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中世纪时,欧洲城市颁发特许状授予城市居民各种特权;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意处置。特许状的颁布( )A、有助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B、表明城市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C、说明城市实现了政治独立 D、体现了市民享有充分的个人自由
-
2、11—13世纪,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拥有巨额资本的商人崛起为社会新权贵,他们不是凭借武力,也不依附于他人,而是工匠在经济上对他们的依赖,在原料供应、成品出口等环节中获利,例如巴黎权贵成立了控制水路贸易的商业行会,并选出1名市长和4名市政官,负责处理政务,管控经济,主持司法。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权贵与庄园主相比,根本区别在于( )A、要求解除基督教会的精神控制 B、城市通过选举等办法确立了资本主义议会制度 C、城市权贵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 D、依靠经营工商业而不是通过控制土地获取财富与权势
-
3、阿拉伯帝国历代哈里发重视摄取先进文化,组织翻译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为新的阿拉伯文化。这一现象( )A、扩大了伊斯兰教的影响 B、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 C、巩固了阿拉伯帝国统治 D、促进西方古典文化发展
-
4、在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印度、中国、玛雅等文明中,都有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这说明( )A、人类早期征服自然的能力有限 B、人类文明具有包容性 C、人类文明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D、人类文明具有地域性
-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 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表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
时期
表现
1862年
《宅地法》规定凡有意成为美国公民的外国移民均可获得160英亩土地。
1864年
国务卿西沃德向美国驻欧洲的外交官发出通告,要求他们把吸引欧洲移民作为一项最重要的外交任务来对待。
1868年
中美签订《蒲安臣条约》规定:“大清国与大美国切念人民前往各国或愿常住或随时往来,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
1882年
《排华法案》宣布禁止华工入境10年,禁止华侨加入美国国籍。
1924年
国会规定除菲律宾人以外的亚洲移民没有资格取得公民权。
1929年
实施原籍法,规定一年内可被接纳的移民总数为15万人,并按1920年美国人民原籍的比例来对欧洲各国分摊。
1940年
罗斯福政府放宽除德国以外的外国移民签证的限制。
1950年
《难民法》允许接受20.5万“被迫流亡者”进入美国,杜鲁门认为,美国应该趁机肩负“自由庇护者”的使命。
1965年
《移民与国际法修订案》废除种族配额制度,基于关键技能、卓越艺术、难民身份等设立八个类别优先,同时实行“先来先得”的政策。
1990年
颁布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
——摘编自周跃军《试论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政策的演变》等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作出合理解释。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塞塔碑铭文是公元前196年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发布的一篇敕令。用古埃及语圣书体文字(古埃及祭司使用)、世俗体文字(古埃及平民使用)和古希腊文字3种文字对照书写。埃及象形文之读法与写法在公元4世纪后彻底失传。但古希腊文是近代人类可以阅读的。
——据令狐若明《古埃及罗塞塔石碑解密始末》等
材料二 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以期实现打击英国的战略目标。拿破仑十分重视埃及古迹,他制定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埃及的计划,组成一支庞大的科学艺术考察团,学者们负有收集和研究埃及历史和古迹的重任。1799年,法军在尼罗河三角洲西支流入海口附近的拉希德村修筑防御工事,偶然掘出一块布满稀奇古怪文字的黑色玄武岩石碑断片。1801年,英国打败法国,夺得了埃及的宗主权,根据协议,战败国法国必须无条件地交出他们在埃及发掘的一切文物。1802年,罗塞塔石碑被运往伦敦,移至大英博物馆的埃及厅,成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时至今日,石碑上的标签仍写着:“不列颠军队征服埃及的战利品”。
——据令狐若明《古埃及罗塞塔石碑解密始末》
(1)、 说明罗塞塔石碑及其铭文的史料价值。(2)、 罗塞塔石碑的发现和归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6年,英商在沪擅自修筑吴淞铁路,至1949年新中国诞生,共建铁路干、支线170余条,长2.71万公里(含台湾铁路)。这些铁路的所有制,含外国资本、国营、商办及官商合办四种。旧中国国家分裂,战乱频仍,帝国主义又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这极大地恶化了中国的筑路环境。许多铁路筑筑停停,成了“胡子工程”;有些仅作了规划,而未开工;有的开了工,又中辍;有的建成了,后被拆除。由于多头修路,依赖外国,旧中国铁路的技术标准、设备型号和管理制度等无法统一,五花八门。
——摘编自陈晓东《旧中国铁路业的缩影》
材料二:1957年10月,中国建成了贯通南北、具有世界水平的武汉长江大桥,结束了长江上没有铁路的历史。1958年元旦,成都火车站举行了宝成铁路通车仪式,“蜀道难”从此成为历史。青岛四方厂仿制国内现有机车,造出“解放型”蒸汽机车,随后自行设计出“胜利型”“和平型”蒸汽机车及内燃电力并重的“东方红型”机车。
1978年,铁路客运和货运的需求开始激增,铁道部采用社会融资的方式修建铁路。截止2006年底,中国的铁路总里程已经达到7.6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四,中国成为了真正的铁路大国。1997年起,中国铁路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干线大提速。2007年第6次提速后,中国迈入高铁时代。截止2020年底,中国已经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铁路规划、设计和建造,技术装备输出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已经通过铁路、公路深度链接“一带一路”大发展战略下的沿线国家,蒙内铁路、亚吉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等一条条互联互通的繁荣之路不断崛起。
——摘编自李京航《中国铁路百年史——从动荡岁月到崭新纪元》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铁路业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业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中国铁路业发展的启示。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大一统是历代封建王朝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国家治理自身的重要内容。下表呈现了大一统国家治理的几个研究视角。
研究视角
主要内容
A.“大一统”与德法相依政策
大一统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主流思想政策,德法相依就是我国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政策。自汉以后的历代王朝,都制订了颇为严密细致的律令,前后相续,与礼德互为表里,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其中,法律的儒家化与慎刑原则值得重视。
B.“大一统”与民惟邦本政策
大一统包含着人本、民本的思想关怀,大一统与民本政策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封建王朝采用度田、占田、均田、限田等方式调整土地,抑制兼并,保障小农利益。还通过赋税制度调整,平均财富,稳定民心,如唐代中叶两税法和明代一条鞭法,就有均衡财富的意图。
C.“大一统”与基层治理举措
大一统要有一套严密稳定的基层组织机构做保证。秦汉后,基层乡里已纳入国家治理体制,独立于国家控制之外的基层组织几乎不存在。兴修水利、储粮备荒、赈济抚恤等,也是政府经常采用的基层社会救济措施。
D.“大一统”与权力制衡原则
……
——据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1)、 参照已有研究视角,撰写研究视角D的主要内容。(2)、 请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
10、1912年,中国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提出“体操课应注意兵式”,即军事训练。1923年,中学课程中的“体操”改称“体育”。当时中国大众传媒广泛报道各类体育活动,其价值主要定位在“增强体质健康”与“为国增光”。由此可知,中国近代体育( )A、是维系统治的重要手段 B、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C、以军事训练为主要内容 D、得到了法律的保障
-
11、如图所示为发现于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墓葬砖画中的“吃烧烤”场景。据此可知,当时( )A、丝绸之路助推不同文化交流 B、中国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 C、西域的饮食习俗传入中原地区 D、西域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
-
12、如图反映了明清时期苏州米粮市镇的兴起与发展。据图判断,当时苏州( )A、米粮运输和贸易规模扩大 B、经济作物种植占主导地位 C、手工业生产专业分工细密 D、人口增长引发了粮食危机
-
13、按照中国传统的观念,银钱账目被视为商业机密。上海轮船招商局在管理中,不仅将账目造册刊印,任凭有股权之人随时到局查阅,而且还在每年结账后于《申报》等媒体上公布账略。这一变化( )A、增强了国人兴办实业的信心 B、受到了西方经营模式的影响 C、抵御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适应了民间股票交易的需要
-
14、1981~2010年,美国中产阶级在这30年中收入水平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据美国民间机构统计,2010年美国中产阶级的平均年收入较2000年下降了7%;但也有调查显示,美国中产阶级在这30年间,仍然感到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出现这一反差的重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得到解决 B、世界货币体系受到美国控制 C、科技进步降低了生活的成本 D、美国福利政策的覆盖面扩大
-
15、玉米传入山东以前,当地的贫苦农民一般吃粗粝的穆子米饭。后来,随着玉米的广泛种植,人们不断总结吃玉米的方法,做出玉米面加豆面的玉米饼子,香甜可口,备受欢迎,竟把陪伴农家数千年的䅟子排挤到绝种的境地。由此可见,物种的传播( )A、降低了农产品的价格 B、对人类有双重影响 C、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 D、推动了人口的增长
-
16、1929年2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行进口新税则,将以前统一的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即凡进口货物均分为7类,按类别分别抽7.5%~27.5%的关税。同时,改变陆关关税比海关关税少纳1/3的做法,使之一致。南京国民政府此举意在( )A、统一关税征收标准 B、实现关税自主权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保护民族工商业
-
17、《尚书》记载:“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法律规定)。”《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这两则规定都( )A、反映了重罪轻判的理念 B、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 C、体现了法律的宽松灵活 D、违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深远,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世界之变促全球治理随之发生变化,体现为全球层面治理机制的革新、区域层面治理的深化与整合、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历了先削弱再增强的过程,大国国内政治与国家政策变化导致全球治理在多方面发生改变。
——摘编自陈宗海等《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丰富内涵》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各国,和平主义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参加过一战的德国作家埃里希•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和美国作家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大受欢迎。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许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他们出版论著,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探讨避免新的世界大战和保障和平的方法。1918年成立的致力于宣传国际仲裁和全面裁军的国际联盟协会,到1922年已经拥有会员20万人,1932年则发展到100万人。1921年成立的坚持绝对和平主义的“不再战运动”,宣传“一切战争都是错误的”,号召其成员不以任何方式参加或支持任何性质的战争,出版的刊物《不再战》一度达1.5万份。1921年成立的颇具影响的和平组织“防止战争全国理事会”,到1935年有21个成员组织和10个协作组织,它通过对国会的游说活动对华盛顿当局施加影响。英国工党就是在1923年的大选中迎合民意,把“国际和平、国内繁荣”作为其竞选口号并获得了成功。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材料二:1935年夏天在英国工党、自由党和“国际联盟协会”会员的赞助下,组织了一次群众性的和平投票,1500万人参加了投票。投票结果如下:
投票内容
投赞成票人数
占总投票人数
赞成全面裁军
1050万
91.3%
赞成用国际协定保证全面废除航空部队
约950多万
82.6%
赞成用国际协定来禁止为私人盈利而制造和出售军火
约1048万
91.1%
赞成准备在必要时采取经济的非军事制裁
约1096万
95.3%
赞成准备在必要时甚至采用军事制裁
约683万
59.3%
——约翰•惠勒-贝内特著,林书武等译《慕尼黑——悲剧的序幕》
(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和平主义思潮兴起的表现和背景。(2)、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01-1700年英格兰精英人物初始兴趣的转移(部分)(单位:百分比)
初始兴趣分类
年份
1601-1625
1626-1650
1651-1675
1676-1700
牧师
37.2
30.1
19.5
13.2
律师
25.3
25.8
27.8
21.0
科学家
12.8
28.2
31.4
27.6
——摘编自宋琳《科学社会学》
材料二:英国1801-1861年工农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1801年
1811年
1821年
1831年
1841年
1851年
1861年
产值比重
农业
34
37
30
28
24
21
19
工业
28
27
34
37
39
40
41
就业比重
农业
35.9
33
28.4
24.6
22.7
21.7
18.7
工业
29.7
30.2
38.4
40.8
40.5
42.9
43.6
——摘编自许冰《工业革命影响就业结构的历史考察与例证》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01-1700年英格兰精英人物初始兴趣转移的趋势并分析原因。(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01-1861年间英国工农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