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进口关税政策强行将国内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变为资本,使用国 家行政权力干预市场,实现由传统生产方式向先进生产方式的跨越。贸易保护能够用国内市场滋养 生产方式落后的工业部门,使其在国内市场进行自由竞争,发展壮大。据此可知,马克思( )A、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B、继承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C、肯定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合理性 D、首创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思想
-
2、某班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了“新和谐公社”“共产主义者同盟”“唯物史观”“巴黎公社社员墙”等相关史实,他们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科学社会主义兴起的背景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C、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与实践
-
3、《剑桥欧洲经济史》有段评论:“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该时期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科学革命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
4、下表所示的内容为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由此可知,推动英国煤产量不断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年份
1800年
1820年
1830年
1850年
1860年
1870年
产量(万吨)
1100
1740
2400
4940
8000
11000
A、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B、煤炭成为发电的主要来源 C、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问世 D、工业革命推动煤炭大量出口 -
5、17-19世纪,各国相继通过革命或改革的方式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下列相关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 是 ( )
①英国“光荣革命” ②日本“明治维新”
③俄国农奴制改革 ④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
A、①③②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 -
6、启蒙思想家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但他们的政治主张也存在差异。下列思想家与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A、孟德斯鸠——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B、康德——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力 C、伏尔泰——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D、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社会契约论
-
7、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哥白尼学 说的伽利略则被判处终身监禁。但是,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得到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的肯定。这段论述说明了( )
①哥白尼与罗马教廷宇宙观不同 ②近代科学发展受到神学的禁锢
③近代科学否定了封建专制统治 ④科学在与神学的艰难斗争中前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所创作出的诗篇( )A、宣扬人性的自由 B、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C、追求宗教信仰自由 D、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
9、由于被剥夺了作为东方贸易主渠道的地位,意大利威尼斯逐渐成为旅游城市,而大西洋诸港口货船则往来不断。这主要是因为( )A、东西方贸易衰落 B、贸易中心转移 C、西欧政治格局的变动 D、西欧封建制度濒临瓦解
-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西欧人不再被扩张中的伊斯兰教围困在欧亚大陆西端。 相反,他们已通过赢得对印度洋的控制,从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而俄罗斯人则已通过征服西伯 利亚,从北面包围了穆斯林世界。 ……现在一个能以全球规模而不仅仅是以欧亚大陆规模起作用的新的中心已崛起”。关于新航路的开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出发时间
航海家
支持国家
方向
新航线
A.
1487
迪亚士
葡萄牙
往东
到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B.
1497
达·伽马
葡萄牙
往东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C.
1498
哥伦布
西班牙
往西
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
D.
1519
麦哲伦
西班牙
往西
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A、A B、B C、C D、D -
11、646年孝德天皇即位后颁布《改新之诏》,废除世袭氏姓贵族制度,仿效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官僚 体制。包括:召集群臣盟警“天覆地载,帝道唯一”,确立中央集权行政改革指导思想;在中央实行“八省百官”制,在地方实行“国郡里”制。废除贵族土地私有制和部民制,推行班旧制和租庸调制。 《高丽史》中记载“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光宗双翼(五代后周官员)言,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大抵其法,颇用唐制。”这说明( )A、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 B、两国全面仿效唐朝政治制度 C、唐朝跟周边国家友好往来 D、两国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
12、新都巴格达建成后, 一跃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和国际政治中心。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 ……从斯堪的 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该材料印证 了 (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B、阿拉伯人垄断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 C、阿拉伯的商品价廉物美且种类繁多 D、巴格达有沟通世界贸易的桥梁作用
-
13、中世纪欧洲不仅仅只有“黑暗”、“蒙昧”,其黑暗迷糊中也有自己的光亮点,其蒙昧无知中也有它自己的觉醒。能表现其“觉醒”的有( )
①王权的加强 ②城市获得自治 ③基督教会的强化
④农奴制度的发展 ⑤大学的兴起 ⑥启蒙运动的兴起
A、②⑤⑥ B、①②⑤ C、①②⑥ D、①④⑤ -
14、5—15世纪一般被成为“中古时期”。在欧洲,东欧拜占庭一度强大;在亚洲,突厥人建立了德 里苏丹国;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先后兴起;在中南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这表明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的文明( )A、具有多元面貌 B、独立发展 C、都有近代特征 D、宗教信仰相同
-
15、两千多年前,希腊人创造了古代世界最先进的文明之一。古希腊人发明了民主。他们是第一批叙述历史、创作戏剧和悲剧的人,也是第一批对世界发问的人。下列关于希腊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希腊城邦的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②在雅典,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除在公民队伍之外
③修昔底德首创“历史”一词,被认为是“史学之父”
④苏格拉底通过谈话教授哲学,对当时许多流行观念提出挑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史诗是民间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史诗”是一个时代的文学“重器”,它的意义具有象征性,且会溢出文学自身。下列属于西亚地区的史诗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摩诃婆罗多》 C、《吉尔伽美什》 D、《 罗摩衍那》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德国商人古登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古登堡的印刷厂,最早印制的是拉丁文版的《圣经》,印刷效果堪称精美。尽管如此,古登堡本人却没有因为这项技术赚到钱,因为当时绝大多数普通人读不懂拉丁文,所以印刷数量很少。到1521年马丁·路德开始用德文翻译《圣经》,次年《新约》翻译完毕并出版。从此德意志信徒可以自己直接阅读《圣经》,而不必再受到教会和神父的控制。马丁·路德为印刷商们开辟了全新的市场,印刷商们则配合他快速传播新思想,二者相互促进,进而影响后续一百余年的欧洲政治格局。
——摘编自张笑宇《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材料二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中的某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机械化的“传染性”扩张首先遍及整个英国的棉纺织领域。当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实现不同程度的机械化,当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需要安置的时候,旧有的农舍或者手工工场就显得太小。起初人们修理和扩充废弃不用的谷仓,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得建起新的集中劳动场所,于是这里汇集了大量的工人系统地使用机器生产。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三 16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武器体系和战争形态表
大致时间
科技革命
新型武器
战争形态
16—17世纪
近代物理学诞生
火枪、火炮、鱼雷
火枪炮战争
18世纪
蒸汽机和机械革命
铁甲舰、潜艇、机枪
半机械化战争
19世纪
电力和运输革命
飞机、坦克、航空母舰
机械化战争
20世纪上半叶
相对论和量子革命
导弹、原子弹
核战争
——摘自何传启《科技革命改变国际战争形态》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马丁·路德是如何为“印刷商们开辟了全新市场”,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思想”传播对欧洲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工业革命下英国棉纺织业生产领域的变化。(3)、参考上述三则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围绕“科技与社会”这一主题,题目自拟,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
18、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30—40年代,伴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充分暴露,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而当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不仅不能给各国无产阶级指出一条争取彻底解放的道路,反而把工人运动引入歧途。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当时人类已有的优秀思想成果,创立了A____史观和____理论(此理论为19世纪50年代后半期经马克思长期研究,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深刻剖析而创立),从而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摘编自张有军《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前景展望》
材料二 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这段短暂的时间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铭记,为漫长的人类文明所铭记。公社的英雄们以无产阶级的首创精神,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旧秩序,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它是“唯一有社会首创能力的阶级得到公开承认的第一次革命”,它在“民主原则”和“公仆原则”基础上建立了初步完整的无产阶级政治制度,塑造了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摘编自段治文石然《政治体制改革视域下的巴黎公社政治文明探析》
材料三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布尔什维克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巩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才能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克服从旧社会中带出来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卢迎春《论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
(1)、写出▲处的内容。根据材料一、结合19世纪30-40年代的相关史实,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置于怎样的现实基础之上,“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2)、根据材料二、一句话概括巴黎公社“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铭记”的原因。结合所学,概述巴黎公社对“政治文明新形态”进行塑造所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指出十月革命的实践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探索的意义。 -
19、古代至中世纪意大利半岛上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城市,见证了地中海区域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意大利的早期历史发展中,最初主体不是意大利人,而是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希腊人在南部的“大希腊”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城市,如那不勒斯、塔兰托等。希腊人教会了意大利半岛居民种植葡萄和橄榄,传授了城防工程和重装步兵战术。尤其重要的是,希腊人把他们的字母系统传播到了意大利,而后罗马人将它发展成为自己的字母。当希腊人在南方广泛播撒文明种子的时候,伊达拉里亚人在意大利的中北部地区的发展盛极一时,罗马人的凯旋式、角斗士表演以及罗马贵族所穿的镶紫边的白色长袍、跟随在高级长官身后的扈从仪仗等,都源自于伊达拉里亚人。
——摘编自马克毒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
材料二 罗马城诞生于台伯河畔,与其处于有利的商业交通要道密切相关。从罗马的地理位置来看,台伯河口盛产海盐并兴建了许多盐场,罗马距离河口近在咫尺,正好处于海运和河运的汇合处。人们用船只将盐、粮食和各种舶来品运到罗马城中,在那里很快形成了一个商品集散地。公元前6世纪罗马大兴土木,挖水道、辟广场、铺街道、建神庙、筑城墙,罗马从简陋茅屋组成的村落变成一个居民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完全可以与当时伊达拉里亚和希腊的城市规模相媲美。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版)》
材料三 (中世纪后期)由于神圣罗马帝国日益衰落,对尼德兰以及意大利北部的城镇鞭长莫及,最终这些地方的城镇发展成为自由城市。这些城市大多都处于东西方商业交往的关键位置,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助力,人口日渐增多,经济也开始蓬勃发展。经济发展了,人们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对艺术的要求也就多了,于是这里又成为艺术和学术的中心。城市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人民也得到了更多参政议政的机会,于是这里也就产生了更加自由、更加先进的近代民主政治的萌芽。
——海斯·穆恩·韦兰《极简人类史》
(1)、根据材料一、以意大利早期发展历史为例,多角度概括地中海地区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城的经济地位,并分析罗马“从简陋茅屋组成的村落变成一个居民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自由城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城市发展对西欧历史产生的影响。 -
20、神庙在苏美尔社会中的地位问题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一些学者依据吉尔苏发现的泥板提出这个时期的城邦是“神庙国家”,认为各城邦的土地都属于神庙,其居民也附属于神庙。20世纪中叶,有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尖锐批评。他们指出,仅以一个地方的文献、一个时期的情况,就推断出整个早王朝时期的城邦状况是非常主观的,并以同样在吉尔苏发现的大量反映土地买卖情况的石碑证明,有许多土地是不属于神庙的。据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有关苏美尔的“神庙国家”说已彻底被推翻 B、对史料进行充分辨析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前提 C、多重史料相互印证才能得出趋向客观的结论 D、只有在不断的历史争辩中才会发现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