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 中国古代各朝大多制定了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如《魏书·刑罚志》规定“年十四以下,降刑之半;八十及九岁,非杀人不坐”,《晋律》规定:“十岁,不得告言人”。由此可知( )A、国家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B、恤幼思想影响国家立法 C、法律保障未成年人成长 D、古代法律日趋人性化
-
2、如图为2018年大洋洲、欧洲等地区的区域内、外出口占本地区总出口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 )
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B、各洲一体化程度差别明显 C、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D、各国之间贸易依存度降低 -
3、 如图是发表于苏联某杂志的漫画。对该漫画寓意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宣告世界分裂为两个对立阵营 B、马歇尔计划促进欧洲经济复苏 C、揭露马歇尔计划控制欧洲实质 D、美国希望与西欧实现合作共赢 -
4、 卡德纳斯执政期间,成立了墨西哥夏季语言培训班,致力于在土著社区普及西班牙语,强化国民教育,此外还建立了合作社与车间学校,推动土著社区工业化发展。这些措施( )A、打击英法在拉美的殖民统治 B、强化印第安人的国家认同 C、促成墨西哥基本实现工业化 D、重建阿兹特克帝国的文明
-
5、 古埃及的奥西里斯崇拜以正义和来世观念为核心,原本只得到王室的尊崇,而后逐渐向地方权贵乃至普通大众扩展。这一变化有利于( )A、宣扬君权神授思想 B、强化社会等级观念 C、维护国家秩序稳定 D、促进人文意识觉醒
-
6、1450—1650年之间出生的被认为有资格收录到《科学家传记词典》之中的欧洲科学家,大约87%都接受过大学教育,如表为其中的代表。据此可知当时( )
科学家
国别
领域
大学就读或任教
哥白尼
波兰
天文学
克拉科夫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等就读
布鲁诺
意大利
数学、天文学
在里昂、图卢兹哆嗦大学任教
伽利略
意大利
天文学、物理学
比萨大学就读、任教
牛顿
英国
物理学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就读
A、大学为科学革命奠定了基础 B、文艺复兴促进了思想解放 C、科学革命突破自然科学范畴 D、基督教会已退出大学舞台 -
7、 12世纪后半叶,英格兰推行司法改革,国王将英格兰划分为若干巡回区,分别派遣一组法官组成巡回团,召集郡守、地方贵族、王廷案件督察官、各百户区陪审团、各村庄代表,以及相关案件当事人、证人等参加。这体现出( )A、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B、统一的法律体系确立 C、天主教会权威动摇 D、王室权威向基层延伸
-
8、 1949年11月25日,新生政权仅用半个月时间就结束了新一轮的全国大规模的物价飞涨局面。上海一位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家事后说:“六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这次仅用经济力量就能压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想不到的。”这说明新生政权( )A、运用经济规律调节市场 B、赢得了社会各界认可 C、确立计划体制应对危机 D、实现了国家财经统一
-
9、 “个人主义”是五四时期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和“民主”“科学”构成三足鼎立的态势,但“个人主义”随后遇冷且慢慢销声匿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青年追求个人幸福和个性解放 B、民主与科学思想影响深远 C、传统伦理和国家危难双重作用 D、各思想流派呈现融合趋势
-
10、 辛亥革命后,办报成为时尚,至1913年,全国报馆多达500家,许多报纸以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众政治热情得到提升 C、公民言论自由得到保障 D、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
11、 宋代以来行商者走街串巷。据南宋《梦粱录》记载,“卖花者以马头竹篮盛之,歌叫于市,买者纷然。”清朝也有街头吆喝的叫卖词:“滴滴金,梨花香,买到家中哄姑娘。”这表明宋代以来( )A、市民文学蓬勃发展 B、商品经济繁荣 C、城市娱乐活动盛行 D、具有品牌意识
-
12、 与北宋相比,南宋山水画的重心从峭拔雄浑的山移到柔媚委婉的水;从“秋水共长天一色”移成画面的留白,表现为“一角”“半边”。这折射出( )A、儒学的复兴 B、世俗文化的影响 C、南宋的偏安 D、崇文抑武的实施
-
13、 《史记》中描述江南为“楚越之地……饭稻羹鱼”;《晋书》中记载江南“昔年食白饭,今年食麦麸”;南朝《宋书》中则指出江南“皆播麦菽”的景象。据此可知,江南地区( )A、农业发展超过北方 B、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C、农业商品化程度高 D、饮食结构渐趋改变
-
14、汉代留下的大量文字遗存及文物资料(如表为其中的一部分)中, “国家”一词频繁出现。这反映出( )
内容
出处
汉王三让,不得已,曰: “诸君以为便,便国家。”
《史记·高祖本纪》
(汉高祖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史记·高祖本纪》
……则乐,乐则有德。有德则国家与【兴】□□□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五行》
A、社会发展改变思想观念 B、国家一统利于文物保存 C、民本主张影响治国策略 D、历史记载迎合儒学伦理 -
15、 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管仲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主张,反映当时( )A、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求 B、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C、社会亟需政治秩序的变革 D、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共识
-
16、 考古发现,稻米在仰韶晚期遗址中的数量明显增多(新街遗址出土802粒,庙底沟遗址出土648粒等),在新街遗址中还发现了稻旱混作的新兴农业生产模式。这表明( )A、水稻是仰韶文化的主要栽培作物 B、稻麦复种制已在中原地区普及 C、中原地区与周边区域的交流增强 D、物种单一制约农业发展的水平
-
17、票证供应制度是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时代一项重要的消费分配制度,除人民币外,各类全国通用票证是当时唯一在全国流通的支付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票证供应制度大事记
时间
大事
1953年11月
政务院颁布《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命令》,新中国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正式确立,规定粮食统一由居民凭借购粮证或户口簿在国营商店购粮
1954 年3月
城镇粮油统销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普遍实行
1954年9月
全国发行通用布票
1955年8月
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四证三票制度”,即: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工商行业用粮供应证、市镇饲料供应证和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和地方饲料票
1955年9月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的名义印制的 1955年版全国通用粮票开始在全国发行使用,同时印发油票
1957年7月
商业部印发肉票,此外还对烟酒糖票、蛋票、豆制品票、糕点票以及各类副食进行计划供应
1959年
发行各类日常工业品消费券
1961年
凭票供应“放松”,人均供应量增加
1962年
在全国范围内发放日用工业品消费券,如火柴、肥皂、暖壶、脸盆等,此后逐步发放手表票、收音机票、缝纫机票、自行车票、电视机票等
1966-1976年
凭票供应的商品种类与范围拓宽
1980年
各地相继开始取消糕点票
1983年12月1日
商业部宣布取消布票
1985年1月
国家正式取消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
1988-1990年
国家先后取消烟酒票、肉票、蛋票及糖类等副食票
1992年
各省市相继放开根食价格
1993年4月1日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中正式宣告取消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的举措,“四证三票”随之全面取消
——据高倩《凭票供应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1953-1978)》、
李崴《票证:家国巨变的方寸记忆》等整理
材料二

——选自李三台《票证里的中国》
材料三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 年 12月 18日)
(1)、根据材料一,采用一个合适的时间尺度,对新中国票证供应制度的演变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分别说明划分依据。(2)、材料二、三对我们深入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城乡居民消费状况有何帮助?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梁启超与“新史学”
材料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修史的传统。以《史记》《汉书》等为代表的二十四史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书写典范,塑造了中国传统史观。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人历史观念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时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新史学”对中国传统史观进行了彻底颠覆。
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历史者,以过去之进化,导未来之进化者也。……史家所以尽此义务之道,即求得前此进化之公理公例。
——摘编自梁启超《新史学》(1900年)
中国二十四史,以一朝为一史。只见有君主,不见有国民也。 就其事变之著大而有影响於社会者,各以己意约举而分之,以便读者。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国之中国。第二中世史,自秦一统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为亚洲之中国……中央集权之制度,日就完整,君主专制政体全盛之时代也。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於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君主专制政体渐就湮灭,而数千年未经发达之国民立宪政体,将嬗代兴起之时代也,此时代今初萌芽。虽阅时甚短,而其内外之变动,实皆为二千年所未有,故不得不自别为一时代。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史叙论》(1901年)
梁氏“新史学”未能解决历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史家的世界视野与本土情怀之间的张力问题。梁启超醉心于“历史”的“公理公例”,甚至套用欧洲历史经验对中国历史作出“脸谱化”评判。……梁启超所援引的文明进步、社会进化观念,其实与真正的历史规律还有相当距离。
——摘编自李恭忠《梁启超的“中国史”自觉及其限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创立“新史学”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内涵。(2)、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梁启超“新史学”的看法。 -
19、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唐宋社会变迁”主题探究活动时,搜集到如下材料。
材料一

图1唐代长安城示意图 图2北宋东京城示意图
材料二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唐】李白《少年行》
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唐】元稹《法曲》
薛中书元超谓所亲曰:“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
——【唐】刘餗《隋唐嘉话》
材料三
宋代朝廷官员出使东南亚国家,常怂恿他们的商人来中国:……载着中国商人航行在南海上的中国船只,取代了南亚和西南亚的商船。……开封是个更加商业化的城市,主宰居民生活的是昼夜开放的市场,而不是宫廷和政府机构。 多层房屋矗立街头,并无墙环绕,这些房屋多用于出租。
——摘编自【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自隋唐而上,官有薄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所以人尚谱牒之学,家藏谱系之书。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阈阅。
——【宋】郑樵《通志略》
关于唐长安两市及北宋开封城内各有多少服务性行业,史书虽无明确记载,但宋敏求《长安志》卷八《东市》条记载,唐代长安东市有220行,《西湖老人繁盛录》记载南宋临安有414行。据此可约略推断介于其间的北宋,城市服务性行业应多于长安而少于南宋。
——摘编自宁欣《唐宋城市经济社会变迁的思考》
(1)、比较图 1、图 2,概括指出唐宋都城的城市布局有何异同?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各自的成因。(2)、对比材料二、三,哪些信息可作为解释“唐宋社会变迁”的证据? 概括说明理由。 -
20、下图是广西 1952年和1957年主要行业生产总值的对比情况。这表明,当时广西( )
A、商业出现公私合营高潮 B、工业领域增长率最高 C、国民经济比例明显改善 D、农业合作化基本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