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向世界贸易组织报备并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有591项。其中,跨区域协定共292项,占比约为49%。全球出现众多既参与多边贸易规则框架,又参与区域贸易规则框架的“双重身份”国家。这说明( )
    A、国际经济旧秩序濒临瓦解 B、经济全球化弱化国家主权意识 C、国家间经济依存程度增强 D、区域集团化加剧贸易保护主义
  • 2、 1945-1957年,苏联为实施核计划,发展核工业,以指令性计划的方式建立了10座原子城;同时为高效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以“火线培养专家”的方式,开设研究生班、夜间研究所和中等技术学校等,取得显著成效。这说明当时苏联( )
    A、实行国民经济的全面军事化 B、在美苏冷战中取得优势地位 C、计划经济体制尚有一定活力 D、赫鲁晓夫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 3、 1926年,苏加诺在《青年的印度尼西亚》杂志上发表文章,阐释其民族主义思想的主旨:为了摧毁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和争取印度尼西亚的独立自由,用民族主义涵盖一切体系,把伊斯兰教、马克思主义团结起来。由此可知,苏加诺的民族主义( )
    A、表明了其无产阶级的立场 B、兼具民族特色和国际视野 C、坚持暴力革命的斗争形式 D、利于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 4、 16—17世纪前期,欧洲西北部的富裕阶层喜欢随身携带银制的华丽香料盒。富人们每天将不一样的香料填入盒中,随身携带并时常闻香,认为可以此驱除恶魔与疾病。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西北欧(    )
    A、商业革命影响生活习俗 B、富裕阶层引领社会风尚 C、近代医学发展严重滞后 D、银器制造技术冠绝欧洲
  • 5、 历史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指出,人类是同源的,有着相同的智力原理,因此人类在各地创造的物质文明既具有根本上宏观上的相似性,又在工艺、性质、用材等方面表现出区域性和差异性。该学者的话可以用来说明( )
    A、文化发展的多源性导致多元性 B、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C、文明不可能在完全封闭中产生 D、文明的区域性会阻碍文化传播
  • 6、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幅宣传画,根据图片信息判断其反映的主题最可能是( )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B、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推行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展开
  • 7、 1946年4月,哈尔滨解放区民主政权将可依靠的力量统称为“城市人民”,并指出:“城市政权的成分应包括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及一切爱国人士。”这表明该政权( )
    A、逐步转变民主革命纲领 B、贯彻新民主主义革命原则 C、配合了辽沈战役的部署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8、 “到边疆去”“到西北去”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是相当流行的口号。《良友画报》开辟专栏反映西北地区风土民情,报道了对绥远、宁夏、甘肃、青海、陕西等省的考察印象。此现象( )
    A、推动了国民政府的工业建设 B、体现了国家对边疆的重视 C、体现了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9、 1913年以前中国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个人中,地主占55.9%、买办占24.8%、商人占18.3%、华侨占1%。而英国早期的工厂创办者大多是工匠或手工业主出身。由此可知( )
    A、政治环境影响工业发展 B、思想解放是工业发展的前提 C、市场需求助推工业发展 D、民族独立是工业发展的结果
  • 10、如表所示是北京故宫所藏的清代前中期部分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可用来说明清代前中期( )

    时期

    名称

    所记录事件

    康熙时期

    北征督运图册

    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时,西路大军向前线运送军柱

    雍正时期

    丕翁先生巡视台阳图卷

    雍正十三年(1735年)巡台御史巡视台湾的情景

    乾隆时期

    潞河督运图卷

    清代乾隆年间潞河及通州的漕运实况

    A、边疆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B、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C、漕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D、绘画艺术形式出现了创新
  • 11、 金世宗在位时,施政仁德,政治清明,得到史书与历代名家认可。朱熹称赞“他能尊行尧舜之道,要做大尧舜也由他”。又说:“他岂能变夷狄之风,恐只是天资高,偶和仁政耳。”这反映出( )
    A、南宋时民族矛盾的缓和 B、传统华夷观念根深蒂固 C、金统治者照搬汉族政治 D、理学蕴含唯物辩证思想
  • 12、 东晋士族官宦中的富裕信徒,常给予佛寺常年供养。东晋尚书令何充好佛,在他修营的佛寺里,“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对贫苦的亲友却无所施遗。这一现象反映出东晋时期( )
    A、社会阶级呈现固化趋势 B、传统价值观念遭遇冲击 C、寺院经济威胁国家统治 D、宗教事务由尚书省负责
  • 13、 据里耶秦简记载,秦朝县下属机构定期制作所在机构集簿,并根据要求上呈县廷。与之相应,县、郡也定期将核心治理信息汇总报送上级官府,以便上级掌握政情及开展管理,并据此对下级进行考课。该做法( )
    A、实现了对基层组织的有效治理 B、有利于提升地方官员文化素养 C、促进社会群体共同意识的凝聚 D、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 14、 西周时期,女性地位较低;春秋中期,文献中开始经常出现女性贵族参与社会活动的记述;战国晚期,以男性贵族为中心的君权、王权逐渐确立。这可以用来说明( )
    A、中央集权制度得到恢复 B、母系氏族社会影响深远 C、先秦社会的崩溃与重塑 D、春秋时期女性地位很高
  • 15、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

    材料一  先生:

    在这昏黑的年头儿,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沉沦在苦海之中。……但是我们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我们绝不作如是想。固然,我们对现局不愉快,我们却还有将来。……因此我们特发起,在一九三三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对于理想的中国,理想的个人生活,各人应该有各人不同的梦。……

    (问题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

    (问题二)先生个人的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东方杂志社启

    材料二  《东方杂志》共收到142份稿件,百分之七十五的作者为文化精英。下表摘录了部分作者关于“未来中国”的梦想。

    人物

    梦想

    李宗武(北京大学 教授)

    我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 ……我希望商人们放出点天良, 多推销些国货,且不要硬指外国货为国货。

    徐伯璞(山东正谊 中学教员)

    中国内部既团结一致,再联合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及各国被压迫的阶级, …… 宣传中国的王道,发扬中国的文化。

    金仲华(杂志编辑)

    农村与都市的建设将并驰前进,或许前者的发展要超过后者,但决不是在后 者摧残之下的。 ……铁道将成为中国的动脉管,河流为静脉管,而密网的汽 车道则为遍布全身的微血管。

    宋云彬(作家)

    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据裴植《民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梦——以<东方杂志>1933年“新年的梦想”专辑为中心的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进行评析。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现代福利制度

    材料一  
    某学者对美国福利制度变迁历程的阶段划分

     

    时间

    概况

    自由放任阶段

    1776年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

    基本没有统一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创建成型阶级

    1935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社会保障法》颁布,社会保障开始成为美国的一项制度

    快速发展阶段

    1945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

    联邦社会福利项目不断增加,并扩展到新的领域

    临缩停滞阶段

    20世纪80年伐初至2008年

    降低社会福利开支, 削减救济性福利项目的开支

    ——摘编自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

    材料二
    社会福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2019 年公开数据编绘

    (1)、根据材料一,说明该学者划分历史阶段时主要参考了哪些因素。
    (2)、材料二对于探究西方现代“福利国家”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有何帮助? 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的成效加以评析。
  • 17、近年来,随着“宋韵文化”概念的提出与推广,两宋时期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出处

    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 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 一婿至千余缗。

    朱彧《萍州可谈》

    处处拥门, 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 不置家蔬。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为国之计, 莫急于保民, 保民之要在于存恤主户, 又招诱客户, 使之置田以为主户。主户苟众, 邦本自固。

    吕大钧《民议》

    自五季以来, 取士不问家世, 婚姻不问阀阅。

    郑樵《通志》

    贫富无定势, 田宅无定主, 有钱则买, 无钱则卖, 富贵盛衰, 更迭不常, 或昔富而今贫, 或昔贵而今贱。

    袁采《袁氏世范》

    艺祖救百王之弊, 以"道理最大"一语开国, 以“用读书人”一念厚苍生, 文治彬郁垂三百年。

    吴渊《鹤山集序》

    ——据黄纯艳《新变与局限:宋代社会的开放度》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社会“新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促使“新变”的背景。
    (2)、根据材料,评析材料中关兵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18、20世纪50年代,“第三世界”很大程度上成为经济贫困、发展落后和政治不稳定国家的“代名词”;20世纪80-90年代,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用中性的“南方国家”代替“第三世界”一词;21世纪初,“全球南方”成为国际热词,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这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处于衰落的过程 B、发展中国家崛起逐渐改变国际格局 C、全球化浪潮冲毁了各区域集团组织 D、国际社会彻底抛弃了“欧洲中心论”
  • 19、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白人、黑人、混血人共同形成“美洲人”,他们在宗教信仰、语言、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心态方面有许多共同点。玻利瓦尔指出:“我们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印第安人,按出生应是美洲人。”该状况在当时(    )
    A、有利于激发拉美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拉美各地与宗主国矛盾日益激化 C、为拉美地区建立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D、表明启蒙运动在拉美掀起了新高潮
  • 20、达·芬奇认为,“美,是一种聆听,来自内心,来自人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美,是一种自觉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红衣主教。”“绘画实际上是科学与太自然的合法女儿。”他的思想(   )
    A、注重追求理性与科学 B、否定了教会神学主张 C、凸显美学与自然结合 D、展现了人文主义理念
上一页 486 487 488 489 49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