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 , 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 , 归问时裂帛⑤。
【注释】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代著名宫殿。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⑤裂帛:指写家信。
(1)、首联下句的“日暖”一句使用手法,表现诗人的情感。(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指写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
2、漫漫人生路,总会面对各种不同的抉择。九下名著阅读活动中,有同学发现《简·爱》和《儒林外史》中的两位女性都遇到了相同的问题,并作了如下整合,邀请你一起完成。
作品人物
简·爱(《简·爱》)
沈琼枝(《儒林外史》)
人生抉择
一、面对欺压的抉择:
情节举例:(1)
二、面对婚姻的抉择:
情节举例:简·爱在婚礼上得知了罗切斯特的妻子还活着,面对罗切斯特的哀求挽留,她虽然很爱他,还是毅然离开了。
一、面对欺压的抉择:
情节举例:沈琼枝面对押送自己的公差的无理讹诈,当面拒绝,从容坚决,不愿委曲求全。
二、面对婚姻的抉择:
情节举例:(2)
阅读发现:根据简·爱和沈琼枝在人生困境时的选择,结合她们在小说中的最后结局,说说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
-
3、阅读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小说,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对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起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增加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
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的建设。
(1)、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按照要求修改。该句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改为“”。(2)、对三则材料语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散文”“乐趣”“角落”的词性一致。 B、材料中“书香社会”“读书活动”“热血青年”这三个短语类型相同。 C、材料三中画线句子的句子主干是:“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活动”。 D、“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材料二画波浪线句子中作状语。(3)、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4)、下图是学校“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主题活动的宣传标志。请结合图案和文字,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 -
4、下面各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阅读戏剧要把握戏剧冲突。《屈原》的戏剧冲突发生在代表爱国路线的屈原与代表卖国路线的南后等人之间;《天下第一楼》的戏剧冲突围绕福聚德由盛转衰的原因展开。 B、散文诗有诗的情绪和想象,以散文的形式呈现。散文诗《海燕》采用象征手法,海燕象征英勇无畏的革命先驱者,风、云、雷、电象征人民革命力量,号召人民迎接革命浪潮。 C、“陛下亦宜自谋”“君逆寡人者”“孤常读书”,句中“陛下”“寡人”“孤”都是对君王的称呼。其中“陛下”是对君王的敬称,“寡人”“孤”是君王的自称。 D、《短诗五首》前四首为中国新诗,末一首为外国诗,五首诗均短小精致,意蕴丰富。这五首诗在形式上,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语言上,四首中国新诗均以白话写诗,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霜风呼呼的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散文化。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鲁迅先生说:“我国的书法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那么,如何欣赏书法作品呢□简而言之,要欣赏书法作品的“形”与“神”。形,是指由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结构、整幅字的布局等□神,是指书法作品的神韵,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
A、。”,, B、”。?, C、。”?; D、”。,; -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字音字形、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几天的激烈讨论,这件事情终于有了着(zháo)落。他提出的建议很有价值,每个人都得到了妥贴的安排。顷(qǐng)刻之间,大家随声附和地表示赞成。 B、看!城墙之上建有箭楼、闸楼,巍峨凌空,气势恢宏!站在城墙之上,俯瞰(kàn)护城河,你会看到碧波荡漾,无数舟船点缀其间,就好像镶嵌在夜空里的星星。 C、岁月总给人带来惊人的成长,有些青春叛逆总被惩(chěng)戒的孩子,长大后与曾经的暴躁判若两人,甚至看到年轻人的猥(wěi)锁劲儿,内心会带着不屑、不以为然。 D、凛(lǐng)冽的寒风中,只有商场的霓虹灯还在黑夜中闪烁 , 迸射出五彩斑斓的光,各种颜色和光线的交织让人们感到扑朔迷离。
-
7、根据语境,补写出诗文名句。
① , 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秋瑾《满江红》)
③ , 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④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⑤《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正确对待功名利禄的句子是:“ , !”
-
8、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
张燕峰
①19世纪,住在巴黎乡下的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养成了一种雷打不动的生活习惯,即怀着虔诚的心,每天按时看日出。经年累月与最壮观的自然景象亲密接触,福楼拜学会了敬畏自然,懂得了敬畏生命的伟大神秘。相隔一个多世纪,世界各地的读者,仍能从他的著作里咀嚼出纯净明快的味道。
②一个精神灿烂的人,首先是精神强健的人。鲁迅先生曾说:“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③精神强健,就是宠辱不惊,不受名缰利锁的束缚,也不受恩怨是非的奴役,心灵轻盈澄澈。身处逆境,不悲观不绝望,像一粒深埋于泥土中的种子,在无边的黑暗中,暗暗汲取营养,当春风吹拂大地,则以不可遏制的力量蓬勃而出。顺境中,不得意不张扬,而是以平常心态,心无旁骛,努力生长,就像森林中的参天大树,在明媚的晨光下,在凉爽的晚风里,尽情舒展枝叶,沐浴阳光雨露,从不争名夺利、标榜自我,只为变得更加强大。
④沈从文先生曾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在不为人知的岁月里,他默默从事文物研究工作,后来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较有影响力的专著。在文物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一个精神强健的人,总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看淡得失成败,坚守自我,执着坚定地朝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⑤一个精神灿烂的人,也是心怀悲悯的人。正如哲人所说:“悲悯就像一条善良的河流,澄清着沿路的风尘。它不一定给人带来幸福,也不一定济世,但一定有光,一定伴着感动。”心怀悲悯,就是内心柔软慈悲,不冷漠不自私,不存恶念,不藏歹意。
⑥漂母是秦汉时期淮阴地区的一位普通劳动妇女,以帮人洗衣为生,当看到食不果腹的韩信面黄肌瘦时,心生悲悯,甘愿分给他一口饭吃,才让韩信活了下来,才有了大汉史册上叱咤风云的关键一页。一个底层劳动妇女的施食之举,体现的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对生命的无私大爱。当别人处于困境的时候,一个精神灿烂的人不会漠不关心、袖手旁观,更不会幸灾乐祸、落井下石,而是竭尽所能施以援手,助他一臂之力,帮他尽快走出低谷。即使无力提供帮助,最起码也会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同情他们的遭遇、理解他们的苦楚、尊重他们的无奈、保护他们的尊严,而不是高高在上地轻视他们,冷酷无情地倾轧他们,恣睢肆意地践踏他们的尊严、加剧他们的苦难。
⑦一个精神灿烂的人,还应具备勇敢正直的思想。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任何时代任何人都应该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不会为了一己私利而玩弄伎俩,干出损人利己的勾当;不会为了一己恩怨,而捏造事实诬陷别人;更不会屈从某种力量而出卖灵魂,阿谀奉承,做出丧尽天良的坏事。每颗心灵理应感恩,敬畏天地,尊崇真理。为了公平和正义,铁肩担道义,甘洒一腔热血,“虽千万人,吾往矣”,即使牺牲自己也无所畏惧。
⑧一个精神灿烂的人,每天都活得通透豁达,迸射出明亮温暖的光辉,就像一轮光芒四射的小太阳,走到哪里就把温暖和爱带到哪里。所到之处,给软弱者以信心,给无助者以力量,给悲观者以勇气,给绝望者以希望,给孤独者以友爱。
⑨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因自己的存在,让世界变得更明媚、温暖,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幸福。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是茫茫红尘间的自我修行,也是生而为人的责任和使命。
(1)、文章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文章标题中“精神灿烂”有哪些具体含义?(3)、小语认为,我们只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不需要关心在意他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劝说她。 -
9、【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
【乙】
不孝完淳①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②见背③ , 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一旅才兴,便成齑粉④。
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家人,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慈母!但慈君推干就湿⑤ , 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大恩未酬,令人痛绝。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⑥ , 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于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节选自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注释】①夏完淳:原名复,明末松江华亭县人,少年抗清英雄,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年纪最轻的华夏先烈。②严君:作者的父亲,已牺牲。③见背:指父母或长辈去世。④齑粉:粉碎。⑤推干就湿:把床上干处让给幼儿,自己睡在湿处,形容母亲抚育子女的辛劳。⑥太虚:指死后回归天地。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死亦我所恶 恶: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3)父之所遗 遗: (4)令人痛绝 绝: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下列对甲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通过类比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B、甲文孟子认为“正义”“大义”比生命重要,能给予人不苟且偷生、不避祸患的勇气。 C、甲文孟子善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D、孟子善用排比和对比展开论述,气势雄健,锋芒毕露,朗读时宜语气昂扬顿挫。(4)、甲文开头提出了的观点,这个观点与乙文中“”所表达的内涵一致。(5)、中国传统文化中,“义”常常与其他观念紧密相连。比如“仁、义、礼、智、信”被合称为“五常”。在儒家思想里,“仁”是核心,“义”是遵循“仁”的准则。请结合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说说“义”与“仁”在这两篇文章中是如何体现的。 -
10、古诗文填空
(1)半卷红旗临易水,。
(2) , 君子好逑。
(3)落红不是无情物,。
(4) , 白露为霜。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
(6) , , 国恒亡。
(7) , 再而衰,。
-
11、“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过去。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回首逝去的日子里,我们留下很多欢乐,而今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怅惘。班级开展了“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仿照活动一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讲一讲学习历程
活动二:
活动三:
(2)、【探究材料】活动中,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地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材料一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
-
12、名著阅读。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 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书中描写了不同类型的儒生形象:有穷困潦倒、卑微怯懦、庸俗虚伪的腐儒范进;也有欺世盗名、狭隘狡诈的无德小人; 还有兼济天下,被誉为贤人群体领袖的真儒 其中有些情节引人发笑又耐人寻味: 在贡院一头撞向号板、满地打滚痛哭的情节,突出了他醉心功名的丑态。又如严监生 的情节,表现了他 。
-
1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的作品,选自于《欧阳修全集》。 B、“太学”是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元、明、清时期设国子学或国子监。 C、卞之琳,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 D、顾拜旦,英国教育家,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我们学过他的《变色龙》。
-
14、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中式”设计的出现,是中华美学追求现代表达、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必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中式”设计找准这一切入点,以现代设计手法转化传统中式风格,删繁就简,化简为繁,形成繁与简之间新的动态平衡。
①中华美学精神中的雅、静、简等审美特质,与现代设计理念存在深度关联
②然而,在经过近百年发展后,现代设计正面临创新瓶颈
③如今,现代设计以及由现代设计发展而来的极简主义等艺术与设计理念,正持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④随着国风国潮的兴起,把中华美学精神和现代设计追求结合起来,成为许多设计师的自觉选择
⑤大到城市规划、桥梁建筑,小到家居陈设、服装饰品,无不渗透着现代设计思维
A、③⑤②④① B、③②④⑤① C、④⑤①②③ D、④①③⑤② -
1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被称作“中国人的存在与时间”的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它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B、短视频具有传播速度快、社交能力强。现在已经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C、广州旨在以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为目标,近年来引进了多项重大科技研发项目。 D、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改造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人对当局政府诬蔑这些学生是“暴徒”的无耻谰语作了有力的驳斥。 B、青年学生应该有判断是非的能力,绝对不能因受人撺掇 , 就去做些违法乱纪的事。 C、课堂上,他回答问题常常能语出惊人、怪诞不经 , 深得老师赞赏。 D、吴伯箫的《灯笼》信手拈来古人古事入文,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界,可谓化用典故入文的范例。
-
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追溯 斡旋 决别 穿流不息 B、馈赠 帷幕 篡改 雕梁画栋 C、瞥见 瞻养 敦实 鸠占雀巢 D、竹蔑 静谧 流逝 相辅相承
-
1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阔绰(chuò) 干涸(hé) 两栖(xī) 戛然而止(jiá) B、亢奋(kàng) 静谧(mì) 绮丽(qǐ) 风雪载途(zài) C、匿名(nì) 孕育(yùn) 蓦然(mù) 义愤填膺(yīng) D、惬意(qiè) 娴熟(xián) 媲美(bì) 相形见绌(chù)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文笔塔矗立在红梅公园的绿树丛中,塔的形状如同一支直指苍穹的巨笔,寓意“文笔通天”,寄托了古人对文化、学问的崇高追求。②塔周围的碑刻和题字中,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诗词佳作,展现了常州文人的才情和风(gǔ)______。③红梅与古塔相映,阳光朗照,营造出龙城富有诗情的意(jìng)______。④游客______(即使/无论)是登塔远眺,还是在塔下漫步,都能感受到这座古塔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与自然之美。
(1)、(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风(gǔ) 意(jìng)
(2)结合语境,从第④句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结合以上文段和上联,完成下联。上联:文笔通天 寄托文人崇高追求
下联:
-
20、请仔细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简体楷书临写在田字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