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戈壁上有两粒种子。“天哪!”一粒种子惊呼道,“太阳这么毒,天气这么热,没有一点水,我们可怎么活呀!”它在唠叨的抱怨中死掉了。另一粒种子默默地把根向地下扎去,用尽力气吸取着每一点水分,它自言自语:“我是一棵树,我的生命应该是绿色的。”它长成了一棵胡杨,身躯也越来越粗壮,越来越经得住风沙。其实,抱怨是没有意义的,只要每个人尽全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会改变自己的世界。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 2、请以“成长的记忆”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 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 , 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中加线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
    (3)、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4)、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5)、选文是从哪几方面论述“让人”的?
  • 4、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各题

    磨刀匠进城

    仲春的一个周末清晨,小区门口来了位衣着朴实、满脸笑容的磨刀匠。身材魁伟,嗓音洪亮,一声磨——菜——刀哟的吆喝,穿破晨雾,回声不绝,引来小区居民和过往的路人驻足围观

    ②“磨把菜刀多少钱呀?”

    ③“刀磨了不好用,怎么找你退钱呢?”

    ④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发问,围观的人越聚越多。磨刀匠清清嗓子,一脸和善地拱手作揖,然后笑盈盈地对围观者说:“老少无欺,明码实价。每把刀十元。如果磨得不好,分文不收,再倒赔一把刀的钱。初来乍到,大家信不过我都正常。今天磨刀不收钱,用得好,下次给不迟。”

    ⑤话音刚落,只听人群里有人喊了声“好”,然后说要用自家的刀先来试试磨刀匠的手艺。

    ⑥围观者的目光齐刷刷地循着声音看过去,原来是小区里那个面目清㿑、凡事喜欢较真的老邹。

    ⑦“磨刀真的不收钱?”老邹问。

    ⑧“当然。手艺人说话做事不会虚头巴脑讹人。”磨刀匠答。

    ⑨约莫十分钟后,老邹就把两把菜刀放在了磨刀匠的面前。

    ⑩磨刀匠麻利地从蜡黄色帆布包里取出四块磨刀石。他把矿泉水瓶当花洒。在一块条砖型青石上只轻轻点了点,水珠就均匀地洒在条石上。然后,他就着水珠把菜刀按在青石上磨起来。磨好一面后再磨另一面。刀刃上有个米粒大的缺口,他又换上一块有凹槽的青石,夹着缺口磨。最后,再用细腻的青石磨光刀口。所有程序完成后,他揪了几根头发搭在刀口,用力一吹,头发被齐刷刷割断。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⑪不需多言,老邹拿着磨好的菜刀刚离开,几把生锈的菜刀就立马摆在了磨刀匠的面前。磨刀匠的脸上过一丝笑容,接着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他姓张,在乡下磨刀三十多年了。儿子从小到大读书的开销,都是他走村串户一把刀一把刀磨出来的。儿子研究生毕业后考进城里当了公务员,去年有了孩子。他进城帮儿子媳妇带孙子,刚来时很别扭,城里生活过不惯。于是,张师傅跟儿子媳妇说,周末他得出来透透气,顺带跟别人说说话,干干他舍不得放弃的磨刀手艺。时间久了,来磨刀的都很愿意和张师傅说上几句,听他聊这样那样的故事。

    ⑫又是一个周末的清晨,我去小区外面买菜。只见小区门口张师傅来得很早,正猫腰坐在一张条凳上磨菜刀。我问他生意怎么样。他一脸喜色,下巴颏朝地上一堆待磨的菜刀点了点,说活儿多得出乎他的意料。他还告诉我,这些活儿都是前些日子来磨刀的顾客引荐来的,够他忙一天,不知道天黑之前能不能磨完。说完。他得意地笑。

    ⑬几天后,张师傅身边又多了一位中年汉子,帮着他一起磨刀。大家见了都问,张师傅你收徒弟了?张师傅笑呵呵地道出原委:不是徒弟,而是同行。这位中年磨刀匠也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吆喝了半天,没揽到一桩活儿。他主动跑来跟张师傅搭话。张师傅宽慰他:“不急,生意都是慢慢做出来的,坚持下去就会好起来的。”可他却说:“等不起啊,一家人还等着我挣钱呢,没活儿做怎么养家糊口。”张师傅听他这么说,思忖了一下说道:“要不,你做我的活儿,做多少得多少。不过,我得把丑话说在前头,你出的活儿我都要仔细检查,如果达不到我的要求,这活儿就不能给你做。”中年磨刀匠先是有些诧异,继而一脸感激,连声称谢。就这样,中年磨刀匠在张师傅身边干开了。他磨一阵刀,就递给张师傅看看,听听意见,再接着磨。张师傅认真地指点着他,即便是一点点瑕疵也不放过。

    ⑭跟张师傅熟悉的顾客老李,私下里悄悄地提醒道:“老张,关键技术可不能随便传人,小心抢了你的饭碗!”张师傅听了嘿嘿一笑,说:“谢谢提醒,我不怕。”

    ⑮张师傅把一份看似不起眼的磨刀活儿做得风生水起,着实惠及了不少小区居民。一天,张师傅边磨刀边和顾客聊天:“再过两年,等孙子上幼儿园了,我就去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开个磨刀公司。”说完他把磨好的刀递给顾客。顾客接过刀,看了看,拉长了声音:“好——”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

    小说故事情节

    人们心理反应

    张师傅在小区里吆喝磨刀

    半信半疑


    张师傅现场展示磨刀手艺

    张师傅讲述自己磨刀故事

    理解接受

    (同行)诧异感激;(老李)担心忧虑

    张师傅想开磨刀公司

    赞同祝愿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从描写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2)赏析第⑪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第⑪段画横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老邹在选文中有着重要作用,请简要分析。
    (5)、结合全文,探究小说主旨。
  • 5、请简要说出引起下面对话的导火索是什么?

    “不,你得留下!我发誓你得留下——我会信守这个誓言。”

    “告诉你我必须得走!”我反驳道,产生了某种强烈的激情,“你以为我能留下来,而在你面前什么也不是吗?你以为我是一个机器人?是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自己嘴里的一口面包被夺走,让自己的一滴生命之水从杯里溢出?你以为,由于我贫穷无名,相貌平平,地位低微,我就没有灵魂、缺乏感情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并不比你的差,我的感情并不比你的少!假如上帝赐予了我一些美貌和足够的财富,我就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此刻不是通过习俗和传统的东西和你谈话,甚至也不是通过人的肉体,而是通过我的灵魂在和你的灵魂说话。仿佛咱们两个都走过了墓穴,平等地站在上帝的脚旁——因为咱们本来就是平等的!”

  • 6、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空白处填写相应的人物。

    作品

    人物

    文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西游记》

    那洞门里有两个女童,闻得声音开了门,见是牛魔王嘴脸,即入报“奶奶,爷爷来家了。”那罗刹听言,忙整云鬟,急移莲步,出门迎接,下雕鞍,牵进金睛兽;弄大胆,诓骗女佳人。罗刹女肉眼,认他不出,即携手而入。

  • 7、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下面哪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诗中“客”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C.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D.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 8、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 ,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故虽有名马, , 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4)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5)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化用了庄子笔下的“鹏”这一经典形象的句子是:

  • 9、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茫茫雪野,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沁园春·雪》。诵读时,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起伏,以恰当的语气语调表达。 B、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所著的《昆虫记》,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如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C、古代作品命名很有讲究。有以“地名”命名的,如柳宗元的《柳河东集》;有以“书斋名”命名的,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以“字”命名的,如李白的《李太白全集》。 D、《战国策》记录了战国时期诸多谋臣策士精彩的谋略议论,《曹刿论战》是其中的名篇。
  • 10、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我驱车驶入宽敞的旅游大道。“距离陆游的诗和远方还有8公里”,路旁的路标指引着一个心驰神往的地方。抵达白庙镇郑家村,行走在乡间小道,便真切体会到何谓诗意的具象呈现:蓝天白云之下,绿油油的禾苗随风起伏,古朴典雅的民居错落有致,一湾碧水穿村而过,湖光潋滟,俨然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写意画。

    A、文中加点词语“指引”和“行走”都是动词。 B、文中画线的“蓝天白云”“小桥流水人家”两个短语均为并列短语。 C、“路旁的路标指引着一个心驰神往的地方。”一句中,“心驰神往”是定语。 D、“我驱车驶入宽敞的旅游大道。”一句的主干是“我驱车驶入”。
  •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近百年来,很多大学的校训经历了曲折的变化,折射了中国教育。 C、通过党史分享会,使广大青年在重温红色故事中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D、中国科学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广安市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拥有栩栩如生、让人流连的自然风景。 B、面对世界各地蔓延的疫情,中国没有袖手旁观 , 而是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 C、广大扶贫干部创新思路,见异思迁 , 既扶智又扶志,千方百计为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 D、冬日阳光普照,如妙手回春 , 公园里游人如织,处处欢声笑语。
  • 1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坍塌       遨游       娴熟       入目三分 B、云宵       凋零       演绎       扭捏作态 C、广袤       眺望       狡辨       根深蒂固 D、簇拥       点缀       盘桓       纷至沓来
  •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越zhuó       职chèn       守kè       不容发jiàn B、怠juàn       饰zǎo       劫nüè       不折不náo C、制è       绊jī       琐xiè       无精打cǎi D、wǔ       悲chuàng       杂cān       然而止jiá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5日,继“春节”后,中国羌年成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既激发了国人到四川过羌年的热情,也引起了大家对传承羌族文化的思考。当然,我们传承了和传承着的还有……

    请以“传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内容健康积极;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⑤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如涉及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等,请用××代替。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将会怎样

    肖植文

    ①台风是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或12级以上,并伴有暴雨。

    ②说起台风,人们几乎对它没有好感,因为它带来的狂风暴雨会摧毁房屋和农田,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但是它在危害人类的同时也在保护着人类,如果没有台风,地球上的人类可能也无法生存。

    ③地球表面70.8%是海洋,陆地只占29.2%。水是生命之源,这里说的不是海水,而是人们日常饮用的淡水。地球上的淡水很少,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台风是一种来自海洋的热带风暴,海水的蒸发、水流的输送所形成的台风雨降落下来,会给人们带来丰沛的淡水,保障了人类的生活需要。

    ④每年的台风,给中国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东南亚等地带来大量的雨水,降水量占了这些地区总降水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一次直径不算大的台风,登陆时能带来30亿吨水,可以缓解全球农业的水荒。如果没有台风,许多国家的农业将陷入水荒的困境,其后果不堪设想。

    ⑤众所周知,地球两头冷中间热。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由于日照时间最长,干热难忍;寒带地区则严寒难耐。台风对调节地球热量、维持热平衡功不可没。台风时速最高可超过200千米,产生的巨大能量流动,能把热带地区的热量驱散到高纬度的寒带地区,从而使热带地区热量被削减,寒带地区热量得以补偿。

    ⑥我国长江中下游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与它处在同纬度的非洲大陆北部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却见不到沙漠,反而成为“鱼米之乡”。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冬夏季风环流,特别是来自热带海洋的台风,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而且对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⑦如果没有台风,热带地区气候将越来越炎热,寒带地区气候会越来越严寒,而温带地区就不复存在了。全世界的人绝大多数生活在温带地区,如果温带地区不存在,不仅将对人类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影响,众多植物、动物也会因难以适应气候而灭绝,届时整个“地球村”将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⑧世界著名的渔场,多是由寒流和暖流交汇形成的。日本的北海道渔场,由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将海底的营养物质翻搅上来,成为众多鱼类的饵料,吸引了大批鱼群,出现了大的“鱼汛”。台风每次到来时也会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卷上来,鱼饵增多,吸引鱼群在海面聚集,大大增加了捕鱼量,从而促进了渔业的蓬勃发展。

    ⑨台风太大或太多,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但完全没有台风也不行。所以,面对台风,我们一方面要注意防御,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它,使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选自《科普时报》,有删改)

    【文本二】

    一生都在“奔跑”的台风

    叶辉兰        吴义哲

    ①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通常在热带海洋上形成。当海水温度超过26摄氏度时,海面上的水蒸气会上升形成云团,并逐渐旋转形成一个低气压区。随着水蒸气的不断上升和凝结,台风的中心逐渐形成,并伴随着强烈的风暴和暴雨。

    ②根据热带气旋形成之后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的海区,人们对其有不同的称呼。在西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在大西洋和东太平洋生成的被称为“飓风”,而诞生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则被称为“旋风”。

    ③台风具有强对流活动和强气旋性环流,中心风力超过12级才能被称为台风。台风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被划分为6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④当台风从热带地区转移至陆地或低温海域以后,因失去热量和水汽补充,台风的能量来源被切断,台风就会逐渐减弱进而消失。

    (选自《科普时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本一】的标题运用了疑问句式,不仅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内容,而且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由【文本一】可知,如果没有台风,地球上所有地区的农业都将陷入水荒的困境中,后果严重。 C、【文本二】第①段加点词语“通常”,表示一般情况下台风在热带海洋上形成,但还有特殊情况。 D、热带气旋能不能被称为“台风”,与其形成之后所处的地理位置、海区及中心风力等级有关系。
    (2)、【文本一】条理清晰地介绍了台风。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写作思路。
    (3)、【文本一】让我们认识了台风对人类的有益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子

    严风华

    ①早晨,天未亮,山里便嘈杂起来了。

    ②那是鸟叫声。

    ③不知是什么鸟,也不知有多少,个头有多大,就在屋边的树丛里叽叽喳喳地叫。叫声很快,很清脆,也很灵动。每天清嚣,我在鸟叫声中醒来,神清气爽。

    ④天亮后,鸟儿轻盈地从这边枝头飞到那边枝头,啼鸣声便像风一样从这儿飘到那儿,旋转个不停。

    ⑤土育树,树生风,风生雨,雨生云。云为鹤家乡,树为鸟天地。

    ⑥这里树多,老伯上山时种了很多树。

    ⑦老伯在这里种了两棵很漂亮的树。

    ⑧一棵是牛甘果树。

    ⑨这棵树,就像一个看守寨门的卫士,立在屋下那道坡中段的路边。树干已有手臂粗了,有些弯曲。树身上有寄生虫,树皮被咬出了一个个伤疤,伤疤又长成了瘤,树身便疙疙瘩瘩的,有一种古老、苍劲的神韵。

    ⑩这种树,滥生、贱生,广西南方荒山野岭到处可见。一般有一两米高,春天长叶,七月结果。一张枝叶,丫权纷繁。丫杈上的叶子,只有蛾翅般大小,到深秋,转青变黄。所结之果,如小孩就的玻璃球般大小,浑圆,青中泛黄,如润玉般有透明的质感。

    ⑪另一棵是柠檬树。

    ⑫它就长在老伯的厨房门口。树皮灰黑,带白斑点。树茎挺直,有手臂粗。从树根到树顶两米多高,直溜溜竟无枝丫,但到了树顶,枝丫繁茂,亭亭如盖,像一把绿伞。所结之果,初呈色,熟后呈黄色,如乒乓球般大小,煞是好看。

    ⑬这棵漂亮的树,无论远看近看貌其形其神其态,皆如盆景,有缩龙成寸、以小见大之妙。这样的树,若长在庭院,便显富贵;而长在山野,则显慧雅,有幽幽仙气,令人心生敬意。

    ⑭柠檬树终日伴着老伯,老伯与人言无二三,却能与树倾心交谈。树下嗅雨,孤屋御风,与鹿为群,同草木为伴,这就是老伯的日子。老伯的日子清淡,却不乏诗意。

    ⑮只是,仅过了一年多,那棵柠檬树就死了。

    ⑯张岱的《陶庵梦忆》,有一篇《朱文懿家桂》,记载了朱文懿家的后院里,种有一棵桂树,“干大如斗,枝叶溟蒙(茂盛),樾荫(树荫)亩许,下可坐客三四十席。”此树之所以能如此壮观,是因为主人在树下“不亭、不屋、不台、不栏、不砌……”,“花时不许人入看,而主人亦禁足勿往,听其自开自谢。”也就是说,这颗树始终保持原生状态,没有受到人为干扰。老伯种的柠檬树,正好就在厨房门口,火烟熏扰,枯死就不足为奇了。

    ⑰同样,人不能太热闹,太热闹的日子会乱心;心乱则惘。

    ⑱山多草木,亦多草虫。热天住在山间,虫子让人备受困扰。晚上刚躺下,刚盖上被子,手脚、身上就痒痒的。先是有一两个小虫不知从哪儿偷袭上来,轻手轻脚的,然后就是闲庭信步,悠然自得,实在是胆大妄为。我轻轻伸出手往痒痒的地方捏,想把那虫子捏住,却总也捏不到。不一会儿,这儿也痒,那儿也痒。一抓,便起疙瘩。一折腾,睡意全消。

    ⑲我把对虫子的厌烦与老伯说了,希望老伯能把这些虫子灭了。可老伯却说:“唉,别跟它们计较,我吃鸡,鸡吃虫,虫咬我,过日子就是这样的啦……”

    ⑳至此,我渐渐明了,我到山里偶作闲居的原因了。在山里,草木也罢,蛇虫也罢,都是山的公民,彼此相依相偎,当可善待……

    ㉑这个理,我们这些所谓的文化人,未必比老伯明白。

    (选自(一座山,两个人),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⑱段中的“闲庭信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小虫对“我”的肆意侵扰。 B、文中那位老伯虽然多年独居山中,生活清贫,但他为人纯朴平和,精神也很充盈。 C、在山中居住的这段日子,作者虽因为远离了闹市而苦恼,但也感悟到了许多人生哲理。 D、文章语言清新深邃,恰到好处,简约而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充满意趣的水墨山水画。
    (2)、文章主要叙写了两类景物和一个事件,请梳理全文内容,将下图补充完整。

    ①.       ②.

    (3)、请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⑯段中作者引用张岱《陶庵梦忆》的作用。
    (4)、本文意蕴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多种感悟,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 18、青年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青春是怎样的呢?学校将开展“青春模样”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这是青年彭士禄在组织征求他意见,是否愿意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时的回答;“到乡村去施展才华”,这是西藏玉麦乡卓嘎、央宗姐妹毕业后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的行动;“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去”,这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毕业生山启燕毕业后投身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选择……

    【材料二】

    下面是青年成才因素的调查表。

    【材料三】

    悟空大喜,遂与金星纵着祥云,到南天门外。那些天兵天将都拱手相迎。径入灵霄殿下。金星拜奏道:“臣奉诏宣弼马温孙悟空已到。”玉帝道:“那孙悟空过来。今宣你做个‘齐天大圣’,官品极矣,但切不可胡为。”这猴亦只朝上唱个喏,道声谢恩。

    (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回)

    【材料四】

    萧让读罢丹诏,宋江等山呼万岁,众皆大喜,拜手称谢。宋江邀请闻参谋相见。宿太尉欣然交集,满堂欢喜。堂上堂下,皆列位次,大设筵宴,轮番把盏。厅前大吹大擂。虽无炮龙烹凤,端的是肉山酒海。当日尽皆大醉。次日,又排筵宴。第三日,再排席面,请宿太尉游山。至暮,尽醉方散,各归安歇。

    (节选自《水浒传》第八十二回)

    (1)、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探究青年成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跨越百年,三代青年相聚一党,而对主持人“青春应该做什么”这个问题,请你补全当代青年的回答。

    李大钊: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旧社会,我的青春是用热血和生命,创造一个崭新的中国。

    雷锋:我生活在欣欣向荣的新社会,我的青春是用拼搏和汗水,建设一个美丽的中国。

    我(当代青年):我生活在繁荣富强的新时代。我的青春是

    (3)、阅读社举办“名著添彩青春”系列活动,同学们读到了【材料三】、【材料四】。面对招安,孙和宋江等人虽然都“大喜”,但表现出不同的个性、思想,请你简要分析。

    孙悟空“大喜”:

    宋江等人“大喜”:

  • 19、名篇名句默写。

    (1)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2)我报路长嗟日暮,。(李清照《渔家傲》)

    (3)最爱湖东行不足,。(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5)《木兰诗》中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是:

    (6)学习与思考应该结合起来,正如《<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所说:

  •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浦途中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释】①秋浦:唐时为池州(今安徽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至此。②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二句描写水陆风光,景中蕴情,表现了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黯然凄迷的心情。 B、“为问寒沙新到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归雁喻人,表达了诗人有家不得归之苦。 C、第三、四句轻声一问,婉转深致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和羁旅的愁思。 D、全诗运用生动的景物描写,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富有情韵,给人以无尽的回味
    (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萧萧”和“淅淅”两个词语的作用。
上一页 423 424 425 426 4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