃面、燃汤面、牛肉面等数十种面条的做法。(3)、宜宾燃面作为四川的名小吃,值得向世界推广。请你为宜宾燃面写一条宣传语,突出其特点。 -
5、阅读《纪念白求恩》,完成小题。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②(甲)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乙)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③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④(丙)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丁)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同志把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依次概括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医学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 B、第②段中的“纯粹的共产党员”应该具有对工作负责并且勇挑重担、不自吹自擂、对人民满腔热情的特点。 C、第③段中毛泽东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意在说明作为一名革命者,单纯讲政治是不够的,还要专心业务,精研技术。 D、本文不仅仅是纪念白求恩,更重要的是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2)、下列对文中词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句从正面介绍了白求恩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的两点原因。 B、乙句运用双重否定,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 C、丙句中的“只”“一”表达了作者对未能与白求恩同志常常见面的无限惋惜、遗憾之情。 D、丁句用排比句式,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和人生意义五个角度再次肯定了白求恩的精神,突出了“纪念”的重要意义,给人以巨大的鼓舞。(3)、下列对本文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首句总起全文,概述白求恩不远万里支援中国的抗战,由此引出对他精神品格的论述。 B、第②段中白求恩同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与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形成对比,既颂扬了白求恩,也教育了全党。 C、第②段写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对待白求恩医生的态度,是侧面描写,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强了可信度,更好地表现了白求恩的精神。 D、本文以记叙为主,兼议论和抒情,是纪念文章的典范之作。本文写作思路可概括为“叙——论——颂”,明晰而有条理。 -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2) , 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3)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其一)】
(4)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5)《<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学思结合的句子是: , 。
-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野 步①
[宋]周 密
麦陇②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③野草花。
【注】①野步:野外散步。②麦陇:麦田。③东风:春风。
(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句描绘了东风吹拂着碧绿的麦田,一阵阵翠浪向远方荡开的画面。 B、本诗第二句中的“噪”字刻画出新生的青蛙尽情欢叫的情景,洋溢着勃勃生机。 C、本诗最后两句写诗人边赏双蝶飞舞,边饮酒作乐,最终烂醉如泥,倒在野草花丛中的情景。 D、诗中翠绿的麦陇、鸣叫的青蛙、飞舞的蝴蝶、繁茂的花草、和煦的东风这些事物表明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象。(2)、简要赏析本诗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诫外甥书》
诸葛亮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① , 使庶几之志② , 揭然③有所存,恻然④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⑤ , 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⑥于凡庸,不免于下流⑦矣。
【注】①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犹豫不定。②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③揭然:显明的样子。④恻然:恳切的样子。⑤淹留:滞停,停留。⑥窜伏:逃避,藏匿。⑦下流:地位低微。
(1)、下列是某同学结合语境对句中加点词意义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志当存高远——联系甲文中的“夫君子之行”,可推知“夫”的意义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B、慕先贤——联系乙文中的“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可推知“慕”的意义为“追慕”。 C、若志不强毅——查字典,“若”的义项有“好像”、“如果”、“你”等 ,此处应为“你”。 D、徒碌碌滞于俗——联系词语“家徒四壁”、“徒托空言”,可推知“徒”的意义为“只,仅仅”。(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B、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C、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D、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成才需要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第二个条件是学习,第三个条件是惜时。 B、甲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C、乙文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徒碌碌滞于俗”的原因是没有志向,同时也没有珍惜时间。 D、结合甲、乙两文可以看出,诸葛亮认为:作为年轻人,不光要有崇高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志向的具体可行的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
9、仿照画波浪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七年级举行了4×100米接力赛,七年级某班男子、女子4×100米接力赛都获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对此,该班的小王在周记本里写道:“一根小小的木棒,连接的是团结和友爱;一根小小的木棒,传递的是勇气和力量; , ; , ;
加油吧!让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一直铭记在我们心中!”
-
10、近日,《孤勇者》成儿歌神曲,引发社会热议,也激发了同学们对于儿歌的探究兴趣。小组同学将网络搜索到的100首儿歌进行了内容分析。请你依据图表,将下面的分析材料补充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流行儿歌的内容情境构成
主题
主角
气氛
习惯
培养
知识
启蒙
自主
实践
自我
述求
实体
形象
虚构
形象
欢快
恬静
伤感
21
22
32
25
76
24
42
52
6
首先,儿歌主题涉及儿童教育的不同方面。其中,① , 表明当今社会普遍强调儿童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② , 这说明人们并不愿意总是将孩子置于虚幻世界中,而更注重引导儿童通过实体形象认识客观世界。此外,情绪管理对于儿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儿歌情感气氛偏于恬静、欢快,这是为了③。综上可知,儿歌内容情境④。
-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校对极少数不尊重老师、无理取闹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为发展数字经济,使得市政府决定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共同举办博览会。 C、中国的抗疫斗争,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也是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 D、“中国天眼”在国内开放运行以来,运行稳定可靠,已发现大约300余颗脉冲星。
-
12、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观沧海》和《天净沙·秋思》同是写秋天,但二者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却是截然不同的。 B、置身青城山脚下的泰安古镇,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切都是那么美不胜收。 C、她性格温和,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D、公园经过政府精心的打造,重新升级,变得焕然一新,很快就人迹罕至了。
-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凌乱 奥秘 博学 精益求精 B、溜达 贮蓄 鄙簿 晃然大悟 C、云宵 晕眩 帐蓬 疲倦不堪 D、酬劳 击荡 争执 惊慌失错
-
1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 liànɡ ) 坍塌( tān ) 争执( zhí ) 呼朋引伴( yǐng) B、吝啬( lìn ) 抽噎( yè ) 琢磨( zhuó ) 各得其所(suǒ) C、确凿( záo ) 嗔怪( chēn ) 热忱( chén ) 人声鼎沸(dǐnɡ) D、徘徊( huí ) 脑髓( suí ) 搓捻( niǎn ) 刨根问底( bào)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齐白石作画,喜欢题“白石老人一挥”几个字,给人的印象好像是画得很快。其实,齐白石在任何时候作画、写字都是很认真很慎重的,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信手一挥过。齐白石坚持每天作画,他一辈子只有两次十天没画画。第一次是他害了大病,躺在床上10天不能起来;第二次是他母亲去世,悲伤过度,10天没有动笔。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5)不少于600字。
-
16、作文题目:这样的你让我佩服
作文要求:表达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不少于600字。
-
17、综合性学习。
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材料:记者1日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要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记者胡浩)
(2)、请仔细观察右面的漫画《新规定——不得使用手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它的寓意。(3)、中小学生该不该将手机带进校园?对此,网友们观点不一。有家长认为,如今的手机融合了各种娱乐休闲的功能,大人都很难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势必会影响学习。有家长认为,学生不带手机自己很没有安全感,特别是放学之后不能及时联系孩子确保他的安全。你的看法是什么?试着说一说。 -
18、在“走进《朝花夕拾》”的活动中,我们尝试做以下方面的探究。
人物形象
人名
性格
主要事件
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A_______
善良质朴、麻木愚昧、诚实勤劳
过年,吃福橘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藤野先生
B_____
给我修改笔记
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C______
自私自利、多嘴多舌,阴险势利
让我吃冰,却不让自己孩子吃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
范爱农
懦弱、优柔寡断、不堪压力
D______
(1)、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完成上面表格部分内容的填写。(2)、结合表格的内容,我们探究鲁迅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怎样的写作手法来更有效地叙事写人。你的发现:
-
19、关于《朝花夕拾》中的文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中的人物长妈妈和鲁迅是同一门的邻居,鲁迅在她的影响下,做了一件令自己终身不能释怀的事:在父亲临死的时候大声喊父亲的名字让父亲走得不安生。 B、《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C、《二十四孝图》批判了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封建孝道。 D、《狗·猫·鼠》中,鲁迅借动物比喻人,表达了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讽刺。
-
20、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清水一般的杨绛
李娟
①读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不由得惊叹,杨绛先生已是百岁老人了。岁月的河流中,有的人,如江南人家的一坛女儿红,历久弥香,醇厚芳香。
②老去的只是光阴,不老的,永远是她的人格魅力。
③她在《一百岁感言》中写到:“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④她八十余岁时,钱锺书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辛苦和操劳可想而知。钱先生临终,眼睛一直未合上,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听到这句话,钱先生安然离世。
⑤这是她年轻时常对他说的话。早年她和钱先生一起留学英国,在英国牛津生下女儿钱瑗。在她住院期间,常见钱先生苦着脸去看她。一次,他说,不小心将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她说,不要紧,有我,我洗。几天后他又说,门轴坏了,不能锁门了。她又说,不要紧,有我,我修。他感激之余,对于杨绛所说的“不要紧,有我”深信不疑。
⑥钱锺书一生学贯中西,著书立说,但在生活琐事面前却如幼童一般束手无策。有她一生陪伴在身旁,与他比翼齐飞,做他温柔的知己。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她还是那句话:“你放心,有我。”在生死面前,内心如此强大和沉静,听之令人落泪。此时,她唯一的孩子钱瑗也已经过世。
⑦她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⑧尘世间,她最爱的俩人都离她而去,内心的悲苦和孤独无以言表。八十余岁的老人,提笔写下散文集《我们仨》,写下一个学者家庭半个多世纪的相濡以沫、患难情深,写下我们仨在人世的点点滴滴,如微风细雨,温馨感人。
⑨那段灰暗的日子,他们都被下放“干校”劳动。艰苦繁重的劳动之余,杨绛先生写下散文《干校六记》,从容练达,幽默风趣,细微处见真情。那是寒冬里一树树盛开的梅花,清芬暗盈,几乎所有的苦难都被她一支妙笔化解了,连同那漫天的冰雪。她温情而柔弱地支撑着他,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⑩杨绛先生年近九十岁,开始认真整理钱先生几十年来的书稿和笔记。那些手稿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霜,纸张发黄变脆,字迹模糊不清,她一字一句艰难地辨认,抄录,整理,而后相继出版了《容安馆札记》《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⑪钱先生离去了,留下她一个人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完成钱先生未完成的事业。她以这样的方式,寄托自己深深的思念。书稿所得的稿费和版税800万元,全部捐赠母校清华大学,成立“好读书”奖学金。留给后来的莘莘学子,连同他们一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⑫有一次,媒体邀请她参加作品研讨会,她没有去。还幽默地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听她的话,令人莞尔。
⑬她说得真好。她就是一滴清水,文字和内心一样干净,清澈,透亮。她清华其外,淡泊如水,不做媚世之态,也不被俗世所打扰,一生沉浸在文字里,一活就是百余岁,终成一代大师。成为被世人尊称“先生”的女性。
(1)、选文写了关于杨绛先生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2)、若把文章标题改为“杨绛先生二三事”,好不好?为什么?(3)、第⑬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4)、按要求品析语言。(1)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从描写的角度)
(2)那是寒冬里一树树盛开的梅花,清芬暗盈,几乎所有的苦难都被她一支妙笔化解了,连同那漫天的冰雪。(从修辞的角度)
(5)、选文第②段说:“老去的只是光阴,不老的,永远是她的人格魅力。”回顾《老王》一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