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13、14世纪,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封建领主为了得到更多的货币,便把庄园中原实行的劳役地租普遍改为货币地租,同时,领主们还允许庄园农奴用金钱赎买人身自由。这些现象的出现(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推动城市自治运动的兴起 C、加速了封建农奴制的瓦解 D、说明庄园制经济走向崩溃
-
2、罗马共和国早期具有厌恶王权的历史记忆和拥护共和的民族心态,共和国晚期则逐渐将政治人物和神联系起来,凯撒成为首个被官方承认的“神”,奥古斯都(屋大维)在“共和外衣”下建立了元首制,并亲任大祭司长,营造“阿波罗之子”的神格身份。罗马的“造神”运动旨在强化( )A、皇帝与旧贵族的联系 B、共和国的政治根基 C、建立帝制的社会舆论 D、王权统治的合法性
-
3、公元前3世纪,人们只要掌握一种语言就可以从罗马一直漫游到印度。从西西里到塔吉克斯坦,国王们在努力应对统治多民族国家所带来的挑战,而极具开拓性的希腊阿尔戈英雄们则探险到了印度洋和非洲大西洋沿岸。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波斯帝国的武力扩张 B、希腊化时代的影响 C、地中海地区保持稳定 D、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
4、两河流域古文明沿两河由南往北单线溯流而上,阶梯性发展;埃及古文明沿尼罗河由南往北顺流而下,也是阶梯性发展;爱琴海古文明也是由其南端的海中岛国,即克里特文明,越海向北发展为伯罗奔尼撒岛上的迈锡尼文明,再往北影响了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由此可知,这些古文明( )A、扩展方向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B、发展模式受社会性质的制约 C、具备了农业文明扩展的条件 D、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
-
5、2023年4月,在中国积极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双方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原本因沙伊两国断交而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得到有效缓解。这说明中国( )A、积极发展周边睦邻友好关系 B、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C、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 D、重视大国责任与担当
-
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程。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 B、市场经济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C、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7、1980年,浙江省某县一衬衫总厂开始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进行全面改革,从而由一个濒临破产的县级小厂成为省一流企业。而力主改革的时任厂长却成为了一个不太受欢迎的人,甚至部分老工人向省里写告状信。这反映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 B、对外开放的力度仍有待加强 C、经济体制改革需进一步解放思想 D、产业结构调整引发利益冲突
-
8、下图反映的是1978-1984年全国农用拖拉机产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缩小 B、国有企业全面改革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
9、1978年3月至5月,中共中央先后派遣考察团赴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了解并学习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市场经济制度,赴香港、澳门地区学习如何快速发展经济,赴西欧五国考察交通运输业、电力机械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考察活动旨在( )A、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 B、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C、改善经济建设的外交环境 D、实施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
-
10、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同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首先退出了和美国的冷战;1989年,我国又实现了同苏联的关系正常化,彻底退出了冷战。这反映出我国( )A、优先发展与美国外交关系 B、推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 C、外交受到意识形态的束缚 D、采取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
11、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北京的北大、清华、辅仁等大学的理工科被合并重组为北京地质学院、航空学院等8个专业理工科高校;与此同时,政府还筹建了北京俄专,北大、人大等综合性大学也开设了俄文系。据此可知50年代初的院系调整意在( )A、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B、促进高等教育普及 C、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D、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
12、在参加万隆会议前,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在妥协中坚持原则,在和解中达到目的”的战略总方针,旨在强调亚非国家的共同身份,避免陷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争论。这一战略( )A、突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 B、奠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新原则 C、促进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D、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智慧
-
13、王崇伦是鞍山钢铁公司工人,先后8次改进工具,并创造了“万能工具胎”,一年内完成了四年多工作量,产品全部是一级产品。1954年1月,重工业部发出《关于学习王崇伦首创精神的通报》,2月8日《人民日报》也发表社论,对王崇伦的首创精神进行了赞扬。王崇伦的首创精神( )A、是一五计划提前完成的根本保证 B、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干劲 C、服务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需要 D、促进“四个现代化”目标实现
-
14、下图是1950年丁鱼创作的年画《女拖拉机手》,该作品( )
A、表明妇女成为工业建设主力军 B、说明耕作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展现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D、描绘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美好愿景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二战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以民主民族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公里。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550万平方公里
——王春良等《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材料二 50年过后,亚洲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走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些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一些比较成功的国家领导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宣称自己的发展得益于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即“亚洲价值观”。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不同特点。(2)、提取材料的观点,并结合史实阐述。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6—18世纪繁荣的中欧贸易中,瓷器、漆器、织物、壁纸、家具和玩具等各式各样的中国特产涌入欧洲,饮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丝绸与瓷器的魅力促使欧洲人致力于将其生产本土化。
1753年7月24日,瑞典王后收到国王赠送的一件特殊生日礼物:一座木结构的中国屋。她描述道:“我的长子穿得像个中国王子一样在入口处恭候,随侍的王室侍从则扮成中国文官的模样……里面有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印度风格装饰成的大房间,四角各有一只大瓷花瓶……欣赏过所有东西之后,国王陛下下令演出一场配土耳其音乐的中国芭蕾。”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材料二 为加强对印度的统治,1853年,英国议会通过一个新特许状法案,规定印度文官应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实行公开竞争考试。但印度人进入印度文官殿堂的大门非常狭窄……印度成为主权共和国后,肯定了当时已存在的印度行政官等系统,并根据宪法有关规出定制定了全印文官法。文官分为全印文官、邦文官和中央文官。
——整理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参考材料一二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8和19世纪的相关史实,围绕文明互鉴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申遗成功无疑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首先,联合国带来了保护技术和人才。2003年,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龙门石窟就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项信托资金的支持,并带来了日本先进的科学团队,对洞窑进行检测、修筑。“中国式申遗热”背后存在着严重的误区。不少当地官员把申遗当作是经济收入的水龙头,认为一旦申遗成功就能获得大笔保护基金与巨大的门票收益。实际上,经济效益与申遗两者之间存在着博弈。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透露,中国每年在申遗工作上的花费高达3亿元。更严重的是对景区的无序开发与破坏:开通超大容量的交通路线,丝毫不考虑景区能力而加设电梯、索道、人为地把建筑重新“做旧”“仿古”等。
——摘编自张涨《谈“申遗热”:重申报轻保护得不偿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式申遗热”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申遗热”带来的问题以及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则。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宋太宗“太平兴国初,京师置榷易院,乃诏诸蕃国香药宝货至广州、交趾、泉州、两浙”;……其后,在广南、福建、两浙置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物货航舶而至者”以管理海外贸易。……宋高宗曰:“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元朝)至元十五年八月,诏行中书省曰:“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孟原召《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许多经典文化以茶为载休,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唐宋时期,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周边国家大量的僧侣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文化的同时,也将茶的种植方式传播到了各自的国家和地区。譬如朝鲜和日本茶文化传到这些国家后便与本国的文化相融合,催生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茶文化。……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在海外的殖民贸易在本质上是以国家组织的形式对落后地区的资源掠夺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的茶文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传播。
——吉峰《论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方式与渠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简述该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具体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前中国茶文化传播的特点。 -
19、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各种书刊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出版商,小印刷所则更为普遍。这种状况( )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 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 C、有助于公众文化水平的提高 D、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
-
20、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世界遗产公约》( )A、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B、首次以立法方式进行现代意义上的保护 C、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 D、充分肯定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