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六句填写)
(1)从今若许闲乘月,。(陆游《游山西村》)
(2)风休住,!(李清照《渔家傲》)
(3) ,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子罕》)
(6)独坐幽篁里,。(王维《竹里馆》)
(7)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8) ,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B、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C、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同“向”,先前,从前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已经(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B、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真不知马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至于负者歌于途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从“鱼”和“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和“义”的选择,通俗易懂。 B、孟子认为人们不可以忍受屈辱去接受那些关乎生命的东西,应该保持本心。 C、孟子通过举例论证,从正面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和“义”。 D、孟子文章注重推理,逻辑严密,语言善用比喻,排比,富于文采和气势。(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阔别多年的老朋友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 , 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B、经过老师的悉心教导,同学们终于对这道题大彻大悟了。 C、绿柳如烟,春光无限,令游人瞻前顾后 , 流连忘返。 D、当看到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凯旋时,一种民族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硕果 镌刻 人迹罕致 B、响午 燎原 藏污纳垢 C、狩猎 飘逸 彬彬有礼 D、赞誉 统筹 语无仑次
-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蜗行(wō) 簇新(cù) 随声附和(hé) B、恐吓(xià) 侍候(shì) 哄堂大笑(hōng) C、干涸(hè) 沼泽(zé) 装模作样(mó) D、热忱(chén) 筵席(yán) 教学相长(zhǎng)
-
6、作文
这学期,我们通过教材领略了邓稼先、闻一多等杰出人物的风采,也跟随作者走进了阿长、妞儿等平凡百姓的生活。他们或默默奉献,或勇敢,或质朴,或善良……这些人在内在精神方面都有特别之处。在你的成长路上,也有这样一个值得被你铭记的人吧,他/她伴你成长,是你成长路上的同行者。
请以“成长路上的同行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先补充完整题目,然后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不得抄袭、套作。(5)字数不少于600字。
-
7、作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景、事、物,因为他们的各种美好而让我们心生赞叹。
请以“________,你最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作文内容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套作。字数不少于600字。
-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①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②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③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李盛仙《夏日赏荷》
【注释】①借:陪同。②为:被。③实为:实在是。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联系常见成语
陶后鲜有闻
(1)
结合字形推测
濯清涟而不妖
(2)
迁移课内字词
便欣然忘食
(3)
查阅字典法:①从高处往下看。②来到、到来。③对着、靠近。④将要、快要。
临湖赏荷
(4)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A、何陋之有?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3)、请给【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文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从内容上来说是一首 , 题目中“之”的意思是。(2)、意象是诗中寄寓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这首诗中,“天涯”这一意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挂满父爱的梨树
①父亲来了几次电话催我回家,说是院里梨树上的梨子熟了,让我摘点儿进城吃。还说要不是他的腿跌伤了,他早送梨进城了。
②接到父亲这样的电话,我总是敷衍着回答他,等休息时抽空回家。可我心里却冷漠地想着,回家特意摘些梨进城,像城里没有梨似的。更何况妻子听父亲电话如此说,更是不以为然,还帮我算起账来:回家一趟,时间浪费了不算,那车票钱足够买到几十斤梨。再说今年的雨水多,梨不甜,水分大。因而我未把父亲的电话放在心上,忙自己的事去了。
③谁知,中秋节前的一天,父亲突然瘸着腿出现在我家门口,身后还背着一只蛇皮口袋,像一个行乞的老人,我连忙接过父亲的蛇皮口袋,挺沉!父亲跟在我身后进屋,嘴里不住提醒着,袋里放的是梨,你轻点儿放下,别碰伤了。
④一听父亲是送梨进城的,我有点儿没好气地埋怨起来:“爸,你大老远送梨来,干吗?你腿还未痊愈,至少进城前先打个电话,好让我去车站接你呀!”
⑤父亲突遭一番埋怨,傻愣住了,良久,才说:“你……你们忙,没时间回家摘梨。我总不能看着梨长在树上坏掉呀!再说,中秋节也该用梨敬月呀!”父亲几乎涨红了脸来表白进城送梨是一百个正确的。
⑥妻回来了,一听说父亲特意送梨进城,她的心情和我同样,她刚要说上几句,被我使眼色阻止了。不过她还是冷冷地撂下一句:“爸,你以后再这样,我们不管你了。知道吗?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卖梨的,才3毛钱一斤!”父亲被妻的话噎得没一声言语,仿佛自己走错了家门。
⑦或许因为我们的话对父亲有着一种无意的伤害,中午的饭他吃得很少。午后,他把蛇皮口袋里的梨一个个拾出来,平放在餐桌上,执拗地回乡了。送父亲去车站的路上,父亲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皱着眉头,耷拉着头,一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我劝他别把我的话放在心上,可父亲只是默默地走路,不时地用手抹自己的眼窝。突然,我感到一阵心酸,有一种愧疚的感觉袭来。我想挽留父亲住下,他还是犟着走了。
⑧回到家,我看到餐桌上一个个硕大的梨。眼前浮现出十几年前父亲和我们忙着栽梨树苗的情景……谁知,正当我沉浸在对梨树的追忆时,妻一声“把梨送给邻居吧”,惊醒了我。我木然地拒绝:“不!”说完我随手拿起一个梨,皮也未削张口就咬,一嚼,一股甘泉直涌心田,妻抢下我的梨,去厨房清洗削皮。等她把去了皮的雪白梨肉递给我,我轻声说,你也该尝一口,家梨更甜!妻或许听出我的话外之音,真削了一个吃起来。然而,她只吃了一口,便也惊讶得停住了手说,这梨咋这么甜?一点儿不像市面上卖的!
⑨父亲送来的梨,美美地喂足了我们今年因多雨而厌吃水果的胃。我心里想着,父亲不知是用何种方法才让家里的梨树长出如此甜津津的梨。
⑩一日,我和妻回乡看望父母。父亲去了屋后的田里,只有母亲在家。母亲热情沏茶后,我悄声地说起父亲送梨的事,又顺带了一句怪母亲的话:你怎么让父亲一人送那么多的梨进城?谁知,母亲听后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今年的梨树呀,你父亲费了神了,他早从天气预报中听说今年雨水多,一开春,他就请人在梨树周围竖了四根竹篱。待梨树挂果,再逢雨天,他总是拉上塑料纸替树遮雨,说是这样长熟的梨依然原汁原味。他呀,把这棵梨树当成自己的命根子,有虫也不喷洒农药,宁愿自己站在凳上,踮着脚跟儿捉虫,施肥也是农家肥,说是这样的梨才算是绿色产品。一天天,他看着梨长大成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人老了,不能为子女做些什么,而子女对我们这么孝顺,唯有这树上的梨,能让他们甜甜心……
⑪我再也听不进母亲的话,眼中温热起来。走到院中,那梨树周围依然静立着的竹篱,顿时像几束爱的光柱直插云霄。
⑫我终于泪流满面。而身旁的妻,眼睛也早已湿了。
(1)、结合选文,补全下面表格。段落
事件
“我”的态度/心情
①—②
父亲让我回家摘梨,“我”忙自己事未回。
A
③—⑥
父亲进城送梨,“我”和妻子斥责父亲。
埋怨、冰冷
⑦
B
辛酸、愧疚
⑧—⑨
“我”拒绝妻子送梨提议,吃梨感受梨的甜美。
C
(2)、(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送父亲去车站的路上,父亲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皱着眉头,耷拉着头,一瘸一拐地走在我的前面。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子。
那梨树周围依然静立着的竹篱,顿时像几束爱的光柱直插云霄。
(3)、选文第⑩段写母亲的话有什么作用?(4)、请分析标题《挂满父爱的梨树》的作用? -
11、法国作家大仲马说:“人生的意义就蕴含在这两个词里——希望和等待。”请结合与祥子有关的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2、班里举行“《骆驼祥子》中‘洋车夫’形象”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以下洋车夫形象整理的表格。
人物形象
人物名字
人物结局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的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祥子的大人。
祥子
开始游戏人生,吃喝嫖赌。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
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莲蓬篓儿似的棉袄,襟上肘上已都露了棉花。脸似乎有许多日子没洗过,看不出肉色,只有两个耳朵冻得通红,红得像要落下来的果子。
①
③
在他醉了的时候,他一点情理不讲。在他清醒的时候,他顶爱体面。因为爱体面他往往摆起穷架子,事事都有个谱儿。买了新车身上也穿得很整齐,他觉得他是高等的车夫,他得喝好茶叶,拉体面的座儿。
②
打死老婆,逼迫女儿小福子作暗娼
-
13、古诗文默写。
古人是浪漫的,也是多情的:
“(1) , 明月来相照”,王维与明月相伴。(《竹里馆》)
“此夜曲中闻折柳,(2)”,李白借笛声抒情。(《春夜洛城闻笛》)
“故园东望路漫漫,(3)”,岑参望长路悲吟。(《逢入京使》)
“(4) , 关山度若飞”,木兰明大义报国。(《木兰诗》)
在《陋室铭》中用类比方式,引出“(5) , (6)”的主旨,刘禹锡托物言志,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刘禹锡《陋室铭》)
-
14、学习语文,不仅在课堂上,也在生活中。请你积极参与“我的语文生活”专题活动。(1)、【活动一:寻找“最美对联”】小组成员在收集对联时,因粗心大意,导致对联中出现了几个模糊不清的字。请根据对联的特点,选出填入口里最恰当的一项( )
上联
下联
门对千竿竹
①家藏万__________
②两岸__________
一园春雨杏花红
台榭漫芳塘,莲动柳摇,曲曲层层皆入画
③烟霞笼别墅,莺歌蛙鼓,晴晴雨雨总__________
A、①卷书 ②纸鸢摇春风 ③是美 B、①斤纸 ②纸鸢摇春风 ③宜人 C、①卷书 ②晓烟杨柳绿 ③是美 D、①卷书 ②晓烟杨柳绿 ③宜人(2)、【活动二:调查研究】语文组对七年级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行了调查,统计情况如下。调查结果反映了什么现象?请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条合理建议。七年级学生课外语文学习兴趣的调查统计表
兴趣对象/兴趣程度
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观看影视作品或综艺节目
57%
40%
3%
阅读经典书籍
42%
39%
19%
调查与记录生活街区的语文现象
16%
36%
48%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 B、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由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获得,一向鲜为人知的他一下子成为了焦点人物。 C、个人的力量和团体力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D、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
16、阅读回答问题。
英雄人物是永不熄灭的灯塔。两弹元勋邓稼先矢志报国,在戈壁深处攻克技术难关;民主战士闻一多英勇无wèi,以热血呐喊呼唤民族觉醒;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憎恶虚伪,用深邃思想勾勒人性之光;花木兰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以坚rèn不拔的毅力直面困境,以舍生忘死的气节守护信念。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脊梁。
(1)、给加点字注音。①憎恶: ②当之无愧:
(2)、根据拼音写汉字。①英勇无wèi: ②坚rèn 不拔:
(3)、仿照前文,给文段补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花木兰,。
-
17、同学之间,或有温馨的情谊,或有曾经的误会;朋友之间,或有真挚的友谊,或有彼此的帮助;父母之间,或有相互扶持的情谊,或有淡淡的裂痕;邻里之间,或是热情,或是冷漠,或是理解与宽容;得失之间,师生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
你的笔下,一定有故事,有思考,让我们慢慢回想,写下“________之间”的故事。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不少于650字;(2)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得套作和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学校名。
-
18、是谁站在春风里
①起风的时候,我想到童年那阵风。
②那阵风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我上学的时候都感到后背有推力。回到家,爸爸站在阳台上,对房间里的我说:“快来放鹞子呀!”爸爸拿了一只塑料袋,我和爸爸两个人各执塑料袋的一只拎手,与风拔河。塑料袋被灌满,鼓鼓囊囊像一面帆,像有一群活物躲在里面乱钻。我们一起松手,风立刻裹着它的战利品跑远了。
③塑料袋在风里打转、舞蹈、忽上忽下,几乎要落到地面,旋即又飞扬起来。我们目送它越来越远,变成空中一个小小的斑块。
④“你难道没有放过真正的风筝吗?”在乡野长大的朋友问我。
⑤“没有啊,我没有放过风筝。”我说。
⑥在城市里长大的我没有放过风筝,没有在田野里打过滚,没有爬过树……小时候,下雨,我站在学校一楼的走廊,伸出舌头去尝雨滴。雨点稍微大一些,我们就回到室内了。风稍微大一些,我们也回到室内了。后来,打开电子屏幕,我们能看到一切,只是很少真的置身什么中间——所以,我总记得童年那阵风,以及向来沉稳的父亲忽然而至的童趣。
⑦“那你们是怎么长大的呢?”
⑧“在房间里玩玩具,后来是看电视、电脑。等到能自己上街了,就去商场里玩。总之,是在室内。”
⑨看到朋友摇着头,我像要挽回什么形象那样地补充说:“所幸,我还有阳台。”
⑩阳台是我距离真实世界最近的观测点位。秋天,楼下行道树的落叶会被吹上来,落下金色和艳丽的红,也落下种子——不然怎么解释我们的花盆里长出了我不认识的野草?自然,野草不会承认自己是野草,它们奋力拔节。
⑪我在阳台上种生物课要求种植的豌豆和青菜,也在阳台上养老师让养的西瓜虫和蚕宝宝。学校的老园丁捉到过一只小白鼠,他没有把它送给其他人而是送给了我。我把它养在阳台上。但后来它不见了,这真是个谜。也许我早就知道答案了,因为一只野猫曾从我家栏杆上踮着脚尖悄无声息走过。
⑫祖父母曾经一度每天定时定点在阳台上撒一把米。久而久之,一群麻雀会定时定点聚集在我家阳台上。
⑬大约是在放飞塑料袋的那个季节,我和爸爸说,既然每天麻雀都来,那我们给它们做个窝吧——其实就是一只钻了孔的空鞋盒,我们把它塞在晾衣架的上方。果然,很快那里头有了声响。我在窗内念书,看到鞋盒小孔上,时不时露出一只褐色的小脑袋。天气变暖的时候,能看到麻雀夫妇结伴回来。在由水泥浇筑的民居森林里,我也终于可以对诗歌里“春光入户时,燕子衔泥来”的田园场景有了具体的想象。
⑭可惜,还是会有冲突。因为阳台除了充当我想象力的乐园,还有实际的功能——晾晒衣服,所以当妈妈一再抱怨晒出去的衣服上有鸟屎后,鞋盒,终究被取了下来。
⑮父母呼唤我过去看。我轻轻打开鞋盒,闻到一股鸟毛的味道。短短一两周的工夫,原本空空如也的鞋盒里装满了草,成了一个闪闪发亮的微观世界,它是暖的。中间是一窝刚出壳的雏鸟,蓝紫色皮肤下,小小的心脏搏动清晰可见。我拿起一只放在手心里,它也是暖的。
⑯“不可以去碰的,你知道吗?”朋友听到这里打断我,“沾染了人的气味后,它们的父母会不要这些小鸟的。”
⑰是吗?我并不知道啊。我也没有办法坐时光机去警告童年的自己了。我记得我们把那只鞋盒盖好盒盖,平放在阳台搁板上。第二天早上,我们再去看时,盒内的草上凝结了露水,色调暗淡,仿佛它们自己也知道被遗弃了。雏鸟一只也不见了。那一晚,到底是麻雀父母带走了它们,还是野猫悄无声息上来果了腹?
⑱几十年过去了,我还会不断在梦里走上楼梯,走进这间房,走过去推开阳台门。我又一次站在阳台上,俯视一只小小的鞋盒。它被一根一根的草填满过,从空空四壁变成了小窝。应该有别的眼睛,也这样俯视过我们的小屋吧?那间小屋里,也曾被填满我们视若珍宝的东西和一桩又一桩小事,从一间空房成为一个家。然后,我们搬走了。我们都不在的时候,野猫大概还会如常上来吧,像吃掉老鼠和雏鸟一样,它踮着脚尖过来,吃掉了我的影子、我的回忆,吃掉了我的时间。
⑲春风有信,年复一年会来。我却不能重新站在阳台上,不能重新变成一个和风玩耍的孩童,不能再去放飞一只塑料袋。
(选自2024年03月28日《解放日报》,作者沈轶伦,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起风的时候,我想到童年那阵风”开头,奠定了全文怀旧与回忆的基调。 B、文中的“是吗?我并不知道啊。”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听到朋友的话后的惊讶和自责,同时透露出对维鸟被遗弃的无奈和遗憾。 C、文章第⑮中两个加点的“暖”字含义不相同。其中第二个“暖”字是维鸟旁在我手心的温暖,表达了我内心对生命的喜爱与赞美。 D、文章结尾提到“我”在梦中推开阳台门,表明现在的“我”在春风吹拂时,回忆起童年曾经在阳台上的种种经历,暗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逃避。(2)、结合你对上文的理解,为文中画线句子设计一个朗读方案,并说明理由。在城市里长大的我没有放过风筝,没有在田野里打过滚,没有爬过树。
(3)、这篇文章缺失了结尾段,下面两段文字,哪一段文字更适合作为本文的结尾?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阐述你选择的理由。【甲】
愿那对麻雀后来再建新窝。愿雏鸟饶恕我无心的过失。愿春风再来的时候,每样东西都能再次找到合适的地方。让那被春风偶然吹起、偶然落入我们花盆的种子,偶然再发芽吧。
【乙】
春风再起,我站在时光的交汇处,心中涌动着对童年的怀念。那些与风相伴的日子,成为我心中永恒的春天。
-
19、班级计划举行“运动,让生命更精彩”主题班会,研究小组收集并整理了以下材料,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长期久坐不动,不仅影响体能,还容易导致作息紊乱,引发负面情绪。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寒假居家生活学习,活动空间受限,使用电子产品时间增多,加之学习压力的增加,容易出现肥胖、免疫力下降、视力不良及心理问题等。初中生的久坐行为已经成为在校学生身体健康不可忽视的课题。班级研究小组对此专门做了调查统计。
假期里你平均每天锻炼时间大约为多久?
你为什么基本不锻炼?
你为什么坚持锻炼?
1小时左右:17%
太麻烦:21%
父母要求,不得不练:21%
20分钟左右:35%
作业多,没时间:30%
强身健体,喜欢运动:36%
基本不锻炼:48%
写作业都来不及:42%
体育中考,不得不练:43%
材料二:
《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青少年部分)》
儿童与青少年(5~17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身体活动的收益体现于以下健康结果:改善身体健康(心肺和肌肉健康)、心血管代谢健康(血压、血脂异常、葡萄糖和胰岛素抵抗)、骨骼健康、认知结果(学业成绩、执行功能)、心理健康(抑郁症状减少)以及肥胖症减轻。
一星期每天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到剧烈强度活动。大多数此类身体活动应为有氧活动。
每星期至少3天剧烈强度有氧活动。那些增强肌肉和骨骼的活动都应包括在内。
限制久坐不动的时间,尤其是娱乐性的屏幕前时间。
青少年较多久坐行为与以下不良健康结果有关:更加肥胖;心脏代谢健康、健康状况、行为品行/亲社会行为较差;以及睡眠时间减少。
(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11月25日发布)
材料三: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从环境摄取营养物转变为自身物质,同时将自身原有组成转变为废物排出到环境中的不断更新的过程。如果身体新陈代谢比较快,生长发育也就比较旺盛,人的热量也消耗的比较快,就可以避免脂肪储存在身体之内,避免肥胖。促进新陈代谢对我们的身体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运动、蒸桑拿、多喝水等可以加快新陈代谢,给机体带来很多好处,比如促进血液循环,使皮肤更有光泽等,有利于身体健康。
【注】MET为身体活动强度代谢当量的基本测量单位,1MET为安静座位休息时的能量消耗率。中等强度的能量消耗率一般在3-6MET。
材料四:
课间休息十分钟,是规律也是规定
一旦把孩子“圈”在教室里,课间十分钟就失去了设置意义,也违背了相关规定。由教育部颁布、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规定:“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教育部办公厅还曾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的要求很具体:“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两年多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课间休息十分钟,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这些规定和要求,初衷良好,既体现了对教学、教育规律的尊重,也体现了对孩子成长需要的呵护。无论让孩子久坐,还是让孩子“憋尿”,无论限制孩子活动,还是禁止孩子嬉笑,都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消失的课间10分钟”消失的不仅仅是中小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近年来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肥胖、近视的现象愈发严重,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此外,同辈社交缺失正在成为家长们新的担忧。
迷恋一刀切的做法,学校固然便利了管理,但违反了规定,背离了教育初衷。最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因噎废食,管理手段粗糙,剥夺了孩子课间乐趣,也有违教育本质。学校应当把立规定则的心思,更多地用在关爱学生、提升管理水平上,而不是牺牲孩子的课间休息时间,更不能剥夺孩子到操场上跑一跑、跳一跳、喊一喊、笑一笑的权利。
(摘自2023年10月《人民日报》评论)
(1)、根据以上材料,同学们展开讨论,以下讨论结果正确的一项是( )A、班级问卷显示,假期里近一半的同学不运动、不锻炼的原因就在于喜欢长时间的刷手机,而锻炼都是因为体育中考的压力。 B、从材料二可知,为了保持健康,作为青少年学生每天要进行不少于一个小时的剧烈 C、课间十分钟的自由活动是学生的权利,学校不应该以便于管理为由随意剥夺。 D、只有运动起来,才能够加快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使皮肤更有光泽,有利于身体健康。(2)、小组成员要做一个以“动起来,让生命更精彩”为主题的演讲,演讲的主体部分将分为三个要点,请根据以上材料,将主体部分要呈现的内容整合归类,理出三个要点。(3)、小组发表观点展示材料时,想加入上述材料中的图片和表格,请分析这样做的作用。(4)、小组对所整理的材料进行了分类时,有人认为材料四是“课间十分钟”的话题,和前三则材料缺少内在联系,你认为呢? -
20、道光二十一年①春五月,夷进攻威远、靖远诸台。守者羸兵数百,公②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初,公以海运入都也,时从故人饮酒肆中,叹曰:“丈夫受国恩,有急,死耳!终不为妻子计。”公老母年八十余,长子奎龙,吴淞参将,前卒。幼子先遣归。及是,乃缄一匣寄家人,坚不可开。公死后启视,则堕齿数枚,旧衣数袭而已。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乃决自为计,住靖远台,昼夜督战。已而夷大䑸③奄至,公率游击麦廷章奋勇登台大呼,督厉士卒,士卒呼声撼山。海水沸扬,杳冥昼晦,自卯至未,所杀伤过当,而身亦受数十创,血淋漓,衣甲尽湿。事急,呼其仆孙长庆使去。长庆哭曰:“奴随主数十年矣,今有急,义不使主死而已独全。”手持公衣不可开公怒拔刀逐之投之印 , 长庆号而走。比及山半,回顾,公陨绝于地。
(节选自鲁一同《关忠节公家传》)
[注]①二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②公:关天培,清末将领。③䑸:舰队。
(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不为妻子计”与“可计日而待也”的“计”意思不同。 B、“公既自度众寡不敌而援绝”与“度以失期”的“度”都是估计的意思。 C、“前卒”与“卒获有所闻”的“卒”的意思不同。 D、“回顾”与“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顾”字都是拜访的意思。(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中有足乐者 公以海运入都也 B、蒙乃始就学 乃决自为计 C、濯清涟而不妖 长庆号而走 D、试用于昔日 公陨绝于地(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手持公衣不可开公怒拔刀逐之投之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公遣将恸哭请师,无应者。
(5)、诸葛亮和关天培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结合《出师表》和本文段概括并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