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 1708年,康熙谕令撰修全国性地图,传教士及中国学者采用当时西方先进的经纬度测绘技术。在全国各地进行了8年的实测工作,又用2年时间整理资料,最后完成了《皇舆全览图》。康熙此举意在( )A、培养国人近代国家观念 B、学习西方先进测绘技术 C、强化对地方的有效治理 D、了解近代世界发展大势
-
2、 日本法制史学者指出:“自奈良朝至平安朝,吾国王朝时代之法律,无论形式上与精神上,皆根据《唐律》。”明朝建立以后,《大明律》和《大明会典》依然是日本研究和模仿的对象。这表明古代日本法律( )A、深受中国先进文化影响 B、以推进社会变革为宗旨 C、立足国情且有重大创新 D、拓展了中华法系的内涵
-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林立,南北朝的史学家竭力标榜自己所仕的王朝是华夏文化的正宗继承者,竭力贬斥竞争政权为蛮夷。这一现象反映出( )A、争论中蕴含着文化认同 B、儒学正统地位受冲击 C、明“夷夏之辩”的重要性 D、南北文化交流被阻断
-
4、 汉代之前,儒家理念以“仁义”为先。汉代以“孝”为伦理观念之首,强调孝道的目的是“事亲孝就能事君忠”,这说明了汉代( )A、统治策略背离仁政思想 B、三教合一局面开始形成 C、选官标准决定意识形态 D、儒家思想的时代性增强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至17世纪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的急剧变革,西方文化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出现了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近代化转型。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确立了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在文学、艺术、政治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新文化。宗教改革则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一统天下局面,实现了教会的民族化,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完成了对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的近代化改造。
——摘编自马敏、邢来顺《近代西方文化的转型之文艺复兴》
材料二 西方文化转型过程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观点在欧洲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传播,后来又在世界其他地区蔓延。但是它们所取得的这一切成就和胜利也是有代价的。有些代价虽然在当时表现不明显、不突出,但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暴露在了社会面前。首先,“它毁弃了曾一度被实质性传统、基督教信仰以及对于祖先的孝敬、对家庭和其他机构中的权威的恭敬所占据的大部分领域”,并“头痛地发现了许多出乎意料的困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转型时期带给社会伟大进步和历史价值的同时,也导致了社会的精神危机,引起了人们的信仰迷茫和对生存意义的失落。这种代价同社会转型时期剧烈变动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变革的突飞猛进是密不可分的。
——摘编自李钢《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代价沉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西方文化转型”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清楚,逻辑严密) -
6、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
古代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中世纪时,许多欧洲人想象棉花是植物和动物的混合——一种“植物绵羊”。
宋代,棉花由海路传入内地并在南方推广;元朝,在农村广为普及,松江府成为棉纺织业中心;到1433年,中国臣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天工开物》中记载,“棉布,寸土皆有”、“织室,十室必有”。
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500—1760年间,大约500万非洲奴隶被贩卖到新世界的种植园中去工作。
1750年,中国棉花产量约15亿磅,仅次于印度,占世界第二。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812年,利物浦出现棉花期货交易,英国成为世界棉花网络中心。

1889年,由李鸿章主持筹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正式投产,是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1899年,张謇在南通投产大生纱厂。
2012年,中国的工厂拥有世界上近一半的纱锭和织机,消耗世界原棉产量的43%(亚洲占82.2%),而北美和西欧仅分别使用全球棉花产量的4.2%和0.7%。200多年后,全球棉花的大部分使用再次集中在1780年以前的棉花产业中心地带。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年3月
阅读上述关于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提取相互关联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
7、 司马光修史
北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各种史料。他另外撰成《资治通鉴考异》,说明取舍史料的理由。以下是《考异》的几个事例:
材料一 关于隋末名将薛仁果的名字,《考异》提到《旧唐书》《新唐书》《柳宗元集》写作“仁杲”,《太宗实录》写作“仁果”。而唐太宗陵墓前有石马六匹,其中一匹的铭文为“白蹄乌,平薛仁果时所乘”。《考异》认为石马铭文“最可据”。
材料二 关于唐玄宗的生日,《考异》提到《玄宗实录》记载的是八月一日,但通过查询历法发现这一时间有误。玄宗时文人顾况有诗曰:“八月五夜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即皇帝)。”故而《考异》认为玄宗生日是八月五日。
材料三 关于吐蕃赞普世系,唐代林恩撰写的杂史《补国史》记载,唐文宗时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其弟继位。此事《文宗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考异》参照《补国史》编入。
(1)、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参考了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资治通鉴》在哪些情况下会采用官修史书以外的其他史料。 -
8、 下面是拉美国家1970~1980年商品贸易情况表(单位:%)。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拉美国家( )
1970
1980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初级产品
52
14.5
49.2
29.6
农业
29.9
7.6
16.5
71
矿业
7.4
1.1
4.7
1.1
能源
14.7
5.9
28.1
21.5
制成品
47.4
85
50
70
传统制成品
20.5
14.7
21.2
13.1
食品、饲料和烟草
15.3
41
15
4.8
其它传统制成品
5.2
10.6
62
8.3
规模集约化制成品
23.8
27.6
23.1
23.1
耐用品
0.6
9.8
2.1
9.2
技术扩散制成品
2.4
32.8
3.5
24.5
其它商品
.06
0.5
0.8
0.4
总计
100
100
100
100
A、外向型经济模式成为主导 B、完全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经济控制 C、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缩小 D、在国际分工中优势得到一定提升 -
9、 1794年《普鲁士邦法》颁布,国家破除行会垄断的改革继续深化。该法规定:主君有权开放或关闭行会,有权决定行会成员人数;并对行会法则与工匠权利乃至学徒教育的行会控制领域——做出规定。这些规定一方面调整行会的权利与义务,另一方面也承认行会存在的合法性,利于行会的持续发展。普鲁士行会制度的变革( )A、削弱了君主专制权利 B、增强了行会社会治理功能 C、不利于统一市场形成 D、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
-
10、 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实现了全澳包括教会学校及国际学校在内的所有学校升挂国旗全覆盖,成立学界升旗队;以及新设立家国情怀馆、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等场所,丰富学生对国家、澳门历史的多元学习体验。澳门特区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 )A、拓展了澳门在国际社会的活动空间 B、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C、为国际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典范 D、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11、 如图是李可染创作的套色木版年画《新得的黄牛》,上有题诗为:“前天分了房和地,今天拉回大黄牛,犁铧绳索收拾好,明天先耕村东头,只要咱们加油干,往后吃穿再不愁。”这反映了画家( )
A、受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影响 B、对农村土地改革的支持 C、对农业生产合作化的赞颂 D、对农业机械化缺乏认识 -
12、 1947年5月山西阳泉解放,中国共产党在此建立起第一个城市政权,阳泉市委市政府在重建城市秩序、保障人民生活需求、恢复和发展工商业等方面巩固这一成果,引起中共中央的高度关注。这一事件( )A、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取得重大进展 B、旨在提高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C、为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奠定基础 D、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反攻的重要成果
-
13、 湖南是南方革命的活跃地区,妇女运动有声有色。1925年3月中共湖南区委派缪伯英、赵先桂等人加入省女界联合会,引导该组织倾向共产党,进而转向女权与革命并重的运动策略。1927年初,湖南陆续有50多个县成立了女界联合会,她们联合起来召开了湖南省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制定了《湖南女界联合会章程》,举办了三八妇女节活动。这一系列活动( )A、得益于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改变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
14、 如表为1871—1903年中国进口的棉纱和棉布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表格中空缺的数据最有可能是( )
年份
棉纱
棉布
1871—1873
2.8
30.32
1881—1883
5.8
22.8
1891—1893
①
②
1901—1903
18.6
19.7
A、①14.6;②为16.3 B、①为14.6;②为20.5 C、①为19.8;②为20.5 D、①为19.8;②为16.3 -
15、 《老乞大》是元末明初以当时的北京话为标准音而编写的专供朝鲜人学汉语的课本,是朝鲜人在中国旅行经商所必备的汉语实用教材,以对话形式写成。后来该书不断被重印,又相继被译成蒙古文、满文和日文。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民间贸易活跃 B、中外关系融洽 C、宗藩关系稳定 D、文化教育发展
-
16、 1169年,朱熹在崇安县开耀乡五夫里创建社仓,取得良好效果。社仓在后来的推广过程中得到朱熹门人和同道的大力支持。当时,富人是地方备荒仓的重要资助者和参与者,而寺僧也在仓储的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反映出宋代( )A、乡村粮食安全得到保障 B、理学正统地位不断巩固 C、基层治理的有效性提高 D、基层力量的影响力较强
-
17、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二月,一份捷报(唐朝名将李靖亲率三千骁骑大破东突厥,并生俘其王)送达长安,唐太宗览毕大喜,召集宗室、勋贵、大臣饮宴庆祝。宴会上,久不露面的太上皇李渊亲自弹起琵琶,唐太宗起舞助兴,共同欢庆唐军大捷。据此可知( )A、唐初君臣之间等级秩序并不森严 B、农耕民族也能训练出优秀的骑兵 C、唐太宗为立军威高调举办祝捷宴 D、当时铁血尚武与奔放的时代风貌
-
18、 汉文帝致匈奴书称“先帝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令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约定“匈奴无入塞,汉无出塞”,长城成为双方共同认定的边界。这表明,西汉( )A、限制同域外的交流交往 B、华夷秩序观念已经出现 C、与匈奴的关系逐渐缓和 D、对边疆地区进行了开发
-
19、下表是截至2019年,二里头遗址出土粮食颗粒及折合重量情况统计表。据此分析,二里头文化( )
稻米
粟米
黍米
浮选颗粒数
14768
13883
2248
颗粒数占比
47.8%
44.9%
7.3%
折合重量(克)
236.288
27.766
15.736
A、已经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 B、居民从长江流域迁徙而来 C、印证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D、水稻是其居民重要粮食来源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的折页:1606年的巴黎新桥。1606年竣工的巴黎新桥,是现代城市史上第一座里程碑式的建筑。它比任何一条城市的街道还宽阔,还是第一座两侧没有房屋的城市大桥,任何走上新桥的人都能看到桥两侧的景色。无论巴黎人还是游客,都能站在约75英尺宽的观景台上,慢慢爱上河边的风光。在新桥两侧原本用来建房的位置,特意为行人开辟了区战。这里是垫高的,便于阻挡车辆和马车进入。今天我们称之为“人行道”。自罗马道之后,西方世界就再也没见识过这种道路,西方城市更是对其闻所未闻。此外,新桥是第一座全部铺上卵石的桥梁,而不久以后巴黎的所有街道也将如此。也不难理解,历史上首次,行人会觉得自己仿佛是这条河的主宰。新桥还是少有的真正塑造都市生活的公共工程。无论何种经济地位的巴黎人都能走出家门,来到新桥上,开始享受被宗教战争中断数十载的平静。新桥也是巴黎第一片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娱乐空间。因为不收费,任何人都能随意进出。任何人都能看到,王公贵族们突破正统的束缚,在桥上纵情欢乐。

注:断桥是个平等的社交场所。男人、女人,各个阶层的人(甚至是那些聚集在亨利四世雕像周围的贫民)每天都会在这里密切接触。
——摘编自[美]若昂·德让《巴黎—现代城市的发明》
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新桥是巴黎走向现代的起点的证据?概括说明理由。