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其中“革命因素”主要指( )A、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B、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 C、商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D、人类文明全球联系加强
-
2、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写到:16世纪的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这是一种资本巨大的远程贸易,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下列关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表述正确的是( )A、葡萄牙完全主导了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B、航行路线直接连接中国澳门和墨西哥 C、导致美洲和日本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D、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
3、1492年,哥伦布率三艘帆船西航,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这是欧洲航海事业的巨大成就,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下图所示为哥伦布远航提供条件的是(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4、13世纪的英格兰,土地问题备受争议,亨利二世和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法律改革,在大多数城市特许状以及《土地死手律》中,授权市民“赠与、出售和抵押”他们的土地、房屋或土地保有权,但教会和僧侣除外。这一系列法律改革( )A、动摇了封君封臣制的基础 B、凸显了王权与教会的矛盾 C、促进了英格兰城市的兴起 D、摆脱了基督教的精神控制
-
5、1185年,日本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开始了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成为日本封建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幕府体制的建立( )A、标志日本开始确立中央集权 B、效仿了中国唐朝的政治体制 C、与封建庄园的形成密切相关 D、是日本锁国政策发展的结果
-
6、这座拥有2600年历史的城市,曾经是东罗马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首都,拿破仑称其为“世界的首都”。古往今来,它一直都是连接东西方世界的重要纽带,在商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国际大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座城市位于下图(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
7、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保留了大量希腊、罗马、印度、波斯等文明的经典。各个族裔的学者们以阿拉伯文著述、评论、交流,促成了文化繁荣的“伊斯兰黄金时代”。推动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因素有( )
①建立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庞大帝国 ②国内政治稳定,统治者奖掖学术
③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④对欧洲的文化思想产生极大影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8、11—13世纪,法国兴起了“城市公社运动”。一些商人、工匠以及从庄园里逃亡出来的农奴聚集在城市,他们为了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而展开斗争。“城市公社运动”中为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方式有( )
①与领主谈判 ②金钱赎买 ③武装暴动 ④兴办大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9、中古晚期的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个方面取得进步,其中不包括( )A、社会稳定,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B、西欧各地兴起众多工商业城市 C、基督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 D、中世纪后期王权开始逐渐加强
-
10、关于如图所示欧洲中世纪的一项重要制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西欧封建社会基本特征之一 B、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 C、以宗法等级和血缘关系为纽带 D、各阶层间存在严格的等级限制
-
11、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至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关于这一记载理解正确的是( )A、大秦是汉代对亚历山大帝国的称呼 B、汉朝与大秦官方直接往来非常密切 C、汉朝与大秦之间存在经济贸易往来 D、大秦商人没有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
-
12、大流士一世的统治在波斯帝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政治和行政改革为帝国的统一和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有效控制帝国,大流士一世采用“大一统,小自治”政策,实行( )A、君主专制 B、政教合一 C、行省制度 D、税收制度
-
13、下列与图所示帝国(阴影部分)相关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A、其兴起与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相关 B、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C、继承和发展了阿拉伯帝国的基本制度 D、保持了西亚与地中海近两百年的和平
-
14、尼罗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促进了整个流域地区在约公元前3100年时的统一。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可以预知趋势平缓,从而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埃及人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神。这说明尼罗河对于埃及( )
①成为埃及统一的纽带 ②塑造了埃及的民族性格
③影响了埃及天文历法 ④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5、19世纪前,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靠文献记载,对古代希腊文明的认识存在重大局限,认为古希腊信史只能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算起。但19世纪后期以来,考古学家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这说明( )A、文献是古人对历史的记载所以更能反映历史真实 B、考古发现可以弥补文献对历史记载的缺陷与不足 C、考古发掘是改变人们对古代文明认识的唯一路径 D、考古发掘新发现证明了古代的文献记载不可采信
-
16、下图为公元前6世纪古代雅典居民构成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权力由少数贵族所掌握 B、实行民主政治但有局限 C、建立在封建制基础之上 D、公民间接参与国家管理
-
17、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的入侵导致了印度原住民中的许多人被驱逐或融入新的社会结构中,种姓制度逐渐形成。关于种姓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等级结构复杂 B、各种姓之间贵贱分明、职业世袭、地位不平等 C、伊斯兰教为种姓制度形成提供理论和宗教基础 D、佛教的发展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
18、古希腊人将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肥沃平原称为美索不达米亚,这里是西亚中东一带最早的文明发源地,而苏美尔人则是这一文明的伟大创建者。关于苏美尔人说法正确的是( )A、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象形文字 B、留下了世界已知最早的史诗——《罗摩衍那》 C、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并发明了60进制 D、内部常年争战,最早使用战车作战
-
19、公元前4千纪至公元前1千纪,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波浪潮,涌现出众多古代文明。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各个古代文明基本独立发展,使早期世界文明表现出明显的( )A、多元性 B、统一性 C、连续性 D、交互性
-
20、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人类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集中的手工工场,相对于分散的作坊而言,是一种大型的生产组织,它把所有劳动力和不同工序集合在同一场所。在手工工场里,日趋细致的劳动分工已成为生产的基础。这一时期,产生很多发明,采用新的技术,改进生产工具。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对工人的训练和要求,奠定了日后工业化大生产所必备的组织秩序,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手工工场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它面向市场而进行生产。
——改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整批整批产业军的统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第一次技术革命
从纽可门的单作用蒸汽机到瓦特的双作用蒸汽机的发明用了72年
从发明到应用:蒸汽机为84年
第二次技术革命
从法拉第的发电机模型开始,到美国人交流电动机发明用了57年
从发明到应用:电动机为65年;无线电为35年;雷达为15年
第三次技术革命
代表性技术电子计算机1946年问世,在30年时间内经历了5代;运转速度增加30多万倍;体积缩小到三分之一
从发明到应用: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为1年
科学知识增长率
20世纪50年代每年增长9.5%;60年代为10.6%;80年代为12.5%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工业革命前英国手工工场呈现的发展趋势,并概括手工工场的发展为日后工业革命开展而奠定的基础。(2)、根据材料二,以“市场”为视角指出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结合所学,写出当时“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的新生产组织方式及“蒸汽和机器”催生的两样新交通工具。(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三次技术革命相对于第一、二次技术革命而言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以科技为视角概述进入20世纪以来出现这些新变化所具备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