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在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中,很多佛像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而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佛教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这一变化可以折射当时( )A、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绘画技术快速发展 C、政治权力干预明显 D、儒家思想产生影响
-
2、公元1704年,罗马教皇克莱芒十一向中国的教会与信徒发布了七条禁约,内容包括禁止教堂悬挂带有“敬天”字样的隔额,禁止基督徒祀孔、祭祖,禁止教徒家中供奉牌位等。这些禁约( )A、传播了西方宗教改革的成果 B、折射出中西文化冲突 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阻断了东西方的交流
-
3、中国古代一级地方行政区治所(1)、以上三幅图是秦、隋、元三个朝代一级地方行政区治所示意图。请分别指出三幅图对应的朝代,并说明理由。(2)、一级地方行政区治所的分布与政治、经济(包括人口数量)等有密切关系。从秦到元一级地方行政区治所南北密度分布有何变化?并简析导致其变化的具体原因。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
汉武帝拔用文学之士,加侍中、给事中、常侍等名街随侍左右,分大臣议政之权,以尚书掌机要,成为后世尚书省的发端。
东汉
东汉设尚书台(省),长官称尚书令,品位低微,仍属内廷官署。“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日常行政中心由公府向台省转移。
曹魏、两晋
三公系名义宰相。尚书省职无不总,转化为外朝宰相机构。皇帝身边新的秘书咨询机构中书省、门下省发展起来。
隋朝
隋代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三省的轴心在尚书都省,门下、内史省的长官只能作为参掌朝政的辅助。
唐朝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据材料指出尚书省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
-
5、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采纳高颖建议,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指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这一规定的实施( )A、适应了商业发展的需求 B、瓦解了士族的经济基础 C、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 D、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
6、对下列法律文献,描述正确的是( )A、意大利人说:我们颁布的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在家长权、继承和监护以及所有权和占有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 B、英国人说: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规定教会、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 C、美国人说:1787年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行使行政权和军事指挥权,并可以连选连任。 D、法国人说: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向全世界宣告“人身自由,权利平等”,实行君主立宪制。
-
7、下图所示为1958年7月发行的年画。作为史料,它可以佐证( )A、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的建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宏伟蓝图的绘制 C、人民要求改变落后状况的良好愿望 D、我国开始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的时代
-
8、历史照片是时代的见证。下图照片为上海市信大祥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公私合营( )A、发生在“大跃进”时期 B、为制定“一五”计划创造了条件 C、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D、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9、商鞅的特殊爵赏制度使得对外战争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以最强悍、最有纪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发展,秦人遂无敌于天下。这段材料主要解释了商鞅变法的( )A、原因 B、作用 C、目的 D、经过
-
10、建国初期,为改变民间拜神祈福的旧习俗,国家鼓励创作新年画。下图《建政权选好人》登载在内蒙古日报上。该画展现了( )
①选用了年画创作的新题材 ②表现出移风易俗的新气象
③反映出自治区成立时人们的喜悦心情 ④展示了一届人大的民主选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民主选举中,一些地方因陋就简发明了“豆选”、挨门串户等方式来保障政策落实。这些举措的实行( )A、保证了共产党队伍的纯洁 B、提高了共产党的执政水平 C、有利于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 D、有利于中共革命队伍的壮大
-
12、“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更变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 )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 B、实现了民族独立与富强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终结了封建主义的传统
-
13、有学者认为,在早期的科学家中,牛顿的处境是比较好的,这可能与英国社会的政治状况有关。当时英国“比较好的”“政治状况”是( )A、宗教改革时新教地位的确立 B、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和完成 C、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权利
-
14、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689年 《权利法案》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1721年 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1747年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9世纪50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由上表可知,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连接点是( )
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最高法院 -
15、法国1875年宪法一方面肯定了共和政体,把“共和国”一词写入宪法,另一方面又赋予总统过大的权力,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并有75名终身议员。它没有规定司法制度,对公民的权利更是只字不提。据此可知,该宪法( )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体制 B、使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C、是政治势力妥协的产物 D、加剧了各派别之间的矛盾
-
16、宋代中央政府的官员,多数是任其职不理其政,而采用“权知”、“判”、“提举”、“管勾”等名义派遣实际长官。如枢密院的正式长官是枢密使,但更常见的是以别的官员“知枢密院事”。此举旨在( )A、提高政务处理效率 B、拓展官员晋升渠道 C、保证皇帝控制朝政 D、实现朝廷吏治清明
-
17、下图为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陈列的木简,木简上的文字是“迁陵以邮行洞庭”。此木简插入公文或信函中,告知邮传人员要从“迁陵县”送到“洞庭郡”。对该邮简认识正确的是( )A、出土文献——印证了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B、出土文献——呈现了秦中央机构决策程序 C、实物史料——记录了郡守和县令征收赋税的职责 D、实物史料——反映了秦中央集权国家的治理方式
-
18、封泥是古代信函文书封缄的实物遗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下图为秦“右丞相印”封泥,在下列研究主题中,它最适合用来研究秦代( )A、中央政府机构的设置 B、手工业经营发展水平 C、官僚政制的运作方式 D、地方职官体系的变迁
-
19、古书记载,夏朝中央官吏有“六卿”,地方官吏有“牧正”和“九州之伯”等。又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监狱称为“圜土”。上述材料表明( )A、夏朝已经有了国家权力机构 B、夏朝已出现中央集权制度 C、夏朝已出现分封制和宗法制 D、夏朝的皇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普里格诉宾州案的争辩
1842年,奴隶主普里格因抓捕一个逃亡奴隶,向宾夕法尼亚州地方法院申请相关证明文件,但该州法院以《1826年宾夕法尼亚州反绑架案》中禁止将黑人视为奴隶强制带离本州的条款为由,拒绝受理该案件。于是普里格在没有求助进一步司法程序的情况下便将逃奴带回本州,因而引发诉讼。
这个案件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时,最高法院法官分歧很大,判决书上最后写了7个法官的意见,斯托利法官最后宣读判决结果。
斯托利法官:联邦宪法中“保证奴隶主追捕奴隶或重新获得他的奴隶的权利,在蓄奴州的地方法中,这些奴隶是被当作财产看待的”的原则,是需要自由州承认的一个普通法原则,追捕逃奴的管辖权完全建立在联邦最高权威的基础之上。
麦克林法官:黑人不是财产,而是具有人格的自然人,联邦政府要求自由州交出逃亡奴隶的行为无疑会干涉到自由州的内政,对于州出台的限制奴隶主追捕逃奴的规定应予以大力支持。
尼法官:自由州没有权力出台法律限制奴隶主追捕逃奴,出于礼让条款,自由州有义务尊重蓄奴州的法律,补充联邦政府对奴隶主权利的保护。
——摘编自宋云伟《美国内战前联邦制因素对奴隶制相关案件的影响》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里格诉宾州案中法官争辩的焦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里格诉宾州案所反映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