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关注时事,情牵民情。2024年5月16日,某博主在连云港海鲜蔬菜直销市场遭遇缺斤少两,与商户理论却反遭市场管理方抢夺手机。此“鬼秤”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针对这一不诚信经营行为,学校新闻社计划开展一次采访活动,请你设计一份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   

    采访目的:

    采访问题:(1)   (2)

  • 2、下面几段文字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主流媒体及时纠正并指出青少年沉迷刷短视频、录播不良视频的危害和行为,让人欣慰。 B、《脱口秀大会》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到契合点。 C、四川成都因其多次成功承办国际会议的经验,成为亚洲第二个获得世界科幻大会举办权。 D、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游客能在参观革命遗址、聆听红色故事等活动中感受家国情怀。
  • 3、下面一段文字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11月11日,为迎接全校师生翘首以盼的秋季运动会,同学们把校园藏污纳垢的地方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开幕式上各班节目活力四射、精彩纷呈,观众席上不时传来振聋发聩的欢呼呐喊。赛场上最令人眼花缭乱的项目是团体接力赛,各参赛选手为了班级荣誉,都奋力奔向下一棒。

    A、翘首以盼 B、藏污纳垢 C、振聋发聩 D、眼花缭乱
  • 4、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凌空             颁发             仲裁             诚慌诚恐 B、泻气             诘责             仁慈             惮精竭虑 C、劳禄             愚顿             禁锢             和颜悦色 D、篡改             遁形             抵赖             抑扬顿挫
  •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sài)             (pǐng)息             名(lì)                    正危坐(jīn) B、(zhǔ)             刻(juàn)             吹(xū)             锐不可(dàng) C、热(zhì)             教(huì)             亮(zèng )             藏污纳(gòu) D、然(qiǎo)             形(jī)                    熟(xián )             深痛疾(wù )
  •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人生的某种经历往往有契合之处,让你恍然明白:有些事,其实也没有那么难,那么容易,那么苦……

    不管是好玩还是无聊,简单还是复杂,甚至“酷”“牛”“爽”等感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请以“其实也没有那么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字数在600字以上;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姓名。

  • 7、请你根据以下要素写一则规范完整的消息。要求:注意文体结构及六个组成要素。(200字左右)

    时间:4月10日上午。

    地点:学校教室。

    人物:语文老师和初一全体学生。

    事件起因:为展示同学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由学校初一年级组发起,语文组全体教师主持,举办“同题竞写”作文竞赛活动。

    经过:在各班教室现场写作,1名语文老师监考,比赛用时60分钟,比赛结束,当场评卷。

    结果:5篇获一等奖,10篇获二等奖,15篇获三等奖。

  • 8、世人对《红星照耀中国》的评价是一部纪实性作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 9、下列语句是作者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对不同人物的描述与评价,依次填入横线上的人物,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据说,地主士绅听到他的名字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_________大公无私,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一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可见其率真豁达。

    _________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曾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并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并组织了上海罢工、八一起义等革命活动。

    A、朱德            贺龙        彭德怀 B、毛泽东        贺龙            周恩来 C、毛泽东        朱德        张学良 D、贺龙            彭德怀        周恩来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座座山川紧相连

    文清丽

    ①大哥发了一张他与文旭在机场的合影。大哥说,他这是送文旭去青藏兵站。

    ②一看到“青藏兵站”几个字,我感觉自己的手都微微颤抖了。我想到了绵延青藏线上那越来越高的海拔,想到了那一座座山川紧紧相连的壮美,也想到了青藏线给予我和我们家人特有的馈赠……

    ③身为老兵的大哥,对儿子能上高原显然充满自豪。大哥说:“这是军人的荣耀!”二哥听到消息,沉吟半天说:“他去了我的老部队竟然不告诉我,有种!”

    ④二哥的话,让我的眼角忽然湿了,我想起二哥当年写的一封封家信。二哥是上世纪60年代末参军到青藏高原的。在那个号称“世界屋脊”的地方。二哥给家里写信说:“当兵太苦了,喝的水里有虫子,山上四季都是积雪。因为缺氧,嘴唇都是紫的。一旦得个急病,基本就没命了。”我妈听了,眼泪流得止也止不住。我爹让上中学的姐姐给二哥回信,问是不是就他一个人在高原上当兵,要是还有另一个人,他就不用怕!二哥从此便再没诉过苦。

    ⑤一次,驻地连降暴雨,河床决堤,外出巡逻的副连长和两名战士突然没了消息。二哥带人顶着大雨在昆仑山里艰难搜索,一走就是几十公里。等找到副连长时,被泥石流紧紧裹挟的副连长已经牺牲了。二哥他们流着泪,脱下军帽,向牺牲的副连长默哀。后来,二哥让战友把副连长的遗体架到自己背上,一路踉踉跄跄地背回了营区……

    ⑥1998年,我到青藏线采风。车一过唐古拉山口,我便头痛欲裂,同行的一位女编辑难受得差点写遗书。我们赶紧抱起氧气袋,边吸氧边看外面的风光,(1)我想:从前的高原战士可没像我们这般幸运。

    ⑦那时,我突然懂得了二哥为什么比同龄人苍老,也明白了二哥对自己受的苦为啥在后来的家信中只字不提。

    ⑧三天后,我到青海参加活动,想趁机看看文旭。在兵站门口,凝望着哨兵守卫的熟悉的大门,想起二哥当年写的家信,就是从这里走进我的心间:从这里寄出的一张张汇款单,变成了家中一袋袋化肥、一件件新衣和我的学费。(2)而我最初的梦想也正是从这里发芽。18岁那年,我只身一人迈进了响着军号的院子,开始了军旅生活。那以后,我慢慢知道了青藏线上楚玛尔河里的石头是白色的,沱沱河里的石头是赤色的,我见证了二哥与他的战友在高原上走的一道道梁、种的一棵棵树……

    ⑨我拨通了文旭的手机。先是一阵熟悉的歌曲:“呐喊一声有我在,这一腔热血报效疆场;呐喊一声有我在,战旗上续写我们的荣光……”接着响起了文旭的声音。我惊讶,才几天没见,我已明显感觉到文旭的声音变了。我知道,那就是高原的味道。接通电话,我没说我在兵站门口,只说今天在天路上碰到很多汽车兵,感觉他们个个“都像你”。

    ⑩文旭沉吟了一下,说:“姑,我懂你的意思。”随后,他告诉我,他去了军史馆,许多官兵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在军史馆荣誉墙上,他还看到了他二叔的照片,上了高原才明白:祖国不只是一个词,在2000公里的青藏线上,他一直都在思考:军旅生涯该怎样度过?当看到那一座又一座山川紧紧相连,他仿佛已经找到了那个答案。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记叙了“我们”两代人参军与青藏兵站的特殊情缘,突出中心。 B、文章记叙的主要人物是大哥,通过他送儿子参军,歌颂了他的献身精神。 C、第⑩段加点词“意思”是指文旭与其他当兵者外形不太像,而是不畏艰难勇敢的精神“像”。 D、文章第④段属于插叙,插叙当年二哥当兵时写家信诉苦的情景。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按括号内要求作答。

    (1)我想:从前的高原战士可没像我们这般幸运。(从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2)而我最初的梦想也正是从这里发芽。(赏析加点的词)

    (3)、文章第⑥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标题“一座座山川紧相连”有什么寓意?请简要概括。
  • 1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9月23日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盛大举行。亚运会开幕式上,亚运史上首个“数实融合”点火仪式给所有的观众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数据显示,本次亚运会1.05亿“亚运数字火炬手”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打造了亚运史上覆盖区域最广、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线上火炬主题活动。

    ②全球网民通过“智能亚运一站通”参加“爱运动、爱公益、爱绿色”等活动,就可以成为亚运数字火炬手。

    ③亚运数字火炬手将现实世界的“亚运火炬手”拓展至数字世界,让更多的人能够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直接参与到亚运会这一盛大的体育文化活动中。

    (摘编自人民政府网)

    【材料二】

    ①在本届亚运会上,田径赛场上的劳模“场务”四足机器狗,在铁饼项目的比赛场上,我们运动员使用四足机器狗来帮助运送投掷出的铁饼。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节约了工作人员的时间和往返路程,同时也为体育场田径赛事增添了几分科技感。

    ②四足机器狗是由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研发生产的四足机器人。近日,“解码‘小巨人’——专精特新看中国”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宇树科技,探访其在世界机器人圈内的领先秘诀。

    ③“这一路发展离不开税惠政策的支持,对公司研发的鼓励作用最明显。”宇树科技财务负责人王枫表示,目前,公司技术创新的步伐一年比一年稳健,研发投入每年都增加1000万元左右。与此同时,税务部门不断优化的纳税服务,也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坚强后盾,不仅要让优惠政策落地稳,更要让“真金白银”“落袋”快。为了更好地护航宇树科技这样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杭州市滨江区税务局建立起“税务管家”一对一联系机制,积极开展实时在线跟踪辅导,同步建立管家工作台账。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

    ①“智能”是杭州亚运会办赛理念之一,从开幕式上的数字火炬手到赛场上抢镜的机器狗……近20项首推、首创、首用的应用和科技,让“未来感”无处不在。

    ②AI+AR技术的结合,也让“智能”触手可得。届时,观众在场馆内外的指定地点,在场馆群中亦可通过实用的AR实景导航导览,体验一键直达目的地的高效穿梭服务。位于场馆内的AR眼镜和智能屏互动体验,更是能够带领观众沉浸式观看杭州文化内容、快捷查询赛事信息。赛场外,亚运AR智能巴士将方便运动员以及赛会记者在亚运村和媒体村内的出行。在乘坐过程中,乘客可以享受到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带来的安全和高效。

                                                    (摘编自央视网)

    (1)、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亚运史上第一个“数实融合”点火仪式给所有的观众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B、数据显示,本次亚运会1.05亿“亚运数字火炬手”来自130个国家和地区。 C、“亚运火炬手”拓展至数字世界,让更多的人能突破各种限制参与到活动中。 D、与此同时,各个部门不断优化的纳税服务,也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坚强后盾。
    (2)、下列对材料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开头介绍劳模“场务”机器狗由“宇树科技”研发,是为了引出宇树科技领先秘诀。 B、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宇树科技”在世界机器人圈内领先。 C、第③段加点词“目前”表明截止到现在公司技术创新的步伐逐年稳健,体现语言的严谨。 D、材料按照时间顺序,说明“宇树科技”在世界机器人圈内的领先秘诀是税务政策的支持。
    (3)、习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表示:“愿同各国加强交流和对话,共同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发展。”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人工智能”是如何服务于本次亚运会的。
  • 12、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身佩荷囊,衣袂飘香

    ①香囊,最初由佩囊发展而来。佩囊是用来盛放零星细物的小布兜。古人衣服没有口袋,一些随身携带的必需品,如印章、凭证、钥匙、手巾、钱币、珠宝、书籍、食物或香草等,多贮放于这种囊内,外出时将其佩于腰间,故谓之“佩囊”,又称“荷囊”。因时间、形制、材质与盛放物品不同,佩囊又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容臭、缨、缡、佩帏、熏囊、香囊、縢囊、香袋、花囊、香包、荷包等。香囊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从文献记载来看,古人佩戴香囊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佩戴香囊风俗日盛。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古人把香料佩带在身上,目的是让人与生活环境更加洁净、清香。

    ③到汉魏时期,“香囊”的名称正式出现在文献中。如繁钦的《定情诗》:“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可见将香囊系在肘臂之下、藏在袖中,是当时一种佩戴香囊的方式。

    ④渐渐地,香囊应用越来越广。比如,可悬挂于帏帐内,用于增加整个居室的香气。还有古人为了防止蠹(dù)虫蛀书,在书箱中放上香囊,让其挥发气味驱除蠹虫。还有人在厕所里置香囊以消除异味。可见香囊在古代富贵人的生活中用途较广泛,是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之一。

    ⑤在古人看来,很多植物都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常年闻香识味有助于防治疾病。加之部分香草、香料本身即具有驱虫驱蚊功能,因此佩戴香囊逐渐被赋予更多文化含义,如祛恶气、避邪秽等。

    ⑥香囊的制作工艺也更加丰富。形制、质地方面,除了布帛之外,还有玉镂雕而成的,有金累丝、银累丝、点翠镶嵌的。形状方面,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倭角形、葫芦形、石榴形、桃形、腰圆形、方胜形等。

    ⑦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4件“信期绣”香囊,是难得的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汉代布帛香囊。4件香囊形制相同,分为领部、腰部和底部,腰部有带用于封口系戴。腰以上的领部和囊里都用斜裁的素绢缝制,腰以下的囊部除1件黄褐色菱纹绮香囊用香色罗绮外,都以精美的信期绣缝制。香囊内均盛有香料。

    ⑧除了布帛香囊外,金属制香囊在唐代较为常见。这是一种以花卉和动物纹镂空图案为主的空心金属球。

    ⑨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是迄今全国发现最大、最精美的一枚,重547克。香囊内外分三层,中间的焚香盂用于放置香料。它通身用花叶装饰,等距离的六簇团花内都錾刻两只飞蜂,花叶间镂空,可使香气外溢。

    ⑩到明清时期,精雕细琢的玉制香囊越来越多,如故宫博物院藏的清代白玉镂雕荷包式香囊和白玉镂雕双鱼式香囊等。

    (1)、下列与“香囊”有关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佩囊是只是香囊中的一种,战国时期佩囊就出现了,历史久远。 B、古人佩戴香囊的方式较为单一,多数是系在肘臂之下、藏在袖中。 C、香囊在生活中用途很广,成为古人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之一。 D、布帛香囊跨越的年代久远,到了唐代金属制香囊才较为常见,玉制香囊到明清才多起来。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具体介绍香囊的由来、应用范围、制作工艺和材质等方面。 B、全文按商周时期到明清时期的时间顺序来说明香囊的发展过程。 C、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抓住香囊特征,多方面介绍香囊特点。 D、第⑨段列举具体的事例和数据说明金属制香囊的制作工艺。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长沙马王堆出土的4件“信期绣”香囊,是至今保存最早最完整的汉代布帛香囊。 B、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是迄今全国发现最大、最精美的金属制香囊。 C、因部分香草、香料本身即具有驱虫驱蚊功能,佩戴香囊才逐渐被赋予更多文化含义。 D、香囊的制作工艺丰富多样,从材质上看,有布帛香囊、金属制香囊、玉制香囊等,形状各式各样。
  •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搂》)

    (3) ,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 , 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其二)》)

    (5)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了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霁寄远

    杜牧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注】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②平芜:平旷原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雨后初晴,秋风吹拂,意境清朗而又悠远,句中“霁”“远”二字直接扣题。 B、“独登远”“多远风”表现诗人雨后独自登楼,临风望远,内心的愉悦惬意油然而生。 C、颔联对仗工整,用语简洁,“横烟秋水”“疏雨夕阳”等场景气韵生动,画面感极强。 D、前六句重在写景,为尾联即景抒怀做铺垫,全诗脉络清晰,景情自然融合。
    (2)、本诗写“烟”着一“横”字,《使至塞上》写“烟”着一“直”字。请简析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
  • 15、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溪在点苍山马龙峰之南。正德庚辰,予尝游焉。嘉靖辛丑,郡守杨公、邛崃祠部许公玉林,招予复至溪上。丙辰,又有郡马公元冈、贰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

    源出山下石间,涌沸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滩三面石厓,其净如拭,纤尘不住,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更互传杯,不觉尽醉。右崖有“禹穴”二字,杨公所刻。出潭东行,见石上流泉,渐靡成渠,最滑不可着足。有轻蹑者,辄失脚落。中潭深二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水光鸦碧色,上潭水光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一至溪上,縠纹璧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尘世,而幽光在目,累月不能忘。

    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 , 皆可亭以赏其趣。马、任二公,尝建“濯缨亭”,今废矣。此溪四时不竭,灌润千亩,人称为“德溪”云。

    (节选自李元阳《青溪三潭记》)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 B、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 C、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 D、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D和B重复了)
    (2)、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阻             绝:停止 B、至于夏水陵        襄:漫上 C、游焉               尝:曾经 D、贰守任公积斋深其源       穷:穷尽
    (3)、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都用侧面烘托的描写手法突出潭水的清澈、碧绿,甲文用树影烘托,乙文用潭底小石头烘托。 B、乙文中的“正德庚辰”“嘉靖辛丑”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元丰六年”都采用了年号纪年法。 C、甲文语言清新俊逸,多用四字整句,间用散句,错落有致;乙文散句中兼用四字短句,不事雕琢,给人散淡自然的感觉。 D、乙文“縠纹璧影,印心染神”和《与朱元思书》中的“望峰息心”“窥谷忘反”有异曲同工之妙。
    (4)、把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出溪虽涉尘世,而幽光在目,累月不能忘。

  • 16、请依照例句仿写2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表达通顺。

    例句:河岸上,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

  • 17、八年级(1)班将要开展“网络安全法制教育”主题班会,下面是班长小文写给刘校长的邀请函,请你将其内容转述给本班同学,你会怎么说。

    邀请函

    尊敬的刘校长:

    您好!我是八年级(1)班班长小文,我班将于12月4日下午三点举行“网络安全法制教育”主题班会,诚挚地邀请您作为此次班会的网络安全法制宣讲人,地点在我班教室。我们期待您的到来!

    八年级(1)班:小文

    2023年12月1日

  •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B、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 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本著作是他花了十几年时光殚精竭虑写成的 。 B、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的。 C、从古时的大同理想到今日的中国梦,尽管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其中所蕴含的对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期盼,却有着一脉相承的连续性。 D、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 2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磅礴       泄气       惊心动魄       窥谷忘返​ B、潇洒       凌空       藻荇交横       惨绝人寰​ C、建树       娴熟       震聋发聩       一丝不苟​ D、镌刻       遗嘱       从容不迫       振耳欲聋
上一页 72 73 74 75 7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