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曾说:“你可以粉碎敌人,也可以和他交朋友;最危险的是侮辱他,并放他自由。”以下历史事件较能充分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普法战争中德国对法国的宰割 B、一战后协约国对德国的处理 C、二战前英法等制造慕尼黑阴谋 D、二战后盟国对德国分区占领
  • 2、1915年在西线服役的英国诗人维尔弗雷特·欧文写到:“我的朋友,你不应该以巨大的热情告诉孩子们,让他们追求那些绝望的光荣。”这表明( )
    A、同盟国在战争中逐渐掌握主动权 B、凡尔登战役的失利引发悲观情绪 C、一战引发了人们对战争的反思 D、当时民众极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 3、19世纪前,欧洲列强对非洲的侵略以暴力掠夺为主要特征,包括掠夺黄金、贩卖奴隶等。19世纪后,欧洲列强的侵略方式逐渐转变为领土占有和殖民。这一侵略方式的转变( )
    A、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相适应 B、源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需求 C、以满足资本原始积累为目的 D、开启了列强在非洲的殖民争夺
  • 4、如表是1750—1900年美德英法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比例变化情况(%),根据如表信息,代表英国的是( )

    国家

    1750

    1830

    1860

    1900

    甲国

    1.9

    9.5

    19.9

    18.5

    乙国

    4.0

    5.2

    7.9

    6.8

    丙国

    2.9

    3.5

    4.9

    13.2

    丁国

    0.1

    2.4

    7.2

    23.6

    A、甲国 B、乙国 C、丙国 D、丁国
  • 5、有人用“始惊”“次醉”“终狂”三个词来描述某国1872年开始的一次行动,“始惊”就是他们看到西方发达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后,那种吃惊的程度;“次醉”就是陶醉在西方这种先进的文明之中;“终狂”就是下决心发疯似地向西方学习。此后该国( )
    A、推翻幕府统治 B、彻底铲除了封建势力 C、实行殖产兴业 D、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 6、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和美国《独立宣言》的相同点体现在( )
    A、都为改造封建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B、都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反映 C、都因呼唤自由的经济因素的发展 D、都宣告了新国家制度诞生
  • 7、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到:“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这段话体现了( )
    A、民主共和原则 B、主权在民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法律至上原则
  • 8、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把上帝从天文学领域驱逐出去;布鲁诺宣扬“日心说”,被教廷烧死于罗马鲜花广场;伽利略利用天文观测证实了“日心说”。“日心说”从提出到最后被证实这一历程表明( )
    A、教会严禁传播所有新科学理论 B、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科学思想 C、确立了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D、科学在与神学的艰难斗争中前行
  • 9、马克思对路德有段著名的评价:“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宗教解放出来,但又把宗教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由此可见,马克思意在强调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
    A、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世幸福 B、突显了个人精神的自由 C、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D、脱离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 10、如图是美国学者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的目录摘编。据此可知,该书旨在( )

    A、说明地理差异决定文明发展 B、多视角分析历史发展的进程 C、阐述病菌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D、基于技术演进视角解读历史
  • 11、如图是16世纪至19世纪初的某贸易航线图。该贸易路线( )

    A、造成印度洋贸易衰落 B、加速西班牙社会转型 C、开启全球性物种交换 D、刺激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 12、如表为15—16世纪部分时段英国物价指数变化统计表(1451—1500年的物价指数定为100)这一时期英国物价的变化( )

    A、引起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B、殖民扩张刺激工农业的发展 C、导致了封建领主收入的剧增 D、提升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
  • 13、三角贸易随着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下面三幅图分别是是新航路开辟初期、17-18世纪、19世纪前中期的三角贸易路线。其中新航路开辟初期以及17-18世纪的三角贸易路线分别是( )

    A、图一、图二 B、图一、图三 C、图二、图三 D、图三、图一
  • 14、新航路开辟后,随着人口的迁徙,加速了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仅美洲和大洋洲就有近1亿人死于欧洲人所带来的天花、麻疹和白喉。对这一现象的出现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推动了欧洲社会财富的积累 B、使欧洲人能在当地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C、改变了当地社会的发展格局 D、成为推动“三角贸易”兴起的重要原因
  • 15、15世纪以后,黄金和白银同为欧洲各国间贸易的支付手段,地位很高。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这一现象( )
    A、根源于人文主义的推动 B、体现了西欧探险的精神 C、导致了西欧的价格革命 D、刺激了西欧新航路的开辟
  • 16、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属于古代美洲文明的有( )

    ①玛雅文明 ②阿兹特克文明 ③印加文明 ④大津巴布韦文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下列是某学生所做的读书摘录。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实行租庸调制7世纪初,新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10世纪,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

    A、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B、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 C、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 D、亚洲各国彼此联系加强
  • 18、如图是15-16世纪某古代帝国的领土扩张示意图。通过这一时期的扩张,该帝国( )

    A、最高统治者是哈里发,既是宗教、国家和军队领袖,又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B、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一定程度影响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 C、所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D、在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 19、如图分别为伊斯坦布尔(原君士坦丁堡)和基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后者虽然缺少前者的中央大穹窿,但圆顶的造型却是二者的共同特点。由此可推知,当时基辅( )

    A、与拜占庭历史传统相似 B、继承了西欧中世纪文化 C、深受拜占庭文明的影响 D、打败拜占庭帝国,继承其宗教信仰
  • 20、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当时某一商品汇聚地的描绘是: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根据上述材料,该地所属的国家( )
    A、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 B、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C、通过武力扩张灭亡波斯帝国 D、在4世纪末走向分裂
上一页 489 490 491 492 49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