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十二世纪开始,西欧各国的大中城市先后建立起了大学。像巴黎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布拉格大学等,以“地名十大学”方式命名,被誉为“居住僧侣的村庄”。早期大学没有固定的教学和居住场所,依托所在城市。这一现象表明( )A、城市自治运动开始兴起 B、宗教教育渐趋衰落 C、市民阶层文化需求增强 D、人文主义思想活跃
-
2、据吉希腊神话传说,埃利斯国王受德尔菲神谕启示,联合其他希腊城邦在奥林匹亚举办竞技会。自公元前8世纪开始,奥运传统在古希腊延续。公元前416年的奥运会车马比赛项目中,雅典贵族亚西比德花重金训练御手,派出7辆赛车独揽3奖,赛后他将胜利归于整个雅典。这说明( )A、奥运会起源与王权和贵族之间的斗争有关 B、奥运会有利于增强城邦公民的集体荣誉感 C、古希腊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具有民主传统 D、参加奥运会是希腊城邦赋予贵族特权之一
-
3、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部分地区开始出现专业户。80年代中期,专业户逐渐由养殖业、种植业向其他行业发展,从生产领域扩展到供销、加工、运输、服务等领域。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A、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已基本实现 B、农村土地所有制变革有一定成效 C、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得到提高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
4、如表为某同学查阅资料制作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概况表。对其认识合理的是( )
时间
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
财政收入
粮食产量
钢产量
1950年
33.2%
62.17亿元
1.32亿吨
61万吨
1952年
43.1%
173.94亿元
1.64亿吨
135万吨
A、国民经济形势好转 B、新中国工业基础较好 C、计划经济成效显著 D、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
5、1939年《大众日报》筹备期间,筹备组归纳出这份报纸的性质须遵循以下三条:
第一,这是个党的报纸,代表山东分局的机关报;
第二,这是一个统一战线的报纸,一切消息、言论等都要考虑到有利于统一战线;
第三,这是群众性的报纸,要广泛发动群众。
由此可见,该报刊( )
A、体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服务于斗争环境中传播知识的需求 C、致力于开辟一个服务现实的思想阵地 D、凸显了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精神 -
6、下图反映了中国某一时期的社会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政府田赋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由25%降至21%
·官办企业由年均增长14.5%降至3.81%
·政府明确规定各种大礼服、常礼服,大礼帽等“料用本国纺织品”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
A、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 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发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官僚资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
7、如表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文件中常出现涉及西方国家的词汇。这些词汇的出现是由于( )
体现中国对外关系基本哲学
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
体现中国对西方国家的看法
丑类、逆夷、夷性犬羊、夷情叵测、夷祸、狼狈为奸
体现中国对西方国家政策
查办、秉公办事、恩准、格外施恩、办理夷务、羁縻、驭夷
体现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
仰赖天恩、俯首听命、真心悔过、四夷来服、就抚
A、统治阶层尚未认识到西方先进 B、中国外交仍固守传统观念 C、清政府对外政策日益转向强硬 D、清王朝并未受到外界冲击 -
8、明朝万历年间,宦官冯保“内倚太后,外倚居正”,权势不可谓不重,但在一次神宗御书赐辅臣时,冯保侍侧,“立稍倾敧”,皇帝立以饱墨巨笔“掷其所衣大红衫上,淋淳几满。冯珰震惧辟易,江陵亦变色失措”。这可以用来说明明朝( )A、宦官与外臣关系错综复杂 B、宦官权力极端受制于皇权 C、宦官权重易激化社会矛盾 D、皇权空前加强并达到顶峰
-
9、下图是宋元时期明州(今宁波)城市布局示意图。该图可说明此时期( )
A、政府重视发展海外贸易 B、外贸成为税收主要来源 C、城市经济功能占据主导 D、外交机构已趋向专业化 -
10、台湾学者毛汉光在其博士论文《唐代统治阶层社会变动》中,将《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所载唐代830名进士,按其社会出身作了统计,得出的结果是:士族子弟约占70.96%,没落士族和低级官员子弟约占13.13%,寒素子弟约占15.9%。据此可知,唐代( )A、选官虽体现一定公平性但仍受制约 B、选官呈现多元化特点 C、平民取得了与贵族相同入仕的机会 D、文官选拔具有怀柔性
-
11、下图是距今五千余年的良渚遗址示意图,遗址面积100平方公里,遗址多达400余处,其核心良渚古城为三重结构。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 )
A、黄河流域已进入文明社会 B、最早的稻作农业出现 C、中华文明历史轴线的延伸 D、邦国的神权色彩浓厚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西方文明兴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一种文明能否通过再造而复兴,取决于其自我更新活力和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自我调整能力。西方文明在中世纪后半期复兴、在近代崛起并在世界占据主导性地位,是彻底摆脱了欧洲古典文明束鳞后诞生的新文明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激烈碰撞过程中,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全面再造的结果。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包含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的营养、又须汲取外来文化的活力。
——摘编自徐坚《文明的再造与复兴——东西方文明兴衰的启示》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就“文明的再造与复兴”自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革命文化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多年奋斗,旨在建立一个新中国,包括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要着重解决为什么人服务,如何去服务的问题,文学艺术的源泉是人民的生活。
1944年10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我们必须告诉群众,自己起来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
1945年,毛泽东又在党的七大强调,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所给予中国人民的灾难中,包括着民族文化的灾难。一切奴化的、封建主义的和法西斯主义的文化和教育,应当采取适当的坚决的步骤,加以扫除。
1949年9月,毛泽东在杜论《六评白皮书》中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摘编自夏春涛《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光辉历程及深刻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革命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革命文化的意义,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品货币经济刺激下欧洲城镇化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享有许多自由和平等权利的独立阶层——市民阶层。市民阶层既不像农民那样被束缚于土地,又不像骑士与教士那样受传统与教规的制约,这些都为体育活动在市民群体中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在条件;社会现金流增多刺激下的社会世俗化和娱乐化转向,则为体育活动在市民群体中的流行和兴盛提供了外部条件。市民体育在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继承和改造的过程中,部分地摒弃了骑士体育和民俗活动中的宗教规则。于是,市民们在城市有限的环境中进行了博采众长、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体育活动。
——摘编自王梓宇等《中古盛期欧洲城镇化背景下市民体育之兴盛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二 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欧洲体育复苏的大门,接着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社会变革推动着人们身体观和体育观的解放,从而为体育的复兴扫清了道路;同时,市民阶层体育需求的增长和绅士阶层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需求,推动着体育形式和内容的变革。宏大的社会因素和体育自身的变革,共同构成了欧洲古代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型的历史进程。体育事业的现代转型反作用于城市发展,最终为城市发展创造一个更为和谐、积极、健康的内部环境和氛围。
——摘编自张爱红等《欧洲古代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型的历史审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欧洲市民体育兴盛的背景。(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古代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型的影响。 -
15、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贵州建省以后,明朝政府在采取各种措施重点培养和教育土司子弟之外,还大力创办社学,发展初等教育。自永乐以后,明廷严督贵州各属长官司于衙门附近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创办社学,令少数民族蒙童入学,读书习礼、接受儒学文化。明朝统治者为普及社学教育,一再提高社学的社会地位。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规定,社学中优秀学生可以直接升入各级儒学校学习,语令社学中“有俊秀向学者,许补儒学生员”把社学与府、州、县儒学在学制上衔接起来,调动了地方创办社学和民间子弟踊跃入学的积极性。弘治十七年(1504年),再次重申,要求全国各地抓紧创办社学,是年;“令府、州、县建立社学,选择明师,民间幼童十五岁以下者送入读书”.在中央政府的三令五申下,贵州出现大办社学的热潮。自弘治年间贵州按察使钱钺带头创办社学以后,各级地方官吏、社会贤达及民间有识之士纷纷出资也出力创办社学。据明代贵州各地方志书记载,明政府在各府州县治地、土司辖区与土流并治地区广泛设立的社学约有200所。未见于记载者肯定还有很多,可见当时社学的发达。
——摘编自张羽琼《贵州古代教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贵州社学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贵州社学教育发展的作用。 -
16、 1972年,尼克松与勃列日涅夫签署了《关于限制反导弹系统条约》和《关于限制进攻性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1987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签署了《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美苏又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这反映出美苏两国( )A、军事力量趋于平衡 B、意识形态分歧减弱 C、力图避免军事对抗 D、存在利益的一致性
-
17、 1905—1908年间,印度爆发了一场以抵制英国货、提倡国货为主要内容的司瓦德西运动。运动期间,英国布、英国烟被堆放在街上焚烧示众,收入微薄的下层群众宁肯多花钱买国产布,也不穿廉价的洋布。该运动( )A、表明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B、有助于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 C、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继承了甘地土布运动的精神
-
18、 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在1881年的“谕告”中指出,工人因工伤事故、伤残和年老而出现经济困难时有权得到政府的救济。帝国政府于1883年颁布《疾病保险法》,1884年实行《医疗保险法》和《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又出台《养老和伤残保险法》。与上述举措直接相关的是( )A、工人运动发展 B、民主政治建立 C、完成国家统一 D、贫富差距扩大
-
19、 如表是英国茶叶进口统计表,据表可推知,当时英国( )
时间(年)
进口(单位:磅)
年均进口(单位:磅)
1664—1684
5697
271
1685—1704
517988
25889.4
1705—1724
6494196
324709.8
1725—1744
22769047
1138452.35
1745—1759
35766760
2384450.7
A、茶叶的进口量逐年增长 B、在世界茶叶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 C、茶叶消费群体日益壮大 D、生产方式因茶叶贸易而发生改变 -
20、 公元7世纪末,新罗人薛聪利用汉字作音符,发明了被称为“吏读”的朝鲜文字。公元8—9世纪时,曾留学中国的日本学者吉备真备和空海分别利用汉字的偏旁与草体创制了“片假名”和“平假名”,从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朝鲜和日本的文化源头在中国 B、朝鲜和日本的制度建设效仿中国 C、中华文化传承具有鲜明地域性 D、中华文化影响着周边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