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书籍
①当你手捧装帧精美的现代图书时,你是否知道它们是如何从古代书籍步步演化而来的?
②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甲骨书。
③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人们将整篇作品甚至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由于刻石的兴起,后代出现了拓印技术。千余年来它一直是一种文献复制技术,拓本成为一种图书类型。后期的主要作用已不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④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⑤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究其原因,或是产量不够,或是人们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北堂书钞》记载了东汉人崔瑗用不起缣帛,以纸抄书送给朋友,特附言致歉:“今送《许子》十卷,贫不及素,但以纸耳。”这一段话反映了当时人们轻纸重帛的观念。
⑥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提高,造纸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纸书的数量与纸张的优越性被人们充分认识。到两晋南北朝时,纸张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写本书取代了帛书。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了染色处理,这主要是为防止虫蛀和腐朽。敦煌石窟的唐代经卷,保存1000多年以后,尽管有破损,但纸张完好,无虫蛀现象。
⑦我国古代的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它起源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本书与写本书,也大多与此相同。
⑧刻书用的木板,一般宽约一尺半,高约7至8寸上面的字,是经人手写而后摹刻的,所以各具风格。宋时刻书的字体,早年多仿欧阳询体,后逐渐流行颜真卿体和柳公权体。元代赵孟頫书法盛行,刻书又多仿赵体,这些多属于楷书范围。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之为“宋匠体” , 到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横轻竖重的字体,称为“宋体”,实际是仿宋体的变形。
(根据《解放日报》相关资料编写)
材料二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成为更多人的精神享受,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建议大家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考”“质疑”“沉淀”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才能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略有改动)
材料三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在读书日来临之际,全国各地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安徽组织“全民阅读主题朗诵音视频大赛”和“图书惠民月”活动;黑龙江推出“书中自有春日”融媒策划活动,读者可以在快手抖音平台朗诵与春天有关的作品并接力上传视频;贵州举办多彩贵州全民阅读马拉松快闪赛,参赛者用6个小时阅读一本指定的书;……
(摘编自互联网、《人民日报》)
(1)、阅读材料一后思考,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拓本的作用不仅是传播知识,也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B、在纸发明以前,甲骨书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了染色处理,这主要是为了书写的美观。 D、我国古代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是起源于雕版印刷术。(2)、材料二从读书的目的方面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慢阅读”,请你分条回答倡导“慢阅读”的原因。(3)、材料三介绍的是一些地区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举行的活动,假如你是阅读推广活动的组织者,请你为学校设计一种阅读活动。 -
2、以下文段是益智中学八年级读书发布会的卷首语,请你对其进行优化,并完成问题。
卷首语
读书的天地非常广阔,身处其中,我们欣赏别开生面的江南社戏,品味朗朗上口的陕北信天游,感受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怀念蕴藉着家国情怀的一盏灯笼,我们听见大雁用喃喃低语打破冬的缄默。解读大自然的密码,追sù恐龙灭绝的原因:我们观看妙趣横生的时间脚印,发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这片天地里,我们可以领略风格迥异的演讲,照见思想之光;可以走进风情怡人的世外桃源 , 体悟作者的田园梦想;可以观赏一枚令人叹为观止的小小核舟,感受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
读书,就是在享受名副其实的精神盛宴,就是传承川流不息的思想光芒!
亲爱的同学,八年级正在举行一场读书成果发布会,请你走进这次活动,让思想与才华齐飞,让青春与智慧共舞!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缄默 ②追sù
(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世外桃源 B、叹为观止 C、名副其实 D、川流不息(3)、关于选段中以下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读书的天地非常广阔”,“天地”是主语,“非常”是状语,“广阔”是谓语。 B、“身处其中,我们欣赏别开生面的江南社戏”,这句话的主干是“我们欣赏社戏”。 C、“气势磅礴”“风格迥异”是主谓短语,“安塞腰鼓”“喃喃低语”是偏正短语。 D、“我们观看妙趣横生的时间脚印,发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一句中,“发生”与“兴趣”搭配不当,可改为“诞生”。 -
3、明天意味着光明,预示崭新的未来;明天也蕴含着机会,指向无限的可能。因为这样,明天才如此值得期待。明天属于每一位勇敢前行的青少年,明天属于每一个坚守信念的奋斗者。
请以“明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戏刷剧除外),能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思想健康,立意深刻,感情真挚;
(3)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5)字数不少于600字。
-
4、父母对我说,一路有你,一路有幸福;老师对我说,一路有你,一路有希望;朋友对我说,一路有你,一路有欢笑……
我也想对你说……
请以“听我说,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先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 , 然后写作。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戏刷剧除外),能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2)思想健康,立意深刻,感情真挚;
(3)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5)字数不少于600字。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仆①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记;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②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③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④。盖以苦学力文所致,又自悲矣。
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⑤。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节选自《与元九书》,有删改)
【注】①仆:我。②谙:熟悉,知道。③遑:闲暇。④胝:老茧。⑤乡赋:地方举行的乡贡考试。
(1)、用“/”标出文中波浪线句子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杂然相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汝之不惠 小惠未遍 D、始龀 十五六始知有进士(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记。
(4)、从[甲][乙]两文中,你得到了学习方面的哪些启示。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
唐·陈羽
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①海:指湖泊。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海畔、冻泥、梧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渲染了的气氛。(2)、一位同学根据诗歌第四句的内容,创作了一幅画: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直上天山。请你帮他为这幅画命名(不超过6个字)。 -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通往更远深空的中转站。古人望月,想象出嫦娥奔月的故事,描摹出清寂幽美的广寒宫。今人探月,则是要在月球修建真实的“月宫”,把它建成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前沿基地。未来,航天器从这里起航,就能飞向更遥远的星空。
(摘编自《经济日报》2023年10月8日)
材料二 嫦娥五号完成了我国首个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是当时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球样品,是世界单次采样量最大的无人月球采样任务。该任务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的生动实践,为后续的无人月球科研站、载人登月等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11月20日)
材料三 月球上地理实体命名,与其探测成果、科研水平、国际贡献相关。具备原始探测数据是取得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权的基本条件。
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勘探过的周边方圆77米区域命名为“广寒宫”,让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嫦娥”和“玉兔”在“广寒宫”相聚,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目前月球上以中国元素命名的地名共35个,大多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和神话传说人物命名的地理实体命名。
这些独具中国韵味的元素,以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形式,标记着月球上的山脉、盆地、环形坑等,见证着中国探月的脚步,也展现着中国文化的浪漫。可以想见,不远的未来,月球上中国元素的名字将越来越多。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9月30日)
材料四 探月精神激起了中华民族“合作共赢”的协作精神。探月工程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中国探月工程愿意同世界各国在遥感和通信卫星、空间资源应用、航天基础设施等领域展开国际合作,走出一条合作共赢探索太空、和平利用太空的中国道路,推动航天技术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4年5月27日)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的“月宫”指的是建成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前沿基地,不是传说故事中的广寒宫。 B、嫦娥五号完成了中国首个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是当时中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 C、月球上地理实体命名,与其探测成果、科研水平、国际贡献相关。取得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权的主要条件是具备原始探测数据。 D、月球上中国元素的名字将越来越多,会见证着中国探月的脚步,也会展现着中国文化的浪漫。(2)、2010年,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一号影像数据,获得位于月球的“毕昇”环形坑的命名。结合材料三,联系毕昇的重要成就,写出命名依据。(3)、下面语段放在哪则材料中比较合适?请结合文意说明理由。2021年,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联合启动了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邀请所有感兴趣的国际伙伴,共同推动人类航天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
(4)、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性。 -
8、“把握文章事实,善于分析、比较”是纪实作品常用阅读方法。用此方法,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语段摘选
①“朱德”这个名字很有意义,简单而响亮。这是一个很适切的名字。由于文字上的奇异的巧合,这两个中国字是“红德”的意思。他相貌并不动人,大眼睛,身材矮胖,但有铁一般的臂膀和腿。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共尝士兵的艰苦,万事采用民主方式,永远忠于自己所信仰的主义。
②朱德领导“赤色联军”打数百次小仗,数十次大仗,冲破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在最后一次“围剿”中,敌军的进攻武力超过他八九倍,敌军的资源也超过他无数倍。然而他的胜败程度的对比还值得较量一下:我们不得不承认,关于战术的灵敏,巧妙的流动,行军的神奇,他一再证明自己胜过地方任何将官。他无疑地在游击战中培养了中国革命军队惊人的战斗力。
(1)、根据插图和语段摘选,该著作是( )A、《红岩》 B、《长征》 C、《谁是最可爱的人》 D、《红星照耀中国》(2)、根据语段摘选,按要求回答问题。(1)根据第①段,朱德“忠于自己所信仰的主义”表现在哪里?
(2)根据第②段,斯诺眼里的朱德是一位怎样的将官?
-
9、默写古诗文。(任选5句作答。若全部作答,只计前5句。)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昂扬的主旋律。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爱国方式,但爱国的底色始终不变。
我们感受到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卫国之心;体会到辛弃疾“ , 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忠国之意;理解了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的忧国之情;感动于文天祥“ , ”(《过零丁洋》)的爱国之誓;敬佩过秋瑾“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满江红》(小住京华)]的报国之志。
“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十二章》)新时代的我们必须坚定信念,让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飘扬。
-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故乡》都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C、《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属于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 D、《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
-
11、某市举行“中国航天”科普活动,作为活动主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生逆袭,赛场夺冠 B、文明社会,关爱为先 C、科海泛舟,逐梦飞天 D、诚信为本,道宽路广
-
1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历史的纵深,造就了时代的气韵。②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③中国到了今天,我每时每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④立于历史的沃土上,我们远眺未来。⑤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
(1)、语段中☐处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B、? 。 C、; 。 D、; ?(2)、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① B、③ C、④ D、⑤ -
1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在飞逝的时光里,我们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国,是一个不
(jù)风雨、欣欣向荣的中国。这里有可亲可敬的人民,有_________的发展,有赓续传承的事业。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运动健儿激情飞扬、奋勇争先;受灾群众守望相助、重建家园……无数平凡英雄拼
(bó)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1)、文中加点字“澈”“遨”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zhé ào B、chè ào C、zhé áo D、chè áo(2)、文中处填入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
A、惧 博 B、惧 搏 C、俱 博 D、俱 搏(3)、文中横线处填入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A、沧海桑田 B、前仆后继 C、日新月异 D、可歌可泣 -
14、请以“我也有自己的光芒”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X代替。不少于600字
-
1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是不断出发。一句叮咛的温暖,一处风景的陶冶,一曲音乐的感染,一段友情的陪伴,一份执着的坚守……这一切,都会激励鞭策着我们勇毅前行。
请以“带着______出发”为题目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X代替。不少于600字
-
16、行知中学学生会将在学校文化长廊布置主题为“公筷公勺举手之劳”的宣传展板,请你帮宣传部部长小童写一份发布在展板上的倡议书。
要求:①交代倡议的背景、原因;②明确倡议的内容、要求;③100字左右。
-
17、在阅读名著过程中,有同学发现下列几部小说中都出现了与“救”和“被救”相关的情节,请你结合名著内容补充表格。
名著
情节概括
该情节体现加点人物的形象
《①》
尼摩船长与鲨鱼搏斗救采珠人,并赠送珍珠。
正义慷慨
《水浒传》
鲁智深为搭救②与镇关西搏斗。
③
《西游记》
孙悟空在④(国家名)拔毫毛挽救被道士欺压的和尚。
机智灵活
-
18、“日出”戏剧社决定将名著中的经典青年形象搬上舞台,让同学们真切感受青春力量。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其一,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旁白中“青春”的理解。
鲁迅(《朝花夕拾》) 王冕(《儒林外史》) 周恩来(《红星照耀中国》)
【旁白】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和信心。
-
19、章台①夜思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② , 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③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释】①章台,章华台,在今湖北境内。②楚角:楚地的号角声。③殊:尚,还。
赏析古诗,完成批注。
(1)、批注一:立象尽意。前两联借“清瑟”“孤灯”“” “”等意象,写尽孤凄悲凉。(2)、批注二:炼字传情。末句中一个“又”字。 -
2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醉翁亭记(节选)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 , 欧阳公作州之一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②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③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水边的陆地。②直:直接、径直。③君:君主,皇帝。
(1)、解释下列加点词。(1)泉香而酒洌
(2)树林阴翳
(3)构亭曰“丰乐”
(4)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B、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C、皆为才且良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D、皆得其宜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3)、翻译下列句子。(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
(4)、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1)【甲】文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描绘了哪四幅画面?请用原文语句概括。
(2)【甲】文中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乙】中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联系两文,试分析欧阳修所寄之“意”的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