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诗以言志,文以传情。请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处。(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 。(2)、《游山西村》中现在常被用来形容事情看似无法进行了,然而忽然又有了转机的诗 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3)、《望岳》中“ , ”两句突出诗人杜甫勇攀高峰, 俯瞰山河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
2、【敬长崇德】
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按要求完成如下任务。
(1)、小语为完成手抄报作业准备了几句名言,请你帮他挑出不符合活动主题的一句( )
A、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 B、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C、损友敬而远,益友宜相亲。 D、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2)、“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你为本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
3、【墨韵寻踪】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无一不让我崇敬。通过阅读语文教科书,使我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鞠躬尽 cuì( )的“两弹元勋”邓稼先,A 鲜为人知的巾帼英雄花木兰,B 沥尽心血为民族呐喊的鲁迅……黄河奔腾不息的英雄气 pò( ),老山界工农红军锲( )而不舍的顽强精神,抗美援朝中最可爱的人 C 可歌可泣的事迹,丰饶( )土地上传来的声声誓言,都凝聚成深沉的家国情怀。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承担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 D 亘古不变的精神追求,这种情怀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传统的结果。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汉字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粹 迫 qiè ráo B、瘁 魄 qiè ráo C、瘁 魄 qì náo D、粹 迫 qì náo(2)、文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鲜为人知 B、沥尽心血 C、可歌可泣 D、亘古不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无一不让我崇敬。
B、通过阅读语文教科书,使我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C、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承担家国情怀。 D、这种情怀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传统的结果。 -
4、根据要求写作。
平凡的“人世间”,每个中国人都怀揣着属于自己不平凡的家国情怀,为大家,为小家,奉献青春与汗水。聚焦我们身边的人,他(她)真诚的帮助,无私的关爱,执着的理想,家国的情怀,都让我们感动、赞赏、敬佩,成为我们心中的一道光。
请以“心中的一道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抓住典型事例,捕捉人物细节,写出人物的精神。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③不少于600字。
-
5、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 , 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 , 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 , 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 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 , 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注】①任:推荐。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
(1)、下列加点字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接近) B、陶后鲜有闻(少) C、部使者荐之(代词,代指周敦颐) D、老吏不如也(比得上)(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②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
(4)、请简要分析衬托手法在《爱莲说》中的运用。(5)、两文均展示了君子的美好品格。请结合甲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并结合乙文,简要概括周敦颐是怎样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君子美好品格的。 -
6、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议论、抒情,“浩荡”写“离愁”之深,“白日斜”指出离别的时间,渲染出惨淡哀伤的气氛。 B、“吟鞭东指即天涯”这句诗写出诗人逃出桎梏的樊笼,离京回归的轻松喜悦,与首句互为映衬。 C、诗的后两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D、全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通过抒情、叙事、议论等,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
7、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月光滴在粽香中
刘刚
①夏风的形状,是风吹麦浪的模样;丰收的颜色,是麦田里的一片金黄。
②又到一年收麦季,夏风拂过金色麦田,成熟的小麦翘着头随风起舞,等待着颗粒归仓。每到此时,端午节就快到了,在老家,端午节是离不开粽子的,孩子们亲切地称它为“粽子节”。
③儿时盼过节,多是馋好吃的。缺衣少食的年月,唯有端午能吃到粽子。起初我不知粽子为何物,只听外婆讲,端午粽子得有颗红枣,也没说有啥寓意。那像饭团的玩意儿,在外婆的嘴里成了诱人的美食。从此,粽子香甜的味道印在了脑际,节日也就留在了心底。
④记忆中,端午正值农忙,母亲在忙着收麦种玉米,还不忘去沙河边芦苇荡,采上一捆宽长的芦苇叶,然后买一点糯米和红枣。端午节前两三天,母亲拿出家里的大铁盆,把粽子叶泡上,再找来蒸馒头和面的盆分别把糯米、红枣泡上。看着慢慢舒展身子的糯米和红枣,我们总不停地围着大盆转,一天总要跑上几趟,眼巴巴的望着、期待着,馋得直流口水。
⑤端午前后,收麦进入尾声,院里院外全是晾晒的小麦,母亲一大早摊晒好小麦,就拉着平板车来到打麦场,把带着麦糠的麦粒,堆成堆,一车一车拉到村头风口大的地方,用木锨“扬场”,将麦粒和麦糠分离……有时候,风向错乱,母亲的身上、头发上、鼻孔里都镶嵌着不少麦芒。
⑥夜幕降临,母亲拉着几口袋“扬场”得来的小麦回来,累得瘫坐在地上,不断地喘着粗气,过上好一阵,拿起水瓢咕咚咕咚连喝几大口水,总算缓了过来。此时,月上枝头,虫鸣蛙声时而响起。
⑦晚饭后,阵阵凉风吹来,院子里全是麦香味。“明天就是端午了,得抓紧包粽子,明早儿娃娃们还能吃上。”母亲絮叨着把泡着粽叶、糯米、大枣的盆端到堂屋门口,和外婆包起粽子来。
⑧一听说包粽子,我放下手中的作业,欣喜地喊着“我也要学”。只见母亲捡起二三片泡好的粽子叶,横着,头挨头、尾联尾地拼接起来,随后,在头部折一下,用左手捏住叶子,形成个漏斗状的容器,先扔个枣进去,再把泡好的糯米装上。
⑨下来,就到了关键步骤了。母亲右手把粽子叶折起来,把糯米盖严,如同给盒子盖上盖,并顺势把“漏斗”握住,保持形状,且不让米漏出来。这个步骤有难度,许多人把握不住,也就学不会包粽子。最后,是捆粽子。空出来的左手拽过绳头,用右手大拇指头夹住,左手在右手握住的部分,用劲缠上两三圈,左右手配合打个活扣,再用剪刀把线绳剪断,这样,一只四个角、呈菱角状的粽子就包好了。
⑩我也想把包粽子的手艺学到手,让母亲手把手地教了几遍,也没能包个成型的粽子来。母亲说,粽子要包的紧致才有型,看着就有食欲,咬着也有口劲儿,而且需要煮一个多小时,松了容易散落。
⑪母亲包的粽子美观、结实、耐煮,母亲将包好的粽子放到大锅里,再放上几十个鸡蛋。一个个粽子整齐的码在盆中,在月光的照射下,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熟睡的婴儿偎依在母亲的身旁,不时地发出鼻鼾声,月光里滴着糯米和苇叶的清香,如一溪甘泉,流淌在我们的心间……
⑫等我们睁开眼,满屋粽香早已飘进鼻子里了。拿起一个粽子,剥去粽叶,糯米晶莹剔透,红枣白里透红,蘸上白糖,吃一口,又软又黏,唇齿留香。和粽子一起煮过的鸡蛋,已和粽叶一个颜色,极像茶叶蛋,又带着米和苇叶的清香,吃起来,味道极佳,香糯甜美的滋味一下就钻到了心里头,满足极了。
⑬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写到:沿街卖的“粽子”,包得又小又俏,有加枣的,有不加枣的,摆在盘子里齐整可爱。今日何日?我家老妈子曰:“今天是五月节,大门上应该插一些艾草菖蒲,点缀点缀。”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节,应该把钟馗捉鬼图,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我的小孩子独曰:“今天不知是哪一天,就说应该吃粽子!”我参考众意,觉得今天叫做“粽子节”比较的亲切些。
⑭是的,“粽子节”就要到了,夜空里粽香氤氲,月光里滴着一阵阵清香。
⑮如今,端午节的气氛似乎越来越淡了,但对家乡的那缕粽香却是越来越怀念了,那份粽香里的乡思也是越来越浓,越来越浓!
⑯月光下,剥开一个粽子,清香里带着丝丝枣香,蘸些白糖,绵软、甜润、清香,那是儿时美好的回忆。
——选自《中国作家网》(2024.6.6),有删改。
(1)、以下是小北的读书笔记,请你帮忙补充完整。时间节点
主要事件
情感体现
端午节前三两天
①
对节日到来的期盼
端午前夜
“我”跟母亲学包粽子
②
等我们睁开眼
③
④
(2)、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句子。①夜幕降临,母亲拉着几口袋“扬场”得来的小麦回来,累得瘫坐在地上,不断地喘着粗气,过上好一阵,拿起水瓢咕咚咕咚连喝几大口水,总算缓了过来。(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
②一个个粽子整齐的码在盆中,在月光的照射下,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熟睡的婴儿偎依在母亲的身旁,不时地发出鼻鼾声。(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3)、文章第⑬段引用了梁实秋《雅舍谈吃》中对端午的描写,这段引用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4)、结合全文,分析“粽子”在文中的多重象征意义。 -
8、整本书阅读
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中国军人整齐的方阵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这让小北联想到文学作品中那些在困境中淬炼意志的人物。她翻开课本,看到《骆驼祥子》里的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陷入思考;同样是在生活的重压下,为何有人走向堕落,有人却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与她一同探究。
(1)、小北制作了两份“人物档案”,请根据名著内容补全信息。档案一:祥子档案
姓名:祥子
国籍:中国(旧北京)
职业:⑴
核心梦想:⑵
关键挫折:①车被大兵抢走;
②⑶
③虎妞病死、小福子自杀。
结局关键词:堕落、绝望
档案二:保尔档案
姓名:保尔·柯察金
国籍:苏联
引路人:⑷(人名)
精神坐标:以笔为武器进行创作,完成了《⑸》,践行“生命的意义”。
关键淬炼:①战场负伤失明;
②暴风雪中修铁路;
③⑹
结局关键词:坚韧、重生
(2)、通过查找资料,小北对两本名著中“暴雨”场景进行批注,请对比两处“暴雨”场景,分析批注中“牢笼”和“熔炉”的含义。原文片段
小北批注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祥子在暴雨中拉车,摔得血肉模糊,连滚带爬地回到家,高烧三日,病愈后他觉得“拉车是世界上最惨的事”。——节选自《骆驼祥子》
◆暴雨不是雨,是旧社会的牢笼 , 困住了所有挣扎的灵魂。
◆祥子的“摔”不仅是身体的跌倒,更是精神的滑坡。
在筑路工地上,暴雨冲垮了路基,保尔发着高烧在泥水中抢救木材,他想:“我们这样的人,应当有力量战胜一切困难。”——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暴雨不是阻碍,是熔炉里的烈火,锻造着钢铁般的意志。
◆保尔的“抢”不仅是身体的搏斗,更是信念的升腾。
①牢笼: ②熔炉:
(3)、通过前两题的分析,小北发现祥子与保尔的结局差异本质上是“信念维度”的差异,小北整理了以下对比表,请根据所学知识补充完整。对比角度
祥子
保尔
信念基础
源于生存本能(买车、赚钱)
源于①(填关键词)
信念支撑
孤立无援的个人奋斗
革命集体与信仰的引领
信念韧性
随境遇波动:
三起三落信念②
(请从“崩塌”和“坚定”中任选一词填入横线)
②历经绝境仍不可动摇
结局象征
③
④
请结合名著内容,从下列选项中选择恰当的“结局象征意义”填入③④处横线上,只填写选项即可。
A.超越肉体苦难的精神胜利者 B.信念淬炼生命的成功典范
C.旧社会底层个体的悲剧范本 D.革命浪潮中的成长缩影
总结
祥子的坠落是信念在“一个人的深渊”里沉没,保尔的崛起是信念在“一群人的火炬”中升华。
-
9、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默写,在积累中读懂诗人的情思。
即景抒情
杨花榆荚无才思,①。(韩愈《晚春》)
② ,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民风雅趣
③ ,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④》)
借古讽今
商女不知亡国恨,⑤。(杜牧《泊秦淮》)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⑥《贾生》)
登高悟理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与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均为哲理诗,都是明写登山的感受,实则谈论人生哲理。前诗“⑦ , ⑧”表达了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的道理。后诗“⑨ , 一山放出一山拦”表达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的道理。而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⑩。”
-
10、中国仪仗队队员张笑濛以太爷爷的抗战精神为激励,在红场阅兵中展现使命担当,这让我们看到家风传承的力量。学校组织“孝亲敬老传承家风”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活动任务。(1)、学校邀请了一位校外专家做“中国孝文化”主题报告。听完报告,同学们纷纷与专家交流。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您讲得很有趣,态度也很和蔼,我们都觉得挺不错。期待您再次光临! B、您有今天的成就,定与家父家母当年的教导分不开。您一定要再来! C、您的讲座很精彩,让我们懂得了亲情的可贵。期待您再次光临! D、谢谢您聆听我们的心声,解答我们的疑惑。您一定要再来!(2)、请从你积累的成语、名言、故事中,选出与“家风传承”相关的一个或一句、一则进行分享,并简要说明其内涵。
-
11、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
【仰望星空】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二十八载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隐姓埋名,鲜为人知,成功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让中国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闻一多先生,____地为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他是争取民主的战士,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kǎi淋漓,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家国情怀】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中华民族虽经历无数灾厄,但仍不断发展壮大,是因为这是一个遍地见英雄的国度,大风大浪来了,有人扛得起,顶得上;关键时刻,有人鞠躬尽瘁,有人悲天悯人。这正是我们这个国家抵御一切风险挑战的最大底气。现在我们伫立在新的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将:“____,____。”
【修身正己】梁启超告诫我们:人生在世,要对国家、家庭、社会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即凡属我们应该做的事,而且有力量能够做得的,我们都要全力以赴,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我们是青年,我们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无论何时,我们都是一面青春旗帜。有困难,我们迎上去;有坎坷,我们跨过去。我们勇敢扛起这面责任的大旗,只有这样,我们才是当之无愧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阅读上述文段的内容,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①鲜为人知
②慷kǎi淋漓(2)、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①伫立:
②当之无愧:
(3)、在【仰望星空】文段括号处填一个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持之以恒 B、锲而不舍 C、孜孜不倦 D、急功近利(4)、请结合【家国情怀】内容,运用所学的对联知识,将序号填到横线处,使文段内容连贯。①萃古今之著作 ②山川香草风流 ③复兴梦荷肩头
④铁石梅花气概 ⑤爱国情植心底 ⑥罗中外之篇章
上联: 下联:
(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 B、中华民族虽经历无数灾厄,但仍不断发展壮大。 C、人生在世,要对国家、家庭、社会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 D、有困难,我们迎上去;有坎坷,我们跨过去。 -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遇见慧眼识珠的老师,臧克家成就了自己的诗坛;遇见远见卓识的孙权,吕蒙非复“吴下阿蒙”;遇质朴善良微的阿长,鲁迅获得了半世温暖……如此,你定会感叹:生命中遇见某个人,或许他的美德,他的才华,他的鼓励,他的帮助……给了你力量,是多么幸运!
请你精选事件,细致描写,恰当抒情以“遇见你,是我的幸运”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⑴请将题目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⑵至少有两处细节描写。⑶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⑷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⑸文中不得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
13、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 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蔡伦造纸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元九年,监作秘剑①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②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③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④ , 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秘剑:皇室用的剑。②书契:书籍文契。③缣帛: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④造意:想出一个主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板已自布字 自以为大有所益 B、瞬息可就 蒙乃始就学 C、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以钱覆其口 D、为后世法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交代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板印刷是对雕版印刷的继承,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板印刷术做铺垫。 B、甲文第二段是全文的重心,着重说明活板的制作、印刷过程,解释胶泥刻字的性质特点,突出了活板的“活”。 C、乙文运用对比写法,将蔡伦造纸的材料与“缣”“简”作比较,凸显了“蔡伦纸”价廉、轻便的特点。 D、乙文中天下咸称“蔡侯纸”,是因为皇帝赏识蔡伦,叫天下人以此命名其发明的纸张,以表其功。(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②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
(4)、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毕昇与蔡伦有哪些共同点。(5)、印刷术和造纸术都位列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读了两篇选文后,你有何感悟? -
14、古诗鉴赏;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说法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扣住“高大”二字写泰山,前六句描写泰山景物,表现它的高大雄奇,七八句则用“小”反衬泰山的高大。 B、一二句以问答开篇,诗人没有单从海拔角度形容泰山之高,而是以它横跨齐鲁的空间之广烘托泰山的高耸绵延。 C、三四句写近望中所见的泰山,“钟”字把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蕴含着诗人对泰山壮美景色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D、七八句直抒胸臆,从“会当”这一词语,可以明显地看出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压倒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决心。(2)、本诗中“荡胸生曾云”和王安石《登飞来峰》中都写到了“云”。请你分别谈谈对两首诗中“云”的理解。 -
15、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座座山川紧相连
文清丽
①大哥发了一张他与文旭在机场的合影。大哥说,他这是送文旭去青藏兵站。
②一看到“青藏兵站”几个字,我感觉自己的手都微微颤抖了。我想到了绵延青藏线上那越来越高的海拔,想到了那一座座山川紧紧相连的壮美,也想到了青藏线给予我和我们家人特有的馈赠……
③身为老兵的大哥,对儿子能上高原显然充满自豪。大哥说:“这是军人的荣耀!”二哥听到消息,沉吟半天说:“他去了我的老部队竟然不告诉我,有种!”
④二哥的话,让我的眼角忽然湿了,我想起二哥当年写的一封封家信。二哥是20世纪60年代末参军到青藏高原的。在那个号称“世界屋脊”的地方,二哥给家里写信说:“当兵太苦了,喝的水里有虫子,山上四季都是积雪。因为缺氧,嘴唇都是紫的。一旦得个急病,基本就没命了。”我妈听了,眼泪流得止也止不住。我爹让上中学的姐姐给二哥回信,问是不是就他一个人在高原上当兵,要是还有另一个人,他就不用怕!二哥从此便再没诉过苦。
⑤一次,驻地连降暴雨,河床决堤,外出巡逻的副连长和两名战士突然没了消息。二哥带人顶着大雨在昆仑山里艰难搜索,一走就是几十千米。等找到副连长时,被泥石流紧紧裹挟的副连长已经牺牲了。二哥他们流着泪,脱下军帽,向牺牲的副连长默哀。后来,二哥让战友把副连长的遗体架到自己背上,一路踉踉跄跄地背回了营区……
⑥1998年,我到青藏线采风。车一过唐古拉山口,我便头痛欲裂,同行的一位女编辑难受得差点写遗书。我们赶紧抱起氧气袋,边吸氧边看外面的风光,我想:从前的高原战士可没像我们这般幸运。
⑦那时,我突然懂得了二哥为什么比同龄人苍老,也明白了二哥对自己受的苦为啥在后来的家信中只字不提。
⑧三天后,我到青海参加活动,想趁机看看文旭。在兵站门口,凝望着哨兵守卫的熟悉的大门,想起二哥当年写的家信,就是从这里走进我的心间:从这里寄出的一张张汇款单,变成了家中一袋袋化肥、一件件新衣和我的学费。而我最初的梦想也正是从这里发芽。18岁那年,我只身一人迈进了响着军号的院子,开始了军旅生活。那以后,我慢慢知道了青藏线上楚玛尔河里的石头是白色的,沱沱河里的石头是赤色的,我见证了二哥与他的战友在高原上走的一道道梁、种的一棵棵树……
⑨我拨通了文旭的手机。先是一阵熟悉的歌曲:“呐喊一声有我在,这一腔热血报效疆场;呐喊一声有我在,战旗上续写我们的荣光……”接着响起了文旭的声音。我谅讶,才几天没见,我已明显感觉到文旭的声音变了。我知道,那就是高原的味道。接通电话,我没说我在兵站门口,只说今天在天路上碰到很多汽车兵,感觉他们个个“都像你”。
⑩文旭沉吟了一下,说:“姑,我懂你的意思。”随后,他告诉我,他去了军史馆,许多官兵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在军史馆荣誉墙上,他还看到了他二叔的照片。他说,上了高原才明白:祖国,不只是一个词。在2000千米的青藏线上,他一直都在思考:军旅生涯该怎样度过?当看到那一座又一座山川紧紧相连,他仿佛已经找到了那个答案。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了“我们”两代人参军与青藏兵站的特殊情缘,突出中心。 B、文章记叙的主要人物是大哥,通过他送儿子参军,歌颂了他的献身精神。 C、第⑩段加点词“意思”是指天路上的汽车兵与文旭一样,都具备高原军人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守卫祖国的精神品质。 D、文章第④段属于插叙,插叙当年二哥当兵时写家信诉苦的情景。(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按括号内要求作答。①我想:从前的高原战士可没像我们这般幸运。(从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②而我最初的梦想也正是从这里发芽。(赏析加点的词)
(3)、文章第⑥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标题《一座座山川紧相连》有什么寓意?请简要概括。 -
16、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近段时间,以“3分钟教你正确挑水果”“你不了解的生活小技巧”“教90后、00后生活”等为题的视频走红网络。一些地方甚至推出了“公益烹饪课”“维修课”等线下生活技能课程,名额常常“秒光”。
年轻人生活技能缺乏的现象背后,实际上是劳动教育一度不受重视的结果。过去一段时间,社会崇尚学历、轻视技能与劳动。学校教育中,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家庭教育里,父母也忽视对孩子劳动意识的培养,错过了学习、掌握生活技能的机会。
由此看,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才是破题的关键所在。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劳动态度,是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直面年轻人对生活技能的需求,学校教育应该发挥好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把劳动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不仅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更要注重劳动观念、劳动精神等培养锤炼,在学生心中种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种子。
从家庭和社会层面来看,更应该看到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只有摒弃过去那种“包办思维”和“溺爱心理”,才能让孩子在动手劳动中成长起来。
(刊载于2024.5.24,有删改)
【材料二】2022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劳动教育”也成了近年来教育圈的热门话题。
劳动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过去,一些人对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的认识存在偏差。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上,社会上一定程度存在着“重书本教育、轻劳动教育”的倾向,甚至认为读好书、当白领,就是为了“告别劳动”。
因此,落实落细相关课程标准,学校肩负重任。一方面,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真正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像对待其他课程一样对待劳动课。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编制课程内容,统筹好短期的劳动技能培训和长远的劳动精神培养,在循序渐进中真正激发学生们对劳动的热爱,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在青少年心中。
让热爱劳动的种子生根发芽,家庭教育、社会引导不容忽视。良好的家校互动至关重要。在学校的劳动课程之外,家长也应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鼓励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们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进而言之,在全社会倡导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让热爱劳动蔚为风尚,青少年才会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对劳动的理解,真正以劳动为荣。
(刊载于2024.7.6,有删改)
(1)、下列是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是破解年轻人生活技能缺乏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B、“劳动课程内容共分为三大类,具体包括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这些任务群和项目按要求安排在不同学段和年级。” C、劳动课程内容里“日常生活劳动”中的“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横贯1~9年级。 D、在青少年的教育上,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书本教育、轻劳动教育”的倾向。(2)、结合材料三,从不同角度概括应如何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让青少年学生养成以劳动为荣的习惯。(3)、同学小勤认为把劳动教育作为单独学科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学生应该把有限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家务劳动不需要学习。阅读材料之后,你会如何劝说小勤? -
17、整本书阅读;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回答下列问题。(1)、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后,请你填写表格空白,梳理保尔成长经历。
成长阶段
保尔故事
阶段一:苦难的童年
十二岁被迫离开学校,在车站食堂打工,受尽凌辱,目睹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
阶段二:①
保尔参加革命后,成为红军骑兵。打击侵略者和反革命者,捍卫苏维埃政权,足迹踏遍全国。
阶段三:参加国民经济恢复建设
参加肃反工作;② , 被遣送回家;抢救木材受伤,被送疗养院。
阶段四:实现生命意义
在病情恶化,以至于③的情况下,不得不离开战斗队伍;战胜病魔,完成作品④《》,开始新的生活。
(2)、面对生活的打击,保尔也会表现出灰心、绝望、无助等情绪,有人认为这有损保尔坚强乐观、顽强拼搏的形象。与书名中“钢铁”一词不符。对此你怎么看?结合整本书说说你的看法。 -
18、根据语境,填写文学常识和古诗名句。(有错字、漏字、别字该句不得分)
主题
出处
诗句
孤独
①《》陈子昂
读这首诗,我们感受到诗人“念天地之悠悠,
②。”的孤寂悲伤。
高洁
《陋室铭》刘禹锡
刘禹锡以陋室明志,“③ , 往来无白丁”体现了意趣之高雅。
自省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
我们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才能克服困难,“④ , ”是富于哲理的深刻思索。
奉献
《己亥杂诗》(其五)⑤(作者)
诗人鞠躬尽瘁,甘愿牺牲自己,培育新的力量,
“⑥ , ”蕴含着奉献的精神。
-
19、有同学做了一张海报如下图,并设计了三个文案,请你选出最喜欢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A.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B.中国航天人,是你们用执着的坚守与飞天的辉煌,把梦想化作现实!
C.中国,飞天!飞天,中国!
-
20、有同学想用对联概括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请你帮他把这副对联补充完整,你认为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航天添盛事,____,摘星揽月空间站;
壮士转鸿钧,神舟驰九霄,____。
A、科技续传奇 壮志凌云凯歌奏 B、科技在空间 吐气扬眉中国人 C、科技续传奇 吐气扬眉中国人 D、科技耀空间 壮志凌云凯歌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