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权利……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引自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82年)

    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冀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

    ——李鸿章《论试办轮船招商》(1872年)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李鸿章创办民用工业及“官督商办”之建议。

  • 2、近代中国百年金融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过许多次改革,而其中最具影响力、意义最深远的当数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的“法币改革”。此次改革是中国货币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之一,促进了战时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抗战的胜利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次改革(   )

    ①以银元为法定货币②将白银收回国有③统一了货币发行权④开始发行金圆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3、下边为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发生四次明显变化的统计表。这其中,1928年党员成分对比之前出现了较大变化。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年份

    1926年

    1928年6月

    1945年4月

    1945年底

    总数

    4000人

    13万余人

    121万人

    448.8万多人

    比例

    工人占70%

    农民占76%

    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占76%

    工人占25%,农民占59.6%,军人占24%

    A、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B、新的革命道路的开辟 C、各级苏维埃政权建立 D、“三三制”原则的实施
  • 4、观察下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①反映唐宋时期科举考试的情状  ②考试内容是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③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的省城举行  ④贡士经过殿试通过者为“状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5、下图为明朝疆域图(局部)。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处采取措施的表述,与明朝史实相符的是(   )

    A、①处:对女真部落首领封官 B、②处:设立盟、旗进行统治 C、③处:设驻藏大臣实施管理 D、④处: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 6、对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某文化遗存,有学者介绍说:“在区系内分布甚广,而以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为典型,两个遗址都保存有相对完好的聚落遗迹,可以帮助学者复原新石器时代北方民居聚落的大致面貌。”据此可知,该学者介绍的文化遗存是(   )
    A、兴隆洼遗址 B、仰韶文化 C、大汶口文化 D、红山文化
  • 7、世界是各国人民的世界,世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应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面对这场战争的打法及其带来的血腥残杀时,“诸如光荣、荣誉、勇敢或神圣之类的语 汇变成了亵渎之词”,美国作家海明威写道。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许多幸存者的余生一直为 属于“迷惘的一代”的感觉所困扰。 ……(战争)在继后的数十年里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 ……要“创造安全的世界”和“结束所有战争”的和约,留下的遗产是失望和怨恨。

    ——【美】丹尼斯·谢尔曼、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尽管在宣言上签字的26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参加战争的目的不尽相同。但各国政府和人民在打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和旗帜下,终于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实现了世界现代史上空前的国际大联合。大联盟的建立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和要求,为后来成立联合国奠定了基础 。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材料三 在国际关系史上,雅尔塔体系是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后对世界和平与战争状况有 着重大影响的国际体系,而且其后至今尚无以地名命名的国际体系出现……从构建国际秩序的角度 说,雅尔塔体系创建了一个双重复合秩序: 一方面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这是适用于全球 的大秩序;另一方面是大国竞争的传统秩序,或者说是强权秩序。

    ——摘编自刘建飞《雅尔塔体系的是与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如何“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宣言”的名称,简述“宣言”发表的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学者对雅尔塔体系的认识,对此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8、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它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财富,同时经济政策的制定也要符合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就是手工工场向大机器工厂的一个飞跃。这个飞跃 之所以能够实现,与手工工场的高度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工场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是工业革 命不可缺少的技术前提。此外,英国为追求更多的利润,还以满腔的热情来关注生产的发展,从而刺激了机器的发明和新科学技术的使用。

    ——摘编自文档之家“工业革命为何起源于英国” 

    材料二 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令人绝望的春天,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我们前面什么都有。

    ——狄更斯《双城记》 

    材料三 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三四年来我们稍稍学会了实行急剧的转变……我们的……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

    ——列宁《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 《列宁全集》 (第四十二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个飞跃之所以能够实现”所具备的条件。根据材料二论述“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的具体表现。
    (2)、材料三体现了苏俄推行的经济政策的名称及该政策的重心?结合所学指出苏俄在两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时在农业方面的变化
  • 9、政治与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政治因文明而进步,文明因政治而生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君士坦丁时代起(即当代学者所强调的晚期罗马帝国时期),所谓的拜占庭文明已经开 始在罗马帝国的框架内生长。这个罗马帝国的框架除了其传统的法制和行政统治秩序外,还有辽阔 的跨越亚欧非三大洲的国土,包括原希腊化时期的著名中心城市,如雅典、亚历山大里亚、安条克,以及西方拉丁化地区意大利、高卢、西班牙、北非等等。

    ——徐家玲《拜占庭文明》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 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

    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君士坦丁堡的地位,并举例说明拜占庭帝国在法制方面对罗马帝国的继承和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这种全新政体的特点,并指出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美国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的具体表现。
  • 10、历史学家皮特·恩格伦在著作《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中,选择将焦点放在“一 战”中普通参与者的内心世界,深入探究他们的“感受、印象、体验与情感”。他广泛搜集了战争 亲历者的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第一手资料,并精心重组,期望通过他们的真实经历来展现“一战”的复杂面貌。这位学者的研究方法旨在( )
    A、强调通过多方面的历史事实相互印证 B、从不同的视角解读第一次世界大战 C、使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解读更加客观和真实 D、以个体的亲身经历揭示战争的残酷性
  • 11、当我们以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来审视两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发现它们不仅存在着共性,更有着极为不同的个性。下列各项不属于两次世界大战的“个性”的是( )

    ①极端民族主义恶性发展

    ②以重新瓜分殖民地为主要目的

    ③大战经历了从亚洲到欧洲再到全球的发展阶段

    ④主要发动者是德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④ D、
  • 12、下图是公元前2000年—19世纪,世界棉花生产和消费中心的空间分布变化情况。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注:图中○代表棉花生产、消费中心

    A、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B、两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C、世界市场已经完全形成 D、世界联系的日益紧密
  • 13、下列表格中,史实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建立

    B

    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

    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

    C

    美国发表《独立宣言》

    美国已经获得了完全独立

    D

    1864~1871年普鲁士先后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

    德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

    A、A B、B C、C D、D
  • 14、马克思在评论某欧洲事件时说:“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该事件( )
    A、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 B、解放被宗教戒律压抑的人性 C、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D、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 15、古代某一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实行君主专制,并发行了官方货币,其帝国境内有几条重要的驿道,其中最著名的是“御道”,该帝国是( )
    A、 B、 C、 D、
  • 16、中英代表在讨论《开罗宣言》草案时产生了激烈争论。英国代表建议将草案中关于日本窃取中 国领土的规定由“归还民国”改为“日本放弃”。中方代表王宠惠则强调“如此修改,只说日本应 该放弃而不说应归何国,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士,皆深感困惑……措辞如果如此含糊,则会议公 报将毫无意义,且将丧失其价值。”《开罗宣言》最终规定: “满洲、台湾、澎湖应该归还中国”。

    以下关于这场讨论说法最恰当的是( )

    A、是二战胜利前中国开展的外交活动 B、体现反法西斯同盟内部的战略分歧 C、在国际法上维护了中国主权和尊严 D、主要是外交官据理力争取得的成果
  • 17、德国入侵波兰是对绥靖政策的致命打击,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其中,两个小孩指的是( )
    A、比利时  埃塞俄比亚 B、奥地利  捷克斯洛伐克 C、奥地利  埃塞俄比亚 D、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
  • 18、下图是1913年至1937年俄国工业发展情况,其中1932年—1937年实现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联模式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 19、马恩河战役使双方陷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向德国皇帝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英法军队战斗力强大 B、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C、中国和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D、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 20、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关于某场战争的漫画,你认为造成这场战争发生的根源是( )

    A、德国想要称霸世界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建立 C、英法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D、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争斗
上一页 492 493 494 495 49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