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没有人能看轻她的梦想》,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人能看轻她的梦想
①我曾在暑期少年吉他班里,替朋友客串半个月的老师。
②点名的时候,竟有个拘谨的中年女人答到。她怀抱着吉他,坐在一群青春飞扬的少年中间,十分突兀。她的手指枯瘦粗糙,显得极为僵硬,明显不太适合弹吉他。弹吉他时她的动作果然极为笨拙,我担心大家会笑话她,可同学们都特别尊重她,连那些家长也很尊重她。对这一切,我不禁有些诧异。
③在课程将要结束的时候,我终于从学生口中知道了她的故事。
④五岁那年,她爱上了邻居小朋友家的钢琴,爱上了音乐,她也想学弹钢琴。家境贫寒,父亲只能给她买一把口琴,答应在她十五岁生日时送她一架钢琴。拿到口琴后,一有时间她就会吹起来,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在期待钢琴的日子里,只要邻居家的钢琴声传来,她就会全神贯注地听,甚至常忘了吃饭。她常常用手指敲打桌面,模仿弹钢琴的动作,还总是不自觉地哼出邻居家传来的钢琴曲的旋律。母亲打趣地说:“你现在都成了‘小钢琴迷’了。”
⑤整整十年,虽然有口琴相伴,但她对钢琴的渴望却有增无减。十五岁生日那天,并没有钢琴。父亲与母亲对视,欲言又止。作为女儿,她知道父母肩上的担子太沉了。她掏出口琴,吹起了《生日快乐》,眼神中带着笑意。她握着口琴,感觉这就是自己的钢琴,只不过变小了。
⑥后来,她工作了,天天忙到深夜,慢慢地她有了自己的积蓄。想着父母身上的担子,想着自己的钢琴梦,她心里默默地规划着钱的用途。一想到自己的规划,她内心充满了快乐。
⑦四十五岁生日那天,她喜气洋洋,要去买钢琴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这时,老家的舅舅打电话借钱,说他女儿腿病突然严重了,需要手术,还差一笔钱。她低头思忖[注] , 现在是她离梦想最近的时刻,可一想到舅舅家的女儿……最终她决定把买钢琴的钱借给舅舅。
⑧再后来,她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指关节僵硬变形,钢琴的梦想仍未实现。家人给她买了一把吉他,并给她报了吉他培训班。于是,她来了。她笑呵呵地说:“从口琴到吉他,我离钢琴又近了一步。”
⑨结业那天汇报演出,一首简单的曲子,一开始她弹得艰难无比,并不动听。她的少年同学们在台下轻轻为她伴唱,生硬艰涩的弹奏,渐渐变得柔和动人。她陶醉其中,眼神里有淡淡的光辉。这是我所见过的,最执着地爱着音乐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曲终了,所有的少年都自动起立,并长时间热烈地鼓掌。大家轮流上前拥抱她,像拥抱自己的母亲。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对她特别尊重。
⑩是啊,她是个普通人,既懂得抗争,又懂得妥协;她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也从不回避生活的责任;她乐观地活着,从不抱怨。她活出了独立的生命个体特有的精彩,所以没有人能够看轻她的梦想。
【注】思忖(cǔn):考虑。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阅读文章第②段,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为什么“我不禁有些诧异”。(2)、回答下列两个问题。(1)第④段中,母亲说“她”现在成了“小钢琴迷”的原因是什么?
(2)第⑥段中,为什么“一想到自己的规划,她内心充满了快乐”?
(3)、第⑦段中加点的短语“低头思忖”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4)、第⑨段中,简单的曲子一开始“她”弹得生硬艰涩,为什么能渐渐变得柔和动人?结合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5)、作者为什么说“她”作为普通人活出了“特有的精彩”?结合文章结尾段回答。 -
2、阅读《金银花》,完成下面小题。
金银花
①金银花是被子植物门中的一员,属于双子叶植物。茎长可达9米,中空,多分枝,叶对生。金银花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其中以河南、山东所产最为闻名。
②金银花的命名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金银花有两种花色,花刚开的时候是白色的,一两天之后逐渐变成黄色,所以叫作“金银花”,又叫“双花”。它一蒂两花,两条花蕊探在外,如鸳鸯对舞,因此金银花还有一个别称是“鸳鸯藤”。(1)金银花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高,可在海拔1500米的地方生存。它冬季不落叶,又得名“忍冬”。人们观其形,悟其性,赋予了金银花“坚强”的花语。
③如果说金银花的命名和花语是中国人热爱生活、感悟生活的体现,那么金银花入药则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
④金银花是我国传统中药材,据《神农本草经》记载:金银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功效,用于治疗头痛口渴、咽喉肿痛。(2)例如:我们感冒时经常用到一种叫“维C银翘片”的药,它的主要成分就是金银花。以金银花入药,往往见效快,它的“急脾气”一直得到大家的青睐。
⑤金银花还有保健作用。炎炎夏日,酷热难耐,人们常喜欢泡上一杯金银花茶:取适量金银花,加入沸水冲泡后饮用。金银花茶口感甘甜清爽,可以清热解毒,又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但“是药三分毒”,金银花用得过多会导致食欲下降,脾胃虚寒,甚至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所以,金银花茶虽好,不要“贪杯”。
⑥金银花可观赏,可入药,可代茶饮,早已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选自《大众科学》,有改动)
(1)、从第②段看,金银花还有哪些名字?(2)、第④段中的加点词语“急脾气”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3)、分别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1) (2)
(4)、夏天到来了,你想送给朋友一些金银花。结合本文内容,向他说说喝金银花茶的好处。 -
3、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下面小题。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 ,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 , 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窥镜: (2)旦日: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2)王之蔽甚矣。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
4、按教材原文填空。
我们遨游古诗文天地,欣赏景色之美,感受情感之丰,读美,品美,赞颂美。
吟诵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峰峦如聚,①”,我们赏中华山川的壮美;吟诵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② , 绿杨阴里白沙堤”,我们赏西湖初春的美景;吟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③”,我们观八月风来势猛、由风而见雪的奇景。吟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④ , 何事长向别时圆”,我们能感受到苏轼在月圆人不圆时对亲人的思念;吟咏《醉翁亭记》中的“山水之乐,⑤”,我们能感受到欧阳修借“酒”寄托的对山水的陶醉之情;吟咏《次北固山下》中的“⑥ , ⑦”,我们能感受到王湾在绿水中朝着青山前进时的漂泊羁旅之情。
-
5、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时代属于青年,一代代青年把青春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当代青年自信自强,奋勇争先。他们在科技攻关前沿,______;在奥运竞技赛场,______;在祖国边疆哨位,______;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他们用行动一次次证明,新时代的青年堪当大任。
A、勇于创新 顽强拼搏 威武守卫 B、顽强拼搏 威武守卫 勇于创新 C、威武守卫 勇于创新 顽强拼搏 D、勇于创新 威武守卫 顽强拼搏 -
6、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午饭后,你和同学小明一起去洗手。小明洗完手没关严水龙头,你想劝说他节约用水,你对他说:
A、“小明,你太过分了,洗完手为什么不关严水龙头?浪费水资源是可耻的行为!” B、“小明,老师总教育我们要关严水龙头,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咱们去玩吧!” C、“小明,洗完手应该把水龙头关严。水资源很宝贵,让我们一起节约用水,好吗?” D、“小明,我知道你很爱干净。刚吃完饭确实应该好好洗洗手!” -
7、在班级名著阅读交流会上,小明和同学分享阅读《水浒传》的收获。他认为《水浒传》通过生动曲折、环环相扣的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如描写武松的就有“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情节,展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听了他的分享,你想再为他补充一个和武松有关的情节,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误入白虎堂 B、大闹飞云浦 C、大闹桃花村 D、三打祝家庄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征,是一次举事无双的军事壮举,一部恢宏壮丽的伟大诗篇,一座永不磨灭的巍峨丰碑。大约两万五千里左右的征程是艰难的,这对红军是极大的考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红军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困难接踵而至,可他们毫不怯懦,勇往直前 , 不拆不挠。他们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高耸入云、人迹罕致的雪山,走过遍布沼泽、荒无人烟的草地。战士们信念坚定,不改初衷 , 乐观向上,艰苦奋斗,最终取得了胜利。长征点燃了革命火种 , 铸就了“长征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熠熠生辉。
(1)、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气概(kài) B、怯懦(qiè) C、初衷(zōng) D、火种(zhòng)(2)、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举事无双 B、勇往直前 C、不拆不挠 D、人迹罕致(3)、对语段中画波浪线的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大约两万五千里左右的征程,红军是极大的、艰难的考验。 B、大约两万五千里左右的征程是艰难的,是极大地考验红军的。 C、大约两万五千里的征程是艰难的,这对红军是极大的考验。 D、两万五千里大约的征程,红军是极大的、艰难的考验。 -
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96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力学家俞鸿儒获评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他的颁奖词是“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他独辟蹊径,一往无前。拨开科学的雾,荡去岁月的尘,我们看到一位科学家黄金般的心!”“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是俞鸿儒的信念。
“相信相信的力量”是京东集团原副总裁蔡磊在他的《相信》一书中提到的,这是他的信念。原句为:“相信相信的力量。不是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因为努力,才看到了希望。”“相信相信的力量”意味着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他人,相信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这种信念和信任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定、自信、勇敢。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学校名。
-
10、作文题目:春天就这样来了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学校名。
-
11、实验学校开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主题宣传活动,请你参与。(1)、为增强全校学生食品安全观念,学校计划于2025年4月25日下午2时在学校礼堂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讲座”,要求全体同学参加。请你代学校安全办拟写一则通知。
通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学校安全办
2025年4月21日
(2)、下面是你班黑板报上的部分内容,请你修改。“食”字上面一个“人”,下面一个“良”,食品安全考验人的良心。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企业需要切实担负起应有的责任,重视食品安全体制机制建设,建立起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守护好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守得住安全底线,才能赢得遵重,才能收获消费者的信赖,才能持续被消费者喜爱。
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的写法是“”。
②画线句子有标点使用不当,请写出修改意见。
(3)、你在学校门口超市买了一袋面包,发现已经过期。下面是你和营业员的对话,请根据情境将对话补充完整。你:①
营业员:小同学,你看这面包好得很,哪里过期了?
你:②
营业员:你这同学还挺细心。好吧,我给你换一袋。
-
12、小文在整理过程中,重新阅读了这些书籍,越发体会到“执着”对于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他想以“执着与成功”为主题,写一段话。请你从《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本书中任选一本,结合书中人物形象或作者创作经历,帮助他撰写。
-
13、下面是小文整理的表格,请根据名著内容补充完整。
名著
人物
主要事迹或介绍
性格特征
《红星照耀中国》
①。
年已五旬,衣着和普通士兵一样,早期经常赤脚走路。
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③
曾做过火车司机、钳工,后来成为朱赫来最好的助手。
坚强不屈
《经典常谈·战国策》
张仪
④派,劝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填“合纵”或“连横”)
能言善辩
-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竹类植物简称竹,俗称竹子,全世界有70多属1200多种,毛竹、淡竹、茶秆竹、麻竹、粉单竹、青皮竹、撑篱竹、佛肚竹皆属禾本科竹亚科竹属。严格意义上,竹类不属树木范畴,竹似木非木,似草非草,介于草木之间。竹类分布广,面积大,生长快,成材早,一株毛竹从出笋到成材只需两个月,4-6年即可采伐利用,是可再生资源,有“第二森林”美称。
——摘编自《中国绿色时报》
【材料二】
①竹子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延续和传承,起到重要作用。
②先秦时期,人们用竹子来狩猎,将竹子当作书写的载体, A 。查阅历史文献,发现事实并不仅限如此。在先秦时期的著作中,早已有将竹子拟人化及将竹子比喻成君子的记载。
③到了汉代, B 。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礼器》中记载:“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意思是说,礼对于人来说,就好比是竹箭的外表青皮,又好比松柏的内部实心。这一将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提法,也奠定了“岁寒三友”的文化基础。
④魏晋时期, C , 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王羲之、王徽之、陶渊明、袁粲等都有与竹相关的佳话流传。王羲之在兰亭修禊(xì),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神来之笔描绘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胜景。戴凯之更是爱竹至深,花了大量时间研究竹子,写了中国第一部画竹专论《竹谱》。
⑤在唐代,诗歌达到了鼎盛时期,咏竹之风更盛。许多有才华的大诗人留下了很多咏竹名句,灿若星辰。有人统计过,在《全唐诗》中,与竹有关的诗篇达1000多首。竹林、竹风、竹影,表达文人隐居竹林的清逸;竹子凌霜傲雪,表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文人们对竹子的喜爱又上了一个台阶。
⑥宋代,在“画竹”领域名家辈出,精彩纷呈。在宋代诸多画竹名家中,苏东坡的好友文同颇有成就。苏东坡曾在《文与可画筼(yún)筜(dāng)谷偃竹记》一文中写道,“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盛赞文同高明的画论、高超的画技和高尚的画品,“胸有成竹”这一成语也出自此篇。
——摘自《封面新闻》
【材料三】
①竹笋壳制作的一次性餐具,在餐饮外卖市场供不应求;竹缠绕管廊等竹缠绕产品,在一些市政工程中推广应用;竹制集装箱底板防水且不易断裂,逐渐成为行业新宠……在共谋绿色发展的当下,竹子这一古老物种,正因科技赋能而创造更多替代塑料的可能。
②近日,中国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发挥竹子在治理塑料污染、代替塑料产品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作用,为高能耗、难降解的塑料制品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③从科研成果到企业实践,再到国家行动、全球倡议,中国提出这一好“竹”意,将为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积极贡献。专家表示,“以竹代塑”倡议彰显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责任担当与务实行动,必将对进一步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摘自《人民日报》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从哪些方面对“竹”进行了说明?请简要概括。(2)、【材料一】和【链接材料】都是关于“竹”的介绍,比较两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链接材料】
一株草,究竟拥有多少传奇的故事,她是逆袭的草根,凭借特殊技能脱颖而出,成为“木质化的巨草”;她生命力旺盛,通过藏在地下的秘密不断发笋,构成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庞大生命体;她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她成为食物,让大熊猫得以生存至今;她与人类相遇,塑造着审美,滋养着文明;她的开花,让人叹息而又充满了神秘。
(3)、下列三句话是从【材料二】中A、B、C三处摘出来的,若还原,应分别放入何处?①竹子被进一步赋予人的品格。
②文人雅士对竹子的喜爱表现得更加直接。
③更看重的是竹子的“物用”。
A B. C.
(4)、综合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严格意义上,竹类不属树木范畴,竹似木非木,似草非草,介于草木之间。 B、刘禹锡《庭竹》中的“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可以充当材料二第⑤段的例子。 C、“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出自于苏轼《文与可画贫刍谷偃竹记》一文。 D、“以竹代塑”的倡议,为国际上所有的塑料制品提供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
1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比瀚海更辽阔
①作为军人的我,要经常到戈壁沙滩训练和执行任务。新疆的戈壁留给我的印象是一望无际的敞亮,就像我想象中的海洋那样浩瀚。每天可以清晰地看到太阳从地平线的东边升起,又从西边滑下,只不过海面不是深蓝色的,而是青灰色和赤褐色的。这海里也有风暴和浪涛,只是吹进嘴里的风没有腥咸味,只有沙子的干涩和磨牙,浪涛的颜色有些浑浊。我们出海也乘船,不过这船上没有风帆,而是4个轱辘的北京吉普:我们是瀚海里的一群“水兵”——穿着绿色军装而不是海魂衫。
②我在瀚海。夏天,当太阳钉在中天的时候,这儿是死的,连风也不呼吸;冬天,暴风雪过后的清晨,这儿是凝固的,每一棵草都变成雕塑。我曾怀疑这儿的时间空间停止了运动——那沙山,那荒原,永远是一派苍凉。我在瀚海参加训练时,曾遇见一支石油勘探队,其中一位戴眼镜的工程师告诉我,在好多万年前,这里是一片大海,海中有鲸鱼,还有水藻。他拿出一块石头:“喏,这个化石就是一种海里的生物。一次巨大的造山运动后,海水干涸了,留下来沙子和石头。海中的生命,变成我们需要的石油。”指导员说道:“这就是我们在这里训练、保卫这个荒凉地方的意义所在。”之前,我曾经还为它哭过鼻子:那是漠风第一次揭走头上军帽时,那是寒流第一次冻肿鼻子尖时,那是镜子里看到“白面书生”变作“黑脸包公”时……
③不要以为瀚海的生活只有苦,也有惬意的时候。星期天,我们常常和老乡或好友相聚在一起,折两枝成熟的沙枣,背一挎包的书籍或录音带,从集镇小卖部捎回午餐肉和鱼肉罐头及“新疆啤酒”,去到一座僻静的沙山背后,边听着音乐,边享受野餐的美味。有的战友则在沙地上研究函数方程,分析电离子在磁场中的受力,或者默写化学分子式。而我捧着不知从哪里弄来的文学杂志,读着王蒙、冯骥才、舒婷等人的小说和诗歌,幻想着有一天自己写的东西也能变成铅字。累了,拾一些枯草升起火,取出早饭时剩下的馒头,烤它个四面焦黄……
④后来,我被部队安排做宣传工作。一次,部队组织官兵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进行沙漠野战生存能力训练,我作为新闻干事,陪同记者来到现场拍摄。我们从越野车下来,感到脚仿佛踏在了烧红的铁板上,我的头上像顶着一个火炉。我认识的营文教导员迎了上来。见他大热天还穿着长袖衣服,记者问:“这么热,怎么还穿得这么严实?”他用衣袖擦擦脸上的汗:“这里有一段黑土地咬人。”一旁的吴营长解释道:“因为土里舍硝、碱的成分较多,挨着人的皮肤马上就会起红疙瘩。”说着,他带我们来到营指挥排阵地。几名战士正捂着鼻子,排长报告说:“气温太高,全排同志都流了鼻血。”“那你们是怎么防止流鼻血的呢?”“嘿,我们琢磨出了个土办法,人躺在沙坑里,不断地用凉沙子搓脖子。”摄像记者想录下这些动人的情景,可摄像机却因气温太高而自动“罢工”。他连呼遗憾。
⑤夜幕降临,乔旅长给我们一行人腾出了最好的住地——帐篷里的地铺。气温渐渐降低。远处传来几声嚎叫。“这是狼嚎。”吴营长说。“沙漠里还有狼?”“有,沙漠里的狼,因为缺水缺吃的,比别的地方的狼更凶。刚进驻那天,还来我们这里做客了呢。”一位老兵告诉我们,进驻沙漠的那晚,一个战士半夜上厕所,猛然发现周围有几只绿眼睛在闪动,揉揉眼仔细一瞅,是狼!他抽出信号枪,“当,当,当”朝天连放3枪。红色信号划破了夜空,战士们一跃而起,喊声四起。狼惊慌逃窜,战士们在后面追喊,一直追到狼消失得无影无踪。从此,狼不敢靠近,只在远处干嚎。为了防范狼的侵犯,每班派一人轮流放哨,并负责给篝火添柴。
⑥我问不少官兵面对难以想象的艰苦、煎熬和寂寞,为何能以苦为乐时,我发现他们深知这片沙漠是国土的组成部分,表面的贫瘠下面蕴藏着巨大的资源。他们平静地说:“我们必须熟悉它、适应它,才能保护它……”
⑦沙丘上搁着一轮通红的夕阳。一行大雁从夕阳的晕圈里掠过。一队骆驼在起伏的丘峦间跋涉。一群镀着金边的人的剪影,真实而浪漫地活动在橘红的天幕上。
⑧那一幕又让我想到海,同时我也更深刻地明白了,比天空和海洋更辽阔的永远是人的胸怀。
(1)、第⑥段提到官兵们“面对难以想象的艰苦、煎熬和寂寞”能以苦为乐,具体分析战士们“以苦为乐”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2)、说说下面句子中连用四个句号的表达效果。沙丘上搁着一轮通红的夕阳。一行大雁从夕阳的晕圈里掠过。一队骆驼在起伏的丘峦间跋涉。一群镀着金边的人的剪影,真实而浪漫地活动在橘红的天幕上。
(3)、这篇文章以一名军人——“我”的视角来叙述事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文章最后一句“比天空和海洋更辽阔的永远是人的胸怀”意蕴丰富,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谈谈你的理解。 -
1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材料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材料三:
游斜川并序①(节选)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② , 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③ , 鲂④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⑤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 , 遥想灵山⑥ , 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⑦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注释】①这是诗人陶渊明所写的诗《游斜川》的序文,写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诗人当时年已五十岁。斜川:地名,位置不详。②邻曲:邻居。③曾城:山名。④鲂(fáng):鱼名。⑤南阜:指庐山。⑥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⑦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答谢中书书》中第二个“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C、陶渊明,一名侃,字元亮,自号香山居士。(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消散) B、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C、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D、临长流(面对)(3)、把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用“/”给材料三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断两处。若 夫 曾 城 傍 无 依 接 独 秀 中 皋
(5)、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轻峻的笔触具体描写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 B、材料一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C、材料二的作者将超脱的情感融入记叙、描写、说明之中,看似无情,却处处用情,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D、材料三画横线句子中的“跃”“翻”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灵动和无限的生机和活力。(6)、“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是写自然景物,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简要说说三篇文章表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
17、阅读古诗词,常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写景技巧,根据所学知识,完善下面表格。
写景技巧
示例
感受
抓住景物特征
(1)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抓住了早春的花繁草嫩,春意盎然的特点。
描述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受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 , (王维《使至塞上》)
(3)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皆可入诗。
融情于景
(4) ,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花亦传情
-
18、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泱泱中华,万古河山,孕育出绚烂的中华文化,文化的印记融入身边的点点滴滴。每一代人都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开始了新的创造。所以对于传统文化,每一代人都肩负着两种使命—“守护”与“创新”。文化守护是为了呈现文化的“个性”,我们常说的“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正是这个道理。而文化( )不断创新,( )会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并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中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文化丰富厚重的内涵、bó大精深的智慧、自强不息的精神,都是我们立于世界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绚烂 (2)bó大精深
(2)、语段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一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仅……而且 B、只有……才 C、如果……就 D、虽然……但是(3)、请提取画波浪线句的句子主干,写在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语段,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绚烂”“熏陶”“厚重”“不断”四个词语的词性完全不相同。 B、“万古河山”“中华文化”“赢得未来”“自强不息”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一致。 C、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 -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歌里唱道:“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辙,本义是车轮轧出的痕迹。
世上深深浅浅、曲曲直直的“辙印”,会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你联系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⑤书写正确、规范、力求美观。
-
20、班级举行“读名著·谈读书”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分享成果。(1)、读《红星照耀中国》,你发现毛泽东喜欢读《水浒传》《西游记》等;读《朝花夕拾》,你发现鲁迅喜欢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发现保尔喜欢读《》。(2)、请你结合下面《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中的文字和插图,说说读书给穷人带来了哪些影响。
①年轻人,有时甚至是上了年纪的农民一开始朗读短句,就在认字的同时吸收了其中的思想。例如,你一进到山区这种小“社会教育站”,你就会听到这些人在这样高声问答:
②“这是什么?”
③“这是红旗。”
④“这是谁?”
⑤“这是一个穷人。”
⑥“什么是红旗?”
⑦“红旗是红军的旗。”
⑧“什么是红军?”
⑨“红军是穷人的军队!”
⑩“穷人也要读书”
(3)、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纪实作品,在关注文字的同时,还要关注斯诺提供的近50幅珍贵插图。请你简要探究该书中插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