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材料二:

    敌戒

    唐·柳宗元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

    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乃亡。晋败楚鄢 , 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孟孙恶臧 , 孟死臧恤,“药石去(     ),吾亡无日”。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注释】①訑訑(yí yí):骄傲自满的样子。②鄢(yān):地名,鄢陵,今属河南。③范文:春秋时晋国大夫。④厉:指晋厉公。⑤孟孙恶臧:孟孙即孟孙速,春秋时鲁国大夫。恶,憎恶。臧即臧孙约,春秋时鲁国大夫。⑥药石:药物和治病的石针。⑦矧(shěn):况且,何况。

    (1)、下面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常)过,然后能改 B、必先(痛苦)其心志 C、敌存而(担心,忧虑) D、敌去召(过错)
    (2)、填入材料二(     )中的句末语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哉       B.也       C.之       D.矣

    理由:

    (3)、材料二画线句子的句读划分正确的两项是(     )(     )
    A、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B、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C、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 D、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
    (4)、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有能知此,道大名播。

    (5)、材料一中的“”与材料二中的“”,都揭示了共同的主旨,体现出居安思危的思想理念。(用原文语句填空)
    (6)、材料一、材料二两篇选文都运用了举例论证,请你结合两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 2、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文语句。

    诵读古诗文,需要领悟意象,感知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郦道元《三峡》中“(1)”借助“猿啼”营造了凄清伤感的氛围;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2)”借“春蚕”表明深切思念之情与对爱情的执着;文天祥《过零丁洋》中“(3)”以“浮萍”比喻自己身为亡国孤臣无所依附的命运;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4)”以“大雁”表现了边塞秋季荒凉萧瑟的景象。

  • 3、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小题。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春意味着澎湃动能、无限可能。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cháng(     )徉于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青春”当属最美好的词汇之一。然而每个人的一生都只有一次青春,许多人受益时浑然不觉,失去时则徒留怅然。春光灿烂之时,唯有惜时如金、晴耕雨读 , 否则,虚掷光阴、蹉跎岁月□只会落得“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的结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该胸怀理想、志存高远,追求昂霄耸壑的气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让我们以梦为马、不负(     )华,用奋斗精神铸就青春的底色,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1)cháng徉             (2)

    (2)、文中□内,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
    A、 B、 C、 D、——
    (3)、判断对错。

    (1)选段中“青春”一词为形容词,它在文中与“白首”词义相近。

    (2)选段中“虚掷光阴”一词为贬义词,它与“惜时如金”词义相反。

    (4)、选文中有很多四字词语,可以积累运用。例如画波浪线的两个词语,勉励同学要努力学习,可以用;鼓励同学要有青年人的精神气质,可以用
  • 4、阅读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哪吒2》中有这样一段台词:“做人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要把责任和错误推到别人身上。一个懂得反省的人能记住别人的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句话对你有何启示?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材要典型,有真情实感;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和抄袭;④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 5、在“世界读书日”前夕,光辉中学将开展校园名著阅读赛,请完成下列任务。
    (1)、情节评价。“大闹”的情节常在小说中出现,下列选项中评价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A、孙悟空大闹天宫       (《西游记》)——“闹”中见反抗 B、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水浒传》)——“闹”中见义气 C、刘四爷大闹生日宴       (《骆驼祥子》)——“闹”中藏父爱 D、简·爱婚礼前“闹”       (《简·爱》)——“闹”中显自尊
    (2)、辨人物关系。下列三个女性人物都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请任选一位介绍她与保尔的关系及对他的帮助和影响。

    A.冬妮娅       B.丽达       C.达雅

  • 6、5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为了让同学们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东风中学八年级的同学开展了“绿色低碳你我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任务。
    (1)、知绿色低碳。请阅读下面材料给“绿色低碳生活”下个定义。(40字内)

    绿色低碳包括减少碳排放、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习惯、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绿色低碳生活是一种健康、自然、安全、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它强调返璞归真地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其目的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绿色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

    “绿色低碳生活”是:(限40字内)

    (2)、中国行动。请根据下面文字及图表,概述中国的能源结构有何变化?

    中国政府提出了“双碳”目标:“碳达峰”指的是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碳中和”指的是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为此,中国政府积极调整能源结构(见下图,提示下面折线为清洁能源)。

    答:(限40字内)

    (3)、践行低碳。请根据绿色低碳的要求,向拟写两条践行此种生活方式的宣传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答:第一条   第二条

  • 7、钓者

    贾平凹

    ①一个黄昏里,河边的芦苇全白絮了。我放牧回来,坐在牛背上,悠悠地吹那笛儿,脚便不停地分踢着两边扑过来的芒梢儿。蓦然,就瞧见那弯弯的柳树根上,坐着一个钓鱼人,草帽把脸全遮住了,一只蜻蜓停在那帽沿上。我感到新奇,这一定不是山里人;从牛背上溜下来,悄悄走近去,他没有动,钓竿横在那里,已有几条黑脊梁在啜那钩上的小蚯蚓了,那浮子就微微地激动,像落下的一朵芦絮,又像冒上来的一个水泡儿。那人还是不动。我却急了:“钓,快钓!”

    ②他好像才发现了我,但立即又好像没发现我了,一动不动地坐他的地,那钓竿依然没有拉,浮子静了一下后,又微微地激动了。

    ③但我终是看清他的脸了,很黄,满下巴的毛也黄,连两手的食指和中指都是黄得发焦。我立即掉头逃走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怪人,一个外乡来的怪人了。

    ④第二天,第三天……几乎是每一个黄昏,我放牧回来,总要好奇地往那芦苇深处的柳树下看看,他还是那么坐着,像一尊石头。但终未见他钓上一条半尾来。

    ⑤这一天,一头牛病了,下午时,我便赶牛回村了。在队牛圈里,我竟看见这位钓者了。他双脚踩在牛粪里,用锨往外铲粪,粪是泥草沤的,铲不动,手就伸下去了,那焦黄的食指和中指,一抠,抠起一大块来。……抠完粪了,又去担干土垫,扁担在肩上跳,他前后顾着,用两手抓住,摇摇摆摆走,他看见我在笑看,并不一言一笑,我想:他原来扁担都不会担,自然是不会钓鱼了。然而,粪出完又垫好了,他却抱了那鱼竿,又踽踽(jǔ jǔ,小步慢行样)地向河边走去。

    ⑥我随着他,看他在那里坐定,垂下钓竿去,立即又一动不动了。月亮升上来,静静地照在水上,芦苇上,他只是坐着,不拉钓竿,甚至连拉上来看也不看一眼。我真担心他已经瞌睡了,随时会掉下水里去的呢,我走过去,说:“你是要钓水里的月亮吗?”他看看我,又好像没有发现我了,但突然又回答说:“钓鱼。”“鱼已上钩了,为什么不钓呢?”“鱼可怜。”

    ⑦我简直要笑喷了,问道:“那你在水里钓什么呢?”“钓愁!”

    ⑧这句话,一直到几年后,我才明白了是什么意思。但那时,只觉得可笑,越发证实他是一个怪人。

    ⑨后来,我就慢慢了解这个怪人了。他是一位作家,据说写过好多好多的书,因遭受不白之冤,来到山里。人们都在推测,他怎么始终不说话呢,劳动后,却总去钓鱼。

    ⑩虽然他不和我多说话,我也只会陪着他空钓鱼,但我们毕竟是成了朋友。两年后,他却走了。那天,我放牛回来,照样去河边芦苇深处:一河清水,没有他了,那水里成群的鱼儿都集在那柳树根前,但它们再也吃不上钓钩上的蚯蚓了。我回家,母亲说,他已经被调走了,那杆钓竿是送我作纪念,留下了。

    ⑪从此,我再没有见到这位钓者了,我也没有拿那钓竿坐在河边芦苇深处去钓鱼。

    ⑫但我终于又在河边的芦苇深处碰上他了。

    ⑬今年春天,我依旧放牛回来,弄着我那笛儿,悠悠地吹,任着牛儿在芦苇丛的曲径里走。蓦地,我看见一个人,在那柳树根上,横一杆钓竿,一动不动地坐着。啊,是他吗?但我又多么害怕是他呀!他在这里钓了几年的愁,他已愁得可怜了,他不能再在这儿钓愁了啊!

    ⑭我走近去,就是他!人已经很老了,脸却显白,满下巴的胡须也白了。我默默地坐下来,陪着他,他始终没有发觉,那么横着鱼竿,那浮子又开始在微微地激动了,激动着……。我毕竟长大了,不忍心看着他那痴呆的样子,站起身悄悄走了。

    ⑮此后,每天黄昏,我总瞧见他坐在河边芦苇深处钓鱼了。

    ⑯我终于走近他去。

    ⑰我大声地问他,他发现我,立即就站起来,把我抱住了。我很吃惊,不知道他这是怎么啦,心想愁极了的人会这么发疯的,眼泪就哗哗地淌下来,但他就替我擦了,而且嗬嗬嗬地大笑起来,他原来也有笑声啊,竟笑得这么美!

    ⑱“你钓吧。”“我钓够了。”

    ⑲我看看身边,并没有什么银鱼儿闪动,问:“还是愁吗?”“不,是文章。”

    ⑳“文章?”“我现在又有笔了,要来写书,白天劳作,晚上写作,黄昏里出来构思,又要靠这鱼竿了。”

    ㉑哦,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这浅浅的河里,不光是有鱼,不光是有愁啊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③和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钓者前后的外貌,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钓者的处境与内心变化很大。 B、文章第⑤段详细描写了钓者铲粪担土的情景,意在突出他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为下文我主动接近他做铺垫。 C、文章第⑨段使用插叙的方法交代了钓者的不幸经历,解释了他行为怪异的社会原因。 D、我到多年以后才明白钓者怪异的“钓愁”举动,他是用这种垂钓方式排遣心中的忧愁和烦闷,从侧面表现了钓者的幽默与智慧。
    (2)、文中“我”为什么认为“他”是一个怪人?请简要分析。
    (3)、结合上下文,说说文中三处加点词“终于”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①终于:

    ②终于:

    ③终于:

    (4)、“原来这浅浅的河里,不光是有鱼,不光是有愁啊!”请结合文章说说,这浅浅的河里还有什么?
  • 8、材料一: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前后,全世界华人都会围绕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主题欢庆这一佳节。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为中国人共享,在全国各地广泛实践,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遗产项目的入选,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选自新华社2024.12.5)

    材料二:春节申遗成功,将有力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欢乐春节”“四海同春等春节民俗活动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全球共庆春节,分享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感受中国的多彩文化和开放胸怀。中国春节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使更多国家的民众了解春节及其蕴含的价值理念,搭建起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选自《春节申遗成功,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人民日报》2024.12.6)

    材料三:春节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今天的春节虽然得名于1914年,但作为岁首的中国新年,已走过了3000年。岁首在古代名称不一,有正日、正旦、元日、元旦,其时间基础是新年度周期的开始,即一年的首日。由于夏商周秦汉王朝历法不同,所以岁首日也有不同。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才将岁首确定在夏历正月初一,此后无论立法有多大修订,岁首都固定在夏历正月初一。

    由于夏历岁首总是在立春附近,因此新年常常有迎春的节俗,为此民国初年将元旦改名春节。自1949年起,春节被确定为法定假日。2006年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公布时,据不完全的宽口径统计,国家级非遗中与春节元宵有关的非遗项目有400多项,省级项目有800余项。

    (选自《人类共享的文化礼物》《人民日报》2024.12.7)

    (1)、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主要概述了中国春节成功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B、第二段加横线句子用四个“最”字,高度评价了春节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无与伦比的地位。 C、第三段阐述了中国春节的文化价值及长期以来对世界的深远影响力。 D、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中国的世界级非遗项目达44项,居世界第一。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二中加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中国春节影响力越来越大,它已成为世界普遍认同、接受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 B、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中华春节历史悠久,历代对它的称谓不一,直到汉武帝时,才统一称为“春节”。 C、“岁首”通常指旧历新年的第一天,即正月初一;而“春节”作为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重大节日,包括“岁首”前后一段时间。 D、材料三中划横线的句子充分说明了春节包含的文化元素非常丰富,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3)、联系三则材料,简要说说中华春节申遗成功具有怎样的意义?
  • 9、根据提示,补写出古诗文句子。

    ①“酒”与古代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 , 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边关将士浓烈思乡与功业未成的矛盾心理;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鬓微霜,又何妨?”抒发内心的喜悦与豪迈之情;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 , 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他在醉梦中依然难忘沙场征战经历;李清照在《如梦令》中用“常记溪亭日暮,。”回忆了早年以酒寄情的欢乐时光;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展现军中主将置酒饯别武判官的场景。

    ②在《出师表》中表明作者早年志趣追求的句子是:“。”

  • 10、阅读《去蜀》,完成诗后题目。

    去蜀杜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注】①公元765年,作者好友成都府尹严武去世,诗人失去依靠,结束相对安定的生活,被迫携家眷离开成都。②梓州:绵阳的三台县。③潇湘:指潇水和湘水,泛指湖南。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首联交代了诗人在蜀中生活的时间长达六年,其中客居成都有五年之久。 B、诗的颔联以设问的语气,是在问自己,也像是在问朋友,我为什么要辗转潇湘之地,表达了诗人在友人去世而失庇护的难言之隐。 C、颈联中的“黄发”与“白鸥”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尽管年老贫困,但余生还是会像白鸥那样坚守本心。 D、诗句“世事已黄发”中“黄发”指年老,作者回顾平生经历,到了年老还居无定所、一事无成,表达了作者内心无奈与哀伤。
    (2)、有人说,该诗尾联“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结尾段表达的情感有相同之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 11、(甲)

    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 ,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仲尼闻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节选自《左传》)

    (乙)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①乡校,古时乡间的学校,也是议事的公共场所;②然明,指郑国大夫融蔑;③遽(jù):迅速;④道:通“导”,疏通;⑤损,减少。⑥二三臣,指郑国的那些臣子

    (1)、对(甲)文中加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B、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C、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D、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夫人夕退而游焉”与(乙)文“于是入见威王”的意思不同,前者是“早晨”的意思,后者指“朝廷”。 B、“否,非若也”中“是”解释为“这样”,以此推测,(甲)文“仲尼闻语也”中的“是”也可以理解为“这些,这样”。 C、(甲)文中“我闻忠善损怨”和(乙)文中“皆美于徐公”中的“以”的意思一样,都可以理解为“认为”。 D、由(乙)文“由此观之”中“由此”与(甲)文“以是观之”中“以是”意思相近,都可以理解为“根据这样(些)”。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对于乡人聚会议政的乡校,然名主张毁掉;而子产不同意,其理由是认为乡校是老百姓休闲与议论政事的场所,他们的议论有利于改善朝政。 B、(甲)文中子产认为压制老百姓的议论犹如堵住江河一样,对舆论不能一味地“堵”,要善于利用和疏导。 C、(甲)(乙)两文都阐释了这样的道理:为政者一定要广开言路,多方面听取民意,这样才会造就政治清明、国家强盛的局面。 D、(甲)(乙)两文的主人公都善于用比喻说理的方法来阐述自己观点,前者用止谤如防川,后者用自身的日常小事阐释了广泛听取意见重要性。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甲文)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乙文)

  • 12、阅读下面这则关于科幻小说的资料,完成各题。

    ①想象是人类的天性。②科幻小说富有想象力,无论是故事情节、人物命运,还是科技设定,都体现了这一特点。③在这个意义上,科幻小说继承了古典神话的传统。④但不同的是,科幻小说的想象是以科学为基础的。⑤换句话说,科幻小说中的“想象”,不是违背科学的“胡思乱想”,而是基于科学知识的“奇思妙想”。⑥潜水艇、人造卫星等曾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想象”,如今都已经梦想成真。⑦今日科幻小说中描述的宇宙构造、外太空文明等奇观,必将激励广大青少年积极探索的兴趣。⑧因此,培养青少年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是科幻小说的重要教育价值之一。

    (1)、下面这句话是文中抽出来的,应该放在文段(     )处。

    这一特征也是科幻小说与其他想象类作品的重要分界线。

    A、 B、 C、 D、
    (2)、下列与第⑥句中“想象”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了许多“之”字形。 B、他交给我一张照片,后面写着两个字“惜别”。 C、德国抢占了胶州湾,“租借”99年。 D、邓稼先是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
    (3)、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对其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描写的”改为“描写了” B、删去“等奇观” C、将“激励”改为“激发”或删去“的兴趣” D、删去“必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与文中加点“传统”的意思一致的是(     )
    A、时代变了,但有些人还比较传统 B、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悠久。 D、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很有传统
  • 1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晴朗天气时,微风轻拂,湖面上已经解冻的水面泛起了粼(     )的波纹。此时,在湖上tiào wàng(     )水中的倒影,我看见了一种______________、难以描述的浅蓝色像轧上波纹的丝绸或闪光丝绸和剑锋的色彩,比天空还要zhàn lán(     ),与波浪另一面的深绿色______________,相比之下,深绿色就显得______________暗淡了。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种玻璃般的绿蓝色,就像冬季落日前西边云团之间露出了片片蓝天一样______________、如梦似幻。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正确写出词语。

           ②tiào wàng       ③zhàn lán

    (2)、文中横线上依次所填词语恰当的一项(     )
    A、无可比拟   五彩斑斓   浑浊   栩栩如生 B、无可比拟   交相辉映   朦胧   神秘莫测 C、无与伦比   五彩斑斓   朦胧   神秘莫测 D、无与伦比   交相辉映   浑浊   栩栩如生
  • 14、《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冲破重重难关,终于取得真经。请从下面的形象中任选其一,结合作品内容,分析其在团队中的特点。

    孙悟空             唐僧             白龙马

  • 15、小粤在设计研学路线时发现名著中也有许多有意思的地方,所以特地按照《水浒传》→《朝花夕拾》→《西游记》的顺序为本次研学设计了一条“名著研学之路”。下列路线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探险“景阳冈”→寻访“水帘洞”→老北京的“美食” B、探险“景阳冈”→游逛“五猖会”→“西安事变”纪念馆 C、品茗“浔阳楼”→老北京的“美食”→火焰山的“前世今生” D、品茗“浔阳楼”→童年的“百草园”→火焰山的“前世今生”
  • 1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秤砣消

    木兰

    ①“秤砣”可不是一般的物件。俗话讲,“秤砣虽小,能压千斤”,个中道理不言自明。还有谚语,“吃了秤砣铁了心”,这个决心可就大啦!沉重,不易撼动,这都是民间赋予秤砣的涵义。但这天地间竟还有一种叫“秤砣消”的草药,它有多大的能耐?这就要从我的童年说起。

    ②父亲在乡镇工作的那几年,是我儿时在大自然的游乐场里玩得最“野”的时光。下河,上树,去大山里走访每一处溶洞,乐此不疲。脸晒黑了是小事,裤子刮破了也是小事,只是在乡野里混久了不太讲卫生,脏了的小手照旧在身上乱擦乱搓。于是疹子一拨又一拨长出,全身奇痒无比,按捺不住把它抓破,又演变成一个个脓疱,每每疼得我心发慌、茶饭不思、眼泪巴巴。父亲气极,严厉呵斥我的顽劣和自食其果。母亲惯我宠我,每次都内疚万分:“都怪我,太忙了,没有好好看管她。我去采点秤砣消来。”在父亲的叱责中,“秤砣消”三个字无疑是我的救星。

    ③傍晚,母亲披一身晚霞进屋。她麻利地把秤砣消和着苦瓜叶等一起捣烂,再把我轻轻拢到她身前,用捣烂的草药将我的脓疱团团围住,仅露出丁点疱头。疱头在绿色的药坨坨中红红绿绿,煞是滑稽。或是疼,又或是觉得丑,我委屈至极,眼泪又吧嗒吧嗒掉下来。母亲心疼地低声安慰我:“这药是你外公传下来的,可管用了。别急,很快就会好了。”

    ④这些草药闻着就是个苦味,没有一点“卖相”。但是没过几天,那些脓疱要么自行溃破,要么就偃旗息鼓,被霜打过一样,完全蔫了。我年年长疤,母亲年年用此方,直到离开乡镇,我如父亲意愿一样“淑女”起来,再也不玩水,再也不爬树,自然不长疤,也用不着秤砣消了。但我仍然对秤砣消的功效念念不忘。

    ⑤大三那年,我的眼眶边无端长了个疖子【注释】 , 求医问药一个星期还是无计可施,半边脸肿得老高,疼得晚上睡不着。那时我的脆弱劲儿上来了,特别想念母亲,顶着个馒头似的脸坐了一晚上的硬座,奔向母亲的怀抱。结果母亲只用了三天的秤砣消药方,就把疖子给平复了。那是我最后一次用到秤砣消。此后几十年,那些脓疱、疖子在我的脸上、身上没再留下过一点痕迹。

    ⑥前不久和朋友聊起草药,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就是秤砣消。我很想知道它的学名,也很想再去母亲当年采药的地方走走。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约她太阳落山、暑气稍消时陪我去郊外找找秤砣消。等我午睡醒来,已是日头偏西。母亲打来电话,告诉我今天天气太热,太阳太大,她不想我去受热,便在中午时一个人采了秤砣消回来,我只管去她那里拿就是了。

    ⑦我一时满是心疼:“我的妈呀!我不是要您采了秤砣消来,我是要您带我去看看秤砣消长在哪里,我要看它新鲜时候的样子!”母亲却不以为意地说:“它不就长在岩坎、田坎上吗?我把它放在冰箱里了,很新鲜的!”母亲把采来的秤砣消放在我手中时,我心里很酸,也很心疼母亲。即使我已成人,她还像老牛护犊一样护着我。

    ⑧在一位老中医那儿,我终于了解到了秤砣消的学名——夜交藤。这夜交藤药用广泛,历代中医用来治疗失眠、痈疽、风疮疥癣等。而它的块根,则是广为人知的“何首乌”。夜交藤、何首乌,名字叫起来都挺有意蕴的,可我还是更愿意叫它“秤砣消”。它让我觉得,只要有母亲在,有母亲的爱陪伴着,一切困苦都会一一消融。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04月20日第08版)

    【注释】疖jiē子:一种毛囊的炎症或者毛囊周围的炎症。

    (1)、文章第②~⑦段,围绕“秤砣消”写了母亲为“我”做的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第②段中,父亲和母亲对“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她麻利地把秤砣消和着苦瓜叶等一起捣烂,再把我轻轻拢到她身前。(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2)夜交藤、何首乌,名字叫起来都挺有意蕴的,可我还是更愿意叫它“秤砣消”。(说说“我”更愿意叫它“秤砣消”的原因)

    (4)、“只要有母亲在,有母亲的爱陪伴着,一切困苦都会一一消融。”亲情珍贵而无价,请你回想亲人关爱你的场景,描述一个感人细节。
  • 17、阅读下面的四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①2022年3月,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公布,当年9月秋季学期,单独设立的劳动课出现在了中小学生的课表里。

    ②劳动教育必修课的独立设置,有利于发挥劳动课程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对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体现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③教育部教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可以从四个途径实施劳动教育: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__________、在课外校外活动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

    ④南京师范大学劳动教育研究院院长顾建军认为,家长对劳动教育的参与和支持,除了体现在劳动过程中的适时适当指导外,还在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观念。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

    【材料二】

    为加强劳动教育,某校拟增设“种植”特色劳动课程。结合该课程,制定了学习方案。见下表。

    学科

    学科知识

    “学科+劳动”实践活动

    可解决的种植实践问题

    化学

    酸和碱

    测量种植园土地的酸碱度

    确定能够种植的作物类型

    生物

    植物分类

    植株的生长

    了解作物的基本特征观察、记录作物的生长变化

    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授粉、剪枝、间苗、除草

    语文

    应用文写作

    撰写种植日志

    总结种植经验

    【材料三】

    2023年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节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学生农场,看到孩子们为西红柿、黄瓜等浇水、松土、除草、授粉,总书记说,很多知识和道理都来自劳动、来自生活。希望同学们从“学农”中感受到农作的限辛和农民的不易,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爱粮食、尊重自然的良好习惯。劳动,锤炼意志品质,增长学识才干,增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陕北梁家河的七年,青年习近平同乡亲们一起开荒、种地、放羊、铡草、挑粪、拉煤……从而“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

    (节选自“学习强国”2023年5月)

    【材料四】

    1950年至今,我国先后召开过16次表彰大会,共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3.4万余人次。在2020年全国劳模表彰中,一线工人和企业技术人员占比已高达71.1%。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

    (1)、对上述四则材料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劳动教育必修课的独立设置,体现新时代教育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家长只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能帮助孩子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观念。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和道理不仅来自书本,也来自劳动和生活。 D、国家尊重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普通劳动者也能干出非凡业绩,获得表彰。
    (2)、根据材料二,请你推断材料一横线处的内容,并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3)、某班开展以“学习紧张,劳动还有必要吗”为主题的辩论赛,下面是反方辩手的辩词,请你作为正方代表,结合材料进行反驳。(不少于两个理由)

    反方:我方观点是在学习紧张时没有必要参加劳动。其理由有二:一是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参加劳动;二是劳动不是必考科目,临近考试时可暂时不参加劳动。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

    (1)、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事无大小,以咨之

    (2)性行淑均,晓军事

    (3)必能使行阵和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3)、解释【乙】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所降下者因以

    (2)百万之军

    (4)、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此 三 者 皆 人 杰 也 吾 能 用 之 此 吾 所 以 取 天 下 也。

    (5)、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有何用意?

    (2)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不同之处?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披荆斩棘,我们见证着中国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代又一代“心中有火,眼里有光”的中国人,汇聚起举世瞩目的中国力量,共同建设起一个波澜壮阔、灯火灿然的国家。

    【材料二】

    为呈现中国当代美术的精神面貌,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广州画院美术馆正在策划“先生之风——当代艺术名家作品邀请展(第一回)”。2024年7月18日,广州市职工书画协会李桂恒会长一行到广州画院拜访著名国画家宋陆京先生,并为其献上题字:“书画沉香,以彰极品雍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再补写一句。
    (2)、题字后半段顺序被弄乱了,请你将它恢复正确的顺序。

    华堂 璀璨 为骨 人文 直令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作为经典古诗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中华少年。阅读经典古诗文,青少年能感受文人墨客豪迈的qì gài和坚韧的品质,看到他们__________在diān pèi liú lí的岁月中,也能以诗文为载体,表达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对理想至死不懈的追求。诵读经典古诗文,对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也是一种__________的rú yǎng。青少年要__________经典古诗文的精神力量,以古诗文文化涵养自身。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qì gài             (2)diān pèi liú lí             (3)rú yǎng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     潜滋暗长     汲取 B、即使     潜移默化     摄取 C、虽然     潜滋暗长     摄取 D、即使     潜移默化     汲取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经典古诗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华少年。 B、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古诗文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中华少年。 C、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古诗文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中华少年。 D、作为经典古诗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中华少年。
上一页 362 363 364 365 36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