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17-12-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元朝在沿用郡县制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增加了行省设置。行省从中央领受部分权力,代中央行事,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这里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表现在( )A、行省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 B、元朝彻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C、行省制继承秦朝推广的郡县制 D、元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2. 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人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但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材料表明宣德年间( )A、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 B、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 C、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 D、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3.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迫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4. 《步步高升》中,各阶层人民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中的“人民政协” ( )A、具有人民民主性质 B、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 C、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5. 基辛格回忆说:“阿尔巴尼亚提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美国的双重代表权和把安理会席位给北京的提案,却根本没有表决。问题的实质在于,友好国家改变了立场。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的时候,他们害怕投票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受到我们的某种惩罚。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跟中国和解,他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基辛格认为中国外交取得进展( )A、是由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高 B、关键是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C、取决于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态度 D、受益于中美两国关系趋向缓和6. 克利斯提尼时期,富有贵族吃珍贵食物,举办奢华宴会时,要承受极大的压力,他们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这一现象( )A、是严格实行财产等级制的结果 B、得益于铲除旧贵族的政治特权 C、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D、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过于泛滥7. 1820年,科恩兄弟因违反弗吉尼亚州的某项法律而被罚款,他们向联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诉。联邦最高法院接手此案,弗州以联邦最高法院无权受理此案提出抗议,马歇尔法官依据宪法联持最高法院有审理权,并依法判决科恩兄弟败诉、弗州胜诉。这一诉讼案的到决过程( )A、反映州权主义占据上风 B、强化了美国联邦政府的司法权威 C、说明中央与地方权力制衡 D、表明最高法院取得法定上诉管辖权8. 北宋有学者指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宗子法废,后世尚谱牒,犹有遗风。谱牒又废,人家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该观点认为( )
①宗法制度经久未衰、历代沿用
②家谱能够凝聚人心、维系宗族
③家族观念产生动摇、危害深远
④宗法解决继承矛盾、稳定秩序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9.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些传统节庆习俗,如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20世纪初,出现了元旦(元月1日)、革命先烈纪念日(3月29日)、国耻日(5月9日)等;二三十年代又有了国际妇女节(3月8日)、儿童节(4月4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等。节庆日变化印证了( )①近代中国发生社会转型
②国家政治体制出现更替
③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④民权平等主张得以实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10. “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办法,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说明( )A、淸政府主动谋求社会变革 B、民主共和成为必然的趋势 C、封建的专制制度行将结束 D、袁世凯创建民国临时政府11. 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在指定作战计划时说:“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 )这一场景发生于
A、战略反攻时期 B、渡江战役时期 C、平津战役时期 D、淮海战役时期12. 1963年,周恩来总理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四目”则是具体的操作方案: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等。该政策( )A、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抗衡 B、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 C、宣告了祖国统一方针的确立 D、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统一13. 公元前367年,罗马设立内事最高裁判官,保证市民法适用。公元前242年,又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处理一方为非罗马人的民事案件,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最高外事裁判官的设立推动了( )
A、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 B、罗马贵族与平民矛盾的缓和 C、罗马万民法的逐渐形成 D、罗马帝国自由民差异的消除14. 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第一届议会选举中,真正参加投票的选民占全部选民的51%,宰相俾斯麦所在的自由保守党获得议会中37个席位,占议会总席位不到10%。当议会开始运转时,皇帝身边簇拥的亲王和将军们都穿着华丽的制服,与之相比,衣着普通的议员们倒成了可有可无的听众。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选民的参政权力受到政府限制 B、德意志政治体制有其两面性 C、俾斯麦因竞选失败而解散内阁 D、联邦议会立法权被皇帝控制15. 1965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把决策机制从全体通过改为多数投票通过。这遭到了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强烈反对,并连续6个月拒绝出席会议。最终,欧洲经济共同体通过了一项决议,允许共同体成员国行使否决权,阻止通过有疑义的、事关“重大国家利益”的协议。这表明( )A、法国主导欧洲一体化进程 B、民族国家利益阻碍欧共体运行 C、欧洲进一步合作面临挑战 D、欧共体内部各国矛盾难以调和16. 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此战争后( )A、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 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 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17.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甚欲削夺其选举权,以实行强迫手段”。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变中国由臣民国家为公民国家 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C、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进步 D、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会18.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讲到:“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为此,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实施与该论述一致的是( )A、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B、经济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C、改变中国半殖民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坚持独立自主 D、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19. 下表据陈大伙《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复兴”的思想理路》相关内容编制。时期
阶段
思想理路
思想内容
清末民初
萌芽
屈辱中觉醒
①在屈辱中寻求民族自信:“师夷”、“仿行”、“爱国”,“中华民族”观念正在形成之中
抗战时期
成长
救亡中勃发
②“民族复兴”意识勃发,中共提出“民族复兴”的终极指向和道路选择
新中国时期
升华
奋进中超越
③民族独立,社会变革,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科学发展,全面小康,“民族复兴”空前自信
对表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①②③思想主题完全一致 B、①②③都解决了中国问题 C、①②③目标任务完全相同 D、②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 公元前242年起,在罗马大法官中专门设立“外事裁判官”,他的司法权针对的正是异邦人之间的争议以及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的争议,人们总结外事裁判官的任务是“在异邦人之间”或者“在罗马市民与异邦人之间执法”。这说明当时罗马( )①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矛盾日渐突出 ②国际贸易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③裁判官审判裁定成为新法创制的媒介 ④逐渐出现适用所有民族的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1. 《史记·秦始皇本纪》:“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据材料可推断,郡县制( )A、由秦王嬴政创立 B、春秋战国已出现 C、全面取代分封制 D、加强了君主专制22. 《旧唐书·穆宗纪》:“(唐穆宗想破格提拔)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唐代给事中具有封驳权 B、给事中应隶属于中书省 C、给事中可否决皇帝诏令 D、相权可与皇权相互制衡23. 下图漫画题为《探囊取物》,囊中装着中国各地的矿产资源,英、日、德、意、俄、奥、葡、法等国纷纷伸手探入囊内进行抢夺。该漫画主要反映出列强( )A、在华划分势力范围 B、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C、加强对清政府控制 D、在中国抢占租借地24. 1945年9月,蒋介石密令各战区“围剿长江南岸、鄂浙皖东及桐柏山区奸匪。……警备阜阳、沈邱、商城、霍邱间地区,清剿各该地区奸匪。……除警备交通及剿匪外,并注意防范邻近战区之奸匪流窜。”该密令发出的背景是( )A、抗日战争进入决胜阶段 B、蒋介石正积极筹备内战 C、国共已经达成和平协定 D、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25. 有学者指出,公元前5世纪末的雅典民主政治,议事会和公民大会在国内政策问题上以退缩为背景,法庭占据了舞台的中心。这种现象反映了雅典这一时期重要的民主原则是( )A、轮番而治 B、法律至上 C、人民主权 D、司法独立26. 由于德国的统一是由普鲁士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完成的,因而,“普鲁士不可避免的湮没了德意志”。下列关于德国王朝战争统一后的表述,正确的是( )A、德意志帝国建立了邦联体制 B、普鲁士在帝国中占统治地位 C、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鲁士任命 D、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出现倒退27. 《华沙条约》序言宣称:由于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从而加深新战争的危险,爱好和平的欧洲国家必须采取必要步骤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和维护欧洲和平。华约组织的成立( )A、使德国一分为二 B、打破美国经济封锁 C、加剧了冷战程度 D、致力维护世界和平二、材料分析题
-
28.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息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昙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这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这动》
材料三: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郎、黄充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3)、据材料三,“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29. 民粹主义,亦称平民主义,具有道德的、感情的和非理智的意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主社会普遍地把多数意志或多数同意作为解决冲突、做出决定的基础性共识。而雅典的民主政治正是在此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尝试,通过抽签选举、轮番而治,雅典实现了普遍参与、多数统治……但多数裁决规则并不足以为少数提供充分有效的保护……多数人在利益驱动之下同样会肆意践踏少数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导致多数压迫少数的专制与暴政现象。
——刘翀《雅典的民主与苏格拉底之死》
材料二:历史上的西方政治精英,包括美国的国父,在民主问题上都比现在西方的政客要谨慎得多。他们大多倾向于采用“共和”与“法治”来防止“民主”可能带来的“民粹”。
——张维为《西方民主制度的“基因缺陷”是什么?》
材料三:当今的民粹主义是一种有破无立的思潮……它在目前的盛行基本上可以视为对现存制度不满,却又苦于传统理想主义破灭后的无奈、浮躁与盲目情绪。但毋庸置疑,它的存在与盛行本身也从反面说明了以个人主义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与宪政民主为内容的全球化浪潮所固有的内在矛盾。改革过程中忽略公正问题,加剧贫富分化都会导致民粹主义情绪的上升。从整体上说,当今的民粹主义复兴足一种消极现象,但它所包含的一些因素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冷战”时代结束以后的反全球化思潮的新形式。
一金雁《民粹主义:俄国与世界,昨天与今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为达成“基础性共识”在民主政治方面做出的“开创性尝试”,并概括其弊端。(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国父”谨慎避免民粹主义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归纳当代民粹主义的危害。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规避“当今民粹主义复兴”的途径。30. 新中国外交秉承“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外交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为了促进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并便利两国人民互相朝圣和往来起见,双方同意基于(一)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二)互不侵犯、(三)互不干涉内政、(四)平等互惠、(五)和平共处的原则,缔结本协定。
——1954年《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在访问亚非十三国时提出)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时候,严格遵守以下原则(节选):第二,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第四,中国政府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1964年《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
材料三:从“上海精神”到“丝绸之路精神”,中国的主张一脉相承:“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我们愿同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为建设和谐地区作出不懈努力。”
——2013年《记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有何新发展。(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举措为例,论证“新中国走一条义利兼顾的外交道路”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